×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80后”网民与网络文化

“80后”网民与网络文化

1星价 ¥53.9 (5.5折)
2星价¥53.9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91764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3
  • 出版时间:2021-09-01
  • 条形码:9787520391764 ; 978-7-5203-9176-4

内容简介

本书选取转型期成长起来的80后网民和网络文化为研究对象,将视角投向80后不同于其他代际群体的特殊成长背景(尤其是80后与网络同步成长的经历)和既保守又开放的矛盾成长现实,对80后网民在网络传播中的主体身份进行了审视。从嬗变、认同和异化三个维度考查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80后与网络文化的关系。伴随时代的发展,80后正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其对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本书针对80后网民和网络文化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一方面需要树立传统文化“中心之中心”的文化地位,正确对待中西方文化差别,使网络文化和传统文化和谐发展;一方面迫切需要摆正80后网民与网络的关系。建议既要确立80后网民的主体地位,又要促成主体间性的生成;同时避免“技术丰腴、精神萎缩”的趋向,实现道德的重建和信仰的复归;逐步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建立积极的媒介批判意识和批判能力以抵制机器意识形态的侵袭。

目录

**章 绪论
**节 问题的提出
一 网络——全球化时代的标志和象征
二 网络文化是21世纪备受关注的热点、焦点和难点
三 “80后”网民的成长背景和历史使命
第二节 中西方相关问题研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第三节 相关概念梳理
一 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
二 异化
第二章 互联网和“80后”网民:谁驾驭谁?
**节 互联网和网络文化
一 互联网在中国
二 网络文化
第二节 “80后”网民概况
一 “80后”和“80后”网民的界定与特点
二 “80后”文化景观:从文学圈到生活圈
三 “80后”网民的数量规模和用网状况
第三节 互联网和“80后”网民的相互塑造关系
一 互联网与“80后”的际遇:不离不弃,生死相依
二 “80后”的自我塑造:从媒介形象塑造到媒介意识形态建构
第三章 “80后”网民的嬗变:从生活方式到文化心理
**节 “80后”网民的嬗变之象
一 一条“秘密”“展示”的通道:博客私人日志
二 一双触摸心灵的眼睛:播客视频
三 一群“乌合之众”的狂欢:网络恶搞
第二节 “80后”网民的嬗变之迹—-网络生活方式的形成
一 单一向多元的转化
二 白天向黑夜的延伸
三 虚拟与现实的对弈
四 主流与边缘的龃龉
五 区域化向全球化的扩张
第三节 “80后”网民的文化心理嬗变
一 关于“文化心理”
二 自我意识的变化
三 尚“和”心态的变化
四 审美观的变化
第四章 异变的文化土壤——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相互认同、异化和反哺
**节 文化的认同
一 再读传统文化
二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三 文化认同危机
第二节 冲突中的异化
一 文化的转向
二 网络文化的异化路径
三 网络文化的异化表现
第三节 砥砺中的反哺
一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学的反哺
二 网络文化对传统媒介的反哺
三 网络文化对传统生活方式的反哺
第五章 异变的一代人——“80后”网民文化心理嬗变的反思与批判
**节 认同与超越:“80后”网民文化心理嬗变的历史文化语境
一 中国社会近四十年的变迁轨迹
二 “80后”网民的变化轨迹
三 “80后”网民文化心理嬗变的国际语境
第二节 批判与抵抗:“80后”网民的文化姿态
一 批判的方法:网络媒介的后现代传播和机器意识形态渗透
二 抵抗的仪式:“80后”网民和青年亚文化
第三节 迷失与异化:“80后”网民文化心理嬗变的本质
一 “80后”网民(主体)异化的类型
二 “80后”网民异化的表现
三 “80后”网民异化的本质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马可,女,1982年生,文学博士,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文艺与文化传播,较多关注媒介变迁与文化传播研究。现任教于西安石油大学人文学院新闻系,主讲新闻学、大众媒介与大众文化等课程。主持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1项、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项目近十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