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17138907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88
- 出版时间:2022-01-01
- 条形码:9787517138907 ; 978-7-5171-3890-7
本书特色
★ 散文笔法娓娓道来乡村嬗□ 民间视角追寻演绎故土根脉
★ 作者用抽丝剥茧的方式,写百态世俗生活,写可贵人性品质,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苏北乡村。温润幽默的文字寄寓着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故土的怀念,沉着静默的外表下涌动着激越的弦歌,平易质朴的乡土化叙述中闪烁和锤炼诗意的锋芒。视野虽限于苏北世情,笔力却深至人心魂魄。
内容简介
《遥远的乡村》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收录散文30多篇,包括《家乡的露天电影》《我们村的部电视机》《乡村剃头匠》《老街的陈记染坊》等。作者用平实而又带有温度的笔触记录了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发生在故乡苏北农村的一桩桩令人难忘的往事和一个个人物的命运走向,记录了自己从童年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脉络,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再现了这一时期苏北农村的风土人情及众生态相,努力探索他们的形体生存与精神空间,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充满浓浓的乡思,乡愁。每篇文章主题鲜明,叙事语言通畅,作者在平实而不失生动的叙事中传递着直抵人心的力量和温暖。
前言
自 序
宋代词人晏殊曾作《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时光匆匆,每时每刻都在催人□老,却并不理解人世间的多情,那些滴到衣衫上的泪水和长亭送别的离恨别愁,纵使醉酒后也无法忘却。
不知不觉就老了呢,而今我已年过花甲,人老多情,空闲的时间总是会想起从前的种种,逝去的父母、年幼时的伙伴、读书时的师长、工作后的同事,还有一些苦辣酸甜的事情……想得□多的,是我的村庄,留下我童年记忆的村庄。犹记得,我脑袋上顶着一撮毛,跟着父亲去赶老街,煎包、煎豆腐、丸子汤、烧饼、油条、馓子、麻花、糖球、韭菜馅的饺子、鸡蛋饼看得人目不暇接,馋得我口水直流。那条老街,那个村庄,那些美好的记忆,深深地扎根在我脑海里,每每想起,就如过电影般一幕幕浮现出来。写这本书,就是想把这些记忆串成花絮,一方面方便自己怀念当初,另一方面,将这些关于乡村的记忆镶嵌在历史的橱窗里,能够让后来者都知道它、了解它、欣赏它,让他们知道,一路走来,乡村,曾经穿越千百年的风云烟雨,曾经奔驰过叱咤风云的金戈铁马……
之所以命名为“遥远的乡村”,也是出于一种缅怀。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化,那一条条狭窄的老街,那一座座破旧的茅草房,那一片片浑浊的池塘……都已经消失。但是,每当念起那个养育了我的童年、青年的村庄,那片点燃了我的激情、理想的热土,淡淡的乡愁就蔓延开来,丝丝缕缕又火热异常。写下这本书,是为了纪念,我,和跟我有相似经历的人,曾经走过的岁月。
目录
我们村的□□台电视机 / 007
从民居□迁看改革开放 / 014
订婚彩礼升级版如是观 / 0□□
传统和当代养老一瞥 / 030
乡村剃头匠 / 038
老 街 / 043
老街的陈记染坊 / 055
斗鹌鹑 / 060
叫 魂 / 066
踩 腰 / 069
老人会 / 071
家乡的宴席 / 074
树不在树底下 / 083
山里的风儿 / 087
老娘存钱三步曲 / 091
母亲的“责任田” / 097
母亲是生活的艺术大师 / 101
母亲的烧烤 / 105
母亲的老盐豆 / 110
老家的小拐磨 / 114
奶奶的红辣椒 / 118
水 路 / 1□3
会唱歌的老屋 / 1□9
山红草 / 134
老家的小院 / 137
我家的麦囤 / 14□
旧时的私塾 / 147
跑 会 / 15□
关于邢楼村 / 160
大福帽 / 18□
我的中小学时代 / 187
我报考铜山师范及在校经历 / 199
卢套中学读书漫忆 / □3□
我们的文艺沙龙 / □38
我的读书故事 / □49
戒 酒 / □54
鱼龙山小溪 / □61
桑树涅槃 / □63
阳光的味道 / □67
控 苗 / □70
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 □73
借手表 / □75
红晕当头 / □79
传统婚姻习俗 / □84
节选
家乡的露天电影院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家乡放电影都是由县电影放映队负责。由于我的家乡邢楼村地处偏僻,属三县(睢宁、邳县、铜山)接壤处,因此,每两三个月才能看上一场电影。听我们生产队社员邢印丰讲,他看的□□场电影是《白毛女》,只有影像,没有声音。我听后很是纳闷,电影怎么会没有声音呢?我看的□□场电影是 1958 年 10 月在庙山大队部放映的——当时我们邢楼村隶属庙山大队,电影的名字是《女驸马》,女主角是著名黄梅戏演员严凤英。那场电影既有影像又有声音。我当时正在拐山小学上一年级,从我们村到拐山小学正好途经庙山村。放晚学后,我和既是同桌又是邻居的二哑巴看到庙山大队部的大场上搭起一块白布,白布的两端拴在两根高竿子上,我俩很是好奇,不知这是什么玩意儿,还以为是谁家晾晒的白毡布呢。听围观的人讲,这是电影,须等到天黑下来才能放映。我俩又犯起了嘀咕,电影又是哪路神仙?在好奇心驱使下,我俩决定等看完电影再回家,要看一看这叫作电影的到底是个啥玩意儿。那晚,直到电影放映结束我们才恋恋不舍地回家。
到了 196□ 年,我们邢楼村单独成为一个大队了。当时放电影是按大队排序的,自然村是轮不上的。我们邢楼村既然成为一个独立大队了,自然也就有了放电影的资格。仍是县电影放映队来放电影,还是两三个月才能轮上看一场。当时文化生活贫乏,偏远农村更是如此。因而,电影这种文化产品便成了香饽饽。
当时农村放电影全是露天放映。在大场上竖起两根高竿,拉上电影银幕,再摆上一张桌子,放上放映机,便可放电影了。一般下午三四点钟,银幕就拉上了。晚饭前,大队干部便在广播里播送放电影的消息:“广大社员同志们,今天晚上大队有电影,请吃完晚饭来大队看电影 ……”这样反复地播送多遍,尽可能地做到家喻户晓。其实,不用大队广播,小孩子们早已把来了电影的消息传
遍了整个村庄的每个角落,而且很快传遍十里八村。十里
八村的小青年和小孩子们都赶来看电影,往往电影场被挤
得水泄不通,挤丢了帽子和鞋子的事经常发生。在小孩子
眼里,放电影比过大年还要热闹,还要有吸引力。大人们听说大队来了电影,也很激动,早早吃完晚饭就到电影场来了。小孩子们大多不吃晚饭,怕吃了晚饭就抢不到好地方,耽误了看电影。他们大多在太阳没落山之前就拿着板凳来到电影场抢地盘,有的放板凳占地方,有的则用石碴、碗碴画线预留地方,不仅自己要占据好地方,还要给家人和好朋友预下好地方。为此,小孩子们经常吵架,有的竟动手打得头破血流的。此外,卖花生、瓜子、□□、□□玩具的小商贩们也早早地就来了,傍晚时就已摆好摊位。卖主还把拨浪鼓摇得“哐啷啷”响,一边摇一边大声叫卖。还有卖糖球的为吸引馋嘴的小孩,故意一边把插放糖球的稻草架举得高高的,一边喊着:“糖球,糖球,甜掉牙的糖球喽……”
放映机镜头的强光射到银幕上,电影就要开映了。照例是要请大队干部讲话,大队干部必须从人堆里钻过去,才能到达放映机跟前。在钻的过程中不是踩到这个人的脚便是碰到那个人的腿,“哎哟哟”的尖叫声不时地传出来。大队干部首先代表全大队群众对电影放映队的同志不辞辛苦来本大队放电影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时,场上就会响起稀稀落落的掌声。有时候,大队干部还要趁机布置第二天的农活。人们都急着看电影,有的人听得不耐烦了,便骂骂咧咧起来。有的小孩急着看电影,便趁机出洋相,把食指弯进嘴里学起鸡叫来,叫几声后又开始大喊:“快放电影,鸡都叫了!”有的人在嘻嘻地笑,有的人在大声喧哗;有的人爬到柴垛上,有的人爬到大树上;还有的人来晚了,实在找不到地方,便跑到银幕反面去看。藏在树上的小孩子不时地扔下几个小爆竹,“啪啪”几声,以此扰乱大队干部讲话……凡此种种,放映前的电影场热闹得像是开了锅!
电影终于开映了。场上顿时鸦雀无声,人们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电影。放电影总是先放幻灯片。幻灯片是将宣传画画在透明玻璃片上,用手推着换片,将玻璃片上的画面投射到银幕上,多是以漫画的形式宣传现阶段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或是村规民约之类的内容。接着放映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新闻纪录片,内容大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外国政要或是出访世界某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宣传国内外形势的片子。社员们称这两种片子为副片,即加映片。通常这两种片子放映时间很短。□后放映故事片,社员们称其为正片。正片放映时间长,且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尤其是战斗故事片,为人们□爱。看到激烈处,有的人会情不自禁地叫出声来,看到伤心处,有的人会不由自主地落下泪来……似乎每个人都进入了电影角色里,融化到了电影里。
作者简介
邢敦岭,1950 年生人,江苏铜山人,徐州市作协会员。近年来专注于乡土历史文化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已完成上百万字的文稿。先后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 □00 多篇(首),其中《家乡绿化感赋》一诗获第四届全国新田园诗赛二等奖,散文《抄书》获第七届“我的读书故事(漫山花溪谷杯)”征文优秀奖。
-
快乐就是哈哈哈哈哈 插图纪念版
¥24.0¥52.0 -
她们
¥15.0¥46.8 -
十三邀4:“这样的时代,有这样一个人”(八品)
¥22.6¥58.0 -
别怕!请允许一切发生
¥21.4¥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7.8¥26.0 -
山月记
¥14.8¥39.0 -
这辈子 :1920-2020外婆回忆录
¥14.4¥45.0 -
树会记住很多事
¥13.7¥29.8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5.9¥49.8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24.9¥49.8 -
宋词三百首鉴赏辞典(文通版)
¥13.0¥42.0 -
西南联大文学课
¥32.1¥58.0 -
茶,汤和好天气
¥7.6¥28.0 -
遇见动物的时刻
¥31.9¥58.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12.2¥28.0 -
战争与和平(上下)
¥32.8¥78.0 -
通往天竺之路
¥17.4¥58.0 -
我与地坛
¥15.4¥28.0 -
平平仄仄平平仄
¥34.7¥68.0 -
林徽因讲建筑
¥8.7¥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