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旅游扶贫的理论、路径——基于四川旅游扶贫实践

旅游扶贫的理论、路径——基于四川旅游扶贫实践

1星价 ¥46.8 (6.0折)
2星价¥46.8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045177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0
  • 出版时间:2021-11-01
  • 条形码:9787550451773 ; 978-7-5504-5177-3

本书特色

本书理论结合实际,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解决四川旅游扶贫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对其他地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内容简介

《旅游扶贫的理论、路径——基于四川旅游扶贫实践》立足于四川旅游扶贫实践,遵循“理论篇—路径篇—案例篇”的研究思路,综合运用系统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社区参与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增权理论作为四川旅游扶贫实践的理论指导;全面总结四川省通过发展旅游消除贫困的“景区带村型”“能人带户型”“财产收益型”以及“公司(合作社) 农户型”四大旅游扶贫路径;并以旅游扶贫路径理论阐述与旅游扶贫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本书具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有助于解决四川旅游扶贫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能对其他地区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提供借鉴。

目录

目 录理论篇1 扶贫与旅游扶贫的基本概况1.1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旅游扶贫1.1.1 乡村振兴战略与贫困治理1.1.2 乡村振兴战略与旅游扶贫1.2 国外旅游扶贫概况1.2.1 国外旅游扶贫的概念1.2.2 国外旅游扶贫的相关理论发展历程1.2.3 国外旅游扶贫的经验1.2.4 国外现有的旅游扶贫类型1.3 国内旅游扶贫概况1.3.1 国内旅游扶贫的发展阶段1.3.2 国内旅游扶贫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3.3 国内旅游扶贫的出路2 系统理论2.1 系统理论概述2 1 1 思想起源2 1 2 主要研究内容2.2 系统理论的基本原理2.2.1 系统的整体性原理2.2.2 系统的层次性原理2.2.3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2.2.4 系统的目的性原理2.2.5 系统的突变性原理2.2.6 系统的稳定性原理2.2.7 系统的自组织原理2.2.8 系统的相似性原理2.3 旅游系统理论2.4 系统理论在防止返贫中的指导作用3 利益相关者理论3.1 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3.1.1 利益相关者的定义3.1.2 利益相关者的分类3.2 四川省旅游扶贫中的利益相关者研究3.2.1 四川省旅游扶贫利益相关者的确定3.2.2 四川省旅游扶贫中利益相关者的分类3.2.3 四川省旅游扶贫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定位和利益诉求4 社区参与理论4.1 社区与社区参与4.1.1 社区的概况4.1.2 社区参与4.2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4.2.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内涵4.2.2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核心思想4.3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4.3.1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概念4.3.2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内容4.3.3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重要性5 比较优势理论5.1 比较优势理论的基本内涵5.1.1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5.1.2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5.1.3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的出现5.2 比较优势理论在旅游扶贫中的运用5.2.1 旅游扶贫的必要条件5.2.2 经济利益的推动作用5.3 贫困地区的要素禀赋结构5.3.1 资源禀赋5.3.2 资本和技术6 增权理论6.1 增权理论的内容6.1.1 权力的概念与特征6.1.2 无权和去权6.1.3 增权6.2 旅游增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6.2.1 国外旅游增权理论6.2.2 国内旅游增权理论路径篇7 旅游扶贫路径——“景区带动”型7.1 “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的概念7.2 “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的适用范围7.3 “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的具体方式7.3.1 建设基础设施7.3.2 提供就业岗位7.3.3 扶持自主创业7.4 “景区带动”型旅游扶贫效果还需提升8 旅游扶贫路径——“能人带户”型8.1 “能人带户”的概念8.1.1 “能人带户”型8.1.2 “能人”的含义及分类8.1.3 “能人带户”型的增权理论基础8.1.4 “能人带户”型的增权效应分析8.2 “能人带户”型的脱贫路径8.2.1 理念带动脱贫8.2.2 产业带动脱贫8.2.3 技术带动脱贫8.2.4 资金带动脱贫8.2.5 托管分红带动脱贫8.2.6 劳动输出带动脱贫9 旅游扶贫路径——“资产收益”型9.1 基本内涵9.1.1 资产收益扶贫制度的核心内容9.1.2 资产类型9.2 旅游收益扶贫的内涵9.3 资产收益扶贫的实践路径9.3.1 进行资金整合9.3.2 明确农民产权9.3.3 优化旅游产业链9.3.4 风险防范是基础10.旅游扶贫路径——“合作社+农户”型10.1 旅游合作社的概念10.2 旅游合作社产生的原因10.3 旅游合作社参与扶贫的优势10.3.1 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农民增收10.3.2 促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10.3.3 促进实现规模化经营10.3.4 提升市场竞争力10.4 旅游合作社存在的问题案例篇11 旅游扶贫路径——“景区带动”型案例11.1 四川省呷巴乡俄达门巴村11.1.1 基本情况11.1.2 减贫成效11.1.3 主要做法11.1.4 案例启示11.2 四川省仪陇县马鞍镇玉兰村11.2.1 基本情况11.2.2 减贫成效11.2.3 主要做法11.2.4 案例启示11.3 四川省小金县日隆镇长坪村11.3.1 基本情况11.3.2 主要做法11.3.3 案例启示11.4 四川省驷马水乡景区当先村11.4.1 基本情况11.4.2 主要做法11.4.3 案例启示12 旅游扶贫路径——“能人带户”型案例12.1 四川省泸定县柏秧坪村——“能人带户”实现旅游扶贫12.1.1 基本情况12.1.2 减贫成效12.1.3 主要做法12.1.4 案例启示12.2 四川省通江县民胜镇鹦鸽嘴村旅游扶贫12.2.1 基本情况12.2.2 主要做法12.2.3 案例启示13 旅游扶贫路径——“资产收益”型案例13.1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13.1.1 基本情况13.1.2 主要做法13.1.3 案例启示13.2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13.2.1 基本情况13.2.2 主要做法13.2.3 案例启示13.3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13.3.1 基本情况13.3.2 主要做法13.3.3 案例启示14.旅游扶贫路径——“合作社+农户”型案例14.1 四川省冕宁县复兴镇建设村——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华西村”14.1.1 基本情况14.1.2 扶贫成效14.1.3 主要做法14.1.4 案例启示14.2 四川省渠县万寿乡灵感村旅游扶贫14.2.1 基本情况14.2.2 主要做法及案例启示参考文献附录附录1 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四川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开展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创建工作的通知》附录2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附录3 四川省A级旅游景区带动精准脱贫加分办法(试行)附录4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旅游基础设施改造升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附录5 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关于在旅游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
展开全部

节选

  《旅游扶贫的理论、路径:基于四川旅游扶贫实践》:  2.2.3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特点和功能,系统是在向外界开放并与外界进行不断交流的前提下才得以向上发展的,系统的开放性也是系统保持稳定的条件之一。  事物的发展变化必须要以外因为条件,系统对外部开放以及与外部的交流都为系统的发展提供了相应的条件。同时,内因也同样重要,它是系统发展变化的依据,为了使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就要依赖于系统与环境以及内因与外因间的联系与作用。如果内因和外因无法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话,那么对于系统的发展变化仅存在潜在可能性,无法真正发生质变。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系统与环境没有任何联系,那么内因和外因也就不会存在相互联系和作用了。在现实世界中的系统一般都是开放的,目前还没有发现自然条件下存在的封闭系统。现实中的系统与环境不断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终促使整个系统发生质量互变。  从层次性的角度来看,系统与环境的作用意味着低层次系统向高层次系统的开放,也可意味着高层次系统向低层次系统的开放,或者说系统向自己内部的开放。系统的开放性既可以是竞争的,也可以是合作的,*终体现在与环境发生的相互作用上。系统在向低层次开放的时候,系统中可能存在非常多的协同作用,由此充分发挥出系统的整体性作用。因此,系统的开放性既有必要对外部开放,也有必要对内部开放,总而言之就是要对外开放,对内搞活。  2.2.4 系统的目的性原理  系统虽然在开放的过程中不断与外界发生着相互关联和作用,但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并不会或很少受到条件变化或相关经历的影响,总是表现出朝着某种趋势或方向发展,这一特性就是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的目的性是与系统的开放性联系起来的。简单来说,在一般情况下,一个运动的系统必然会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系统在开放的情况下会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程度上根据环境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回应、变化和选择,使得自己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展现,所谓的目的性也就表现于其中了。  从系统与环境间的线性作用与非线性作用考虑,系统又可以被划分为单因果系统与有目的系统。因果关系是单向的线性关系,所谓的系统也只是孤立单元的单因果系统,并且其与环境之间存在的作用也是线性的,同时系统的内部线性作用为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线性作用提供了相应的指导,但是系统内部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又非常的少,这种系统就构成了简单的线性系统。目的系统存在着大量的与环境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终表现为复杂的反馈机制的建立,因此系统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反馈调节基本相同的输出,这样昔日的发展方向就会保持不变。由系统的内在非线性相互作用所带来的发展变化的确定性,也同样意味着在一定的范围内,无论环境怎么发生变化,系统总是会往一个特定的方向发展,*终出现相同的结果。  2.2.5 系统的突变性原理  系统的突变性指的是通过突然间的失稳,转化为另外一种状态的过程,这种突变事实上也是一种质变。突变具有多样性,因此系统的发展才会丰富多彩。  突变具有普遍性,并且很早就得到人们的关注。当系统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也就出现了质变,这在系统科学中被称为“相变”,相变又可以根据其状态的稳定性划分为平衡相变和非平衡相变。平衡相变指的是所形成的新结构是一种死结构,状态非常稳定,除非外部环境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否则其状态就会一直维持下去,不会再发生相变了,如结晶体就是一种平衡相变。非平衡相变所形成的结构非常不稳定,这种结构只有在开放系统条件下依靠物质和能量的耗散才能维持其稳定状态,因此是一种活结构。由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系统也是不断运动的,因此系统的相变一般都是非平衡的相变,是一个越发有序,耗散结构、序态以及混沌状态不断发生变化,循环级别越来越高的过程。目前,学者们对于相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系统内各要素及系统各层级间的相变。从系统内的各要素来看,相变就是一种涨落,个别要素的结构变异、运动状态出现显著差异等,都可以视为系统的总体平均状态发生了偏离。系统中的要素不平衡是一种固有的状态,突变总是时常发生的。一种差异往往会引发其他要素也跟着发生变化,子系统之间的差异因此会不断地扩大,系统内非平衡性的不断加剧,*终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个系统发生质变。  2.2.6 系统的稳定性原理  开放的系统一般情况下都有一定的自我稳定的能力,可以根据外界发生的变化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以保持相对有序的状态、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稳定性特指的是一种在开放状态下的稳定,系统发展的前提是对外部开放,并与外部的各要素进行交流。除此之外,开放是使“活的”系统持续稳定的前提,也就是说系统的稳定是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动态中的“静止”。耗散结构理论强调,系统的稳定性是从与环境的动态交换之中获得的。  系统的稳定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在任何的时间或地点,稳定系统中充满着涨落变化,总是存在着不稳定的成分,在很多情况下看上去稳定的系统,其局部很有可能是不稳定的。这些局部的、难以被发现的不稳定因素在一定条件下被放大,*终导致整个系统无法维持原来的稳定状态,使整个系统发生了质变,从而再进入新的稳定状态。系统中的一些看似具有破坏性的不稳定因素在一定的条件下反而会演化成促进发展的积极因素。因此,系统的稳定性指的不是只研究系统稳定的方面,而是在稳定中研究非稳定,充分挖掘系统中存在的矛盾,以此来把握好稳定性的原理。  ……

作者简介

刘燕,女,教授,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商旅学院。研究方向:旅游消费者行为、在线旅游。蒲波,现就职于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休闲与旅游、城市管理与区域发展等。胡家镜,就职于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酒店运营管理、旅游目的地营销等。曹兴平,博士,副教授,现任教于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社会心理、旅游市场营销、乡村旅游。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