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研究

1星价 ¥58.5 (7.5折)
2星价¥58.5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66546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21-07-01
  • 条形码:9787513665469 ; 978-7-5136-6546-9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本书可作为孵化器经营者、企业管理部门、高校经济专业等相关专业师生参考。科技企业孵化器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孵化器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强化。本书以翔实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等方面出发,测度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揭示了创业孵化情况,能够为企业经营者、孵化器经营者以及政策制定者提供必要帮助。

内容简介

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背景下,必须加快完善孵化器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本书旨在系统考察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效应与机制,以判断现有孵化器体系的发展成效与不足,并从中寻找加以改善的方向。

目录

目录

第1章导论 /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研究思路及内容 /
1.3研究方法 /
1.4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2章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
2.1孵化器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基础 /
2.2研究综述 /
2.3研究述评与本书研究起点 /
第3章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基础分析 /
3.1引言 /
3.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3.3研究设计 /
3.4实证分析 /
3.5稳健性检验 /
3.6小结 /
第4章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异质性效应:微观证据 /
4.1引言 /
4.2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动态效应 /
4.3基于孵化期限的异质性效应 /
4.4基于企业所有制性质的异质性效应 /
4.5基于行业特征的异质性效应 /
4.6基于企业规模的异质性效应 /
4.7基于创新发展阶段的异质性效应 /
4.8小结 /
第5章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异质性效应:宏观证据 /
5.1引言 /
5.2孵化器产业动态发展与空间差异的基本分析 /
5.3孵化器对企业创新促进效应的全国总样本检验 /
5.4基于时间特征的异质性效应 /
5.5基于地区特征的异质性效应 /
5.6小结 /
第6章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微观机制 /
6.1引言 /
6.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6.3中介效应模型设计 /
6.4实证分析 /
6.5微观机制的比较与总结分析 /
6.6小结 /
第7章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空间机制 /
7.1引言 /
7.2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7.3研究设计 /
7.4实证结果及分析 /
7.5小结 /
第8章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8.1主要研究结论 /
8.2政策建议 /
8.3研究不足及展望 /
参考文献 /
重要术语索引表 /

展开全部

节选

  自1987年以来,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实现了蓬勃发展,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孵化器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强化,将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战略性作用。但是,我国孵化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机制落后、过度投资、低效竞争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孵化器的长远发展。本书深入分析了孵化器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的实际作用与具体机制,以期挖掘孵化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不足,为提高孵化器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提供经验证据支持。 随着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的日益成熟,学术界对孵化器的关注度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探讨孵化器推动企业创新的机制与效果。但是,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且主要局限于定性研究,缺少系统而严谨的定量分析。有鉴于此,本书以独特的大型微观数据集为基础,运用多种前沿统计方法,就孵化器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进行准确、全面的测度,并深入考察效用得以发挥的两类机制——微观机制和空间机制。本书以实证分析为核心对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进行系统研究,力图达到以下两个主要目的:其一,在我国具体情境中检验和提炼相关理论,为孵化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其二,以经验分析结果为基础,从微观层面和空间层面探讨孵化器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从而为构建合理、有效的孵化体系提供实践指导。其中,构建孵化体系要达到的目标是:微观层面实现精准孵化、中观层面促进区域协同创新、宏观层面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 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本书首先对孵化器的促进作用进行一般性分析,以初步考察孵化器的作用效果。具体来讲,本书克服已有研究在数据条件、研究方法及变量选取等方面的不足,基于中关村海淀科技园企业数据集,运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孵化器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效率、企业生产率以及非技术创新的影响,并分别利用CDM模型和FGLS估计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孵化器对企业创新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在创新过程的各个阶段存在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随着创新过程的推进,孵化器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其在在孵企业对接市场、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表现欠佳。考虑到孵化器的促进作用可能会受到企业异质性、时间、地区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本书进一步借助强大的微观数据优势并运用多种前沿统计方法来深入考察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异质性效应。从微观视角,主要考察孵化期限、所有制性质、所属行业、企业规模、企业创新发展阶段等因素所引起的异质性。而在宏观层面,本书重点考察时空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考察孵化器异质性作用的目的在于寻找孵化器发挥作用的具体规律,从而为实现精准孵化和合理配置孵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微观分析表明,孵化器具有促进企业创新的长效机制,但孵化期限并非越长越好,退出机制有待完善;孵化器在各行业的作用具有明显差异,专业化、垂直化孵化模式有待加强;孵化器的作用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加呈倒“U”型变化,小微企业“孵化难”问题亟待解决;不同创新水平分位点呈现出“中间好、两头弱”的特点,孵化全链条建设势在必行。时间层面的分析表明,孵化器的全国总体效应在不断增强,但近年来已经逐渐减弱,其主要原因是新常态下带来的阵痛和各地区对孵化器过度投资。在空间层面上,孵化器产业的地区不均衡与辐射扩散并存,部分地区过度投资可能限制全国孵化器的蓬勃发展。在详细考察效应的基础上,本书进一步全面探讨孵化器促进企业创新的内在机制。其中,微观机制包括管理效率、人才结构、融资水平、产学研协作、行业资源与科技成果转化六个方面,而空间机制则主要是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所产生的溢出效应。微观机制方面,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本书发现孵化器通过六个微观机制发挥着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同时,产学研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机制还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完善这些机制是发挥孵化器促进作用的关键。空间机制方面,本书首次提出了孵化器在促进企业创新方面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这一假说,随后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其作用在于:完善关于孵化器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更好地发挥孵化器在促进创新资源跨区域流动和推进区域协同创新方面的作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发现,孵化器对企业创新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近年来表现得更加明显。基于这一判断,本书深入探讨了孵化器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与区域协同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以研究结论为基础,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促进孵化器发展、发挥其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应有作用:**,探讨符合科技企业创新规律的孵化路径,进一步强化孵化器在产学研协作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作用;第二,根据企业差异化特征实施精准孵化,不断探索孵化器的运营模式和盈利机制,推进孵化器资源的优化配置;第三,积极探索新型孵化模式,支持孵化器多元化发展;第四,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布局,发挥孵化器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方面的促进作用。

作者简介

王 康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教于北京工商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经济统计系主任;兼任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会理事、全国工业统计教学研究会青年统计学家协会理事、中国技术经济论坛理事、北京工商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是经济统计学、创新经济学。近年在《管理世界》《统计研究》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并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著作1部。主持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等多项课题。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