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7220333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368
  • 出版时间:2020-08-01
  • 条形码:9787572203336 ; 978-7-5722-0333-6

内容简介

  《心理环境论说:新心性心理学理论视域中的环境/理论心理学研究书系》是立足中国本土心性心理学资源,对心理与环境关系的全新理解和核心突破。这改变了传统把环境理解为对人的心理来说是外在的、分离的、独立的。基于人的心性,环境是自然的、物理的、生物的、社会的、文化的、生态的,也是心理的。心理环境是被觉知到、理解为、把握成和创造出的环境。心理与环境是共生的关系、性质和过程,是共同的变化、成长和创造,是共有的扩展、命运和结果。适合关注环境与心理的所有相关探索者、研究者、学习者和创造者阅读。

目录

**章 环境心理学
**节 环境心理学的产生
第二节 环境心理学的主题
第三节 环境心理学的分支
第四节 环境心理学的取向
第五节 环境心理学的解说
第六节 环境心理学的演变
第七节 环境心理学的缺失
第八节 环境心理学的突破

第二章 心理环境学
**节 一个流传中的典故
第二节 完形心理学的建树
第三节 心性学的理论预设
第四节 新心性心理学创新
第五节 对环境的重新思考
第六节 心理环境学的内涵
第七节 心理环境学的建构

第三章 环境的界定
**节 环境的含义
第二节 环境的类别
第三节 虚拟的环境

第四章 心理的创造
**节 心理的创造性根基
第二节 心理的创造性背景
第三节 心理的创造性生成
第四节 心理的创造性生活
第五节 心理的创造性历史

第五章 自然的环境
**节 自然的性质
第二节 自然的历史
第三节 自然的影响
第四节 自然的状态
第五节 自然与心理
第六节 地理与心理
第七节 行为地理学
第八节 心理自然境

第六章 物理的环境
**节 物理的存在
第二节 物理的构成
第三节 物理的刺激
第四节 物理的影响
第五节 物理与心理
第六节 心理物理学
第七节 心理物理境

第七章 生物的环境
**节 生物的存在
第二节 生物的性质
第三节 生物的延续
第四节 生物的价值
第五节 生物与心理
第六节 心理生物学
第七节 心理生物境

第八章 社会的环境
**节 社会的构成
第二节 社会的演变
第三节 社会的塑造
第四节 他人的存在
第五节 群体的影响
第六节 技术的环境
第七节 多元的取向
第八节 心理社会学
第九节 心理社会境

第九章 文化的环境
**节 文化的创造
第二节 文化的历史
第三节 文化的传承
第四节 文化的影响
第五节 文化的心理
第六节 心理文化学
第七节 心理文化境

第十章 生态的环境
**节 生态的思考
第二节 生态的含义
第三节 生态的热点
第四节 生态的视角
第五节 生态的方法
第六节 生态的环境
第七节 心理生态学
第八节 心理生态境

第十一章 心理的环境
**节 人的心理与人的环境
第二节 心理资源与心理环境
第三节 心理文化与心理环境
第四节 心理生活与心理环境
第五节 心理成长与心理环境
第六节 心理科学与心理环境
第七节 心理创造与心理环境
第八节 心理意义与心理环境

第十二章 统一的关系
**节 自主的含义
第二节 生存的含义
第三节 发展的含义
第四节 心理的含义
第五节 整合的含义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葛鲁嘉,1956年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祖籍山东省海阳市。在中国吉林大学和英国华威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心理学一级学科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内理论心理学、本土心理学和文化心理学研究领域学者。曾主持国家出版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吉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吉林大学学术名家自由探索计划等项目,已出版各类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30多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多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