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诸夷考·百夷传·九夷古事

1星价 ¥28.0 (3.1折)
2星价¥28.0 定价¥9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条)
ztw***(三星用户)

古代关于边疆以及世界各族的一些只是介绍不错

2025-04-05 09:16:31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1075157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02页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01075157 ; 978-7-5010-7515-7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文物出版社出版,右翻本
为今人了解、研究明代东南地区、东南海域、西南边疆等地的情况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明代历史亦很有价值
本书为影印本,原始文本扫描之后经过修复处理,仍存原式,少数部位由于原始底本欠佳,略有模糊之处,不影响阅读使用

《诸夷考》
明代游朴撰,三卷,明万历二十年刻本。
《诸夷考》是游朴现今唯*存世的地理专著,被收入清朝续修《四库全书.地理类》。书中记载了东南海上和西南边疆的地理山川、风土人情、经济文化等情况,是当时世界上介绍东南亚等地区海上国家*多的一部综合性地理书籍,对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百夷传》
明代李思聪撰,一卷,明万历三十八年赵琦美抄本。
《百夷传》是记载孟卯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类专著。公元1396年(明洪武二十九年),李思聪、钱古训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缅甸国和麓川一带,调解麓川少数民族部落(百夷)与缅甸国的冲突。归朝后,写成《百夷传》一书,内含百夷的地理方位、山川地势、驿舍村寨、民族与人种、饮食与婚嫁风俗、礼节宴乐、宗教祭祀、物产服饰等内容,是重要而可信的少数民族史书。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九夷古事》
明代赵釴撰,不分卷,明抄本。
此书是明代赵釴巡抚贵州时耳闻目睹苗族情况的忠实记录,是经过实地考察而成,虽卷帙无多,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首先,此书很少为人知见,三百年来亦未刊刻,仅留存于有名的祁氏“淡生堂”钞本中,而此钞本亦不易得披览,故更弥足珍视。其次,此书是作者的调查实录,书中所记都有赵钱巡抚贵州时耳闻目睹苗族情况的忠实记录,可视为研究明代贵州苗族的一手资料。此书在记录苗族风土人情、风俗习惯时,注意到联系中原古事加以论列,有力证实自古以来苗族人民就是祖国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和道德情操上与中原是水乳交融的,在建设古代文明中,曾作出过一定的贡献。此书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诸夷考》明代游朴撰, 三卷, 明万历二十年刻本。《诸夷考》是游朴现今唯一存世的地理专著, 被收入清朝续修《四库全书·地理类》。书中记载了东南海上和西南边疆的地理山川、风土人情、经济文化等情况, 是当时世界上介绍东南亚等地区海上国家*多的一部综合性地理书籍, 对研究中国对外关系史和中国少数民族历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对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百夷传》, 是明代李思聪撰, 一卷, 明万历三十八年赵琦美抄本。《百夷传》记载孟卯一带的少数民族的历史、地理类专著。公元1396年 (明洪武二十九年) , 李思聪、钱古训奉明太祖朱元璋之命出使缅甸国和麓川一带, 调解麓川少数民族部落 (百夷) 与缅甸国的冲突。归朝后, 写成《百夷传》一书, 内含百夷的地理方位、山川地势、驿舍村寨、民族与人种、饮食与婚嫁风俗、礼节宴乐、宗教祭祀、物产服饰等, 是重要而可信的少数民族史书。对于我们研究“海上丝绸之路”也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九夷古事》明代赵鉲撰, 不分卷, 明抄本。此书是明代赵鲇巡抚贵州时耳闻目睹苗族情况的忠实记录, 是经过实地考察而成, 此书虽卷帙无多, 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节选










作者简介

游朴(1526-1599),字太初,号少涧,福建柘洋(今柘荣县)人。明代官员,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出身寒微,深谙民间疾苦,为官刚直不阿,不畏权势,为民解难,造福百姓。游朴天资聪颖,自幼刻苦向学。在父游德教导下,少时就能吟诗作赋,被乡人称为“神童”。著有《诸夷考》等。

李思聪(1363-1398),字仲谋,号石林,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和平镇筱塘村人。明朝杰出外交家。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中举;次年,赐进士出身;授行人司行人之职(掌传旨、册封等事务)。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奉明太祖之命出使缅甸国和百夷,当时朝中大臣纷纷赠诗送行。归后,升任江西承宣布政使司右布(参)政。著有《百夷传》等。

赵釴,字鼎卿,一字柱野。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擢礼科给事中,转吏科,迁南太仆寺少卿,再晋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境内有荒土,他教民引水垦田,贵州百姓自此始知耕种水田。赵博览群书,与陆树声等号称嘉靖四杰。晚年归里,徜徉于龙眠山水间。在龙眠宝山、凤形等地留有诸多石刻。著有《古今原始》14卷、《无闻堂稿》17卷、《鷃林子》5卷、《梅影词钞》1卷 、《九夷古事》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