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第4版数字教材版21世纪通识课系列教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第4版数字教材版21世纪通识课系列教材)

1星价 ¥28.7 (7.2折)
2星价¥28.7 定价¥39.9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756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28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300307565 ; 978-7-300-30756-5

本书特色

《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第4版·数字教材版)(21世纪通识课系列教材)》特色:  融入大学生课程思政相关内容,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  实现了纸质教材的数字化,灵活运用二维码,配套丰富的数字资源。  强调参与式、体验性学习,使学生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自我的提升。

内容简介

《大学生心理健康通识(第4版·数字教材版)》围绕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自我、学习、人际关系、爱情、情绪、人格、职业、生命等八个方面,以案例为切入点,结合心理学的专业分析与解读,帮助学生深刻全面地理解大学阶段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其成长。为了深化主题内容,在自我、爱情、职业三课还增加了以活动为主的“训练营”。 本次修订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首先,为响应2020年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要求,特别融入了大学生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设计了“心·思想”栏目,以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其次,实现了纸质教材的数字化。一方面,灵活运用二维码,精简纸质书内容,将大量的拓展阅读资源以二维码形式呈现,大大延伸了纸质教材的空间;另一方面,配套了丰富的数字资源,如PPT、知识点及关键词、教学指南、习题集等,大大方便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后,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活动反思”“自我探索”等栏目,以使大学生在学习知识、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自我的提升。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大学辅导员以及大学生自主阅读的参考用书。

目录

**课发现伟大的自己
主题1自我意识——“我”来自哪里
主题2发现自己——谁创造了“我”的压力和困扰
主题3接纳自我——重建与自己的关系


第二课自我成长训练营
主题1我是谁
主题2我爱我自己
主题3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三课学会学习
主题1让学习更容易——了解大学的学习特点
主题2让学习更轻松——解决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主题3让学习更有效——学会管理自己的时间


第四课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主题1了解你的人际沟通模式——人际交往与你
主题2人际交往万花筒——构建你的人际网络
主题3人际交往的困境——发展你的人际关系


第五课爱情花开
主题1性生理与性心理
主题2恋爱,你准备好了吗
主题3恋爱中的深入交往问题


第六课心心相印训练营
主题1端正恋爱动机
主题2培养爱情情商
主题3提升爱的智慧

第七课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
主题1情绪与压力
主题2有效地管理情绪与应对压力


第八课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主题1人格与人格发展不良
主题2积极塑造你的人格


第九课我的职业我做主
主题1理解职业生涯——未来为什么需要规划
主题2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我的位置在哪里
主题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怎么找到我的位置


第十课求职训练营
主题1求职心态训练——突破自我
主题2求职情绪调适训练——展现真我
主题3求职实战技巧训练——秀出亮我


第十一课热爱生命
主题1认识生命与珍爱生命
主题2生命信仰与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国家层面也在不断出台新的举措以逐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继2016年12月30日,22部委颁布《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之后,教育部又于2018年7月4日印发了《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并明确提出原则上应设置2个学分的心理健康公共必修课,同时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体系等。《纲要》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的地位,当然,这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的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提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普及式面向全体学生的课程,其教材应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成长需要。并且可以在课程思政中发挥独特的作用。随着人本主义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看待心理健康问题也逐渐从关注人的问题,到关注出现问题的人的转变,心理健康之于人的生命具有了更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已经不再仅仅关注少数人心理问题的解决,而是更加关注所有人心理素质、心理品质的全面提升和人格的健全与完善。基于这样的认识,心理健康与当下高等教育的通识教育就有了结合的土壤。此外,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很多内容能融入思政思想。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形成合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一定不是一个只关注自己利益得失、心中没有他人和社会的人。当一个人内在的关注点从关心自身利益得失、追求个人优越感为主,逐渐转移到真正关注他人福祉、社会和国家利益时,他就不可能只在小我的世界里挣扎冲突。而格局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则是心理健康的保护神,相关内容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俯拾皆是。如王阳明提到的“致良知,知行合一”,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若心中开阔,则装下的不只是一个小我,更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天下,看似行为的初心是利于他人,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心理的守护。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课程思政的融入,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基于以上所述,本次修订做了比较大的调整。首先,融入课程思政,增加“心??思想”栏目,结合内容,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给同学们提供面对一些生活困扰时可采取的新视角,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精神修养。其次,对内容去粗取精,更新前沿信息。如,删掉大段的、冗余的文字论述,以使表述更为简洁流畅,通俗易懂;更新一些案例、推荐阅读书目及电影,以使读者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再次,增加一些互动栏目,如,邀请同学们反思、提问及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同学们在学习中的主体角色,更好地内化所学内容。*后,灵活运用二维码,提供更多的数字资源,如ppt、习题集、知识点及关键词、教学指南等,以延伸纸质教材的空间,提升读者的阅读、教研学习体验。在本书修订的过程中,特别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张宏学编辑提出的宝贵建议。同时,本书的不断修订再版离不开广大读者的关心与支持,谨向各位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欢迎读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给与反馈,以使本书的内容不断完善。 编者2022年3月

作者简介

文书锋,应用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研究员,中国心理学会会员。长期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工作及研究。主持和承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北京市省部共建等科研项目近十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在《心理科学》《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中国电化教育》《中国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研究》《中国青年研究》《中国教育报》等核心期刊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项。侯瑞鹤,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中心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项目受训导师。著有《接纳孩子,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路特心理健康思想解析》,创立自媒体微信公众号“觉知养育”。胡邓,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督导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师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教学会心理素质教育研究分会副会长,北京市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2001年课题获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2008年和2012年两次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