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最美汉语——初中语文现代文语言赏析

最美汉语——初中语文现代文语言赏析

1星价 ¥34.1 (6.2折)
2星价¥34.1 定价¥5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218333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456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32183333 ; 978-7-5321-8333-3

本书特色

★权威性: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初中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 曹刚老师倾力推荐;上海普通高校“立德树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中心结项成果 ★专业性:名家范文,教授笔记 ★实用性:名师帮你划重点——紧跟部编版语文教材,细读27篇初中现代文名作 ★审美性:学会阅读,学会用*美的汉语写文章

内容简介

《好看汉语》是一部初中语文现代文文本细读文集。全书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依托,共收录了27篇现代文语言赏析,不乏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名篇,如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朱自清的《背影》;《纪念白求恩》等。初中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教育学生对语言即母语的理解与运用。选入初中语文教材的现代文,每篇的语言都有自身的特色。为什么那些我们口头上的词语或者语句,经过作家们的组合构造,就成为了美文呢?作者带领读者仔细品读作家的艺术创造过程,从完整的作品进入,带领同学领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目录

1怎样把“春”当作活生生的人来写——朱自清《春》语言赏析

《春》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温晴”的冬天什么样——老舍《济南的冬天》语言赏析

《济南的冬天》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3“好好儿活”的艺术——史铁生《秋天的怀念》语言赏析

《秋天的怀念》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4“从……到……”的成长——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语言赏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精益求精的论证——毛泽东《纪念白求恩》语言赏析

《纪念白求恩》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6虚虚实实“说故事”——鲁迅《阿长与〈山海经〉》语言赏析

《阿长与》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7日常语言的白描效果——萧红《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语言赏析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8“高燃”赞歌怎么写——光未然《黄河颂》语言赏析

《黄河颂》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9故乡的土,游子的心——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语言赏析

《土地的誓言》》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0“闲话”不幸——杨绛《老王》语言赏析

《老王》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1诗情画意的“误会”——彭荆风《驿路梨花》语言赏析

《驿路梨花》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2抑扬顿挫的魅力——鲁迅《藤野先生》语言赏析

《藤野先生》收录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3“妥帖”见真爱——朱自清《背影》语言赏析

《背影》收录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4象征不是比喻——茅盾《白杨礼赞》语言赏析

《白杨礼赞》收录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5“那夜似的好戏”,好在哪里——鲁迅《社戏》语言赏析

《社戏》收录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6信天游唱出革命情——贺敬之《回延安》语言赏析

《回延安》收录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7气场哪里来——闻一多《*后一次讲演》语言赏析

《*后一次演讲》收录于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18“嘶哑的喉咙”发出深沉的咏唱——艾青《我爱这土地》语言赏析

《我爱这土地》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19爱怎么赞颂——林徽因《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语言赏析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0用“现代诗”谱写生命的节奏——穆旦《我看》语言赏析

《我看》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1*难诉说别乡情——鲁迅《故乡》语言赏析

《故乡》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2“力”族词语的“破”与“立”——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语言赏析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23“朦胧诗”的呼告——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语言赏析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4“顿”、反复与“准回环”的音韵美——卞之琳《断章》语言赏析

《断章》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5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鲁迅《孔乙己》语言赏析

《孔乙己》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6短句、叠词打造极简、动态的“意象”——阿城《溜索》语言赏析

《溜索》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7“内心戏”怎么写——郭沫若《屈原》语言赏析

《屈原》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展开全部

节选

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鲁迅《孔乙己》语言赏析 《孔乙己》收录于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鲁迅的短篇小说《孔乙己》写于1919 年3 月,收入小说集《呐喊》。《孔乙己》精致小巧,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典型形象,堪称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孔乙己》的语言艺术造诣极高,几乎到了增一字太多、减一字太少的地步。分析《孔乙己》的语言,可以有多种方式。但有时分析作品语言,会给人零碎零碎的感觉,不能形成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因此,笔者力争将对语言的分析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节的铺设*大限度结合起来。 《孔乙己》中叙事者“我”的安排内在地设定了小说叙事的基本结构。虚词的精准运用呈现了人物活动环境、简叙了人物经历等,为主要场景的描写节省许多笔墨。孔乙己以及周围人物的“有名”“虚名”与“无名”,以突出孔乙己在鲁镇的独特性。场景中的对话描写置于场景之中,所以对话描写势必要顾及到场景中各种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言语,而人物对话是核心。“我”的叙事语调冷静客观,不发表议论,只是呈现情景,让读者去思考。 一、 叙事者“我”:双重身份 《孔乙己》的叙事者“我”,具有双重身份,**重身份是“二十多年前”咸亨酒店里的十二岁小伙计;第二重身份是“现在”的“我”。鲁迅设置十二岁小伙计“我”这样一个叙事者,从“小”处落笔,着眼“大”场景,可谓匠心独运,是完成《孔乙己》精巧结构的重要因素。 酒店小伙计“我”的出现,合理地带来了酒店柜台内外这一活动空间。这个空间具有公共性,是酒店主顾们喝酒或者经过的地方,便于各色人等的聚集。这个空间是一个表演舞台,适合主角孔乙己的表演,也适合观众们参与表演和观看表演。小伙计“我”的职务专管温酒,人在柜台里面的,占据着这一空间的*佳观察点(还有掌柜),能够观察柜台内外以及酒店大门内外的情景,视野开阔,尽收眼底。孔乙己*后一次到咸亨酒店,是坐着蒲包来的。小说从柜内的“我”的视角来描写孔乙己到店的情景,就很有层次感和镜头感。 “我”因为是小伙计,年龄小,地位低微,可看可听,但不适合多说话。这就能*大限度地去观察孔乙己和周围人们的言语行为。 “我”因为是小伙计,可以保持一种事外旁观的态度,不作任何议论,非常冷静地看着和听着孔乙己的故事,仿佛是一种“零度”的姿态,不带一丝温度。这种冷静,一方面显示十二岁的“我”与顾客们同样有对孔乙己冷漠的一面;一方面又能让读者自己去判断咸亨酒店里所有登场人物(包括没有登场但被说到的丁举人)的对错、好坏以及合理与不合理。 “现在”的“我”是个什么人呢?从咸亨酒店当小伙计开始到“现在”,中间有二十多年。这个“我”是何身份并没有具体说明,如果把“现在”的“我”看成作者鲁迅还是不太妥当的,因为鲁迅十二岁的时候的确没有做过酒店小伙计。小说对“我”这二十多年的生活不着一字,目的在于避免节外生枝,影响对孔乙己故事的讲述和判断,使得孔乙己的故事更为集中紧凑,成为读者判断的完整的焦点。“现在”的“我”完成了“小伙计”的“我”没有完成的任务:把孔乙己的故事讲述出来。“小伙计”的“我”看到了、听到了孔乙己的故事,而“现在”的“我” 把它讲了出来。“现在”的“我”讲述了“小伙计”的“我”所看到、所听到的孔乙己故事,形成叙事者套叙事者的结构。“现在”的“我”与“小伙计”的“我”肯定有所不同,妙在“现在”的“我”的“讲”与“小伙计”的“我”的“看”和“听”保持着同样的情感基调:对孔乙己的故事不作任何带有倾向性的议论,完全让读者去独立思考。这是鲁迅在叙事艺术上非常高明的地方,这是鲁迅小说的“狠”处。因为独立思考和判断,是快乐的事情,同时也是艰难的事情。 二、 虚词的灵活运用 整体而言,现代白话文运用虚词,要多于传统的文言文。虚词表示各种事理逻辑关系和各种语气态度,因此,是否能准确使用虚词,对语言影响极大。《孔乙己》中的虚词运用精准灵活。小说**段在描述鲁镇酒店的格局之后,进入对酒店里喝酒情形的叙述: 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靠柜外站着,热热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便可以买一碟盐煮笋,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几文,那就能买一样荤菜,但这些顾客,多是短衣帮,大抵没有这样阔绰。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这段文字中破折号表示插入,点明时间的流动:“二十多年前”表明从孔乙己的故事所发生的时节到“现在”经过了二十多年。那么“现在”指什么时候?《孔乙己》*后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也写到“现在”,这两个“现在”所指的时间应该是相同的,即文末的落款日期“一九一九年三月”,简单说,“现在”指鲁迅写作《孔乙己》的时候。那么“二十多年前”,就在1898年前的几年之内, 大约19 世纪的*后十年, 我国清朝的末世,清朝于1911年被推翻。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可见“二十多年前”还是科举时代。 这段文字运用了多个虚词。“每每”表示买酒喝这一行为的频率,即多次如此,可见这是生活的常态。“倘肯多花一文,……”假设出一种情形,即有时发生,比“每每”的频率要低一些。“如果出到十几文,……”继续假设一种情形,出现频率就极低。“每每……倘肯……如果……”一组关联词语构建句群,描述了鲁镇酒店里短衣帮站着喝酒的基本情况。“只有……,才……”的句子描写长衫主顾“坐喝”的情形,与短衣帮主顾站着喝酒形成对照。前后两组虚词的运用,从衣着的区别(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方式的区别(站着喝酒与坐喝)简洁地突出了喝酒主顾身份的不同和等级的差别,勾勒了孔乙己生活的社会环境。 小伙计“我”在咸亨酒店的感受, 采用了一个严谨的复句: 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

作者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文系系主任,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会长,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现代中文学刊》副主编,中国茅盾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与语言关系的研究。 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2011-201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艺研究》《文艺理论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出版《话语与生存——解读战争年代文学(1937-1948)》《以语言为核——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本位研究》等著作,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文学视野中中国近现代时期汉语发展的资料整理与研究”(16ZDA185)。曾在中学任教语文多年,主编的《名著导读12讲——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即将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