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21627077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36
- 出版时间:2022-07-01
- 条形码:9787521627077 ; 978-7-5216-2707-7
本书特色
法律写作是法律从业者沟通的途径和劳动成果的交付方式。法律的研究、探讨、制定、执行、适用,*终总是指向三个词:文件、文书、文章,哪个都离不开写作。 本书有方法、有细节、有体系地分享,如何以出版的水准来进行法律写作。
内容简介
法律写作的形式丰富多彩,法规汇编的编辑、加工、注释是法律写作;立法者的条文起草是法律写作;律师、法官、检察官写的法律文书是法律写作,总结经验的应用类问答、案例评析是法律写作;学者编写教材,撰写论文、专著是法律写作,一次次期末、法考出题解题,法律招聘试题是法律写作;以漫画、表格图解读法律内容的也是法律写作……法律编辑的工作几乎连接着法律圈里所有的法律职业。 本书作者作为从业十余年的资深图书编辑,在书稿中详细介绍了法律写作的经验和技巧、法律写作的要素和细节、法律写作出版流程等。针对法律写作的现实问题寻找解决方法,构建法律写作体系,发现法律写作规律,同时对法律人的思维予以深入分析。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形式新颖,干货满满,实操性强,对法律写作者和对法律以及其他写作感兴趣的读者非常有启发。
目录
Part 1
写作是法律人的生存技能,也是诗与远方
法律写作的三观 / 003
一、微观上的法律写作:个人能力 / 004
二、中观上的法律写作:行业水平 / 004
三、宏观上的法律写作:社会文明程度 / 005
法律写作其实是一场开卷考试 / 006
一、全面和深入地发现和发掘问题 / 007
二、以细致的检索、查询进行学习和研究 / 008
三、回应、解决问题,写作输出 / 009
Part 2
思维驱动写作
重新定义“法律人思维” / 013
一、专业性思维 / 016
二、职业性思维 / 021
结语 / 030
法律写作的13种思维模型 / 031
一、法律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 / 031
二、法律写作思维模型 / 032
三、多种法律写作思维模型的交叉应用 / 037
元技能:法律人学习力的打造 / 039
一、学习什么 / 039
二、学习资源的选择 / 041
三、学习资源的利用 / 044
如何做个“T型人才” / 046
一、时刻带着研究意识 / 048
二、如何激发好奇 / 048
三、像内行那样去思考、去行动 / 049
四、知识的体系化 / 049
五、如何建构体系 / 050
六、知行合一 / 050
知识管理新思维 / 051
一、充分利用文献与对知识进行内化 / 052
二、书的逻辑性、体系性要求与文档的管理规则 / 053
三、书的严谨性、严肃性与知识管理中知识的精确程度 / 054
Part 3
法律写作的经验和技巧
法律写作的万能钥匙 / 059
一、目的:为什么不写,为什么而写 / 060
二、从零到一:写什么——发现问题 / 061
三、从一到二:建构一个体系 / 063
四、从二到三:诠释这个体系 / 065
五、批判和修正 / 069
写作的心理建设锦囊 / 072
一、对写作的问题有自觉,拒绝宿命式写作 / 073
二、法律写作水准的要求必须高于普通写作 / 073
三、完成胜于完美 / 074
四、DDL是生产力 / 075
四维选题法 / 076
一、写给谁——读者群体定位的分类 / 077
二、什么写作类型——根据表现方法的分类 / 078
三、什么层次的写作——根据视角的分类 / 078
四、写作的素材有什么——根据材料的分类 / 079
日常写作:别让那知识和思想的高光时刻溜走 / 080
一、记录,打下写作的基本功 / 080
二、记录是一种坚持写作的好方法 / 081
三、法律人,别让那知识和思想的高光时刻溜走 / 082
文书写作:要铭记“三板斧” / 083
一、对象感 / 083
二、解决问题的意识 / 085
三、重视细节 / 086
合同写作:从价值观、思维框架到“抠字眼” / 089
一、书面合同何时有必要 / 090
二、合同写作的思维框架 / 091
三、抠字眼:语言的艺术 / 095
新媒体写作:换一种高级姿势 / 097
一、如何打造内容质量过硬的公众号或微博 / 098
二、保持有节奏的、稳定的运营 / 102
结语 / 104
社交写作:法律人,你的昵称和头像就是你的人设 / 105
一、刻板效应与微信的昵称和头像 / 105
二、一个昵称,一个头像,便是一种特殊的写作 / 107
三、人设与个人IP:取个好名,配张好头像 / 107
实例:一招提升案例写作水平 / 110
Part 4
法律写作的要素和细节
法律写作不可不知的规范依据和标准 / 121
一、法律依据方面 / 121
二、文书格式和规范方面 / 122
三、起草活动方面 / 125
四、案例方面 / 126
五、权利与禁忌 / 127
六、行文规范 / 128
法律写作的6大问题和20个细节 / 130
一、法律写作的6大问题 / 130
二、法律写作的20个细节 / 132
修辞:一个故事,99种写法 / 139
一、修辞在法律写作中值得重视 / 140
二、运用修辞的三种形式 / 140
三、运用修辞,也警惕修辞 / 142
如何给文章取个好标题 / 144
一、名副其实 / 145
二、定位及选择相应风格 / 146
三、提炼出恰当的关键词 / 147
四、造句的艺术 / 147
五、从头脑风暴到推敲决定 / 148
六、名随主人 / 148
一字值千金,以至关人命 / 150
一、一字值千金 / 150
二、字词的歧义无处不在 / 151
三、字词与立场 / 152
四、“抠字眼”是一种思维方式 / 153
法律写作中易混易错字词辨析84例 / 154
一、“审判”错别字 / 154
二、法律写作中易混易错字词辨析 / 155
标点符号:法律写作中的那件小事儿 / 164
引子 / 164
一、逗号 / 167
二、句号 / 168
三、分号 / 169
四、顿号 / 169
五、引号 / 169
六、冒号 / 170
七、括号 / 170
八、书名号 / 171
九、下脚点 / 171
结语 / 171
法律写作中的数字用法 / 173
一、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 / 174
二、数字形式的使用及注意事项 / 177
结语 / 179
脚注的N个新角色 / 180
一、对抗时间的流逝——说明时间与事件或内容的关系 / 180
二、创新体例,实现好用的工具书 / 181
三、形式美观,有利于页面的观感 / 183
结语 / 183
法律写作与智能工具 / 184
一、输入工具 / 185
二、可视化作图工具 / 186
三、法律数据库 / 186
四、法天使律师助手 / 186
五、统计工具 / 187
六、阅读工具 / 187
七、笔记工具 / 188
八、校对工具 / 188
校对:法律人的基本功 / 190
一、对校对的认识误区 / 190
二、校对工作的思维 / 191
三、校对的任务和要求 / 191
四、校对的方法和过程 / 192
结语 / 195
Part 5
法律写作与出版
法律人,如何写作一本书 / 199
一、出书,是一座可以攀登的高峰 / 199
二、如何确定写作方向 / 202
三、如何制订写作计划 / 203
四、具体文章如何写作 / 204
律师写作与出书指南 / 206
一、出书对律师意味着什么 / 206
二、写作的要求 / 207
三、写作的心态 / 208
四、注意事项 / 208
五、出版流程的常识 / 209
后 记 / 211
参考文献 / 216
节选
法律写作的13种思维模型 法律写作的问题在于写作,更在于思维。 关于写作的研究有很多,角度各异。比如,写作是职场软实力,写作带来影响力,写作是表达的出口,写作是创作一个好故事…… 一、法律写作是一种特殊的写作 法律写作作为一种特殊的写作,既有一般写作的特点,又有其个性特点。 首先,法律写作是一种非常专业的写作,顾名思义,法律写作是跟“法律”有关的,是关于法律方面的写作。这样听来,似乎法律写作是个狭窄的话题,其实并非如此。 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的手段,与社会关系有着广泛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尽管是一种专业写作,然而,微小的切入点下,却是宽广的表达。 从入门者的习作练习,学者的法学研究,立法者起草文件,行政部门管理中的“发文”、执法,律师的代理、辩护、出具法律意见,司法实践者裁判,到新闻事件的报道,热门事件的评论,再到公共法律知识普及,日常生活的拟定协议、制度制定,以及看的律政小说、电影剧本等,都离不开法律写作。 因此,法律写作本身具有专业性,且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体系。 其次,法律写作是一种与法律思维关系密切的写作,法律写作表面上是语言文字以及标点等内容的组合,深层次来讲,体现的是观点和思想,是一种思维过程。 法律写作作为载体固定法律人思维过程,其与法律人的思维密不可分,可以说,法律人有多少种交流和思考的方式,就有多少种写作思维模型。 二、法律写作思维模型 法律写作是法律职业*基本的生存技能,也是提升公众法律知识水平、法治理念的有效手段。 本文以法律写作的底层思维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写作的不同目标,尽可能地梳理出主要法律写作的思维模型,构建法律写作的体系,从而对法律写作做贯通式、全景式的鸟瞰。因为思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谈起来似乎“虚无缥缈”。因此,在总结和梳理思维模型的过程中,将结合具体的案例将肉眼看不到的思考过程显性化。 (一)学术研究型写作 学术研究型写作的目标是理论创新,法律写作思维模型是提出真问题,穷尽文献,进行分析、层层论述,创新性提出制度方案。 真问题是现实存在,但没有制度规范的问题,或者是现实存在,有制度规范但是该制度存在瑕疵、漏洞,与时代脱节等的问题;穷尽文献,包括相关的论文、专著、教材、法律规范等;分析、论述和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是一个有破有立的过程。这也是学术研究型写作思维模式的突出特点。批判实然,引导应然,对于真问题进行开放性讨论。 (二)格式化型写作 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沿着前人趟出来的路走是一条捷径,但更重要的是,要清晰地明确自己的目的地。否则,囿于格式和模板,反而束缚了思考。路毕竟是途径,不是目的地。 格式化型写作思维模型的实质是,处理具体的问题。思维模型是事实—证据—依据—处理。这种思维模型在执法、司法中应用非常广泛。 依格式化程度可以分为填空型和撰写型。不管格式化程度如何,写作者需要在应用格式的同时,对于处理具体问题有着思维自觉。 同时,相对于学术研究型写作,格式化型写作面向具体现实问题的处理,思维模型上*大的差异是,解决问题有时间限制,不探讨应然,而必须立足于有效力的法律规范,回应“怎么办”“怎么解决”的问题。 (三)规范起草型写作 规范起草型写作是*广义上的“立法”——制定各种层次的规范,本质是写抽象的条文,“立规矩”。所以,如何起草好、写好规范条文,也称“立法技术”。包括制定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也包括具有约束力的规范、协议(合同)等,还包括学者通过学术研究提出的立法建议稿等。 规范起草型写作思维模型是,为了达到某个目的—明确权利义务—明确责任。根据不同规范的具体情况,有时将权利义务实现程序的写作另起炉灶或者合二为一。 规范起草型写作要时时谨记写的不仅是一般观点表达,而且是一种抽象的条文。除了底层的思维模型之外,对于形式的要求也是*高的,*需要斟酌词与物、言语与修辞。 (四)知识分享型写作 知识分享型写作是一种侧重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信息传递式过程。这种写作重点不在于寻求理论创新或者探求新知识,而是一种答疑解惑式的写作。应用场景也非常广泛,比如专业人士内部的交流和分享,对大众的知识普及。表现为法律知识问答、案例评析、大众普法、实务经验传授、法律职场等。 (五)工具查询型写作 工具查询型写作不仅是简单的罗列,更重要的是确定查询的方法和信息的筛选。基本的思维模型是分类—穷尽式检索—甄别选择—合理加工和排列。 应用场景有法律词典、法条汇编,以及以建立文件夹的方式实现的知识管理等。 工具查询型写作思维模型除了上述的思考过程之外,还可以广泛地借助多种形式,如传统上的脚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超链接、二维码等。 (六)图文互释型写作 图文互释型写作,是用文字和漫画、插画、照片、图片、图表、思维导图等各种能够将思维形象化、可视化的表达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史蒂芬·平克有句经典的话:“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的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 而当有照片、图画、图表等时,常会有一目了然的效果,尤其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很多的软件工具,可以更形象地展示本来肉眼不可见的抽象的法律思维过程,从而使图文互释能够表达网状的思考。 图文互释型思维模型是以清晰化表达为目的,以图文互相补强为手段,图与文都以必要为限,不为了配图而配图,也不为了配文而配文。 (七)水平测试型写作 水平测试型写作是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就实质而言,可以概括成几个字——出题做题。 在老师的教学课堂中,各种机构的人才选聘中,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以及对不特定人的知识掌握程度的评估中,都有应用。 这种写作因为本质是出题做题。思维模型是,先行确定考点,然后围绕考点组织材料,将考点内嵌其中,形成一个题目。 各种各样的题目,听起来似乎是一种枯燥的类型,但是创新无处不在。考点是一种知识获取的目标,而这种写作相当于围绕目标进行测评,综合考虑受众的特点,有的写作成果也很有趣,比如《车浩的刑法题》。 (八)随笔杂谈型写作 随笔杂谈型写作,一般也被认为是一种热点写作。其涉及的往往是一些即时发生的事件,以及针对当下事件产生的看法。 这种写作的思维模型是阐述事件—议论或抒情。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议论和抒情,必须以法学理论,或者以法律规范为基础。因为议论和抒情本身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所以特别需要保持理性和逻辑。 举一个例子,之前有一个孕妇跳楼的案子。一篇文章中分析法律关系时提到,虎毒不食子,何况人乎? 以虎毒不食子为论证的前提,得出结论,一个妈妈必然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这种抒情和议论的论证,就是缺乏逻辑的。妈妈有没有伤害孩子,法律写作角度考虑的是证据,比如是否有人亲眼看见,或者说有监控视频。这些可以作为论证的依据,而不是通过老虎不食子这样的一个典故。 这是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逻辑问题,在随笔写作中,这种错误比比皆是。经常是好几派观点,议论得特别热闹,谁也不能说服谁,因为各自都有很大的逻辑漏洞,沦落成一场情绪和意气之争。 (九)新闻报道型写作 新闻简报,顾名思义,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事件进行报道。新华网每年评出的年度新闻事件中,有很大比例是法律事件,或者很多事件本身都有法律思维。同时,法律圈本身也有事件在发生。因此,新闻报道型的写作与法律新闻写作两者是水乳交融的。 这种写作的思维模型完全符合新闻报道“5W1H”——When(时间)、Where(在哪儿)、Who(谁)、What(是什么)、Why(为什么),How(怎么样)。 (十)纪实文学型写作 当以文学的手法来写作真实的法律事件的时候,就是一种纪实文学型的法律写作。 *有代表性的就是个人传记、机构发展史等。 (十一)虚构创作型写作 法律写作,大部分是非虚构写作,但不是全部。 律政小说以及剧本的创作,之所以需要纳入法律写作,是因为这种虚构不是天马行空的虚构,而是必须在符合法律规范以及法律制度相关约束的情况下。 比如,有的法律文学作品或者是法律电视剧,经常会遭到专业人士的群嘲,“bug”(错误、缺陷)一抓一把。明明是一个民事代理,律师说这个案子由我来辩护;明明是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情节设置到基层;等等。 这种虚构必须将法律文化、法律背景、法律知识、法律思维考虑在内,不能完全无拘无束地虚构。 所以,这种写作的思维模型是,主人公可以是虚构的,情节可以是虚构的,但一定是在法律制度之中,法律框架之中,法律实践之中的。 (十二)底稿型写作 底稿型写作,某种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简单的思维梳理。思维固定后的两种表达方式是口头和书面。 底稿型写作思维模型,有以下三种:**种是列出要点,或打腹稿,或打草稿。第二种是提示型,对要点进行了简单扩充,从要点到大纲,比如说演讲的PPT。第三种是宣读,考虑到需要口头表达,写的底稿虽然是书面方式,但是要注重口头表达的特点。 以上应用场景如谈判、辩论、沟通、演讲、出庭等。底稿型写作是一种为后续行为的准备,它服务于接下来需要的活动。 (十三)社交型写作 写作是一种表达,当技术发展之后,原始的书信越来越稀有,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即时通信软件——微信、微博、QQ、电子信箱等。 而这些即时通信软件兴起的同时,也将写作扩展到了更多的领域,如朋友圈、微博、公众号等。这种写作除了传统的表达功能之外,更兼具了社交功能。 这种写作的思维模型是,从交流的目的出发,梳理思路,组织语言。 三、多种法律写作思维模型的交叉应用 以上列举了13种法律写作的思维模型。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每一个写作任务并不是对应一个思维模型。真实的情况是,每一个写作任务的完成,都需要多种思维模型交叉使用。 思维模型建立的意义是,让写作者能有更多主动思考的意识,对写作任务保持自觉,头脑清晰,手头的写作主要是哪种类型,对于写作的完成有思路的引导,但是并不说明,这些列举的思维模型是彼此独立的。恰恰相反,一个出色的写作任务的完成,需要随时调用合适的思维模型。 比如,学术论文写作从形式上讲,需要符合一定的格式——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等,这是格式化型思维模型,而从内容宏观的框架上看是学术研究型思维模型,但是大框架下的子课题,比如讲一个问题,现有的规范如何规制,需要知识分享型,对于某个数据如果有图表来表现,更加一目了然,又会启用图文互释型,而*终落脚点方案设计,如果提出立法建议,具体到条文建议就是规范起草型。 如果写作者对于每个思维模型有自觉,能够有意识地去应用,无论学术研究,还是法律实践,都会有很大水平的提高。
作者简介
赵宏,女,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中国法制出版社副编审。曾策划多部畅销书和精品图书。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64开特种纸 红皮烫金版
¥5.8¥18.0 -
国富论:“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传世名作
¥9.9¥38.0 -
法治在中国-制度.话语与实践-(修订版)
¥22.4¥3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1.8¥28.0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12.7¥39.8 -
圆圈正义
¥25.3¥46.0 -
中国古代司法的精神
¥25.2¥36.0 -
简约法律的力量
¥23.8¥34.0 -
法律的悖论(签章版)
¥31.4¥49.8 -
一看就懂的法律常识/李叔凡
¥16.1¥59.8 -
中国法律对东亚诸国之影响
¥14.1¥28.8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4.0 -
民法典
¥23.5¥42.0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2.9¥4.0 -
法律常识一本全
¥9.5¥38.0 -
从《共同纲领》到“八二宪法”
¥27.5¥58.0 -
清朝监察立法之都及其历史镜鉴研究
¥12.4¥46.0 -
民法概要
¥33.6¥48.0 -
人人都该懂点婚姻法
¥23.4¥65.0 -
罗翔讲刑法
¥14.7¥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