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573298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64
  • 出版时间:2022-10-01
  • 条形码:9787565732980 ; 978-7-5657-3298-0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新闻传播的起源、新闻传播的出现和新闻传播业的形成、新闻传播的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调整四个部分,介绍了中外主要国家的新闻传播历史,立体地架构了新闻传播历史的三维空间,立足史实,准确客观。既有宏观社会环境、方针政策的考察,也有微观传播媒介的发展脉络。鉴于国际国内新闻传播环境、技术、形势的不断发展,作者在第三版的基础上做了认真、细致的修订,除了对新闻史的古代、近代和现代部分进行修订外,主要在当代新闻传播发展部分,增加了许多新的材料和新的说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当代新闻、当代新闻业。

目录

概论:关于新闻史及其历史分期
**节 历史是什么
第二节 三种新闻定义和三种新闻史
第三节 我们理解的新闻史和新闻史分期
第四节 本书的追求和编写方法
小结
**编 新闻传播的起源
(人类社会起源至公元15~16世纪)
**章 新闻起源时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与信息传播
**节 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
第三节 信息传播与人类社会发展
小结
第二章 新闻起源时期中国社会的信息传播
**节 先秦与秦汉的信息传播:从口传到文字
第二节 三国至唐宋:“报状”与印刷小报
第三节 元明时期:新闻传播的萌芽与传播控制
小结
第三章 新闻起源时期西方国家的信息传递
**节 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信息传递:从口传到文字
第二节 中世纪欧洲的信息传递:从教会统治到多元化
第三节 新闻传播的萌芽:印刷机和手抄新闻
第四节 封建王权与信息传播:利用与控制
小结

第二编 新闻传播的出现和新闻传播业的形成
(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
第四章 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出现与初步发展
**节 新闻产生的土壤和近代报刊的出现
第二节 专制与反专制:争取新闻自由
第三节 政治工具:西方社会革命时期的报刊
第四节 西方国家新闻传播体制的建立
小结
第五章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西方报刊新闻的成熟
**节 工业革命:社会变迁与新闻需求的扩大
第二节 从独立报刊到大众报刊
第三节 通讯社的出现:原因和影响
第四节 记者、报道内容和新闻文体
第五节 19世纪末西方经济的发展与媒介产业化
第六节 新闻传播中的逆流:黄色新闻的泛滥
小结
第六章 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从萌芽到产生
**节 中国近代的社会变迁及特点
第二节 清朝前中期的新闻传播与信息控制
第三节 中国近代报业的产生
第四节 近代中国报业的转变和初步发展
小结
第七章 其他非西方国家新闻传播的产生
**节 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非西方国家
第二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近代报刊的产生
第三节 殖民地、半殖民地近代报刊的初步发展
第四节 近代非西方国家的媒体特点与作用
小结

第三编 新闻传播的发展
(20世纪初到20世纪80年代初)
第八章 媒介变革与传播的时空压缩
**节 媒介变革的基础和动力
第二节 广播的发明和广播电台的设立
第三节 世界广播业的发展
……
第四编 新闻传播的变化与调整
(20世纪80年代至今)
结语:回顾与总结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日本:从20世纪30年代起,日本新闻业逐渐被军国主义势力所左右,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二战”时期,政府将新闻业纳入“战时体制”,使它成为日本军国主义对外侵略扩张的宣传工具。“二战”中,日本虽有大量的民间报刊存在,但在军部的高压和战争狂热中,它们成为清一色的官方传声筒。新闻界受到官方宣传管制机构内阁情报部的严密管束。战争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限制新闻出版活动的法规。首相被授予“禁止报道权”,实际上由情报局执行。当时,报社每天都能接到情报局的禁载令。如有违反,即遭停发或根据《国家总动员法》对报社进行迫害。慑于此淫威,各报社成立了专门把关的审查部。广播则受情报局和邮政省的双重管制,亦完全听命于政府。  早在1931年9月,日本外务省就成立了一个直属内阁领导的非正式的“情报委员会”,负责就如何统一国内舆论和开展对外宣传向政府提出建议。1936年1月,日本军国主义当局正式成立“内阁情报委员会”,作为收集宣传材料、制定统一宣传口径的专业机构。“七·七事变”后,这个委员会易名为“内阁情报部”,广泛招纳各界人士承担新闻报道和文化宣传工作。1940年12月,为了适应太平洋战争开展心理战的需要,日本政府将内阁情报部与政府部门中类似的机构合并整编为一个更为庞大的中枢机构——内阁办公厅情报局。该局下属有五个部:**部主管思想和文化宣传计划,调查各类情况;第二部主管国际宣传;第三部主管新闻检查;第四部主管国内宣传;第五部主管国内文化宣传团体的指导与监督。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尽其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战时宣传体制”。  “二战”期间,日本集中力量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对外宣传活动和攻心战,其宣传对象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以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一个是生活在“共荣圈”内的亚洲各国。其中,亚洲各国是其对外宣传的重中之重。这期间臭名昭著的例子是“东京玫瑰”。“东京玫瑰”是东京广播电台节目主持人的别称。节目的播音小组由12名日裔美籍女子组成,她们均系生于美国的第二代日本移民,战争爆发后应日本军部之征召自愿放弃美国国籍回到日本,专门从事对美军士兵的广播宣传。“东京玫瑰”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招降宣传和瓦解美军的作战意志。节目针对驻太平洋地区的美军远离家乡、环境恶劣、生活单调的特点,播放大量美国的舞蹈音乐和怀乡诗歌,搞得美军士兵神思恍惚、魂不守舍。“东京玫瑰”大大削弱了美军的士气,一度被美国视为来自日本的重要威胁之一。  德国:在“一战”中,德国建立了战时新闻检查制度,由直接隶属德军司令部的“作战新闻局”负责实施,加强对新闻媒介的控制和利用。战争初期,德军节节胜利,军方尚允许中立国记者赴前线采访,但本国记者却始终不能到达战地。德国所有供本国报刊采用的新闻都在*高统帅部两周一次的记者招待会上发布。当时即使是德国*高文职官员,也无法了解战争的真相,只能听到官方专门机构一连串炫耀胜利的报道和德国人将从战争中收益丰厚的许诺。军方不许媒体对饥民表示同情,禁止关于衣食等物资匮乏的一切报道。这种对舆论的操纵,使大多数德国民众对战败毫无思想准备。因此,“一战”期间德国的新闻检查制度完全是僵硬、严苛的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的翻版。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上台。搞舆论出身的希特勒深谙宣传舆论的重要性,德国很快成为对新闻传播完全控制、传播与政治体制高度一致的国家。“二战”期间,德国的宣传又达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程度。  希特勒一上台就对报业进行整顿,封闭了50多家共产党的报纸和130种社会民主党的报纸,同时宣布停止实行《魏玛宪法》规定的出版自由的条款。同年3月,希特勒成立了以宣传高手戈培尔为部长的国家宣传部。戈培尔在上任之初就对新闻界发表谈话,声称新闻界应该是政府手中一架可以随意演奏的钢琴,新闻界的任务就是为政府效劳,成为影响群众的重要工具。他声称:“新闻是战争的武器。新闻的目的是帮助战争而不是提供信息。”①为了达到完全控制新闻信息的目的,希特勒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例如1933年颁布《新闻记者法》,规定非雅利安人种的德国人、“政治上有害的”人不得从事新闻工作;同年又接管了德国的沃尔夫通讯社,将其改名为德国国家通讯社;1933年以后还以暴力和强制手段没收、接管、兼并德国的民间出版机构。在纳粹统治时期,德国报刊的数量从魏玛共和国时期的四五千家减少到1000家左右,纳粹报纸占全国报纸发行量的80%以上。国家化的广播电视也成了纳粹政权对内统治和对外战争的舆论武器。1939年4月1日,纳粹在德军*高司令部设立了专事军事心理战的宣传部,它与司令部、作战部相对应,负责制订每次战役中的宣传计划,希特勒经常亲自审查和批准这些计划。同时,希特勒把广播看作继陆海空军之后的第四条战线,迅速控制了广播电视及通讯社的宣传口径。早在1933年,德国就成立了“全国广播协会”,并把全国所有电台统统收归国有。1934年,德国政府又颁布了一项法令,宣布取缔一切地方性广播公司,“全德广播协会”成为国家唯一的广播机构。1939年,德国对外广播的语种已经发展到7种,广播对象也扩展到南美洲、非洲和亚洲地区。总而言之,纳粹政府对新闻业实行了全面控制,为德国新闻媒介在“二战”期间迅速转入战时轨道铺平了道路。大战爆发后,德国先后建立了十几个大功率广播电台,全天24小时从柏林向全世界进行广播。同时,德军迅速接管和控制被占各国的广播电台,使其为自己服务。这一时期,德国的广播宣传造就了一个著名的化名人物“哈哈爵士”。1939年4月10日,英国的听众听到一位新播音员的声音,他自称是“哈哈爵士”,用一口流利而纯正的牛津口音进行亲切的广播,4个月后,英国竟有1800万台收音机听他的广播,除少数人外,几乎所有收听者都成了“哈哈爵士”的忠实听众。一位当事人后来回忆说:“他的声音有一种魔力,使你无法自拔。”②“哈哈爵士”以浓重的英国乡音、甜美悦耳的声调、幽默辛辣的语言,通过感情的煽动、理智的倾诉、精神的诱惑,使英国听众逐渐产生恐惧、不安、痛苦、混乱和不信任等不良心理。为了刺激英国人对政府的不满情绪,他不断攻击社会上的一些问题,并时而抛出一两件令人愤怒的“政界黑幕”,为此英国政府大为苦恼。一直到战后人们才查明,所谓的“哈哈爵士”是一名在美国出生、在爱尔兰长大的具有传奇经历的人。  ……

作者简介

  刘笑盈,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发展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言人培训课程”特约主讲人,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评估专家组成员,中国应急管理学会舆情专委会理事,中国公共关系协会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新闻、国际关系、新闻发布与舆论引导。出版《国际新闻史:从传播的世界化到全球化》《中外新闻传播史》等著作,在核心期刊发表数十篇论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