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梁实秋 等

30堂大师文学课:6位文学名家解读伟大经典/梁实秋 等

1星价 ¥42.0 (7.0折)
2星价¥42.0 定价¥60.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66338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36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59666338 ; 978-7-5596-6633-8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学生、家长、文学爱好者、文学研究者★大师云集,实力奉献: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老舍、傅雷均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苏童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6位文学巨匠联袂解读中国及世界文学名家名著,集体奉献智慧结晶,给读者带来一场丰富的文学盛宴! ★范围广泛,内容丰富,无一不是经典:曹雪芹《红楼梦》,鲁迅《华盖集续编》,老舍《骆驼祥子》《猫城记》,沈从文《边城》《萧萧》《从文自传》,张爱玲《金锁记》《倾城之恋》,王安忆《长恨歌》,阿城《棋王》,福楼拜《包法利夫人》,奥斯丁《傲慢与偏见》,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卡夫卡《城堡》《饥饿艺术家》,纳博科夫《洛丽塔》,亚米契斯《爱的教育》,雨果、萧伯纳…… ★大师解读大师,见解独到:文本细读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世界文学名著,像手术刀一般剖析作品的写作技法、特色、风格、意义。   ★实用性强,有助于阅读写作:解读的对象均为语文教科书推荐作家、书目,能有效帮助读者延伸阅读、深入理解伟大经典,尤其适合初高中生、大学生阅读学习,堪称一部实用的经典文学阅读指南。 ★品读经典不仅是读书本身,更多的是带给我们关于生活、命运、人生、爱情的思考,给予我们智慧的启迪和内在的力量,引领我们自我提升,迈向更加广阔深远的人生。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现当代文学名家联袂解读名家名著的文章合集。     在本书中,沈从文、汪曾祺、梁实秋、苏童、老舍、傅雷一共六位现当代大家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每人五篇文章(五堂课),与读者真诚分享自己多年的阅读感悟、读书笔记。六位作家细致解读鲁迅、沈从文、老舍、张爱玲、福楼拜、加西亚·马尔克斯、卡夫卡、纳博科夫、《红楼梦》《边城》《骆驼祥子》《长恨歌》《包法利夫人》《傲慢与偏见》《约翰·克利斯朵夫》《城堡》《饥饿艺术家》《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洛丽塔》等名家名作,见解精到,丰富深刻,发人深思,带领读者深入理解文学经典。     6位知名作家,30堂文学课,一本书读懂中国及世界文学颇具代表性的名家名著。

目录

沈从文
鲁迅的战斗 003
学鲁迅 012
从徐志摩作品学习“抒情” 016
从周作人、鲁迅作品学习抒情 026
由冰心到废名 043

汪曾祺
沈从文和他的《边城》 063
又读《边城》 087
读《萧萧》 098
沈从文的寂寞——浅谈他的散文 108
人之所以为人——读《棋王》笔记 129

梁实秋
《华盖集续编》 139
读《骆驼祥子》 143
《猫城记》 147
《骄傲与偏执》 150
《罗密欧与朱丽叶》 154

苏 童
谈谈《包法利夫人》 161
读纳博科夫 178
《城堡》:有一个地方,我们永远无法抵达 183
《霍乱时期的爱情》:爱是一场美好的霍乱 190
王琦瑶的光芒——谈王安忆《长恨歌》的人物形象 196

老 舍
《红楼梦》并不是梦 213
关于鲁迅先生 220
唐代的爱情小说 227
亨利·菲尔丁 238
我*爱的作家——康拉得 243

傅 雷
论张爱玲的小说 259
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284
雨果的少年时代 294
关于乔治·萧伯讷的戏剧 320
《爱的教育》 327
展开全部

节选

《城堡》:有一个地方,我们永远无法抵达?? /苏 童 卡夫卡是一位我认为要“打包”推荐的作家,他的太多作品都值得我们去读。因为我们的中学课本收录了《变形记》的一部分,所以几乎我们每个人都读过卡夫卡的作品。 《变形记》的厉害之处在于,在整个世界——无论是哲学思潮还是文学史背景上——都还没有出现“异化”这个词的时候,卡夫卡就已经用小说为我们定义了“异化”。《变形记》可以代表卡夫卡作品的某一种风格,但只读《变形记》,还是读不出卡夫卡作品真正的深度。 卡夫卡是小说家中的哲学家,或者说是一个哲学家走入“歧途”,写了小说,让哲学有了叙事、人物的因素。他的每部小说看似不是在写现实,但其实处处都在写现实,这些小说被赋予了哲学意义,其实就是对人类生活做出的某种预言和判断。 《城堡》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作品。小说的故事非常简单,土地测量员K整天在小镇里跑来跑去,目的是要进入城堡。很多次他能很近、很清楚地看到城堡,但怎么也抵达不了。 按照我们的常识,你想要去某个城堡,一定会有很多条路可以到达。但《城堡》告诉你的是,你看见了目的地——一座城堡,也看到了有很多路可以通向那儿,但是每一条路对你都是关闭的,都是死路,肉眼可见的、不远处的城堡,你始终无法进入。这样的问题其实完全是一个哲学问题,你能看见某一个地方,但就是无法抵达。 小说以捷克为背景。那时的法律,在现在看来是一部漏洞百出、无比荒唐的法律。比如小说中有一份非常重要的公文,被随意滞留在某一个地方,公文上的信息没有被顺利传达出去,使得小镇居民都不知道这个非常重要的信息。这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影射。 小说里这样的隐喻和表达很多,你可以理解为荒诞,也可以理解为黑色幽默,还可以理解为政治讽喻。总之,这部小说里藏着丰富的可阐述的意义。而主人公土地测量员K就成了这种哲学表达、政治表达,甚至是社会学表达的一个符号,当然,更多的是文学表达的符号——一个人看见了一座城堡,却无法到达。 不同于很多小说家所惯用的叙事、描写以及人物的塑造,卡夫卡将这个过程压得很扁、很小。如果用现实主义的方法对《城堡》进行文本分析,那么它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难以捕捉到的。然而读完这部小说,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感受,就是人生当中的某一个时刻,你会发现你自己就是那个土地测量员K,你的命运有可能就像这样:你每天在看着“城堡”说,我要到那里去。然而你走**条路走不过去,你想反正人生还很长,那就走第二条路吧;但是第二条路也不通,幸好现在正逢中年,还可以走第三条路……但是你发现每一条路走到*后都是不通的。你一开始读这部小说可能觉得有隔膜,但读着读着,你能进入到这本书里,领悟到原来这本书讲的是自己,讲的是自己生命中的某一个时刻,或者说是命运当中*幽暗的、*幽闭的某一个阶段。所以,每个人在每一个时刻都有可能成为卡夫卡笔下的K,那个土地测量员。 《城堡》描写的不是我们日常生活里的世界,而是一个荒诞的寓言。但卡夫卡就是用这种荒诞的寓言式的阐述方式,对人类生活做出某种充满哲学性的预言,用一个“寓言”完成另外一个“预言”,用《伊索寓言》的这种“寓言”完成“诺查丹马斯预言”的那种“预言”——这是卡夫卡作品*大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一百多年以后,人们——无论是文学界的专业人士、爱好严肃文学的读者,还是大众读者,把《城堡》看作是《圣经》一样的经典文本,并且列为卡夫卡必读的作品。 卡夫卡的另一部短篇小说《饥饿艺术家》,与《城堡》所表达的主题有些许类似。《饥饿艺术家》写了一个杂耍艺人,他不耍刀枪棍棒,也不耍猴子宠物。他的杂耍是指把自己关在铁笼里,一直不吃饭,只“表演饥饿”。旁边有一个像审判员一样的人,带着这位“饥饿艺术家”到处表演。饥饿艺术家有一个台子,每天展示自己已经饥饿到了第几天,第三天……第三十天……*后饿得皮包骨头。 他们每到一个乡村,就给这个乡村带来欢乐。大家都想看一个人关在铁笼里不吃饭能维持多长时间。这其实是一种非常残忍的文化,但更残酷的是,饥饿艺术家的笼子,渐渐无人问津,因为热闹的马戏团出现了,大家都去看新兴的、时尚的马戏表演。所有人都绕过了“人”的表演而去看动物的表演,甚至帮饥饿艺术家完成仪式的人——饥饿艺术家旁边的那个审判员,也去围观狮子表演了。*终,饥饿艺术家被遗忘了。 渐渐地,铁笼旁边堆满了杂物,以至于人们都绕着铁笼走,他每天都听得到路过之人的欢声笑语,但是所有的声音都是向着动物而去,他的表演失去了意义,而且他已经饿得奄奄一息。突然有一天,一个像村长一样的人物,突然发现路边上的铁笼里还有一个人。那个人消瘦得只剩一副皮囊,睡在草堆里。他就去跟饥饿艺术家说话:“人家都不看你,为什么不出来吃点儿东西?反正你的表演已经失去意义。”饥饿艺术家回答:“不是我爱饥饿,而是因为我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我的食物。” 世界上有这么多食物,但一个人找不到自己的食物,这是一件很不可思议的事情。这和卡夫卡在《城堡》里想要表达的“世界上有那么一个地方,看得见但就是不可抵达”的主题是类似的。卡夫卡从来不直接去写关于孤独、决绝类的词语,但人与这个世界*深的隔阂,他只用那么一句话,就表达出来了。 《城堡》是一部没完成的作品,但它成了传世巨作,这是作者卡夫卡绝对预料不到的。 卡夫卡生前是个公务员,在法律事务所工作,这个法律事务所专门负责给底层的劳动人民、工人上保险。卡夫卡每天的工作很繁忙,但他又热爱写作,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就是写着玩儿,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大作家、好作家,这也是卡夫卡没有写完一部长篇小说的原因。 中外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在生前是没有一点儿自觉的,别的作家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受到追捧,卡夫卡却认为自己“在文学史上可能没名气,可能会留下几笔”,他生前对自己的评价和认识低到了什么程度?现在所谓的卡夫卡博物馆里,几乎没有卡夫卡的创作手稿,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创作不应该留下来,而应该一把火烧掉。卡夫卡临死时嘱咐一个*好的朋友,在他死后要帮他把所有的、自认为不成器的作品烧光。但是他的朋友违背了他的遗愿,因为这个朋友明白卡夫卡文稿的价值。他把卡夫卡的很多手稿、作品都带到了以色列,并让其面世。一百多年来,卡夫卡这个名字变得越来越响亮,我想这也是卡夫卡生前没有预料到的。 因为他的朋友把他的很多手稿、作品都带到了以色列,所以出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几乎所有卡夫卡的文稿都在以色列,而布拉格的卡夫卡博物馆里只有卡夫卡的请假条! 卡夫卡从年轻的时候就不停地生病。他做的是基层比较辛苦的工作,经常需要出差,出差回来后就会生病,需要去医院,需要请假。所以在卡夫卡的博物馆里,你看到的是一个病人不停地向老板、上司请假,写的各种各样的请假条。 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声名鹊起,这种差别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但是这就是卡夫卡。卡夫卡的小说,隐喻着人类的困境,并且这种庞大的隐喻可以穿越时间空间影响现在的我们。他小说中那些看似无意的句子,却像预言一样。 这就是卡夫卡在哲学上的意义,以及他真正的价值所在。

作者简介

沈从文,小说、散文大师,代表作:《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 汪曾祺,小说、散文大师,代表作:《受戒》《邂逅集》《蒲桥集》等。 梁实秋,散文大师,代表作:《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槐园梦忆》等。 老舍,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苏童,当代小说大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黄雀记》《妻妾成群》《我的帝王生涯》等。 傅雷,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代表作:《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傅雷谈艺录》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