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创新工程师版)
- ISBN:9787302629139
- 装帧:7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08
- 出版时间:2023-05-01
- 条形码:9787302629139 ; 978-7-302-62913-9
本书特色
本书从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学习出发,面向“创新三师”(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创新工程师)的理论学习。共15章和7个附录,是一本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配套微课教学视频,配套学习资源,读者可登录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获取。
内容简介
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要坚持守正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引领,方法先行。 苏联科学家阿奇舒勒投入毕生精力,致力于创新研究。他率领团队创建了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成的理论体系——TRIZ。长期以来,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多次明确指出要“推进TRIZ等国际优选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特别是推动TRIZ中成熟方法的培训……” 本书从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学习出发,面向“创新三师”(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创新咨询师)的理论学习,涉及内容翔实,知识全面。全书包括TRIZ基础,创新思维技法,系统分析方法,发明原理与应用(包括提高系统协调性的发明原理、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改进操作和控制的发明原理、提高系统效率的发明原理),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物场分析与标准解,S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功能导向搜索,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颠覆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等。本书共15章和7个内容丰富又实用的附录,是一本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教材。 全书各章都精心设计安排了习题环节,实用性强,把创新思维与TRIZ创新方法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认识和理解,熟悉创新方法的实际应用。作为学习辅助,书后附录提供了习题参考答案。 本书可作为国家创新工程师培训、高等院校开展创新教育、学习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主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或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
目录
第1章TRIZ基础1
1.1发明与创新的基础概念1
1.1.1发现和发明2
1.1.2创造与创新3
1.1.3典型问题和非典型问题5
1.2TRIZ的起源与发展5
1.2.1经典TRIZ的理论体系结构6
1.2.2TRIZ的发展历程6
1.3发明的五个级别8
1.3.1发明的创新水平8
1.3.2发明级别的划分10
1.3.3发明级别划分的意义12
1.4TRIZ的核心思想13
1.5TRIZ的未来发展14
1.6国家标准: 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等级规范(部分)15
1.6.1应用能力一级的要求15
1.6.2应用能力二级的要求16
1.7习题16第2章创新思维技法19
2.1创造性思维方式19
2.1.1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19
2.1.2横向思维与纵向思维22
2.1.3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24
2.1.4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24
2.1.5问题转换26
2.2整体思考法27
2.3多屏幕法29
2.3.1普通多屏幕法29
2.3.2高级多屏幕法32
2.4STC算子34
2.5RTC算子35
2.6金鱼法36
2.7小人法39
2.7.1目的39
2.7.2应用步骤39
2.8*终理想解方法40
2.8.1理想度41
2.8.2理想系统41
2.8.3*终理想解42
2.8.4理想化方法的应用43
2.9习题45第3章系统分析方法48
3.1系统与系统思维48
3.1.1系统层级48
3.1.2系统思维49
3.1.3系统分析50
3.2功能分析52
3.2.1功能52
3.2.2功能结构与分解54
3.2.3功能模型分析54
3.3组件分析56
3.3.1建立组件列表57
3.3.2建立结构关系58
3.3.3建立组件模型59
3.4因果分析59
3.4.1三轴分析法60
3.4.2五个为什么60
3.4.3鱼骨图分析62
3.4.4因果轴分析63
3.5资源分析64
3.5.1资源的特征64
3.5.2资源的分类65
3.5.3资源分析方法66
3.5.4使用资源的顺序68
3.6流分析69
3.6.1流的定义69
3.6.2流的分类69
3.6.3流的改善71
3.7裁剪分析73
3.7.1裁剪原理和过程74
3.7.2裁剪对象选择75
3.7.3基于裁剪的产品创新设计过程模型76
3.8习题76第4章提高系统协调性的发明原理79
4.1发明原理的由来79
4.2分割原理(1)81
4.3局部质量原理(3)82
4.4不对称原理(4)83
4.5组合(合并)原理(5)84
4.6多用性原理(6)86
4.7嵌套原理(7)86
4.8重量补偿原理(8)88
4.9柔性壳体或薄膜原理(30)88
4.10多孔材料原理(31)89
4.11习题90第5章消除有害作用的发明原理93
5.1抽取原理(2)93
5.2预先反作用原理(9)94
5.3预补偿原理(11)95
5.4减少作用的时间原理(21)96
5.5变害为利原理(22)97
5.6改变颜色原理(32)97
5.7同质性原理(33)98
5.8抛弃与再生原理(34)99
5.9加速氧化原理(38)100
5.10惰性环境原理(39)101
5.11习题101第6章改进操作和控制的发明原理104
6.1等势原理(12)104
6.2反向作用原理(13)105
6.3未达到或过度作用原理(16)106
6.4反馈原理(23)107
6.5中介物原理(24)108
6.6自服务原理(25)108
6.7复制原理(26)109
6.8廉价替代品原理(27)110
6.9习题111第7章提高系统效率的发明原理113
7.1预操作原理(10)113
7.2曲面化原理(14)114
7.3动态化原理(15)116
7.4维数变化原理(17)117
7.5振动原理(18)118
7.6周期性作用原理(19)119
7.7有效作用的连续性原理(20)121
7.8机械系统替代原理(28)122
7.9气动与液压结构原理(29)123
7.10参数变化原理(35)123
7.11状态变化原理(36)124
7.12热膨胀原理(37)125
7.13复合材料原理(40)125
7.14习题126第8章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128
8.1TRIZ中的矛盾128
8.2技术矛盾128
8.339个通用工程参数130
8.4矛盾矩阵133
8.5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135
8.5.1分析技术系统135
8.5.2定义技术矛盾136
8.5.3解决技术矛盾136
8.6矛盾矩阵的发展139
8.7习题141第9章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144
9.1物理矛盾144
9.1.1定义物理矛盾145
9.1.2物理矛盾的定义步骤146
9.1.3技术矛盾与物理矛盾的关系146
9.2分离方法147
9.2.1时间分离148
9.2.2空间分离149
9.2.3条件分离150
9.2.4系统级别上的分离151
9.3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152
9.3.1分析技术系统153
9.3.2定义物理矛盾154
9.3.3解决物理矛盾154
9.4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154
9.5用发明原理解决物理矛盾155
9.6习题157第10章物场分析与标准解160
10.1物场分析的概念160
10.1.1对技术系统的抽象理解160
10.1.2物质160
10.1.3场161
10.1.4物场模型162
10.2物场模型类型163
10.3物场分析方法165
10.3.1增加物场度的进化方向165
10.3.2物场分析一般解法166
10.3.3应用一般解法的步骤170
10.3.4物场分析的应用举例170
10.476个标准解174
10.4.1建立标准解系统174
10.4.2问题类型与标准解法175
10.5应用标准解的步骤179
10.6习题182第11章S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85
11.1技术系统的定义185
11.2技术系统进化规律的由来186
11.3S曲线及其作用187
11.3.1S曲线187
11.3.2技术预测191
11.4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92
11.4.13条生存法则192
11.4.25条发展法则197
11.4.3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本质202
11.4.4技术系统进化法则的应用203
11.5习题205第12章功能导向搜索207
12.1关于功能导向搜索207
12.1.1功能导向搜索的一般步骤207
12.1.2确定领先领域208
12.2科学效应的作用209
12.3TRIZ中的科学效应211
12.3.1专利与科学效应211
12.3.2科学效应库219
12.3.3用科学效应解决创新问题220
12.4创新的知识资源222
12.4.1产品创新设计中的知识资源222
12.4.2产品创新设计中的知识类型223
12.5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库224
12.5.1发明原理实例库224
12.5.2专利知识库224
12.5.3领域知识库225
12.5.4专题知识库225
12.6习题226第13章用TRIZ解决发明问题228
13.1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进化228
13.2飞机机翼的进化230
13.2.1问题描述230
13.2.2问题分析230
13.2.3设计思路232
13.2.4*终方案232
13.3提高智能吸尘器的清洁效果233
13.3.1初始问题情境233
13.3.2定义问题模型234
13.3.3研究理想解决方案234
13.3.4具体解决方案234
13.4乘用汽车的外形设计235
13.4.1问题描述235
13.4.2问题分析235
13.4.3问题解决235
13.5油漆灌装系统的裁剪236
13.5.1功能分析237
13.5.2裁剪238
13.5.3利用TRIZ工具得到创新解238
13.6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240
13.6.1ARIZ解题模块240
13.6.2ARIZ解题过程241
13.7习题241第14章颠覆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244
14.1颠覆性技术创新244
14.1.1颠覆性创新的定义245
14.1.2科技创新的三个层次246
14.1.3颠覆性创新的类型247
14.1.4颠覆性创新的特征248
14.2颠覆性创新的运用250
14.2.1颠覆性创新是大公司的黑洞251
14.2.2产品颠覆性创新252
14.2.3市场颠覆性创新252
14.3突破性创新254
14.3.1突破性创新是基于突破性技术的创新254
14.3.2突破性创新与颠覆性创新的关系255
14.4习题255第15章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258
15.1知识产权概述258
15.2专利及分类259
15.2.1专利的概念及特点259
15.2.2专利的类型260
15.3专利权263
15.3.1专利权人263
15.3.2专利权法264
15.3.3专利权的获得265
15.4国内专利申请程序266
15.4.1申请受理阶段266
15.4.2初步审查阶段267
15.4.3发明专利申请公布阶段268
15.4.4发明专利申请实质审查阶段268
15.4.5授权阶段268
15.4.6国外专利申请268
15.5专利检索269
15.5.1专利检索的意义269
15.5.2专利检索方法270
15.6习题271附录273
附录A物理效应273
附录B化学效应275
附录C几何效应277
附录D习题参考答案277
附录E76个标准解详解279
附录F39×39矛盾矩阵289
附录G100条科学效应简介291参考文献292
作者简介
周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教授, 科学技术部认证的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计算机专业教育经验丰富,著作等身,是浙江省创新方法推广教师团队的核心成员。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专业教育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教育、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教育。近期在多家出版社连续出版《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高校教材多部。正在积极探索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计算机教育的结合。主讲课程:《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大数据导论》、《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以及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多门课程。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19.8¥38.0 -
《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5.3¥15.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3.7¥32.0 -
从零开始的女性主义
¥25.0¥52.0 -
字海探源
¥23.4¥78.0 -
乡土中国
¥12.2¥26.0 -
与内心的恐惧对话:摆脱来自亲人的负能量
¥34.1¥48.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7.2¥39.8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 -
始于极限:女性主义往复书简(八品)
¥33.6¥59.0 -
你能写出好故事-写作的诀窍.大脑的奥秘.认知的陷阱
¥13.5¥32.8 -
那一定是心理问题:科学识别身体和心理发出的求救信号
¥19.2¥52.0 -
理解生命
¥10.5¥32.8 -
焦虑心理学:不畏惧、不逃避,和压力做朋友
¥16.3¥38.0 -
中国人的精神
¥14.8¥29.0 -
记忆错觉-记忆如何影响了我们的感知.思维与心理
¥23.9¥39.8 -
上大演讲录(1922-1927卷)(九品)
¥14.0¥5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那时的大学
¥12.1¥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