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29173500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229173500 ; 978-7-229-17350-0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 创建中国个科学史系的江晓原教授科幻作品评论集,围绕科幻与科学这个主题,从中外古今的科幻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出发,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研究,再用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作者在评论中强调科幻作品的思想性,通过深入挖掘作品对科学的反思,突显出优秀科幻作品隐秘的思想价值,引导读者在了解科幻作品的同时反思科学,进而对人性、道德、科学的关系进行更深刻地思考。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为江晓原教授近年所著的有关科幻作品的评论集,作者在评论中强调了科幻作品的思想性,通过深入挖掘作品对科学的反思,突显出那些优秀科幻作品蕴含的思想价值。 本书共收录43篇文章,内容包括对有名科幻作品的深度分析、作者为中外有名科幻作品写的序言、对一些科幻影视作品和科幻小说的评论,还特意收入了几篇批评性质的评论,包括“想象与科学:地球毁于核辐射的前景”“灵魂与大脑:哪个完善得更快?”“《克拉拉与太阳》:无我机器人的挽歌”“《失控玩家》:谁更需要担心失控”“星际航行: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等精彩文章,既有对各个科幻主题作品的深度思考,提出科幻作品*重要的价值在于其思想性以及对科学的反思这个重要观点,又指出科幻作品与科普作品的界定之一在于“人文关怀”,还分析了中国科幻与西方科幻之间的差异以及科幻小说是如何参与科学活动并对科学活动产生影响。 这些分析评论见解独到,逻辑严密,说理透彻,可圈可点,有助于读者开拓视野,理清思路,形成合理的判断,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处理好科学与文化的相互关系,让科学更好地为文化发展服务,为人类幸福服务。
作者简介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长期在北京上海等地的知名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随笔、文化评论等,出版著作百余种,多种著作获“中国好书”、中华优秀出版物奖、上海图书奖一等奖、吴大猷科普佳作奖等荣誉。
-
树会记住很多事
¥9.9¥29.8 -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15.8¥39.0 -
见字如面
¥15.9¥49.8 -
读人生这本大书
¥8.8¥26.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6.9¥49.8 -
林徽因讲建筑
¥10.3¥29.0 -
人生非若春日蔷薇
¥12.5¥46.0 -
一间只属于自己的房间
¥23.1¥39.8 -
流星雨(八品)
¥11.2¥32.0 -
瓦尔登湖
¥11.1¥39.0 -
得半日之闲,抵十年尘梦
¥8.6¥28.0 -
长篇小说:红与黑
¥21.7¥69.0 -
我的心曾悲伤七次
¥7.8¥25.0 -
到山中去
¥9.1¥30.0 -
夏日走过山间
¥11.3¥30.0 -
橙黄橘绿半甜时
¥17.9¥49.8 -
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21.9¥49.8 -
花.猫.幽默家:老舍散文经典全集
¥15.4¥45.0 -
在荒乱的生活中,求一点上进
¥11.2¥30.0 -
我与地坛
¥16.4¥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