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鲁孙全集:天下味(20周年典藏增补版)

唐鲁孙全集:天下味(20周年典藏增补版)

1星价 ¥175.2 (7.3折)
2星价¥175.2 定价¥240.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222225985
  • 装帧:一般纯质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12
  • 出版时间:2024-02-01
  • 条形码:9787222225985 ; 978-7-222-22598-5

本书特色

★“馋人说馋”的饮馔传奇,老北京人的莼鲈之思:“中华谈吃**人”带你领略 “舌尖上的民国史”——“他用他一生的际遇,写出了人生中种种的回不去,却成就了一席民国盛宴,一部有滋味的民国史。”(王家卫)七十年代初,文坛突然出了一位新进的老作家。一九七二年台湾《联合报》副刊发表的一篇充满“京味儿”的《吃在北平》,不仅引起老北京的莼鲈之思,海内外亦一时传诵。 唐鲁孙对吃有这么浓厚的兴趣,又那么执著,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字,就是“馋”。唐鲁孙说:“寡人有疾,自命好啖,别人也称我馋人。所以把以往吃过的旨酒名馔,写点出来,也就足够自娱娱人的了。”梁实秋先生读了唐鲁孙*初结集的《中国吃》,写文章说:“中国人馋,也许北京人比较起来更馋。”唐鲁孙的响应是:“在下忝为中国人,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可以够得上馋中之馋了。”馋是他写作的动力。他写的一系列谈吃的文章,可谓之“馋人说馋”。 不过,唐鲁孙的馋,不是普通的馋,其来有自。唐鲁孙是世泽名门之后,世宦家族饮食服制皆有定规,随便不得。他家以蛋炒饭与青椒炒牛肉丝试家厨,合则录用,且各有所司。小至家常吃的打卤面也不能马虎,要卤不澥汤,才算及格;吃面必须面一挑起就往嘴里送,筷子不翻动,一翻卤就澥了。这是唐鲁孙自小培植出馋嘴的环境。(逯耀东) ★*当代的美食观念+老派人的自我修养:真正的美食是没有阶级的——“人不分南北,菜一样东西。”1.虽为王孙贵胄,但唐鲁孙并不推崇穷奢极欲胡吃海喝,而是珍惜粮食,取其本味,丰俭由人:“我们讲求饮馔,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要在*经济实惠原则之下,变粗粝为珍肴,不但是色、香、味三者俱备,而且有充分均衡的营养。至于一饭千金、一席数万金的华筵盛馔,穷奢极欲地挥霍浪费,那就不足为训了。”2.虽生在北平,但唐鲁孙自认是“东西南北之人”,兼容并蓄,而非独沽一味,既无国族、地域之藩篱,亦无食材贵贱之分别,适口充肠就是*好的美食:“舍下虽然是北平的老住户,可是先世宦游江浙两广,远及云贵川,踵武至圣先师,成了东西南北之人。就是饮食方面,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不东不西,不南不北,变成杂合菜的口味啦。”在他的笔下,既有精益求精的谭家菜,也有三分钱一大碗的羊杂汤;既有老北京的八大楼,也有瀛寰饭店的法式红酒焖蜗牛、泰国街头的小吃、土耳其的香烟、加州的迪士尼乐园……

内容简介

鲁孙赋性开朗,虚衷服善,平生足迹遍海内,交游极广,且经历过多种事业;以他的博闻强记、善体物情,晚年追叙其一生多彩多姿的阅历及生活趣味,言人所未曾言,道人所不能道,十年之间,成就非凡。(高阳)他将自己的饮食经验真实扼要地写出来,正好填补他所经历的那个时代某些饮食资料的真空,成为研究这个时期饮食流变的**手资料。(逯耀东)然而,我更喜欢他美食之外的闲笔,讲人生阅历,讲世事沧桑,讲故土乡愁……静水深流,天光云影,是另一番开阔和苍凉。(陈晓卿)他用他一生的际遇,写出了人生中种种的回不去,却成就了一席民国盛宴,一部有滋味的民国史。(王家卫) 1973年至1985年间,在台湾《中国时报》《联合报》等报刊杂志的邀请之下,唐鲁孙笔耕逾百万字,按发表顺序先后结集为十二册,由台湾大地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理想国于2004年推出简体版“唐鲁孙作品集”,并于2013年、2017年两次再版。本次新版为第四版,主要调整如下: 一、增补旧版遗漏文章,按照主题梳理全部篇目,辑为《天下味》与《南北看》两部。《天下味》以谈吃为主,分为“吃在北平”“吃在南北”“吃在台湾”“海外余香”“私家食谱”“烟酒茶糖”六辑,共四册;《南北看》以风俗掌故为主,兼忆故人旧地,分为“少年好弄”“市井风俗”“岁时风物”“掌故逸闻”“曲艺影视”“怀往忆旧”六辑,共五册。 二、收录唐光熹(唐鲁孙次子)所作家族回忆录《粉子胡同老志家》部分章节、唐鲁孙亲撰《祖先生平事略》与《家族世系表》、早年珍贵影像、数篇其他副刊作者呼应文章,以呈现唐鲁孙的身世、经历与创作环境。 编辑过程中,为优选限度保留文章原貌,除录入错误外,俗语、方言、译名、异体字等均依作者习惯保留,不做规范化处理;相邻篇目或有部分内容重复,因讲述方式有所差异,故并未删节;文中引文多为凭记忆复述,具体字句与原文或有出入,不影响原意者亦未更正,必要时以脚注形式进行说明。 此外,本书脚注均为编者所加,由于水平所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目录

唐鲁孙小传 出版说明 自序:何以遣有生之涯 中国菜的分布 吃在北平 吃在北平 再谈吃在北平 北平上饭馆的诀窍 北平的甜食 北平的独特食品 二谈北平的独特食品 台湾没见着的北平小吃 就是没有鸡丝拉皮 北平人三大主食:饺子、面条和烙饼 北平的饽饽铺 北平的早点 令人难忘的早点 遛弯儿、喊嗓子、吃早点 北平的烧饼油条 打卤面 吃抻条面 烙合子 北方人爱吃的烙合子 从梁寿谈到北京的盒子菜 酱肘子、炉肉、熏雁翅 炉肉和乳猪 白肉馆——砂锅居 燕尘偶拾 烤涮两吃,经济解馋 怎么样吃烤肉 北平的羊肉床子 看到鲜花椒蕊,想起来了烧羊肉 北平的红柜子、熏鱼儿、炸面筋 北平小吃羊双肠 老汤驴肉开锅香 寒风冷雨开锅香 闲话烤鸭 举筷不忍吃鸽子 黄花鱼、黄鱼面 北平的西餐馆 北平的素菜馆 北平的奶品小吃 也谈北平独特小吃——奶酪 续《酪》 秋果三杰:核桃、栗子、大盖柿 槟榔、砂仁、豆蔻 果脯、蜜饯、挂拉枣儿 红白芸豆、豆腐丝、烂蚕豆 华园澡堂子、西来顺褚祥 新剥“鸡头”糯又香 晶晶琢雪话“鸡头” 三不粘 糟蒸鸭肝 炒桂花皮 香气的菊花锅子 飘在餐桌上的花香 同和堂的天梯鸭掌 河鲜冰碗、水晶肘、荷叶粉蒸一把抓 燕京梨园知味录 恩承居的“善才童子” 令人难忘的谭家菜 一盏寒浆驱暑热,梅汤常忆信远斋 晶晶琢雪话“鸡头” 三不粘 糟蒸鸭肝 炒桂花皮 香气的菊花锅子 飘在餐桌上的花香 同和堂的天梯鸭掌 河鲜冰碗、水晶肘、荷叶粉蒸一把抓 燕京梨园知味录 恩承居的“善才童子” 令人难忘的谭家菜 一盏寒浆驱暑热,梅汤常忆信远斋 吃在南北 岁寒围炉话火锅 围炉吃火锅 吃饺子杂谈 北平、上海、台湾的包子 想起有味美馄饨 蛋 话 鸡蛋炒饭 鸡蛋糕越来越美 蟹 话 盈缥玉话银鱼 宜酒宜饭宜茶宜粥的火腿 也谈猪油 口蘑的话 金齑调盐话酱园 读《烹调原理》后拾零 几样难忘的特别菜 吃在热河 谈谈老山人参 熊 掌 熊掌及罕不拉怎么吃 怎样吃熊掌 吃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唐鲁孙,一九〇八年九月十日生于北平,满族镶红旗后裔,原姓他塔拉氏,本名葆森,字鲁孙。其曾祖长善,字乐初,官至广东将军。曾叔祖父长叙,官至刑部侍郎,二女并选入宫侍光绪,为珍妃、瑾妃。 唐鲁孙七八岁时进宫向瑾太妃叩春节,被封为一品官职。因父亲早逝,十六七岁便顶门立户,交际应酬。于北京崇德中学、北京财政商业专门学校毕业后,任职于财税机构,后以弱冠之年只身外出谋职,先后客居武汉、上海、泰州、扬州等地。一九四六年随张柳丞先生赴台,任烟酒公卖局秘书,后历任松山、嘉义、屏东等烟叶厂厂长。一九八五年在台病逝,享年七十七岁。 唐鲁孙年轻时游宦全国,见多识广,对民俗掌故知之甚详,对北平传统文化、风俗习惯及宫廷秘闻尤所了然,作为民俗学家,其写作“和《清明上河图》有相同的价值”;加之出身贵胄,常出入宫廷,习于品味家厨奇珍,遍尝各省独特美味,对饮食有独到的见解,闲暇时对各类美食揣摩钻研,改良创新,又有美食家之名,被誉为“中华谈吃**人”;一九七三年退休后,以民俗、美食为基调进行创作,凡百万字,内容丰富,自成一格,允为一代散文大家,“可以当作《洛阳伽蓝记》看,比照《东京梦华录》来读”。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