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本商品的人还买了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9916275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68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19916275 ; 978-7-5199-1627-5
本书特色
本书将信息论的信息传递模型里关于噪声干扰与信息不增原理以及信息经济学中的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委托代理关系作为分析框架)引入到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分析中,首次提出“主观信息”、“客观信息”和“低阶信息”、“高阶信息”的概念,为研究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分析工具,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应用范围。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综合运用信息论与信息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工具,从信息论的信息传递模型里关于噪声干扰与信息不增原理及委托代理的角度,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进行了彻底的剖析,得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用“高阶信息”评价“低阶信息”,用“主观信息”评价“客观信息”,并相应的给出了“降阶”及将主观信息客观化的的解决思路。
目录
绪论
1.研究背景、目的与研究意义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
2.1 国外相关研究
2.2 研究现状
2.3 文献述评
3.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思路
4.创新点
4.1 提出“主、客观信息”“高、低阶信息”的概念
4.2 提出非学术因素导致的信息差是学术造假源动力的观点
4.3 提出按“科学课题”和“技术课题”来重新划分课题类型的对策建议
章 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核心概念界定
1.1 科技成果
1.2 高校科技成果
1.3 高校科技成果评价
2.主要理论支撑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委托代理理论
2.3 信息论中的信息传递模型与信息不增原理
3.本书的理论分析框架
第二章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概述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历史沿革
1.1 科技成果评价制度的建立阶段(1958—1966年)
1.2 科技成果评价的停滞阶段(1967—1977年)
1.3 科技成果评价的恢复阶段(1978—1986年)
1.4 科技成果评价的规范阶段(1987—2015年)
1.5 科技成果评价的市场化改革启动(2016年至今)
2.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形式
2.1 内部评价
2.2 外部评价
3.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方法的类型
3.1 行政评议
3.2 同行评议
3.3 定量评价
3.4 综合评价
4.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的特征
4.1 评价主体以各级教育、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为主
4.2 评价目的服务于政府科技管理需要
4.3 评价对象以政府科技计划内项目为主
4.4 评价标准存在量化评价风险
第三章 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1.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评价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表现
1.1 委托人与成果完成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2 委托人与评审专家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丁华,男,汉族,1975年11月出生,管理学博士,现任沈阳化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生院副院长,长期以来致力于高校科技成果评价及组织行为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参与了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辽宁省教育厅等10余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在《中国管理科学》,《东北大学学报》、《现代教育管理》等重要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
本类五星书
本类畅销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4.0¥45.0 -
偏见
¥17.9¥56.0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5.8¥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4.7¥39.8 -
女性生存战争
¥19.8¥66.0 -
汉字王国
¥13.8¥46.0 -
非暴力沟通心理学 : 用非暴力沟通化解冲突
¥10.8¥36.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2.2¥32.0 -
乌合之众:群体心理研究
¥13.9¥39.8 -
健康鸿沟:来自不平等世界的挑战
¥16.5¥55.0 -
万物皆无序
¥16.4¥42.0 -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11.0¥36.8 -
自卑与超越
¥14.7¥39.8 -
乡土中国
¥12.2¥26.0 -
字海探源
¥25.0¥78.0 -
理解人性
¥13.9¥39.8 -
后现代下的生命与多重时间(精装)
¥19.8¥6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1.4¥38.0 -
猎物人(八品)
¥23.8¥88.0 -
社会学:原来这么有趣有用
¥9.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