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创新责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查

创新责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调查

1星价 ¥53.9 (5.5折)
2星价¥53.9 定价¥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523675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80
  • 出版时间:2024-03-01
  • 条形码:9787522523675 ; 978-7-5225-2367-5

内容简介

本书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为分析对象,依据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研究与可行实践,围绕“环境创设——培养过程——人才输出”这三个人才培养的前、中、后期重要阶段,设计出能够有效反映中国情境下拔尖创新人才特征与培养方式的相关量表,并以问卷调研与半结构化质性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现状。具体而言,本书的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内容包括环境创设阶段的创新支持与教育目标定向情况;培养过程阶段的学生个体动机、多样性态度、多样性经历、社会参与以及师生互动情况;人才输出阶段的学生个体的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意愿、批判性思维倾向以及社会责任领导力情况等十个方面。接下来,本书以西安交通大学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为典型案例介绍拔尖计划的开展现状,并对比分析拔尖计划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培养成效差异。*后,本书以科学研究助力教育实践,为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启示。本书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为分析对象,依据国内外创新人才培养的前沿研究与可行实践,围绕“环境创设——培养过程——人才输出”这三个人才培养的前、中、后期重要阶段,设计出能够有效反映中国情境下拔尖创新人才特征与培养方式的相关量表,并以问卷调研与半结构化质性访谈为主要调查方法,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现状。具体而言,本书的对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讨论内容包括环境创设阶段的创新支持与教育目标定向情况;培养过程阶段的学生个体动机、多样性态度、多样性经历、社会参与以及师生互动情况;人才输出阶段的学生个体的创新行为、创新自我效能感、创新意愿、批判性思维倾向以及社会责任领导力情况等十个方面。接下来,本书以西安交通大学的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为典型案例介绍拔尖计划的开展现状,并对比分析拔尖计划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培养成效差异。*后,本书以科学研究助力教育实践,为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改革方向提出有价值的政策启示。 进一步,文章进一步由自然类的倾向本质解释这一理论优势,将这种倾向本质观点用于解释自然律的必然性上,使得这种理论观点落实在具体的应用中,为科学哲学中对自然律的解释中提供了一条新进路。近年来对自然律解释的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传统解释,即规则论解释和普遍必然解释,这两种对自然律的说明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本文阐述倾向本质解释,则在规避了前两种解释的问题中,表现出了自身的优势,也就是倾向本质解释可以从自然必然性角度来对规律进行解读,并允许可能世界中某一类事物中个体在没有被激活的条件下,而不表现出来相关的本质特征。*后评论了这种将自然类与自然律相结合观点的优势及其不足,并稍加改善这一理论,使得它可以更好地对自然律做出解释,并在自身理论的完备上可以更好地得到说明。

目录

**篇 创新人才篇 **章 绪 论……………………………………………………………3 **节 拔尖创新人才:国家科技创新发展的未来引领者…………………3 第二节 新时期拔尖创新人才教育理念………………………………………6 第三节 本书研究思路设计……………………………………………………8 第二章 调查实施………………………………………………………11 **节 调查介绍……………………………………………………………11 一、调查地的选择…………………………………………………………11 二、调查内容………………………………………………………………12 三、调查过程与数据质量控制……………………………………………13 第二节 样本描述性统计分析………………………………………………16 一、个体基本信息…………………………………………………………17 二、家庭教育情况…………………………………………………………18 三、学校教育情况…………………………………………………………20 第三节 问卷信效度情况……………………………………………………23 第二篇 教育测量篇 第三章 创新支持………………………………………………………29 **节 工具性支持…………………………………………………………32 一、总体情况………………………………………………………………32 二、分组比较………………………………………………………………33 第二节 精神支持……………………………………………………………37 一、总体情况………………………………………………………………37 二、分组比较………………………………………………………………38 第三节 人际支持……………………………………………………………40 一、总体情况………………………………………………………………41 二、分组比较………………………………………………………………42 第四节 本章小结……………………………………………………………44 第四章 教育目标定向…………………………………………………46 **节 学习目标定向………………………………………………………48 一、总体情况………………………………………………………………49 二、分组比较………………………………………………………………49 第二节 绩效目标定向………………………………………………………53 一、总体情况………………………………………………………………53 二、分组比较………………………………………………………………54 第三节 本章小结……………………………………………………………57 第五章 学生动机与需求………………………………………………59 **节 成就动机……………………………………………………………59 一、追求成功………………………………………………………………62 二、规避失败………………………………………………………………66 三、总体比较………………………………………………………………70 第二节 学术动机……………………………………………………………74 一、总体情况………………………………………………………………76 二、分组比较………………………………………………………………76 第三节 认知需求……………………………………………………………79 一、总体情况………………………………………………………………81 二、分组比较………………………………………………………………82 第四节 本章小结……………………………………………………………85 第六章 学生对多样性的态度…………………………………………87 **节 普遍—多样性………………………………………………………88 一、总体情况………………………………………………………………89 二、分组比较………………………………………………………………90 第二节 多样性开放度………………………………………………………93 一、总体情况………………………………………………………………95 二、分组比较………………………………………………………………95 第三节 本章小结……………………………………………………………98 第七章 多样性经历……………………………………………………100 **节 学术多样性经历……………………………………………………103 一、总体情况………………………………………………………………103 二、分组比较………………………………………………………………104 第二节 社交多样性经历……………………………………………………107 一、总体情况………………………………………………………………107 二、分组比较………………………………………………………………108 第三节 本章小结……………………………………………………………110 第八章 社会参与和师生互动…………………………………………113 **节 社会参与……………………………………………………………113 一、总体情况………………………………………………………………115 二、分组比较………………………………………………………………116 第二节 师生互动……………………………………………………………118 一、与授课教师的互动……………………………………………………120 二、与辅导员的互动………………………………………………………123 第三节 本章小结……………………………………………………………126 第九章 创新自我效能感与创新意愿…………………………………128 **节 创新自我效能感……………………………………………………128 一、总体情况………………………………………………………………130 二、分组比较………………………………………………………………130 第二节 创新意愿……………………………………………………………132 一、总体情况………………………………………………………………133 二、分组比较………………………………………………………………134 第三节 本章小结……………………………………………………………136 第十章 批判性思维倾向………………………………………………138 **节 认知成熟度…………………………………………………………141 一、总体情况………………………………………………………………141 二、分组比较………………………………………………………………142 第二节 认知推理……………………………………………………………145 一、总体情况………………………………………………………………145 二、分组比较………………………………………………………………146 第三节 求知欲………………………………………………………………148 一、总体情况………………………………………………………………148 二、分组比较………………………………………………………………148 第四节 本章小结……………………………………………………………151 第十一章 个体创新行为………………………………………………153 **节 个体创新行为的单维度测量………………………………………155 一、总体情况………………………………………………………………155 二、分组比较………………………………………………………………156 第二节 个体创新行为的五维度测量………………………………………159 一、总体情况………………………………………………………………159 二、分组比较………………………………………………………………160 第三节 本章小结……………………………………………………………170 第十二章 社会责任领导力……………………………………………172 **节 核心维度分析:创新变革…………………………………………177 一、总体情况………………………………………………………………177 二、分组比较………………………………………………………………178 第二节 个人层面维度分析…………………………………………………180 一、自我意识………………………………………………………………180 二、言行一致………………………………………………………………183 三、承 诺…………………………………………………………………187 第三节 组织层面维度分析…………………………………………………190 一、协同合作………………………………………………………………190 二、共同目标………………………………………………………………193 三、以礼相争………………………………………………………………197 第四节 社区层面维度分析:公民责任……………………………………200 一、总体情况………………………………………………………………200 二、分组比较………………………………………………………………201 第五节 本章小结……………………………………………………………203 第三篇 改革创新与政策发展篇 第十三章 基础学科拔尖计划…………………………………………209 **节 拔尖计划实施背景与理论研究……………………………………209 一、“拔尖计划”1.0、2.0相关政策背景………………………………209 二、“拔尖计划”理论研究进展…………………………………………211 第二节 拔尖计划的实施……………………………………………………216 一、支持与保障……………………………………………………………216 二、招生模式………………………………………………………………217 三、培养模式………………………………………………………………218 四、师资力量………………………………………………………………220 第三节 以典型案例分析拔尖计划的实施成效……………………………221 一、西安交通大学拔尖计划简况…………………………………………221 二、计划整体实施成效……………………………………………………224 三、分阶段比较……………………………………………………………226 四、分析结果………………………………………………………………234 第十四章 政策启示……………………………………………………235 **节 淡化成绩单维评价,注重综合能力培养…………………………235 第二节 加强创新支持力度,满足学生实际需求…………………………236 第三节 树立积极学习目标,提升发展内驱动机…………………………237 第四节 鼓励多样活动参与,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37 第五节 重视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238 第六节 聚焦德育建设目标,提升社会责任担当…………………………239 附录1 全文量表…………………………………………………………241 附录2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相关解读)………………254 参考文献…………………………………………………………………260 后 记……………………………………………………………………266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梅红,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社会科学处处长,科研院副院长(兼).“一带一路”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院长助理,中国管理问题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研究院行合作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部重点研究项目2项等课题。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独著及参编图书12部。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教学科研奖励5项。 刘瑞佳,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行管系助理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技术创新、科研管理、政策评价。曾赴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访问交流。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等项目,在Journal of Business andIndustrial Marketing及《科研管理》《管理评论》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胡文静,管理学博士,西安交通大学“一带一路”自由贸易研究院助理教授,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发展研究智库专家。研究领域为公共政策、教育管理。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务院学位办委托课题、**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研究。出版专著2部,在SSCI、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多项智库研究成果得到陕西省批示采纳。曾获陕西省十二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