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媒介与社会生成:从交往、话语到序偶【-行为的绘制

媒介与社会生成:从交往、话语到序偶【-行为的绘制

1星价 ¥40.8 (6.0折)
2星价¥40.8 定价¥6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20445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4
  • 出版时间:暂无
  • 条形码:9787552044515 ; 978-7-5520-4451-5

内容简介

即使生活再平稳有序,我们的社会也从未停止变迁。各种各样的变化持续发生着,尤其在这个媒介技术与人类生活方式深度融合的时代。社会的变迁、媒介技术和人的行动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共同支撑起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是如何在人的行动中被“生成”的? 由此,我们进一步追问:“人的行动何以可能?”“媒介在其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看似宏大抽象的问题在本书中被分解为多个具体的研究问题。本书从交往理论、话语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三大视角中寻求答案,有意思的是,这些不同的视角之间又彼此交错。 在对每一个问题抽丝剥茧的过程中,理论进路之间的内在关联也得以揭示。本书是一场思辨与经验性共在的学术之旅,也是一次思想与实践的深度碰撞。

目录

绪论 批判视野下的社会“生成” **章 哈贝马斯“公共性”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考察 **节 从罗马法到马克思:何谓“私人” 第二节 经典公共性理论的核心:对“私人”的保护 第三节 从《民法典》编纂看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公”与“私”:“非对抗性” 第四节 中国社会私领域中的数字交往空间:公共空间与公共性 第二章 新媒介能否让我们遭遇世界:从阿伦特的政治社会理论出发 节 对数字媒体时代政治参与研究文献的回顾 第二节 重返阿伦特:对媒介技术之公共性的新质询 第三节 阿伦特的侵入式社会理论:公私界限的明确分野 第四节 社会与政治的边界:网络交往空间的晦暗与光亮 第三章 话语运动中的中国当代社会观念变迁 节 道德“滑坡”了吗? 第二节 20世纪80年代的集体主义话语:主体身份与道德定界的总体一致 第三节 20世纪90年代的话语实践:道德焦虑的生成 第四节 21世纪初新的道德话语的生成:自我身份的澄明 第五节 兼论环保观念的变迁 第四章 “经验的”行动者网络理论是“反批判”的吗? 节 问题的交代 第二节 积极建构的理论: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与投身 第三节 ANT是“反批判”的吗? 第四节 ANT如何对权力发问:作为力与力关系的权力 第五节 理解ANT的权力运动:从“颅相学”的切入 第五章 行动者网络理论与媒介批判研究的接合:对媒介事件的新考察 节 沉默的前奏:失败的联结、没有行动者 第二节 2017—2021年的第二次涌动:有边界的网路生成了 第三节 2022年5月开启的第三次涌动:强大的行动者网路萌生出网络热点事件 第四节 行动者网路运动结果的逐步生成:网络事件中介下的存在变迁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李敬,文学(传播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领域为话语研究与社会批判理论研究。先后在《社会科学》《 新闻界》《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主持 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XW058)和上海市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13BXW002)。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