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1星价 ¥62.8 (7.3折)
2星价¥62.8 定价¥86.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0880301
  • 装帧:精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暂无
  • 出版时间:2024-12-01
  • 条形码:9787500880301 ; 978-7-5008-8030-1

本书特色

我国财税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经常起到改革先锋和保障作用。1978年迄今,从“分灶吃饭”到“分税制”,从建立健全政府公共收入体系,到公共财政导向下的预算管理改革与支出制度建设,我国税制实现了从过度简化状况向多层次复合税制的演进,并配合财政分税分级框架的构建和适应宏观调控的要求,动态实施税收体系不断完善,政府以财税工具实行宏观经济调控也逐步走向成熟。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改革开放史料丛书”的分册之一,全书分为历程篇和史料篇两部分,聚焦1978年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影响和历史意义,通过政策法规、期刊摘要、著作介绍、重要文献索引、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大事记等分类进行归集提炼,为我国改革开放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参考依据。

目录

**部分历程篇总 论 中国财税体制的伟大变革 3**章 计划经济财税体制突破:利改税 19**节 改革初始阶段与涉外税收制度的建立 19第二节 利改税两步走 24第三节 工商税制改革 31第四节 利改税后对财税体制的完善 35第五节 利改税的评析 40第二章 分权化改革:财政包干体制 43**节 改革背景 43第二节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45第三节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50第四节 多种形式财政包干体制 53**部分 历程篇 总 论 中国财税体制的伟大变革 3 **章 计划经济财税体制突破:利改税 19 **节 改革初始阶段与涉外税收制度的建立 19 第二节 利改税两步走 24 第三节 工商税制改革 31 第四节 利改税后对财税体制的完善 35 第五节 利改税的评析 40 第二章 分权化改革:财政包干体制 43 **节 改革背景 43 第二节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 45 第三节 “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体制 50 第四节 多种形式财政包干体制 53 第四节 财政包干体制的评析 56 第三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体制框架:分税制改革 61 **节 艰难的转折 61 第二节 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做法与相关配套措施 68 第三节 分税制改革评析 74 第四章 1993—1994年税制重大改革 79 **节 税制重大改革的酝酿与决策 79 第二节 税制调整的主要内容 84 第三节 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改革 87 第四节 1993—1994年税制改革评析 92 第五章 财税体制改革的基础工程: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97 **节 预算外资金管理改革历程 97 第二节 清理乱收费与“费改税” 107 第三节 农村税费改革 110 第四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 114 第五节 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评析 119 第六章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体制:分步实施税制改革 123 **节 分步实施税制改革 123 第二节 税收征管制度改革与完善 134 第三节 对分步完善税制的评析 138 第七章 完善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的基础: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143 **节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 143 第二节 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管理体制 148 第三节 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 155 第四节 健全公共财政改革评析 158 第八章 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税体制改革:营改增和税制优化 163 **节 营改增的改革历程 163 第二节 增值税后续改革与其他税制优化 172 第三节 深化税制改革的评析 179 第九章 政府间财政关系的深化改革 183 **节 中央和地方财政收支划分的调整和改革 183 第二节 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191 第四节 国地税机构合并 193 第四节 改革评析 196 第十章 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 201 **节 改革背景与初始阶段 201 第二节 1994 年投融资体制重大改革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 208 第三节 PPP投融资模式的发展 214 第四节 国债管理制度改革 217 第五节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 222 第六节 政府引导基金 230 第七节 改革评析 232 第十一章 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预算公开与绩效预算 235 **节 预算公开改革历程 235 第二节 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历程 241 第三节 改革评析 246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财税法治化和国际税收发展 249 **节 预算管理与税制的法治化进程 249 第二节 税收征管的法治化 255 第三节 国际税收发展进程 261 第十三章 迈向现代财税体制:开启改革创新的新征程 267 **节 启动应对挑战的财税体制改革行动 267 第二节 财税体制需要创新性改革 274 主要参考资料 277 第二部分 史料篇 政策法规 285 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试行企业基金的规定 285 国务院关于国营企业实行利润留成的规定 288 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利改税试行办法》 291 国务院关于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通知 297 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在国营企业推行利改税第二步改革的报告的通知 302 国务院关于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财政管理体制的规定的通知 313 国务院关于地方实行财政包干办法的决定 318 国务院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322 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 329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行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337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346 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 354 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 365 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完善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意见 37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 38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 393 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后调整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改革推进方案的通知 40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 405 期刊摘要 415 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的理论与实践 415 试论利改税的必要性 415 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理论的回顾与展望 416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保障民生的长效机制 416 中国财政分权演进轨迹及其创新路径 417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政策与改革 4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演进与展望 418 中国政府预算改革四十年回顾与前瞻 —从“国家预算”到“预算国家”的探索 418 中国税制改革40年的简要回顾(1978—2018年) 419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税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420 推动税收征管变革的纲领性文件 —《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评析 420 全球化与国际税收改革 421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需要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 421 “入世”二十年我国涉外税制的回顾与展望 422 党领导财政工作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422 1993年拉开序幕的税制和分税制改革 423 著作介绍 425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税收史论纲》 425 公共经济学视阈的财税改革问题探究 426 《中国国际税收40 年——与改革开放同行》 426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财税法发展》 427 《现代财政制度——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选择》 427 国家治理与财税改革 428 中国财税制度改革与创新发展研究 428 地方视阈下财税改革现实问题研究 428 《中国财税制度改革研究》 429 《大国财税改革:构建普惠式增长的基石》 429 《新供给:深化财税改革》 430 《中国财税改革绩效评价:制度及其影响》 430 《视角与对策:财税制度改革的法律思维》 431 重要文献索引 433 政策文件 433 法律规章 436 报刊文章 438 图书著作 444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大事记 447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倪红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首都经贸大学财政系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财政金融研究室主任、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专家组组长,中国发展出版社副社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税收政策。曾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十五’计划期间的宏观政策”、“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