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

包邮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利益相关者方法

1星价 ¥14.3 (4.1折)
2星价¥14.3 定价¥3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802068315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4
  • 出版时间:2009-04-01
  • 条形码:9787802068315 ; 978-7-80206-831-5

本书特色

《光明学术文库》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该出版工程采取“媒体发动,学界审评,光明出版,社会馆藏”的形式,常年征集、精选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原创学术成果,及时向社会传播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新思想、新发现、新进展,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
《光明学术文库》将秉承光明日报“理论前沿型、学术探索型、知识密集型”的传统风格,精心组织、精心编校、精心出版,充分发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宣传优势,宣传推广这项国家重点图书出版工程,力争使之成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著作品牌。

内容简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化与全球化,开放式创新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理论的主流,并且指引当代企业创新的实践。在这一情势下,企业原有的封闭结构被彻底打破,技术创新已不再是单个企业的独立活动,而是一个由各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创新网络的共同活动,用户、供应商、大学、科研院所、政府甚至竞争对手都有可能成为创新网络的重要成员,并涉足创新过程中的研发、试验、生产、验证、调试、维护、更新换代和再创新等创新活动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和他们的供应商、大学、科研院所以及竞争对手等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创新联盟。因为企业已经意识到各利益相关者都可能成为本企业的创新主体,必须将其纳入自身的技术创新体系中,而通过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立便可形成一个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的创新网络,使得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中。只有确立了利益相关者的技术创新产权主体地位后,才可能对其进行*有效的产权激励,解决他们之间的利益冲突,并*大限度地发挥主体性作用,成为技术创新管理的新趋势。
本书是国内首部系统研讨技术创新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的学术专著,书中对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及其产权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既运用了经典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对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产权问题进行了诠释和推理,又运用了管理学理论的主体性思想对传统产权理论只关注产权的关系属性进行了补充,并提出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技术创新审计框架,验证了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和企业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书对于丰富与完善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做出了成功的探索,是一部优秀的创新之作。

目录

**章 绪论
**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技术创新管理理论发展越来越关注利益相关者
二、技术创新管理实践迫切需要正确认识利益相关者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关键概念界定
一、技术创新
二、利益相关者和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
三、技术创新管理
四、技术创新审计
第二章 研究综述
**节 利益相关者研究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缘起与发展
二、企业利益相关者分类研究
三、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研究
第二节 技术创新管理及模式的研究
一、仅关注创新过程中的活动
二、开始关注创新过程中活动的主体
三、开始关注创新过程中活动的主体权利
第三节 有关审计与绩效评估研究
一、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审计与绩效评估
二、技术创新审计
三、创新审计和绩效评估的实用化研究
第三章 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主体性分析
**节 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产权主体分析
一、产权与产权主体
二、狭义的产权概念诠释
三、广义的产权概念诠释
四、基于产权属性的诠释
五、基于产权分类的诠释
第二节 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产权主体的关系契约理论分析
一、技术创新活动是一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契约
二、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契约形成了企业技术创新资产
三、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关系契约决定了资产产权的共同拥有
第三节 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产权的属性及其表现形式
一、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产权的相关属性
二、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产权的自主属性
三、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产权的表现形式分析
四、利益相关者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第四章 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权力分析
**节 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权力”矩阵构建
一、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权力
二、弗里曼框架下的利益相关者“利益一权力”矩阵
三、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一权力”矩阵构建
四、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与权力要求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权利矛盾与冲突
一、共体性矛盾
二、竞合性矛盾
三、竞争性矛盾
四、合作性矛盾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机制
一、利益相关者作用原理
二、利益相关者在企业技术创新中的作用
三、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机制模型
四、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作用方式
五、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作用的传导路径
第五章 技术创新审计:利益相关者视角
**节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技术创新审计概念模型
一、初步模型建立
二、正式模型建立
第二节 技术创新审计指标体系的初步设计
一、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调研
二、审计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
第三节 技术创新审计指标体系的正式确立
一、从利益和权力角度对指标体系的修改
二、问卷设计和调查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分类及其特征
一、基于利益和权力的利益相关者分类
二、企业技术创新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特征分析
第六章 利益相关者与技术创新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节 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一、概念模型
二、研究假设
第二节 描述性统计和信度、效度分析
一、被调查对象的描述性统计
二、信度与效度分析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一、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二、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三、潜在型利益相关者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第四节 利益相关者与技术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一、确定型利益相关者与技术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二、预期型利益相关者与技术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三、潜在型利益相关者与市场绩效关系的回归分析
第五节 实证分析结果
第七章 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战略、模式与方法
**节 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战略层面
一、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理念层面
二、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程序层面
三、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的交互层面
第二节 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和方法
一、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模式
二、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方法
第三节 企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步骤
一、企业层次
二、项目层次
第八章 杭氧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节 杭氧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与特征分析
一、杭氧技术创新发展历程
二、杭氧技术创新活动特征分析
第二节 杭氧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总体分析与管理
一、识别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
二、利益相关者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分析
三、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利益和权力分析
四、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分类
五、制定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分类管理策略
第三节 杭氧技术创新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管理
一、确定项目过程与阶段
二、识别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三、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与创新过程的互动关系分析
四、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利益和权力分析
五、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的定位
六、杭氧乙烯冷箱国产化项目创新各阶段利益相关者管理
第九章 新中大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节 新中大技术创新活动特征分析
一、第四代并行开发技术创新模式
二、迭代式的产品创新过程
三、产品实施环节 需要与用户合作完成
第二节 新中大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总体分析与管理
一、识别技术创新的利益相关者
二、利益相关者与技术创新的互动关系分析
三、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利益和权力分析
四、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分类
五、新中大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管理
第三节 新中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与管理
一、确定项目过程与阶段划分
二、识别项目各阶段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三、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与创新项目的互动关系分析
四、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利益和权力分析
五、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的定位
六、项目各阶段利益相关者管理
薯十章  东方通信ips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节 东方通信可编程交换机(ips)及其创新过程
一、可编程交换机演进历程
二、可编程交换机项目创新过程
第二节 东方通信可编程交换机创新的利益相关者分类
一、识别项目涉及的利益相关者
二、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的互动关系
三、技术创新利益相关者利益和权力分析
第三节 利益相关者管理:以cs21-ips系统的用户为例
一、cs21-ips系统的用户情况
二、cs21-ips系统用户的利益和权力分析
三、cs21-ips系统的用户管理
第十一章 杭州市iptis创新的利益相关者研究
**节 杭州市iptis创新项目概况
第二节 杭州市iptis创新项目利益相关者识别
一、系统集成商——杭州公交智通电子有限公司
二、公交智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
第三节 杭州iptis创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权力
第四节 杭州iptis创新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影响机制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盛亚,男,1959年4月生,安徽肥东人,博士,教授,浙江工商大学企业管理博士生导师,企业管理、技术经济及管理硕士生导师,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技术与服务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浙商研究中心副主任,浙江省企业管理研究会副会长,鲍莫尔创新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991年昆明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1年9月至1993年7月,浙江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1996年2月至1999年4月,上海交通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研究生毕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级课题4项;主持企业咨询项目10项;出版《技术创新扩散与新产品营销》、《企业创新管理》、《零售创新:基于系统的思想与方法》等著作8部,在《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中国软科学》等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8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