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语言游戏的语用维度

语言游戏的语用维度

1星价 ¥19.1 (4.9折)
2星价¥19.1 定价¥39.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3778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10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516137789 ; 978-7-5161-3778-9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游戏论研究的学术专著,包括导论、语用学的哲学观----践行语言、语用的基础----生活形式、语用学的规则论----参与、语用的意义说----使用、语用的维度----语言游戏之思等六个部分。作者在系统阐释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语用的视角,深入探究了语言游戏论的文化意义、哲学方法论意义及思维方式的转换意义,指出使用语言从事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存在状态,语言不仅为我们“划定”生活的世界,也向我们“显示”生活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关于维特根斯坦后期语言游戏论研究的学术专著,包括导论、语用学的哲学观----践行语言、语用的基础----生活形式、语用学的规则论----参与、语用的意义说----使用、语用的维度----语言游戏之思等六个部分。作者在系统阐释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的基础上,从语用的视角,深入探究了语言游戏论的文化意义、哲学方法论意义及思维方式的转换意义,指出使用语言从事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存在状态,语言不仅为我们“划定”生活的世界,也向我们“显示”生活的意义。

目录

前言
引言
**章 导论
 一 当代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
  (一)从哲学发展的角度看“语言转向”
  (二)从哲学与科学关系角度看“语言转向”
 二 当代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
  (一)语言分析哲学传统
  (二)现象学——解释学传统
 三 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转向”
  (一)思想渊源
  (二)思想转变
 四 语言游戏论对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一)语言游戏论在维氏哲学中的地位
  (二)语言游戏论对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
 五 语言游戏论与语用学
第二章 语用学的哲学观——践行语言
 一 哲学问题的语用学诠释
  (一)哲学之困境
  (二)哲学之诊断——误用语言歧途迷路
  (三)哲学之治疗——对症下药重在语用
  (四)哲学之康复——参与游戏 践行语言
 二 反叛本质主义
  (一)批判的武器——语用
  (二)世界无本质
  (三)语言无本质
 三 语言的生活世界
  (一)关于家族相似性
  (二)家族相似性的思考
第三章 语用的基础——生活形式
 一 语言是一种实践活动
  (一)游戏的哲学诠释——语言游戏
  (二)语言游戏的语用学特征
 二 语言游戏的根基
  (一)世界图式
  (二)生活形式
  (三)语用的基础
第四章 语用学的规则论——参与
 一 规则与游戏
  (一)何以消解悖论
  (二)何需理由
  (三)何以游戏
 二 规则与理解
  (一)理解与使用
  (二)理解与遵守
  (三)理解与约定
 三 规则与意义
  (一)一种规约 两种视角
  (二)两种规则 两种层次
  (三)得当与否的语用标准
  (四)两种判据 两种一致
第五章 语用学的意义说——使用
 一 指称与意义
  (一)图式
  (二)投影
  (三)界限
  (四)批判
 二 工具与意义
  (一)工具具有功能性
  (二)工具具有多样性
  (三)功能在操作中显现
 三 语境与意义
  (一)语境的具体性
  (二)语境的多样性
  (三)关于整体语境
 四 使用与意义
第六章 语用学的维度——语言游戏之思
 一 哲学自循环:不可消解的自我追思
  (一)不可消解的
  (二)未完成的
  (三)时代性的
  (四)非一致性的
  (五)并非循环的
 二 文化之思
  (一)人的文化性
  (二)文化的多元性
 三 思维方式之转换——中介化
  (一)关于思维方式
  (二)思维方式与哲学变革
  (三)中介化的转向
 四 语言游戏的方法论之思
  (一)只用描述 避免说明
  (二)只要具体 无须思辨
  (三)强调概观 拒绝割离
  (四)注重动态 放弃静观
 五 哲学语用学之构想
  (一)关于哲学之“问题”
  (二)关于语境的理解
  (三)关于语言的理解
  (四)关于语言实践与语用者
结束语
参考书目
附录
 一 维特根斯坦生平年表
 二 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索引
 三 论文中所引著作缩写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范秀英,女,1961年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哲学博士,现为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本科、硕士、博士均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哲学专业,分别师从蔡英田教授、邹铁军教授;2004年9月至2006年9月,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学技术哲学方向研究工作,师从著名学者刘大椿教授。先后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加国家、教育部、省社科课题10余项,参编教材多部。现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