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纸情课

包邮一纸情课

¥29.0 (6.4折) ?
1星价 ¥29.0
2星价¥29.0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20136421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40000
  • 出版时间:2017-12-01
  • 条形码:9787020136421 ; 978-7-02-013642-1

本书特色

刘文艳文学起步较早,出版过多部作品。但我印象*深、也*为之感动的,是她*近的两部散文集:一曰《爱的诉说》,一曰《一纸情深》。应该说,这两部作品,都是朴实无华,纯任自然的,既无石破天惊、耸人听闻的情节,也没有华丽的辞藻、奇特的结构,精巧的运思;可是,却能牢牢地抓住读者的心,使人动心动容,感发兴起,久久不能放下。在当前市场经济大潮涌动,人心浮躁,一些写作者迷失方向,随波逐流,粗制滥造,或只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脱离大众、脱离现实的情况下,刘文艳能够独张胜帜,托举出自己的“拿手活儿”,以情而文,以情感人,着实不易,因而也更加难能可贵。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真情灼灼的作品,是“向读者捧出鲜活的心”的文字。无论是写亲情、友情、乡情,还是写生活中普通、平凡的人,都浸润着作家浓郁、深厚、丰沛的情感。作家的创作总是以爱与真情为底色,感怀于心,动之以情,因而每一篇作品都真情灌注、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作品情感细腻,直抵心灵,“是心语,是生命之语”,是写给读者明白晓畅的“情书”,因而情深意切,读来爱不释手。 这是一部情系人民、根植沃土的作品。作家把创作的热情和视点始终放在对*平凡*普通人物的关切中,用真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真实、朴素、感人的故事。关注普通人及普通人的命运,珍重普通人的朴素情感,讴歌普通人的品格和境界,发现、挖掘普通人身上蕴藏的真善美,折射出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精神力量。 这是一部质朴自然的作品。作家的创作与生活、与人生、与生命相伴而行,不刻意、不矫情、不浮躁。花开花谢、冬夏春秋,她在日子里沉浸,在生活中品味,在人生交集过往中感受感动,使其作品大美无色,浑然天成。“入妙文章本平淡,等闲言语变瑰奇”,作家从心田中流淌出来的文字,生动活泼、质朴纯真、清新自然,呈现出“大巧之朴”的自然美。

目录

目录

01 红枣连心 / 1

02 生日的告别 / 10

03 任是无人也自香 / 25

04 难舍的礼物 / 32

05 一纸情深 / 40

06 大美无色 / 45

07 闪光的青春 / 50

08 外公的尊严 / 65

09 奶奶的幸福 / 75

10 何处无月圆 / 85

11 绿柳情思 / 90

12 *美山花 / 95

13 鸭绿江畔杜鹃红 / 102

14 以顺孝亲家自安 / 123

15 爸爸的节日 / 130

16 无悔的选择 / 135

17 又走长征路 / 147

18 旅游之魅力 / 159

19 会心处不必在远 / 162

20 星海湾的橄榄绿 / 172

21 百姓心中的丰碑 / 195

22 钟点工 / 203

23 珍贵的回报 / 211

24 无尽的悔 / 220

后记:真情是散文的生命 / 226


展开全部

节选

红 枣 连 心 一 姥姥家的菜园子里,有五棵碗口粗的枣树,贴着园子墙里面,整齐地站成一排,枝繁叶茂,潇潇洒洒。我认识枣树和红枣,便是自童年去姥姥家开始的。 春天的时候,我去姥姥家,看着枣树“五姐妹”悄悄地发芽,静静地伸展出绿叶,然后默默地开花。枣树开花与其他果树不同,一点也不张扬。没有梨树开花那么娇美如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也不似桃花、杏花那么俏丽,妩媚惹眼。枣花开时不妖不艳,花与叶几乎同色,且花朵很小,不仔细看,甚至不会用花来称呼它。仔细看那花瓣、花蕊,也好像是一个颜色,花蕊精小,如同顶着一粒小米,不贴近它,不会感受到它的芳香。 然而,枣树结果却不因花小香淡而含糊。几天过后,满树的枣花,就变成了翠绿的小枣。小枣*初也就米粒大小,再过几天,就渐似绿色的珍珠翡翠,挂满枝头,随风摇曳,很是迷人。宋初王溥在《咏牡丹》的诗中,曾将枣花与牡丹相对比:“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只空枝。” 极言枣树由花至实之可爱。宋代文豪苏东坡任徐州太守时,曾经作有“簌簌衣巾落枣花”的诗句,描写了人与枣花亲密接触的和谐春景。 当然,枣树*迷人还是在秋天。初秋时节,满树的翡翠珍珠,渐渐变成了绿色的宝石,沉甸甸地在风中展示着她们的珍贵与美丽。到了深秋时节,这枣树就一天一个风景,绿色的“宝石”慢慢地由青变黄,继而点染上了红晕。古代诗人曾有“河上秋林八月天,红珠颗颗压枝园”的描写。在秋风的吹奏下,那些红黄相间的“宝石”,魔术般地变成了通红通红的大红枣儿。正是“漫漫秋风夕照中,婆娑一树万珠红”,“春风已过又秋分,打枣声喧隔垄闻。三两人家十万树,田头屋脊晒红云”。 *难忘记的还是大红枣的美味。深秋的大红枣爽脆酸甜,吃起来满口清香。大红枣儿是我儿时*鲜美的水果记忆! 二 记得上小学时,学校组织观看电影《红色娘子军》。剧中有一段群舞,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些身材高挑、面容姣好、身穿红色绸质服装的姑娘们,各个热情洋溢,英姿飒爽,满怀深情。“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那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哎嗨哎嗨,心心向着共产党。”她们随着那真诚欢快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清纯优美,让我对她们充满了羡慕,充满了敬意。对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心心相印、鱼水情深的情境,感到无比的温馨。 自此以后,我对大红枣儿的情感,又增加了许多。那芭蕾舞剧中优美的旋律,经常回响在耳边。那脍炙人口的民歌,也时常成为心中默默的吟唱。此后再去姥姥家摘红枣儿,心里总是默念着《大红枣儿送亲人》的旋律。也经常向往着,什么时候也能亲自把大红枣儿,送给亲人解放军尝一尝。 我的姥爷是解放前加入共产党的老党员,也许是我们祖孙之间心灵相通,他对我的红枣情结很赞赏,并帮我实现了在自家院里栽上枣树的梦想。 大约是在我十岁那年的春天,姥爷从他家里带来一棵枣树。那棵枣树还没有一人高,但是已经有了很长的根须。那一年,在姥爷家菜园子那五棵枣树旁边,又长出了几棵小枣树。这天一大早,姥爷很精心地从他家园子里,把这棵枣树挖了出来,枣树根上还带着一些泥土呢。他用一块旧布把枣树包裹好,坐着大马车,赶了四十多里路,把枣树拉到我们家里。到了我家后,立即在院子西南角,离院墙一米远的地方,挖了一个深深的土坑。我和姥爷一起把这棵枣树栽上,填上土,用脚把土踩实,再浇透了水。在栽植枣树的过程中,姥爷还给我讲了他和枣树的故事: 姥爷从小生活在汤沟乡大杖子村。那是一个优美的小山村,山林掩映着淳朴的山里人家,一条小溪日夜奔腾着从村中穿过。姥爷一家人都善良而勤劳,祖祖辈辈过着虽不十分富足,但也衣食无忧的平静生活。他记得,家里房门前的山坡上,有一片柳林,长着几十棵枣树。到了秋天,满山坡都是红红的大枣儿。收藏起来后,能吃一个冬天,一直到过春节。 后来,日本鬼子开进了这个平静的小山村,他们耀武扬威,凶残成性,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时,姥爷已经由一位任区长的红姓亲戚介绍,秘密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日本鬼子进村后,姥爷对他们的恶行义愤填膺,老百姓也个个满腔怒火。姥爷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组织村里的老百姓,智慧而巧妙地与日本鬼子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并多次取得胜利。后来,日本鬼子经多日跟踪,发现姥爷是幕后组织者,就将他抓了起来,把他打得遍体鳞伤,并把刀架在他的脖子上,逼他交出八路军、共产党及其所藏的枪支。姥爷临危不惧,守口如瓶。*后日本鬼子气急败坏,将他的脖子砍得鲜血淋漓,以为他必死无疑,才“弃尸”而走。后来姥爷被乡亲们救了起来,经过精心调养,竟然奇迹般地活了过来。 讲这段故事时,姥爷还指指脖子后的伤疤说,这就是小日本给留下的! 后来,姥爷全家不得不背井离乡,逃离家园,投靠亲友,在东官营乡黄古屯村落户安家。解放后,姥爷思念他的家乡,思念家乡那片枣树。就在那年春季的一天,回到老家,从老家房前的山坡上挖了五棵小枣树,回来栽到现在家的菜园子里。十多年过去了,那五棵枣树枝繁叶茂,已经郁郁成林了。我们栽的这棵枣树,就是从那几棵大枣树下又生长出来的,应该是那片枣树的第三代了!我说:“这第三代枣树也特别有意义!因为它的前辈,曾经见证过你跟日本鬼子斗争的情景啊!”姥爷说:“是挺有纪念意义的!这棵枣树与老家那片枣林同根同宗,血脉相连呢!”我还十分清晰地记得,姥爷栽完枣树很兴奋地说:“枣树特别好养活,这棵枣树明年就能结枣儿了。” 转过年来,这棵枣树果然结了枣。而且,枣长得很特别,不是圆形,不是锥形,类似圆柱形,但也不完全像。虽然枣型不很规则,可吃起来却是又脆又爽,甜里带酸,酸而不涩,脆甜可口。每当吃上这自家树上的红枣儿,总是会自然而然地哼唱起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优美旋律:“大红枣儿甜又香……”那几年,我们眼看着枣树一年年长大,一年比一年结得枣多。到了秋天,枣树上、枣树下便成了我们兄妹四人的欢快乐园。有时放学回来,放下书包,摘一兜枣,跑出去与小伙伴们同乐共享,十分开心。这让我的童年增添了许多幸福感。秋天,再去姥姥家时,我会把家里的红枣儿,摘上一小筐,送给姥爷一家人尝一尝,吃枣不忘种树人嘛!姥爷说:“嗯,这枣跟老家那片枣林的红枣一样甜!” 记得有一年秋天,我家枣树上的枣渐渐红了。解放军野营拉练来到我们村,因为我们家比较干净,就被定为连部的驻地,住进了一位连长和三名战士。他们严格地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规定,绝对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他们吃饭在连队食堂,喝开水也去连队的食堂打回来。我每天早上醒来,看到解放军叔叔已经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我对这些解放军真是充满了敬意。 从那以后,我每天放学回来摘枣时,就多了一番心思,总是想把大红枣儿送给解放军叔叔尝一尝。一天,我放学回家,把书包放下,就拿个小筐到树上去摘枣,摘下小半筐。我把枣拿到屋里,全部倒在炕上,把又红又大的枣挑选出来,再装进筐里。等晚上解放军叔叔回来了,我就十分兴奋地把大红枣儿送到他们住的屋里。可是,他们怎么也不肯收。我说:“这是我们自己家树上的红枣,你们住在这里,就跟我们是一家人,送给你们尝一尝,这枣儿酸甜酸甜的,特别好吃。”连长说:“谢谢你,小妹妹,你的心意我们领了,但是这个红枣我们不能吃,我们解放军野营拉练住在群众家里,已经给你们添麻烦了,我们绝对不能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更不能吃这大红枣,这是纪律!”我很着急地说:“我们是一家人,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心连心,吃几个我们自己家的红枣,这不算违反纪律吧?”连长说:“不行,我们确实有纪律。”我说:“那我给你唱一首歌吧,你一定听过,特别好听!”接着,我就唱起了:“大红枣儿甜又香,送给那亲人尝一尝,一颗枣儿一颗心,哎嗨哎嗨,心心向着共产党。哎嗨,一颗枣儿一颗心,心心向着共产党!”唱完我笑了笑说:“你看人家电影里都演了,大红枣儿送亲人。人家能送,我们怎么就不能送呢?你们解放军讲纪律,但对人民群众的心意也不能拒绝啊,你们不也得讲对老百姓的感情吗?”我这么一说,解放军叔叔真就没话说了。他笑了笑说:“好的,好的,这枣我们留下了,这份心意我们收下了,谢谢你小妹妹!”我高兴地跳了跳,撒腿跑到院子外边,找到小朋友们说:“我给解放军叔叔送红枣儿啦!”好像是完成了一桩心愿,心里美滋滋的,高兴了好一阵子呢! 过了几天的一个下午,我放学回家,发现解放军叔叔住的屋子空了,妈妈说,解放军叔叔已经走了。我有些意外,也有些不舍。我说解放军叔叔怎么说走就走了呢?妈妈说:“解放军说有任务,接到命令就出发了。” 妈妈接着说:“解放军走时,给咱们家里留钱了,是大红枣钱。我跟解放军叔叔说,这是我们自己家树上的枣,怎么能要钱呢?解放军叔叔说,这是我们的纪律,我们必须遵守。没办法,我就把钱留下了。” 妈妈从兜里把钱拿出来,递给了我,说:“这钱你就留着买本和铅笔吧!”我从妈妈手里接过钱,眼泪就在眼圈里打转转了。我用解放军叔叔给的钱,买了笔和本。每用到这笔和本就感到很温暖,就对那几位解放军叔叔很思念,这也成为我努力学习的一个动力。这件事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深刻,至今还记忆犹新,我对人民解放军也一直充满着敬意。

作者简介

刘文艳,辽宁省北票市人,现任辽宁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文化与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先后有若干小说、报告文学、散文、诗歌、文学评论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香港大公报》《文艺报》《散文海外版》等报刊杂志发表。曾出版传记文学《尹湛纳希传》,填补了蒙古族现实主义文学鼻祖尹湛纳希生平传记的空白。出版报告文学集《春风秋雨》,引起反响。近年出版的纪实散文集《爱的诉说》,获全国第五届冰心散文奖散文集奖、第八届辽宁文学奖辽河散文奖。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