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邮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多层透视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61271315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182
- 出版时间:2020-09-01
- 条形码:9787561271315 ; 978-7-5612-7131-5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研究,在内容编排上共设置六章,分别是导论、高职院校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探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路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与方法建议以及新时期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创新研究。全书内容充实,结构新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出发,在阐述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法与策略,对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路径进行探究;在阐述挖掘高职院校育人工作面临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文化育人、课程育人、实践育人三个角度有针对性地提出实践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工作的推进提供有益指导。
内容简介
本书包括导论、高职院校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探析、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路径、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与方法建议以及新时期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创新研究共六章内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和其他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节 文化与学校文化
第二节 高职院校文化的内涵与特征
第三节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功能及其理论依据
第四节 文化育人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
第二章 高职院校定位与人才培养规格探析
**节 高职院校的定位与人才培养理念
第二节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第三节 高职人才培养的主要评价机制
第四节 高职教育对师资队伍的要求和培养
第五节 高职生成才的有效途径
第六节 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与创业
第三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二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
第三节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第四章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路径
**节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建设路径
第二节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路径
第三节 高职院校环境文化建设路径
第四节 高职院校行为文化建设路径
第五章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效果评价与方法建议
**节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效果评价
第二节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方法与策略
第六章 新时期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创新研究
**节 新时期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基本着力点
第二节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主要效应分析
第三节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载体建设及其价值探讨
第四节 基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节选
《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多层透视》: (一)树立全新的高职教育功能观和质量观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对教育功能的重新认识很有必要。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要树立全新的高职教育功能观、质量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尤其以21世纪*为明显。自教育部提出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强调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样的转变是积极的,使得学生以就业为学习目标,让就业成为学校的教学方向。 关于这些因素在学校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从导向模式出发,教学方向变化到“重视就业技能和发展能力”;②从能力结构出发,更注重培养职业能力,加强实践能力、操作能力、应用能力、现场组织管理能力;③从教学组织方法出发,大多使用现场教学、实习实训、实际操作;使用实训法、讨论法、实际操作法和现场经验法;④从传授技巧方面,将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注重知识的应用性;⑤从观念转变出发,培养学生“学习与经济”“学习与职业生涯”相促进工作;⑥从教师团队出发,加强教师的“高质量”,表现在不仅要求专业,而且是“双师型”,还要考虑聘请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加大投入力度。 上述提到的六种学校教育转变形式,对于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定位”和“高职教育的个性定位”是一个有效联合。这样的教育有利于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注重职业观念,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二)树立特色质量观标准(1)注重专业技术和职业素质对于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注重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平等对待;基于高职教育的“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注重对于他们的职业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学校“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平等对待”,甚至在职业证书的数量上,不仅是数字“1”。因此,要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多方共同合作:一方面需要高职教育强调技术技能的考核要求;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个人特色展现,这样在证书获取上会显得较为便利,也更具竞争性。 (2)注重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有效结合。高职教育*终是为了将人才输送到需要的地区,为地方经济发展带去人力资源和技术保障。所以,在人才培养中要注意提高应用意识,努力将理论培养和地方经济、地方市场连接起来。在学生意识中树立一种“对应服务”意识,自觉关注地区市场需要,发展自身的特色技术,为未来的就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在考核方式选择上,要突出高职特色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为地区经济和市场提供高效服务。要达到这个标准,需要重新重视传统的考试方法,例如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职业技能等,这些方法现在也许已经很难实现,但是这些因素正是现在特色人才所应该具有的。当前,对于高职教育的任务是教师要充分调动这些传统方法,进行创新,使之能够满足现在的特色人才选拔要求。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技巧的培养及对学生所具有的“应变、生存、发展”潜质的挖掘。 (4)开展学生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工作,科学规划考核评价制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人才市场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高级实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讲究“适用”“效率”和“效益”,要求应聘人员职业能力强、上岗快。这就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就要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具有独立从事某种职业岗位工作的职业能力。开展学生素质的考核与评价工作,将学生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制定学生素质培养教学大纲,设计学生素质考核与评价方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人文精神、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
饥饿、富裕与道德
¥12.2¥45.0 -
女性生存战争
¥29.9¥66.0 -
我们内心的冲突
¥14.4¥42.0 -
自卑与超越
¥18.1¥39.8 -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
¥16.7¥45.0 -
从白大褂到病号服:探索医疗中的人性落差
¥18.4¥39.8 -
偏见
¥16.1¥56.0 -
书影三叠:人文学术访谈录
¥19.6¥58.0 -
咬文嚼字大赛场
¥12.2¥35.0 -
说文解字-影印本
¥13.2¥38.0 -
咬文嚼字二百问
¥11.2¥32.0 -
冬季里的春闱:1977年恢复高考纪实
¥25.0¥75.0 -
性心理学
¥18.4¥58.0 -
乡土中国
¥13.2¥26.0 -
中国人的名·字·号
¥10.0¥28.0 -
乡土中国-彩色插图版
¥15.3¥39.8 -
校雠蒙拾 读韩蠡解
¥7.4¥16.8 -
生活的科学
¥10.0¥36.0 -
人际交往心理学
¥13.0¥38.0 -
如何阅读不同的文本
¥14.0¥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