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38766479
  • 装帧:一般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21页
  • 出版时间:2021-06-01
  • 条形码:9787538766479 ; 978-7-5387-6647-9

本书特色

本书从一名厂二代的叙述开始,将时间顺序打乱,将**人称的回忆和第三人称的记录交相穿插,将个人化的情绪流带入客观完整的叙事,从遍布大厂的各处典型地标场景发散思维,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各个年代的大厂编年史精梳慢理,将大厂这一并不为外人深晓的人文特色一并展现,并将大厂的细部逐一展开在读者眼中。 本篇作品以散文化的笔触,以时空交错的特点,以写景叙事的方式,将着重点紧紧扣在“大厂”这一特定区域,将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东北国企和国企员工作为主要对象进行着意描述,不惜笔墨地将寻常人物纳入笔下,将平凡平常中的坚持和坚守作为主旋,在如今弘扬建党百年、东北振兴大利好的形势中,如此选择写作方向,如此坚持对其深入探索,不仅意义重大,更是将情怀深寄。

内容简介

从一名厂二代的叙述开始,将时间顺序打乱,将**人称的回忆和第三人称的记录交相穿插,将个人化的情绪流带入客观完整的叙事,从遍布大厂的各处典型地标场景发散思维,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各个年代的大厂编年史精梳慢理,将大厂这一并不为外人深晓的人文特色一并展现,并将大厂的细部逐一展开在读者眼中。 有写意有工笔,有局部有全体。有创业的艰难守业的艰辛和几经跌宕而无悔的大厂人品性的呈现,有一方水土内各色人等的生活习性意趣和光芒的抓取。有年代不同追求不同但均为争取个人价值的*大化而做出的努力,有老中青三代大厂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冲撞和融合、带有明显时代特征强烈个人特色的交集和迥然。有工程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的报国志,有技术工人独领风骚以一己之力获取的尊严。不乏高层领导高屋建翎的指引牵引,有普通一兵底层员工的奉献贡献。不回避改革的阵痛,浓缩着东北工业的发展脉络,更强调新时代企业人肩负的重兴责任和已然向好的大趋势。 本篇作品以散文化的笔触,以时空交错的特点,以写景叙事的方式,将着重点紧紧扣在“大厂”这一特定区域,将具有相当典型意义的东北国企和国企员工作为主要对象进行着意描述,不惜笔墨地将寻常人物纳入笔下,将平凡平常中的坚持和坚守作为主旋,在如今弘扬建党百年、东北振兴大利好的形势中,如此选择写作方向,如此坚持对其深入探索,不仅意义重大,更是将情怀深寄。

目录

引子·廓 001

**章??文化宫 004

第二章??1976年的天象 027

第三章??厂宅 043

第四章??深入大厂 063

第五章??师傅 080

第六章??向学 094

第七章??永远的色香味儿 110

第八章??足球场 123

第九章??浴室里的成人礼 139

第十章??大时代里的大厂人 154

第十一章??大厂语系 170

第十二章??同学少年 186

第十三章??东平湖公园 203

后记·航 218


展开全部

节选

**章??文化宫 1 大厂拔地而起,小镇应运而生。 大厂霸道地揳入小镇的各个部位,只余很细微的地方给大厂之外的单位填空,比如商店粮店饭店邮局银行,派出所街道办,总之都是服务于大厂和大厂人的。因此大厂和大厂人天然的优越总是在举手投足中显现,不止于着装和神态,精气神里也满满都是。 大厂本身也被两部分劈开,泾渭分明,即生产区、生活区,身着制服的警卫恪尽职守地笔立于厂大门口,前面被一道影壁略显隐蔽地遮着,于是这大门内外便是一个世界的两极,人员可以里外流动,车辆可以里外流动,声响可以里外流动,空气可以里外流动,其余的,是不可以里外流动的。接受进厂教育的**课就是关于保密教育,讲课的老师站在前面面色严肃地说:“我们的先进技术和不那么先进的技术都属于机密,都是不可以外泄的。”首次踏入企业的小青工面面相觑,骤然感到肩头一沉,稚嫩的脸立时布上了庄重和庄严。 能拥有大厂的出入许可很难,因为难,才使得那一张红色的工作证——也是通行证——很有权威,每每职工进到厂门时,从胸前的工装衣袋里掏出那证很是洒脱地一晃一挥收起,不知被多少人,被多少我们这样被隔在门外的大厂子弟,眼热眼气。尽管对那里面的一切并不陌生,每家都至少有一人在里面效力,年复一年的,听也听得熟了,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很坦然地出入,很是名正言顺地出入,竟成了魂牵梦绕的事情。 待终于有机会登堂入室,俨然充满仪式感,上下拾掇干净,昂首进入,无比庄重。 每每跨进大厂,进入车间,那电机发动的声音,哐里哐当的、咝咝尖啸的各种音效,显明着冲压机床和车床的差异,还有不同的工种司着十八般兵器,车钳刨铣,无所不用。机油味儿袭入纤维内部,搞得人怎么搓洗都有残留的工厂气息,隐约在身体每一处。 工装襟袖上的油泥,指甲缝里的脏污,脸上偶尔蹭上的一痕渍,均点染出车间的标配,竖起衣领卷起袖管,搭一弯斜着嘴角的浅笑,整个一邋遢帅。再配上行云流水的操作,貌似漫不经心实则无招胜有招,招招式式中,埋伏着大智慧。 机件与机器切削出的火花,飞旋而出的金属屑,各自为战忙碌的身影……机床上的灯,扣着碗一样的灯罩,拢聚着光的不外泄,灯下是张专注的脸,是双凝神的眼,几滴汗珠贴伏在额上,发出珍珠般的光。 机件产品整齐堆垛,工厂机器工人工件合为一体,高大的厂房里,不是每一处都置于明亮之中,恰到好处的明暗,明明暗暗,如同舞台的纵深,如同尺宣的留白,如同无数充满想象充满意境的画面,隽永深刻在大脑皮层中。而厂房呈现出的活力四溅,便是那每一处的动静结合,明暗契合。 印象中的大厂永动机一样永远不知疲倦地作业,远望,如蹲伏在幽暗原野上时刻清醒的大兽,如茫茫海面上一处日夜不熄的航标。 不过那是从前了,当大厂的优越感被跨世纪的阳光一点点地击酥击碎之后,大厂人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矜持渐呈尴尬,钱袋子的亏空使得大厂的吸引力加速下降,工人的体面和自尊都大打折扣。 有人说大厂老了,靠经年养蓄的某些气质,虚弱而又固执地守着曾经的荣光。大厂自己的标志性建筑——厂俱乐部、足球场,厂职工医院、职工食堂、职工宿舍,厂招待所,厂子弟小学、子弟中学、托儿所、幼儿园……能收缩的收缩,能拆改的拆改,能扩建的扩建,能夷为平地的夷为平地,但老墙砖里承载的故事还有,还在寂静的夜里一遍遍给自己回放,旧时的声响破空而来,在低缓的风中,轻轻地流转。 厂工人文化宫*令人动容。原来叫“俱乐部”,改为工人文化宫是近几年的事,显得与时俱进。它就建在大厂生活区的核心部位,那也是大厂人曾经的文化活动中心,在电影一枝独秀的年代,那里的魅惑和影响,缘于它制造了大厂人在八小时之外所能享受的唯一快乐。那是一座有着穹顶的巴洛克建筑,呈半圆的顶很有异域特色,该是当年中苏交好的产物吧,在中国内地,这样杂糅的建筑应该不少,混血孩子一样散布于各地,尤其在东北的各个老工厂区里,栉风沐雨。 俱乐部坐东朝西的结构,使拢在它怀里的广场也很明显,大厂纪年里很多重要事件都是在这里发生发展的。放露天电影,办灯节,春节团拜,秧歌赛,就连载有知青上山下乡的大卡车也是从这里出发的。毛主席逝世时,厂里将一台大电视放在广场前面、俱乐部门前的石阶之上,大家在那个荧屏中收看了整个追悼会实况。那荧屏实在不算小了,但较之银幕还是不行,万人攒动的盛况和悲戚,应和着举国的哀恸和肃穆,聚在一小方画面内外,比例失当,但置于那个年代,物质匮乏,这一台大电视的出现、播放,还相当地意味深长呢! 广场周边还有两块篮球场地,一块来历不明的硕大石头压在球架子下,球场的水泥地已斑驳而残破,缝隙处有一些植物顽强地挣出,叶片绿意莹莹。灯光球场。曾经那里灯火通明,哨声激烈,被拼抢的篮球在一群运动背心运动短裤的身体间飞快游弋,一张张脸油汗弥漫,神情专注紧张,身体弓成待发之势,肌腱饱绽。场外围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喝彩加油助威,互动成很热闹的局。一双双眼睛流光溢彩地扫描着,青春勃发的躯体,荷尔蒙四处迸溅。 广场上后边设置的东西不多,显眼的是西南边一组组的健身器材,那种简易健身装置遍布于城市各个小区,现也落入大厂的地面,招着一些孩子和老人在里面伸胳膊撂腿。反而更像默片,缓慢而沉着。 没太注意,不知何时又有新的设施添置:原来旱冰场的地方,新近冒出一个时髦的网球场。这被替代的新场地,时尚感有了,只是不太亲民,紧密包裹的护栏之网,有让人一眼望穿的通透,也有闲人禁入的倨傲和贵气,与遥相对应的足球场地上那葳蕤的杂草相比,一个过于迎合时髦,一个十分欠打理修整,两下一对照,违和感立显。 俱乐部呈品字形,南北各有一耳房,中间则是有着二层楼的电影放映厅,有时也做职工大会的会场和职工会演的剧场。耳房则充当工厂的图书馆、阅览室及乒乓球馆等功用,一度还被改装为舞厅,现在不知都干什么了。电影多少年不放了,大会偶尔开,偌大的放映厅一排排的座椅,空旷地排列,一缕光从高高窗上的旧窗帘的边缘斜射进来,像打出的追光,充满仪式感地投射下来,使这里更像一处废弃的神秘场所,玄,神,空,大而无当。 当年可不是这样,一场电影,若不是及时清场,过道上都站得满满的,一张票*贵也就一毛五,动画片《带响的弓箭》等小片子的票还卖过五分钱一张,真的便宜。只是一票难求,排队买也有买不着的时候,就在看电影时使出浑身解数往里混,有仿制假票的,在过时的票上改动放映日期的;有将用过的票根想办法带出来捏紧撕过的部分让收票人再撕一回的;有托关系走后门让收票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有紧随某大人后面假装是人家孩子硬蹭进去的……无所不用其极。实在没辙,被拒之门外,也舍不得回家,就紧贴在俱乐部侧门的大门门板上,耳里飘进几缕电影声响也能过过干瘾。而一场电影连看几遍一点都不新鲜,曲师傅家的老大,一个叫小静的女孩子,就干过连看五遍《侦察兵》不出影院大门的事儿,那是王心刚的杰作之一吧,人真的很帅——嗨,那个年代。曲师傅带着他的三个千金,还只用一张票看过《甲午风云》呢,片中的李默然是曲师傅*喜欢的电影演员之一。那次,俩孩子各坐在爸的左腿右腿上,剩一个站在爸的腿间,父女四人挤靠在一起,多少影响观看效果,但观影的认真程度和其后的受教育程度一点儿不减,甚至甚于平常。

作者简介

曲静,女,1965年4月生于吉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作协副主席。历任工厂工人,机关干事,报社编辑。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诗歌、散文、小说散见于《人民文学》《青年文学》《大家》《作家》等刊。出版过散文集《静水流深》《大厂流年》《戛然而止》等。曾获省第三届、第四届吉林文学奖。现供职于吉林市江城日报社。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