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孩子让我发疯》

《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孩子让我发疯》

1星价 ¥35.9 (6.0折)
2星价¥35.9 定价¥5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0544812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297页
  • 出版时间:2021-08-01
  • 条形码:9787505448124 ; 978-7-5054-4812-4

本书特色

5-10岁是培养孩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实际上生活中选取了典型案例,丹妮勒·格拉芙和卡嘉·赛德两位作者分析了家长的不同态度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造成何种不同影响,以及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不合作行为。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关于儿童发育的科学理论,同时给家长提供了一些经过作者检验后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家长抓住叛逆期这一关键的发展机遇,处理好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亲子关系,为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从实际上生活中选取了典型案例, 丹妮勒·格拉芙和卡嘉·赛德两位作者分析了家长的不同态度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会造成何种不同影响, 以及如何正确地对待孩子的不合作行为。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释了关于儿童发育的科学理论, 同时给家长提供了一些经过作者检验后行之有效的方法, 指导家长抓住叛逆期这一关键的发展机遇, 处理好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亲子关系, 为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录

前言
如走钢丝由“豁牙”叛逆期
养儿育女,轻松如游戏
摆脱晚餐冲突的两种路径
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真的是暴君吗?
习得性无助
能力体验
社会化的利与弊
超级工具——前额叶皮层

半大不小
自立、朋友、上学:到底哪样是真正重要的?
贝拉:一年级小学生的减压行为
愿望与需求的区别
人需要什么才会幸福?
困难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目标导向型策略
如果几个孩子的需求发生冲突
如果一个人隐忍太多
如果我们对需求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能发挥作用的方法就是好的

根强才能苗壮
建立关系——怎么做?
丧失关注会导致攻击行为
良好关系的五大支柱
宝拉:学校和个人责任
归还自我责任
上学和作业
小心,陷阱:秘密计划
小心,陷阱:假装移交责任
小心,陷阱:如果我干涉,就会快点儿
王牌:“因为是我说的”
西贝尔:帮忙做家务
确定优先事项
分配家务
自愿很重要
适当的责任额
艾哈迈德:危险与自然体验
不可抗拒!
巧妙的自然系统

给“豁牙反叛者”自决权
西蒙:我不喝汤!
孩子会自取所需
大自然的保护措施
孩子需要的东西经常比我们想象的少
吃饭成了权力斗争
与挑食的孩子打交道的技巧和窍门
……
如果不惩罚,那该怎么办?
帮你翻译刺耳的话
从家庭灾难到双赢妥协
结语
展开全部

节选

  内心的信念是在童年*早的时期就被"植入人心"的,就像我们大多数人所知,今天做父母的这一代人的童年时代,也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是严格按照隔四小时给婴儿哺乳或喂食的节奏,对他们的哭喊不加理会,目的是让他们学会独自入睡,或者不要用哭闹去左右别人。也就是说,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就已经被养成了束手无策的性格。如果我们感到饥饿或者寂寞,我们的行为丝毫不会改变这种不舒服的状态,不管是舔小拳头,还是转头寻找妈妈的乳房,或者大声哭喊、提醒亲人,这些都不会使我们的不快有所减轻。只要两餐之间的四小时还没有过去,就不会有人做出反应。四小时一过,奶瓶、盛糊糊的碗或者乳房就来了,完全不管我们是不是发出了饥饿的信号。  不管是饮食还是身体上的接触,我们得到的这些与我们的表达完全无关,这不仅妨碍了我们获得能力的体验,而且真真正正地把我们调教成无能为力的人。就像塞利格曼实验中的小狗一样,我们的行动无法帮助我们满足自己的需求。这种无能为力的体验对我们今后生活中的行为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孩子如果在生命之初就体验到他们无法抗拒成年人的意志,那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陷入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即使等他们长大,执拗地对父母的决定进行反抗,大人也比较容易阻止这种反抗行为,因为在孩子的心中并没有多少对自己的能力和力量的信心,也不太相信自己有可能获得成功。  当我们的祖辈或父辈看到我们的孩子竭力维护自己的界限和独立自主的权利时,他们会说"在我们那个时候可没这种事",这种判断有可能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当时学到的是,面对成年人的权威早早地投降。与我们的父辈发生冲突时,我们会很快重新回到习得性无助的状态,不再为我们的要求进行斗争。尽管觉得很热,我们还是戴上了帽子,因为大人说外面很冷;我们咽下了不合自己口味的饭菜,因为父母说我们应该先吃"正经的"东西,然后才能吃甜点。我们中有些人甚至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者从事自己不喜欢的职业,只是因为父母认为这些专业或职业更好、更有前途、更保险、更能让我们快乐。  和我们不同的是,今天的孩子通常在婴儿期没有经历过无能为力的状态。现在宝宝们的需求往往会被细心的父母察觉到并加以满足。如果他们哭泣,父母就会试着找出来到底是什么让他们不高兴。哭泣不再被理解为左右他人的尝试,而是真正难受的信号。如果他们发出饥饿的信号,他们就会得到母乳或者奶瓶——按照他们所需,而且不管是什么时间。如果他们表现出想让人抱一抱,父母就会把他们抱起来。有些父母甚至能看出孩子憋尿了,这样孩子从出生开始就可以轻松成长,不用穿纸尿裤。孩子的信号一旦得到理解,他们就会觉得,亲人会接受他们本来的样子;他们并非无能为力,而是掌握着声音、表情、肢体动作这些工具,可以通过积极使用这些工具来结束自己不舒服的状态。从出生那天起,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只要我愿意,就一定能做到",这种自信和自我价值感会深深地植根于他们的经验宝库之中,引导他们前行。这样我们就会看到:一方面,过去年代的那些宝宝,从一开始就被迫戒掉了哭泣以及发出其他信号,被调教成了无助的状态;另一方面,今天的宝宝可以借助哭泣以及其他反应,成功地让别人注意到他们的需求。所以这些孩子在一岁之后仍然保留这些策略,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前一种孩子惯于忍耐,因为他们学会了,他们的行为和表达不会改变现状;后一种孩子如果不喜欢什么就会大声、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甚至在必要时"动用武力"为他们的权利和"表里一体"而斗争。  在这方面,我和儿子约舒阿也经历过一些波折,但事后对我很有启发。我儿子那时候两岁,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忽视过一次他说"不"的情况,我们总是能够找到折中的方案,所以他从小就意识到,他的意见是算数的,所有人都应该尊重他的界限,只要他指出这些界限在哪儿。那一阵子他每天早上都哼哼唧唧不想去幼儿园,大概已经嘟哝了一周。而我在这一周里一直遵循自己的原则,总是把我的期待说得清清楚楚,然后等他自愿配合我。每次我都如愿以偿,我并不需要强迫或者通过褒奖"贿赂"他,他每天早上都会跟着我一起去幼儿园。  但是那个星期对我来说确实劳心劳神,星期五早上,当他又开始哼唧,说不想去那个愚蠢的幼儿园时,我的耐心用尽了。我没有兴趣再听他这么说了。我感觉到那些"老办法"在脑海深处蠢蠢欲动,那是基于我自己的童年经历而存储在大脑里的一些观念:这个男孩必须学会听话!我不能再听之任之了!毕竟我还要准时去上班,做到这一点的前提就是这个男孩要去幼儿园!我听到自己的大脑里"咔嗒"一声,于是我做了自己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我不顾他的反对,把他拎了起来,然后带着他离开了家。

作者简介

[德]丹妮勒??格拉芙 法律经济学和经济管理双学士学位。她在柏林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工作,业余时间广泛地阅读关于儿童的书籍。爱好是写博客,特长是信息查询,资料整理。有一个7岁的女儿和一个4岁的儿子。[德]卡嘉??赛德 特殊教育工作者,主要关注社会情感发育不良、有学习障碍、视觉障碍的孩子。擅长把学术术语“翻译”成让非专业人士也能明白的通俗语言。有两个女儿(5岁)和一个儿子(2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