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201181196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册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201181196 ; 978-7-201-18119-6
本书特色
1.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是冯至先生生前亲自编订的。
2.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收录了冯至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重要学术文章,反映作者一生中各个时期的重要学术成果。
3.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上卷中国文学部分,下卷外国文学部分,得以一窥一代学者勤勉读书与不懈思考的学术风貌。
内容简介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是冯至的学术论著文集代表作,由冯至生前编订,反映了作者一生中各个时期的重要学术成果。本书收录了作者从20世纪30年代到80年代末的重要学术文章共39篇。作者在本书的自序中指出:“我于文学创作之外,写了少量关于作家作品以及个别文学问题的文章,我只能把这点微不足道的东西划入学术论著的范围。”
本书分为上下卷两册。上卷为中国文学部分,收录了冯至谈杜甫及杜诗的研究与思考、文学评论及为一些作品所写的序言等;下卷为外国文学部分,介绍、评述了世界文化名人及其作品,如谈歌德及其作品、比较歌德与杜甫等,同时收录部分译本序言。 另附一篇冯至《自传》及主要著译目录。
目录
自 序… ………………………………………………………01
上 卷
杜甫和我们的时代…………………………………………003
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009
从“长安十载”到“夔府孤城”…………………………014
《杜甫诗选》前言…………………………………………138
纪念伟大的诗人杜甫………………………………………153
论杜诗和它的遭遇…………………………………………170
日文版《诗人杜甫》序……………………………………193
谈《儒林外史》……………………………………………199
评福兰阁教授的李贽研究…………………………………216
中国文学里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221
从《古文观止》谈中国散文的特点………………………234
论历史的教训………………………………………………238
批评与论战…………………………………………………243
新文学初期的继承与借鉴…………………………………252
要慎重使用西方的文学术语………………………………258
纪念鲁迅要扩大鲁迅研究的领域…………………………270
《花城袖珍诗丛》总序… ……………………………………275
欣慰与“困惑”……………………………………………277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广田文集》序…………281
关于调整大学中文外文二系机构的一点意见……………303
下 卷
读歌德诗的几点体会………………………………………311
歌德的晚年——读《爱欲三部曲》后记………………326
《浮士德》里的魔…………………………………………337
从《浮士德》里的“人造人”略论歌德的自然哲学……361
《浮士德》海伦娜悲剧分析………………………………378
《维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文译本序言……………411
“论歌德”的回顾、说明与补充——《论歌德》代序…432
歌德与杜甫…………………………………………………459
歌德学术讨论会开幕词……………………………………478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译本序……………………………483
《海涅诗选》译者前言……………………………………493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译者前言… ……………………511
一个对于时代的批评………………………………………532
尼采对于将来的推测………………………………………541
对于《约翰·克利斯朵夫》的一点意见…………………547
里尔克—为10周年祭日作……………………………556
工作而等待…………………………………………………562
《当代北欧短篇小说集》序………………………………570
纪念《译文》创刊50周年笔谈…………………………579
自传…………………………………………………………584
主要著译目录………………………………………………587
节选
《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文摘:我想怎样写一部传记 四五年来,因为爱读杜甫的诗,内心里常有一个迫切的愿望,想更进一步认识杜甫这个人。当然,从作品里认识作者,是*简捷的途径,用不着走什么迂途,并且除此以外似乎也没有其他的道路。但我们望深处一问:这诗人的人格是怎样养成的,他承受了什么传统,有过怎样的学习,在他生活里有过什么经验,致使他、而不是另一个人,写出这样的作品?这些,往往藏匿在作品的后面,形成一个秘密,有时透露出一道微光,有时使人难于寻找线索。这秘密像是自然的秘密一样,自然科学者怎样努力阐明自然,文学研究者就应该怎样努力于揭开这个帷幕。
把一个诗人的作品当作一个整个的有机体来研究,把诗人的生活做一个详细的叙述,一方面帮助人更深一层了解作品,另一方面—如果这研究者的心和笔都是同样精细而有力—使人纵使不读作品,面前也会呈现出一个诗人的图像。这工作,在欧洲18世纪时业已开端,19世纪后半叶已经发展,如今,用分析方法的也有,用综合方法的也有,只着重诗人内心变化的也有,认为客观环境是作品先决条件的也有,材料不辨真伪不加剪裁堆积得像一部长篇的也有,别具匠心写得像一部动人的文艺作品的也有,总之,这门工作的成绩已经蔚然可观,不只是**流的诗人,就是第二流第三流的诗人也进入这些研究者的视界了。但是在中国,这部门的书架上几乎还是空空的。不知道中国人对于这类工作的需要是感到了而觉得无从着手呢,还是根本没有感到?中国人过去对于诗的研究,不外乎考据、注解、欣赏(这就是那一本又一本的诗话)三种。前二者,我们非常感谢,因为在考据与注解上边下功夫的人们都是辛苦的造桥者,尽量使读者和作品接近;至于那些一条一条的诗话,我就不敢恭维了,写诗话的人们对于任何一个诗人都不肯去了解他的全貌,只任意拿一首诗甚至一句诗来品评、来吟味,这对于一个普通的诗人或不无阐发,但对于一个有首有尾、有始有终、像长江大河似的杜甫写的那些诗篇则往往不免于以管窥天了。
我的愿望尽管很迫切,可是直到现在并没有一部杜甫传或杜甫研究来满足这个愿望。向外求之不得,只好反过来求诸自己了。我于是,大约在一年前,有了一个大胆的企图,想写一部“杜甫传”。在我起始预备这个工作时,首先遇到的困难是史料的缺乏。研究一个诗人的人格的养成与演变,在他的作品以外,如果能有些信札日记一类的东西与同时代人关于他的记载流传下来,自然可以得到许多帮助。但关于杜甫的,除却几个同时代的友人的赠答诗外,这类的材料就几乎等于零。杜甫死后三四十年,元稹、韩愈渐渐认识杜甫的价值,可是他们的言论则只限于推崇与赞美,我们并不能由此多知道一些杜甫这个人。“新旧唐书”里虽列有本传,却都是粗枝大叶,处处显露出作史者的疏忽:《旧唐书·本传》不及600字,《新唐书》不及800字,在这两篇短短的文字中,用杜诗可以证明是错误的地方,大小共有十几处之多,这使人觉得,作史者在写杜甫本传时,连可以得到的杜甫的诗都好像没有找来参考一下,这样的史家记载,叫人怎么能够相信呢?
我由于向外寻求的失败,*后只有对于这方面断念,完全回到杜诗本身,“以杜解杜”。但杜甫30岁以前的少作,大都湮没了,我们既不能读到他“自七岁所缀诗笔……约千有余篇”的一大部分,自然也难于较为具体地追寻他吴越齐赵的游踪。可是如果我们甘心于他30岁以前的生活是一块空白,我们又何必写他的传记呢?—一部传记*初要探讨的,不外乎我在上边所说的:这诗人承袭了什么?学习了什么?经验了什么?然后才能进一步研究作品的产生与作品中表现的一切。而这三个问题中的前两个几乎都要在他青少年时代里得到回答。我只有海里摸针似的尽量从他30岁以后的诗与散文里寻找有关于前两个问题的材料去解答:他是从怎样一个家庭里生长的?他在思想方面与文艺方面接受了什么传统?所谓“读书破万卷”到底都是哪些书?他青年时的漫游对他有什么影响?……这中间我深深意识到我在冒着一个大危险,因为材料的贫乏,有时不能不运用我的想象,可是想象是*不可靠的东西,所以我骑在这匹想象的马上,又不能不随时都用“根据”的羁绊勒着它。
至于第三个问题,也可以说和第二个问题是分不开的,因为从书本上学习是间接的经验,从现实生活上经验是直接的学习。杜甫所经验的,比唐代任何一个诗人都丰富,并且都在他的诗里留下痕迹。为了解答这个问题,关于杜甫30岁以后的,我们从他的诗里有取之不尽的丰富的材料。如果我们放开笔,可以以唐代的山川城市为背景,画出一幅广大而错综的社会图像,在这图画里杜甫是怎样承受了、担当了、克服了他的命运。
我由于对史料缺乏信任,就是关于杜甫时的社会情形,也尽量从杜甫的作品中摄取。若是遇有与史书不合的地方,我宁愿相信杜甫所记的是真实的。这中间可能发生“诗与真”的问题,因为诗人总不免有些地方会利用想象使事实改变面目。但这问题我认为是不能在杜甫传里发生的,如果发生了,就无异于否定杜甫所表现的世界。所以我只有处处以杜甫的作品为根据,一步步推求杜甫的生活与环境,随后再返过来用我所推求的结果去阐明他的作品。
*后,万一能够有一个杜甫的图像显露在我的面前,那么不管我怎样小心,我也不敢说,这是杜甫的本来面目,因为无论用什么方法,使过去的人与事再现一次都是不可能的;但我也要极力避免使杜甫现代化,因为用现代人的思想与情感去点染将及1200年前的一个古人,可以说是一种难以原恕的罪行,纵使我们眼前的社会与杜甫诗里所表现的还有许多类似的地方。我只希望这幅图像使人一望便知道是唐代的杜甫,可是被一个现代人用虔诚的心与虔诚的手给描画出来的。这道理,在艺术界里很明白显然,我们只要看一看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便可以了解,但是在传记文学里似乎还有哓舌一次的必要。
这本书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我现在无从预测。但愿它能够是一部朴素而有生命的叙述,不要成为干枯的考据,虽然我在这里尽量采用了许多前人的精细而值得钦佩的考据成果;同时我也不愿意使它像法国莫路瓦所写的传记那样,几乎成为自由的创作。总之,若是没有杜甫的诗,这本书根本就不必写;可是这本书如果一旦写成了,我希望,纵使离开杜甫的诗,它也可以独立。
1945年
作者简介
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
冯至1930年赴德国留学,先后就读于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主攻德国文学,兼修哲学和艺术史并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同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
冯至诗歌风格幽婉、沉郁且多具哲思;学术风格严谨、求真。鲁迅称赞他是“中国优秀的抒情诗人”。曾获德国“歌德奖章”“格林兄弟文学奖”“大十字”勋章等多个奖项。
主要代表作有:小说《伍子胥》,散文集《山水》,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译作《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海涅诗选》,学术专著《杜甫传》《冯至学术论著自选集》等。
-
十三邀2:偶像是生意,是符号,是忍辱负重(八品)
¥26.4¥60.0 -
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19.3¥55.0 -
孤独海子:海子经典诗选
¥18.9¥45.0 -
理想青年:朱光潜谈修养
¥18.1¥49.0 -
诗经演
¥10.5¥39.0 -
我与地坛
¥15.4¥28.0 -
我从未如此眷恋人间
¥18.4¥49.8 -
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
¥33.3¥68.0 -
汉字里的中国
¥12.2¥45.0 -
又得浮生一日闲
¥18.4¥49.8 -
藏族民间故事-中国少数民族经典民间故事
¥22.1¥63.0 -
茶馆
¥10.8¥36.0 -
我是一只骆驼
¥19.2¥32.0 -
二十六篇:和青年朋友谈心
¥18.5¥45.0 -
熊镇.2
¥17.4¥49.8 -
活出生命的本真
¥16.7¥45.0 -
一曲难忘
¥15.1¥35.0 -
美好的生活:失败与想象力不可或缺(中英文对照)
¥14.8¥39.9 -
战争与和平(上下)
¥23.4¥78.0 -
我在史铁生
¥13.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