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情式人际交往:让你的话语直达对方心底

共情式人际交往:让你的话语直达对方心底

1星价 ¥28.4 (6.3折)
2星价¥28.4 定价¥45.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625349
  • 装帧:8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16
  • 出版时间:2022-04-01
  • 条形码:9787521625349 ; 978-7-5216-2534-9

本书特色

学会共情,成为沟通中无可替代的人。共情不是同情,而是设身处地地体察对方的感受;共情不是比惨,而是将焦点完全聚集在对方身上;共情不是说教,而是耐心地倾听对方的所思所想;共情不是建议,而是试着理解对方的想法和选择。

内容简介

为什么你总是无法和他人进行顺畅的沟通?你的赞美为什么会让人感觉空洞无力?你的安慰又为什么无法触达对方的心灵?有时你甚至会因为一句“不中听”的话语,就会引起对方的反感,让沟通陷入僵局?如果你已经遇到了这些问题,就说明你需要学习“共情沟通”的方法。所谓“共情”,就是要在沟通中走进对方的内心世界,感受对方的想法、情绪,进而搭建起彼此心意相通的桥梁,让所有影响沟通的问题都能够悄然化解。那么,该如何做到“共情沟通”呢?这就是本书将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本书作者从多年实战经验和研究成果出发,总结出了一套很好实用的共情沟通指南,可以帮你发现内心蕴含的“共情力”,并可以指导你消除影响共情的心理障碍,进而可以在沟通中读懂对方,并可以通过语言、非语言的沟通技巧与对方建立情感连接,从而达到高效沟通、顺畅沟通的目的。

目录

**章 认识共情,发现你的“共情力”

共情力:人类独有的镜映能力

学会共情,从自我共情开始

情绪共情:体验对方的内心世界

认知共情:真正理解对方的处境

共情担忧:给对方提供真正需要的支持

发挥共情的疗愈作用,抚慰心灵的伤痛

第二章 审视自我,消除共情的心理障碍

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

学会“知觉检核”,摆脱共情缺陷障碍

克服自负心理,不要一味否定他人

停止对抗性思维,沟通不是为了压服对方

区分“投射”和真情实感,避免以己度人

预防“冷漠陷阱”,解决“共情不足”问题

跳出“顺从陷阱”,一味说“是”是种敷衍

改变“被动性思维”,共情要学会主动出击

第三章 共情沟通,在话语间传递理解和认可

适度“自我暴露”,拉近心理距离

讨论对方感兴趣的事,引发好感和谈兴

多问开放式问题,让对方自由展开思路

描述对方的内心感受,表达真正的尊重

适时制造停顿,减少对方的心理压力

使用“安全语言”,不让沟通卡在表述上

插入提示语,带动沟通的节奏

说话时少用“我”,多用“我们”

第四章 使用身体语言,让共情式沟通更加有效

眼神交流,传递丰富的情感信息

微笑的面部表情,消除对方的戒备心理

温和沉稳的声音,提升你的共情能力

恰当的语气语调,化解不必要的冲突

减少“攻击性姿势”,降低共情的难度

调整肢体动作,表露出坦率、真挚和诚意

模仿对方的表现,增加“同感区域”

第五章 共情倾听,把握对方潜在的需求和渴望

不必设限,让对方用倾诉的方式宣泄情绪

倾听的核心:做到“忘我”

倾听与思考结合,了解对方潜在的需求和渴望

表示认同,让对方的态度更加积极

适时重述:表达自己的同理心

控制感受,消除倾听中的情绪化反应

预设氛围,倾听效果会更加理想

第六章 建立心理联结,让共情成为沟通的加速器

把握个性特征,达到共情的*佳境界

共情不是同情,进入对方的内心体验他的感受

谢绝“比惨”,善用共情来安慰他人

批评时也要共情,才能减少对方的抵触心理

学会共情式赞美,*能赢得人心

发自内心地表达歉意,消除对方的怒火

给予充分理解,走进对方的内心

不必事事说破,不妨把优越感让给别人

第七章 给予支持,在共情沟通中引导、激励他人

开启“双向沟通”,有来有往才能形成互动

传达“高期望值”,塑造对方的感知

不说“你应该”,命令式说教只会引发反感

少说“为什么不”,别帮对方复习不这么做的理由

表达不同意见时,试试说“很赞同……当然……”

减少负面信息的传递,让对方更容易接受

诉诸情感,达到共情说服的目的

适当激励,将积极的想法输入对方内心

第八章 把握分寸,别让“过度共情”伤害自己

学会健康共情,避免“过度共情综合征”

把守情绪边界,减少被负面情绪波及的可能

共情不是取悦讨好,你不需要过分委屈自己

保持清醒,避免因为共情陷入“隐形操控”的陷阱

区分责任,别让共情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

适当降低自我要求,减少焦虑

避免共情耗竭,别忽略自我关爱

展开全部

节选

共情不是同情,进入对方的内心体验他的感受“共情”与“同情”,两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含义却截然不同。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所谓“同情”,就是从你的角度,用你的思维去解读对方的情绪、感受。你可能会为自己看到的事情在某一瞬间感到难过、担忧,却很难做到感同身受,也就难以在沟通中触动对方的心灵。 比如,你可能会这样说:“我很同情你的遭遇,可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吗?我觉得你应该……” 不难想象,这种完全出于主观的同情不但无法抚慰对方的心灵,还容易引发对方的反感,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关系的疏远。 在下面这个案例中,廉价的同情就引发了沟通问题。 陈辉和晓慧是相恋多年的恋人,原本他们感情不错,可*近这半年来,却常常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 两人为此都很烦恼,每次见面前,也都会提醒自己控制情绪,却于事无补。 这天,两人本来约好在一家氛围浪漫的咖啡厅见面,闲聊了几句后,晓慧说起了自己在工作单位遇到的烦恼:工作任务繁重,几乎每天都要加班,上级要求又很严格,出现一丝纰漏都要返工;同事又总是不肯积极配合,让她有一种快要崩溃的感觉…… 晓慧还没说完,陈辉就迫不及待地打断了她,发表了一番自己的看法:“我很同情你,不过工作就是这样,你想要做出成绩,不付出努力是不行的。你说上级要求严格,我觉得那是上级器重你,想要考验你真正的能力。你与其在这里叫苦连天,还不如沉下心思好好表现……” 陈辉对自己的说辞非常满意,认为自己是在给女友加油、打气,谁知晓慧听完却变了脸色,还和陈辉吵了起来,说他根本就不关心、不理解自己。 一番争吵后,晓慧恨恨地扔下一句“我们*近不要联系了”,说罢便负气而走,陈辉愣在原地,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陈辉所犯的错误,正是在沟通中滥用“同情”,却没有做到“共情”。同情他人的人听上去似乎满怀热忱想要帮助对方,可实际上,他们的同情是由即刻情绪驱动的,没有经过对事实的深思熟虑,所以他们连对方是否需要帮助、需要哪方面的帮助都不知道。 比同情更糟糕的是惋惜和怜悯。惋惜表达的是对对方遭遇的一种认知,即“我知道你的处境很不好,对此我感到非常遗憾”。这种惋惜的话语听上去有一些高高在上的意味,对方不但不会接受,还有可能被激发出怨怼情绪。同样,怜悯的话也有些居高临下的感觉,会让对方很不舒服。 共情与惋惜、怜悯、同情都不同。善于共情的人,在看待问题时会暂时放弃自己的观点,以便真正走入对方的内心,设身处地地从对方的角度体会他的感受。 共情的沟通会是怎样的呢?就像案例中的陈辉,他完全可以对女友这样说:“你的感受我能懂,那么多任务都压在你一个人身上,怎能不辛苦、不烦躁?来吧,跟我说说,看看我们能不能找个好的办法渡过难关……” 这样的话语能够让晓慧知道,陈辉是理解她的,也愿意感受她的痛苦、烦恼,她自然会敞开心扉,与陈辉的情绪“对接”,如此一来,不仅沟通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两人之间的关系也会得到改善。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也能够进一步认识到同情与共情的差异。而在现实沟通情境中,我们需要把握好两个关键点,才能将“不走心”的同情升格为“走心”的共情: 1. 表现出接纳的态度 心理学家曾经用这样的生动案例来描述同情和共情: 当一个人不小心掉入了幽深的黑洞,感觉恐惧、无助的时候,同情者会站在洞口,居高临下地对他说:“别再害怕了,你应该努力爬上来!” 共情者却会顺着梯子来到他的身旁,告诉他:“你不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我会和你在一起。” 也就是说,共情者能够理解对方的感受,也允许对方有负面情绪存在,并会在接纳的基础上慢慢引导对方走出不良状态;而同情者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不能接受对方的负面情绪,常常急于给出一些空洞的劝导、建议,却不会去思考对方是否需要这种廉价的帮助。 因此,我们在进行共情沟通时,一定要留心避免这种错误,要注意表现出包容、接纳的态度,甚至肯定对方的情绪。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安慰对方:“难怪你会觉得如此痛苦,因为你付出的实在是太多了,换了是我,也会有同样的感觉……”这样的接纳与肯定正是与对方建立情感联结的关键一步,也是沟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2. 辨别对方的情绪并与之交流 在建立心理联结之后,我们需要将自己代入对方的立场,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设想自己处于该种境地时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感受。 之后,我们要用明确的词语将这种情绪描述出来,这样才能将理解和友善传递给对方。为此,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我知道你现在一定……(情绪词语),这是因为……(造成这种情绪的导火索),我非常理解这种感觉,你是否愿意详细讲讲……” 比如,一位朋友在工作中遇到了挫折,你就可以这样安抚他:“我知道你现在一定非常沮丧、难过,因为你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我非常理解这种感觉……” 当你说中了对方的感觉时,他会有一种获得了理解和认同的良好体验,他的心情会慢慢放松,情绪也会得到缓解,会愿意敞开心扉与你交流更多细节。 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认真地倾听对方的情绪,再想办法一点点引导他走出阴霾。像这样的共情沟通,当然会比给予肤浅的同情更容易让对方感动。

作者简介

周婷,主要学习和研究的领域为心理学,致力于用共情能力解决人们绝大部分的沟通问题,已出版相关作品多部,如《情绪失控星人自救指南》《改变人生的88堂心理课》等,深受读者好评。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