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8093748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15,250页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518093748 ; 978-7-5180-9374-8

本书特色

● 一次对情绪本质的突破性探索 达马西奥的工作对于现代心理学的意义就在于他对情绪和感受的研究,本书正是达马西奥对情感本质深入的、具有突破性的一次披露,本书站在了“情感革命”的前线。 ● 一场对斯宾诺莎人生与思想的重新发现之旅 达马西奥将其科学思考和斯宾诺莎的哲学思考融合统一,他在解析情感是什么的同时,深情陈述斯宾诺莎的人生故事,行文有如“神经科学散文”,让读者在有如阅读文学作品的愉悦中理解科学。这种科学与人文的联袂让我们看到,知识不该以分割为目的,而应该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如卫报评论:“任何准备跨越学科界限探讨‘人类意味着什么’的人都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汪丁丁倾情作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罗跃嘉,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李恒威,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追寻记忆的痕迹》作者埃里克·坎德尔,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大卫·休伯尔,杰出神经病学家、畅销书《错把妻子当帽子》作者奥利弗·萨克斯联袂推荐! ● 湛庐文化出品。

内容简介

快乐、悲伤、嫉妒和敬畏这样或那样的情感体验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基本素材。它们通常被认为过于私密,以至于科学不能解释,与此同时又对我们理解认知活动并非不可或缺,而被人所忽略。但斯宾诺莎和安东尼奥·达马西奥对此并不认同。 在《寻找斯宾诺莎》中,世界公认的神经科学研究权威达马西奥揭秘了情绪的本质,他运用创造性的科学探索以及他与神经疾病患者接触所获得的经验,探索了情感的神经生物学基础以及它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的。这本书能够改变我们对情感的一般认知,比如书中对情绪和感受的区分,足以刷新我们对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的理解,《寻找斯宾诺莎》也因此成为《笛卡尔的错误》之后又一部心理学经典之作。 《寻找斯宾诺莎》也是对伟大的思想家斯宾诺莎的重新发现,几乎没有人意识到,斯宾诺莎的工作与现代神经科学的研究彼此契合,这不仅表现于他对情绪和感受的思考,而且体现在他对分裂身心关系观点的拒斥。科学家和哲学家的共同努力有助于我们领会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何以在此。

目录

推荐序 从理性和感性走向演化理性

中文版序 探索情绪与感受的世界

第1章 走近感受 001

为什么着眼于谈论人类感受本质及其重要性的新发现的书,在标题中离不开斯宾诺莎?简单来说,任何关于人类情绪和感受的讨论都不能绕开斯宾诺莎来进行。

第2章 欲望与情绪 023

情绪和感受是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以至于我们倾向于把它们看作一件事。实际上,我们可以研究感受过程的起始阶段,将情绪和感受分开研究有助于我们发现自己是如何感受的。

第3章 感受 067

请你想象自己躺在沙滩上,傍晚的阳光轻轻地温暖着你的皮肤,大海的波浪拍打着你的脚背,松针在你身后沙沙作响……你一定感觉棒极了,而问题是,“感觉很好”具体包括什么呢?

第4章 感受之后 109

感受见证着内心深处的生命状态,这是多么奇妙啊!当我们尝试去逆推感受的源头及其进程时,也可以恰当地设想,感受能够见证我们心灵的深处,这一点或许就是其成为复杂生命体的显著特点的原因。

第5章 身体、脑与心智 145

心智和身体是两样不同的事物还是同一种事物?如果它们不一样,那么心智和身体是由两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还是只有一种?如果是有两种物质,是心智实体先出现并造成身体和脑的存在,还是身体物质先出现而它的脑产生了心智?……这些“身-心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我是谁”至关重要。

第6章 造访斯宾诺莎 177

当我试图了解斯宾诺莎的生活轨迹时,我总是回到海牙,回到他在暴风雨之间短暂的平静中抵达帕乌金格拉赫特的场景,以此作为一个关键的视角来解释在此之前、之后的事及其原因。

第7章 谁在那儿 215

知道情绪和感受是如何起作用的,对我们如何生活有影响吗?在这里,我想知道它是否与个人生活管理的核心圈子同样相关。

致谢 235

译者后记 237

附录1 斯宾诺莎时代和上下200年 241

附录2 术语和脑图 245


展开全部

节选

在海牙 1999年12月1日,戴斯因德斯酒店(Hotel des Indes)那个好心的守门人坚持同我说:“先生,在这种天气里,您是不能徒步出行的,让我帮您叫辆车吧。这风实在太大,几乎可以与飓风媲美了。看看那面旗子吧。”的确,那面旗子几乎要被风吹倒了,而疾速移动的云则竞相涌向东方。尽管海牙的大使洛(Row)已经备好了车,并准备出发,但我还是拒绝了这一邀请。我说,我更喜欢徒步,不会有事的,看见那在云丛之间露出一角的天空有多美了吗?守门人不知道我要去哪里,当然,我也不会告诉他。谁知道他会想些什么呢? 雨基本上已经停了,只需下定决心,就能迎风走出去;事实上,跟随着我脑海中此地的地图,我走得飞快。就在我散步的终点,也就是戴斯因德斯酒店的前方,向我的右侧望去,便能看见那古老的宫殿,以及挂着伦勃朗头像的莫瑞泰斯皇家美术馆(Mauritshuis),眼下那里正在举办伦勃朗自画像回顾展。穿过博物馆的广场,那里的街道几乎不见人影,即便这是城镇的中心,并且今天是工作日。这说明人们都接到了要待在室内的警报。这样很好,不需要穿越人群,就到达了斯珀伊河(Spui)。当我走到新教堂之后,眼前的路便全然陌生了,我犹豫了片刻后,该往哪里走便显而易见了:我先是在扎克布大街右转,随后在瓦根大街左转,然后在斯戴莱温凯德再一次右转,约莫五分钟之后,我到达了帕乌金格拉赫特。我在72-74门牌号前停下了脚步。 房子的正面和我想象的一样:这是一栋不起眼的紧临运河的联排别墅,一共三层,不大,有三扇十分宽敞的窗户,比起富人住的那种联排别墅,它显得更朴素一些。房子被保护得很好,看起来和它17世纪时的样子别无二致,只是所有的窗户都紧关着,毫无生气。门也保存得十分完好,被妥善地粉刷过,门框之上挂着一只闪闪发光的黄铜铃铛,在门的边缘,“斯宾诺莎故居”几个字刻于其上。尽管不抱太大的希望,我仍毅然按响了门铃:屋内悄无声息,甚至连窗帘都没有动一下。早些时候我打电话询问时,也无人应答,斯宾诺莎故居关门了。 在斯宾诺莎短暂的一生中,他在这里度过了*后的七年。1677 年,他在这里与世长辞。他来时带着的《神学政治论》(Theologico-Political Treatise)的手稿,就是在此地匿名出版的;同样,他在这里完成了《伦理学》(Ethics)的写作,在他死后,《伦理学》一书出版,尽管在当时,这本书并未获得人们的关注。 我原本对今日能有幸瞻仰这房子不抱希望,然而一切都未让我失望。在景观的中心地带延伸出两条通向街道的小巷,那里竟然有一座城市花园。在那里,我发现斯宾诺莎本人坚固的青铜坐姿雕像,被风吹过的树叶遮掩着。他看起来十分安适,静静地沉思着,完全没有被这喧嚣的天气所打扰,一如当年他从强权手下幸存下来时那样。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一直都在寻找斯宾诺莎,有些时候是在书中寻找,有些时候则是去具体的地点寻找,这也是我今天来到这里的原因,就像你所看到的那样,这是一项并不在我计划中的,仅仅用来满足好奇心的消遣。而我之所以能找到这里,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巧合。少年时,我**次读斯宾诺莎是在青年时期,没有比这更适合读斯宾诺莎在宗教和政治方面言论的年龄了,很坦诚地说,尽管他的一些观点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但我对斯宾诺莎的崇敬却是相当抽象的。他既迷人,又令人生畏。在随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想过要读斯宾诺莎,尤其是读他的那些与我研究领域相关的著作,我对斯宾诺莎依然无甚了解。然而,他的一句名言被我珍藏了很久,它出自《伦理学》,与自我的概念相关,当我意图引用它,需要翻书检查它的准确性以及上下文背景时,斯宾诺莎就这样回归于我的生活。我找到了那句话:没错,它的确同我用大头针钉在墙上的那张泛黄的纸上的内容相吻合。然而当我开始阅读我翻找的这一段落的前后文时,我便停不下来了。斯宾诺莎不曾改变,但我已不是曾经的我了。曾经令我费解的内容,现在看来是那么熟悉,熟悉到不可思议的地步。事实上,虽然我无法认同斯宾诺莎的全部观点,但斯宾诺莎的主张与我目前研究的一些方面有着紧密的关联。比如,一些段落依然晦涩难懂,而且,在反复阅读之后,我依然没有解决观点之间的矛盾及不一致性。我依然感到迷惑不解,甚至因此而恼怒。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无论好坏,我发现自己与这些观点产生了一种愉悦的共鸣,就像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的小说《修配工》(The Fixer)中的那个人物一样,他在看了几页斯宾诺莎的言论之后,如同被旋风顶着后背那样,一股脑地读了下去:“虽然我并不能理解每一个字,但是当你接触到这些观点时,你便像着了魔一般无法停止读下去。”作为一个科学家,斯宾诺莎所探讨的这些话题,情绪与感受的本质,以及心智与身体间的联系,令我十分着迷同样,这些话题也让过去的思想家着迷不已。然而,在我看来,斯宾诺莎似乎已经预见到了研究人员目前针对这些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这着实令人吃惊。 比如,当斯宾诺莎提到“除了作为一种令人感到愉悦的状态之外,爱什么也不是;而喜悦往往伴随着因为外在因素导致的想法”时,他非常清楚地将感受的过程与对一个能引起情绪的客体产生想法的过程分开。快乐是一回事,引发快乐的客体是另一回事。*终,快乐或者悲伤,连同对引起快乐和悲伤的事物的看法一起出现在脑海中。当然,在我们的有机体中,它们产生的过程截然不同。斯宾诺莎描述了现代科学作为事实揭示的一种功能安排:生命体均被赋予了对不同客体和事件做出情绪化反应的能力,在做出反应之后,不同的感受以及作为感受必要组成部分的愉快或者痛苦也随之而来。 斯宾诺莎还提出,情感的力量是这样的:克服有害的情感,比如非理性的激情的唯一希望是用一种由理性触发的更强的积极情感去压倒它。“一种无法被压制、无法被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情感所抵消的情感比能被抑制的情感更强大。”换言之,斯宾诺莎建议我们用在推理与理智基础上产生的更加强大的积极情绪同消极情绪作斗争。他这一思想的中心在于这样一个观点:抑制激情,要靠理性所引导的情绪,而非纯粹的理智。这绝非易事,但斯宾诺莎认为任何容易的事都没有什么价值。 我将要讨论斯宾诺莎非常重要的观点,即心和身都是同一物质的平行属性(称为表现[manifestation])。至少,通过拒绝将心和身放在不同的物质上,斯宾诺莎表明了他对当时盛行的身心问题观点的反对。他的异议在众口一词中显得尤为突出。然而,更有趣的是,他认为“人的心灵就是人的身体的思想”。这可能导致他被逮捕。斯宾诺莎可能已经直觉到心与身平行表现的自然机制背后的原理。正如我在后面将要讨论的,我确信心理过程是基于脑对身体的映射,即描述对引起情绪和感受的事件的反应的神经模式的集合。没有什么比听到斯宾诺莎的这句话并揣摩其中可能蕴含的深义更令人舒坦的了。

作者简介

安东尼奥·达马西奥 Antonio Damasio l 美国南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心理学和哲学教授,欧洲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 l 对情绪、感受和意识的神经过程研究做出了开创性贡献,被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评为“z高被引学者”之一。 l 其著作《笛卡尔的错误》对神经科学、心理学、哲学、经济学等学科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因揭示情感在决策中的关键作用引起人们的热烈反响。 译者简介] 周仁来 l 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教授,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重点基地(社会与行为科学实验中心)主任,南京大学“登峰人才计划”A学者。 l 在工作记忆测评与训练、航天员在轨飞行情绪与记忆变化、女性月经周期情绪变化、考试焦虑的诊断与干预、情绪调节的神经生理机制等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成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