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59661067
  • 装帧:8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408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59661067 ; 978-7-5596-6106-7

本书特色

1.剖析巴蜀武术,披露中国武术珍希历史细节 中国武术云遮雾罩,至今有很多谜团,既神秘又模糊。 巴蜀文化丰富多彩,巴蜀武术是中华武术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尤为神秘莫测,为中外人士广泛关注,但是许多历史罕为人知。 一谈到巴蜀武术,人们就很容易联想到《蜀山剑侠传》等武侠小说,各种“剑仙”神术、奇幻法宝、神雕怪兽、隔山打牛……以及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宋朝郭靖、黄蓉之女郭襄,爱慕“神雕大侠”杨过,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郭襄走遍天涯,难寻情郎,万念俱灰于是到峨眉出家当了尼姑,开创了峨眉派武术。 这些是真实的巴蜀武术吗?无数武林人士和广大读者,都希望有一本“重量级”的研究书籍,能严谨解析这些问题。 2022年6月,《巴蜀武术天下奇》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隆重推出。 本书并不仅是研究巴蜀武术,也对中国武术文化史上很多“谜团”,进行了生动而严谨的解说。 本书以剖析巴蜀武术为切入点,披露了许多尘封已久的中国武术历史细节,例如: 武科考试、少林武当、袍哥武术、天地会、“神拳”内幕、传统武术和近代体育“冲撞”、中央国术馆及“省考”、“国考”的历史迷雾、武术与戏剧及医学的关系、*有巴蜀特色的“射德会”、成都青羊宫“打擂”、国学大师南怀瑾入川寻觅剑仙始末、1936年“国术表演队”赴“奥运会”真实历史、江湖"卖打药"秘闻、20世纪50年代后民间武术生存怪状、海灯法师“二指禅”真假、“峨眉派”和“青城派”的来龙去脉…… 本书*大特点,是将武术作为整体“中国大文化系统”,从巴蜀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更高的角度,加以研究和叙述。所以,本书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学术意义。 2. 文图并茂、雅俗共赏,极富收藏和阅读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必须世代传承的文化根脉、文化基因。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下达《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号)。 中国武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 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始终将研究武术文化作为奋斗目标,和份内应尽之职责。 本书由中国著名武术家、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会长、享誉国内外的青城派武术代表人物刘绥滨(中国武术七段),亲自策划并担任本书特别顾问。 本书作者郑光路(中国武术六段),具有著作甚多的历史学者和著名武林人士的双重身份,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 他习武近 60 载。20 世纪 80 年代,作为国内多家武术刊物的特约作者和记者,参与了多场重大比赛的报道;他参与过“武医结合”工作和多种武术表演、比赛,应邀参加武术影视作品的拍摄。他是中国当代武术发展的亲历者和参与者。 郑光路内行人说内行话,以几十年参与武术活动的亲身经历,加上艰辛收集的罕见尘封史料,与众多曾接触采访过的武林前辈之口述史、严谨学术注释紧密结合,完成本书的写作。 本书坚持“文史结合”的中国优秀史学传统,即学术性和通俗性的尽可能完美的结合。本书在许多方面有重大史料发现,披露了许多真实的武林江湖奇谈、趣闻轶事,可读性也极强。 本书坚持以罕见的**手资料(原始档案、亲历者回忆等)为主,重在再现尘封历史的血肉细节,以细节化、形象化、趣味化的方式,再现真实历史,避免了纯学术著作枯燥乏味的缺点,使得本书更加接地气,从而适合广大读者轻松阅读。 本书还运用了文图并茂、雅俗共赏的表现形式,配有珍贵历史老照片和旧档案图共计 100 多张,使本书赏心悦目、文情并茂,极富收藏和阅读价值。 尽管本书篇幅有限,但是展示的信息量很大。所以本书具有学术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读性;所以本书不仅是一部研究四川及中国武术文化史的严谨学术性专门著作,也是多角度了解中国武术不可或缺的大众通俗性读物。 3. 史学界、体育界、武术界“大咖”热情推荐 本书出版之前,就受到各界广泛关注。众多史学界、体育界、武术界“大咖”级专家学者,热情推荐本书。如: 谭继和(巴蜀文化首席专家,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资深馆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武术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 沈际洪(教授,研究生导师。曾任中国教育部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职,2009年评为中国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 温佐惠(中国武术九段,国家武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专家,多次担任国内和国际各种重大比赛如世界武术锦标赛、亚运会、全运会、城运会的“总裁判长”); 任刚(中国武术八段,多次受聘担任国家武术队主教练、总教练、教练组长及专家组成员。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荣誉奖章”(特等功)三次,现任四川省武术协会执行主席); 肖家泽(中国武术八段,现任中国武术协会委员,四川省武术协会主席。多次获得国内各级武术比赛金牌、散打冠军)。 本书的“序言”撰写者,是郝勤先生(中国著名体育史学者、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学术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内容简介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百花齐放。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武术有其独特的魅力。本书重点对巴蜀武术进行了深度剖析,讲述了许多关于巴蜀武术的武林趣闻、江湖奇人,同时也详细梳理了巴蜀武术的发展脉络。本书用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段段奇闻逸事,将巴蜀武术的前世今生向广大读者娓娓道来。

目录

推荐序 // 01

前言 // 05

**章??穿越时光隧道看四川古代武术

巴蜀文化和武舞、武艺 // 002

巴蜀文化源于出土兵器 // 002

古代的武舞、技击、手格 // 006

古代史籍和文学作品亦真亦幻 // 010

唐朝到宋代的剑舞、角力、学射 // 010

宋朝至民国时期典籍中的巴蜀武术史料 // 014

《峨眉道人拳歌》和《蜀山剑侠传》 // 019

第二章??明末清初的四川武术

明末清初四川武术凤凰涅槃 // 024

明末清初杰出武术家 // 024

清代四川武术发展概况 // 029

清代四川武术从几乎灭绝到辉煌发展 // 033

清代四川武术重兴的主要原因 // 033

八旗军队为四川武术增添特色 // 037

第三章??四川历史上的武科考试概况

武科考试的秘密 // 044

中国武科考试的发展概况 // 044

武科考试的四个等级 // 045

武科考试中的奇闻趣事 // 047

尘封的清代武进士和武状元 // 053

清代四川武鼎甲、武进士统计(附驻防八旗) // 053

清代四川武状元彭阳春事迹详考 // 058

第四章??历史上民间组织与武术的关系

啯噜与哥老会(袍哥) // 066

啯噜疑云 // 066

反清运动促进巴蜀武术的普及发展 // 070

袍哥成员参与辛亥革命 // 073

袍哥“开山堂”结义的情景 // 073

亲历辛亥革命的袍哥成员 // 076

袍哥社团中的著名武术家 // 085

尹昌衡、彭光烈及麻乡约 // 085

袍哥中的武术名家 // 091

第五章??民国初期的武术和体育

清末民初四川的武术社团 // 102

清末时期民间武术处境艰难 // 102

四川民间武术组织——达摩会 // 106

清末民初西方体育对民间武术的冲击 // 114

西方体育入四川 // 114

武术成为体育项目的前因后果 // 120

20 世纪 20 年代“土、洋体育”之争 // 125

鲁迅和武术家陈铁生关于宣传武术的争论 // 127

第六章??各级国术馆及“省考”和“国考”

国术馆是官方武术组织 // 134

中央国术馆建立的时代背景 // 134

中央国术馆的创立 // 136

四川省国术馆成立的来龙去脉 // 139

四川省国术馆的历史细节 // 143

传统武术转向近代化体育 // 149

国术的“省考”“国考”真况 // 149

重庆地区的武术活动和武术组织 // 160

四川各地国术馆及国术学校 // 164

第七章??四川传统文化中的武术

川剧、射德会与武术的关系 // 170

武术和武戏的历史渊源 // 170

极富巴蜀文化特色的射德会 // 175

闻名全国的青羊宫打擂 // 181

与巴蜀民俗文化紧密融合的青羊宫打擂 // 181

青羊宫打擂的真实细节 // 186

青羊宫打擂的消亡史 // 191

武术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关系 // 196

武医结合贯穿武术文化史 // 196

近代四川武医流派百家争鸣 // 203

第八章??近代以来影响重大的武林人物和事件

史实模糊的几位武术大家 // 216

张天虎、马黑子(马振江)、马镇江、马宝 // 216

宝鼎、李国操、刘崇俊 // 221

“火龙拳”钟润生父子和“盘破门”刘新吾 // 227

巴蜀文化滋养的国学大师南怀瑾 // 233

国术表演队赴奥运会真实历史 // 238

成员是怎样选出来的 // 238

参加奥运会的国术表演项目 // 240

国术队大显中华武术雄威 // 241

国术队归国前的酸楚插曲 // 244

中央国术馆人士入川 // 246

查拳大师张英振 // 246

称雄武坛的“朱家三虎” // 249

德高望重的王树田 // 252

李雅轩入川传授杨氏太极拳 // 255

第九章??20世纪50年代后的巴蜀武术

民间武术面临传承危机 // 262

民间武术进入低谷和竞技武术一枝独秀 // 262

从压抑停滞到扭曲变态的民间武术 // 266

影响当代中国武术史的“海灯现象” // 269

1962 年海灯在成都和重庆的武术表演 // 269

鲜为人知的海灯史料 // 274

第十章??四川武术的振兴标志——峨眉武术

“峨眉派”提出的时代背景 // 284

“峨眉派”一词*早出现于何时 // 284

峨眉派(峨眉武术)的兴盛 // 287

峨眉派(峨眉武术)的理论构建 // 293

从民俗学角度解释“白猿起源说”// 293

正确理解峨眉派(峨眉武术) // 297

《拳乘》引发的重大误会 // 302

峨眉派(峨眉武术)“五花八叶”之谜团 // 302

袍哥的组织结构——“一树开五花” // 306

峨眉武术在困难中前行 // 310

民间武林人士开展武术活动不容易 // 310

20世纪80年代后民间武术恢复 // 312

第十一章??青城武术(青城派)的前世今生

青城武术历史悠久 // 318

青城武术形成的多种历史原因 // 318

民国时期的青城武术(青城派) // 322

绿林派是江湖侠文化武术代表性门派 // 327

绿林派很可能渊源于清代啯噜 // 327

绿林派武术的流传情况 // 328

绿林派武术重视实战和养生健身 // 329

20世纪80年代后的青城派武术 // 331

青城派武术的发展概况 // 331

当代青城武术的著名人物——余国雄、刘绥滨 // 340

青城武术中的太极拳 // 343

青城武术在海内外的影响 // 345

何道君、鲜宗丽的青城武术特色 // 354

青城武术及巴蜀武术迈向新的高度 // 358

第十二章??20世纪80年代后巴蜀武术的腾飞

1986年蓉城武术擂台赛的历史意义 // 368

肖家泽、马明贵等人倡议举办全国首届擂台赛 // 368

我作为现场采访记者的历史见闻 // 369

四川省武术协会的杰出成绩简述 // 373

四川省武术协会的简况和成就 // 373

吴信良、肖家泽、温佐惠的武术实践活动 // 374

任刚积极促进《峨眉武术史略》等书出版 // 378

后记 // 381

特别鸣谢 // 383

关于本书图片来源的说明 // 389


展开全部

节选

啯噜疑云 什么是啯噜 1911 年发生的四川保路运动,成为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当时哥老会(袍哥)组成的四川保路同志军,是四川*为重要的反清力量,为辛亥革命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孙中山先生曾经指出:“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还要迟一年半载的。” 晚清以来,袍哥武术就已天下闻名。哥老会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中国武术历史,这是一个绝对绕不开的内容。 四川的啯噜、哥老会的起源、发展脉络,都是谜团。史学界研究哥老会起源的史料,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类是官书、档案,多数学者认为,哥老会由四川的啯噜演变而来;另一类是哥老会内部传说史料,认定哥老会是由郑成功创立的。但大多数学者不赞同这种说法,所谓郑成功创立哥老会,完全出于虚构。 乾隆皇帝说“川省呼匪徒为啯噜子,语涉詈骂”,意思是“啯噜”是带贬义的骂人话,所以清政府把“啯噜”骂为“啯匪”。也有学者说:“‘啯噜’,系四川方言‘一伙’之意……早期‘啯噜’,大约出现于康熙年间。” 康熙、雍正时期,各省不断向四川移民。大量移民客居四川,使得不少流寓失业之人铤而走险,形成了“啯噜”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 啯噜一般情况下以数十人为一伙,多则以千百人为一伙。由于啯噜成员多为无业游民,既有反对封建剥削压迫的一面,也有打劫财物危害社会的色彩。 清代官方档案《清高宗实录》中,*早出现“啯噜”的记载是乾隆四年(1739年)。当时署四川巡抚布政使方显上奏:“川省恶棍名为啯噜子,结党成群,暗藏刀斧,白昼抢夺,夜间窃劫。” 乾隆九年(1744 年)御史柴潮生上奏:“四川省人稀地广。近年以来,四方流民多入川觅食……有等桀黠强悍者,俨然为流民渠帅,土语号为‘啯噜’,其下流民听其指使。” 嘉庆时期前后,啯噜多精熟武艺而且*有战斗力。 严如熤(1759—1826),湖南溆浦人,历任汉中知府、陕安兵备道等职。道光二年(1822 年)他刊行《三省边防备览》,记述四川、陕西、湖北三省边区形势。此书中记录了有关啯噜的重要情景: 川中膏腴,易以存活。各省无业之民麇聚其间,好要结朋党。其头目必材技过人,众乃共推之。凡数十人结大伙……操习拳棒刀铳各艺,故其艺颇精……啯匪悍而狂。 以上史料中,“暗藏刀斧”“强悍嗜斗”“学习拳棒,并能符水架刑”“操习拳棒刀铳各艺,故其艺颇精”等,都明确记载了啯噜与武术有紧密关系。 啯噜向哥老会(袍哥)的演变 自清代以来,哥老会的名称不少,如“袍哥”“红帮”“汉留”。但其源头,应当是四川啯噜。 啯噜、哥老会与袍哥、汉留等名称混淆难分。学者胡珠生认为,根据成都附近各县有异于普通四川话的客家方言,可以判断“啯噜”二字,乃客家方言“哥老”二字的发音。 清代帮会的组织机构,称为“山堂”。清代四川**座袍哥(汉留)的山堂是“精忠山”。这是康熙九年(1670 年)由陈近南在雅州创办,宗旨是“灭清复明”。嘉庆十九年(1814 年),方安澜开“蓬莱山”。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郭禹钦开“华严山”。道光二十六年(1846 年),郭永泰在永宁开“荩忠山”。 咸丰二年(1852年)进士、四川剑阁人李榕,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道: 窃按蜀中尚有啯噜会……十余年勾煽成风,流毒遍湘楚,而变其名曰“江湖会”。每起会烧香,立山名堂名,有莲花山“富贵堂”、峨眉山“顺德堂”诸名目……每堂八牌,以一、二、三、五为上四牌,六、八、九、十为下四牌,以四、七两字为避忌,不立此牌。其主持谋议者,号为圣贤二爷;收管银钱者号为当家三爷。内有红旗五爷专掌传话派人;黑旗五爷掌刀杖打杀。 李榕所描绘的正是哥老会的情况。

作者简介

郑光路 历史学者。 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等奖项,其多部著作被国家“863计划”中国数字图书馆等国内外图书馆正式收藏,并入选“农家书屋”重点出版物推荐目录。著有《四川旧事》《成都旧事》《张献忠剿四川真相》《四川保路运动真相:炸响辛亥革命的惊雷》《成都“变脸”:中国城市近代化缩影》《百年红十字运动在成都》等十余部作品,其中多部著作被改编成影视作品。 他习武近60年,为中国武术六段,被相关部门授予“武术名家”荣誉称号,其照片被2008年北京奥运会献礼项目《走向奥运的中国武术》大型画册收录,其事迹被《中国武术名家名校辞典》《峨眉武术史略》《巴蜀武林英豪》等大型武术著作收录。他发表过不少引起武术界广泛关注的武术学术性专著及文章。主要作品有《气卷神州:当代中国气功大潮面面观》《中国气功武术探秘》。他曾被特邀参加各种影视剧拍摄,海内外多家报刊、电台介绍其事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