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2635307
  • 装帧:平装-胶订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176
  • 出版时间:2023-08-01
  • 条形码:9787302635307 ; 978-7-302-63530-7

本书特色

(1)循序渐进地阐述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原理、结构和设计实现方法。
(2)针对像素模型、读出电路结构进行详细理论分析。
(3)通过大量文献引用,全面综述CIS领域的技术发展前沿。
(4)内容新颖,结合工程经验介绍多种新型架构和多领域典型应用。
(5)适合作为CIS设计领域的教材和CIS技术研究人员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本书是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入门经典,深入浅出地介绍固态图像传感器的原理和像素结构,详细阐述各种新型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架构和设计方法,简要介绍在信息通信技术(ICT)、化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领域的智能应用实例。附录提供有关常数、照度、MOSFET特性和光学分辨率的一系列信息,包括智能材料、智能成像和应用的扩展。本书采用循序渐进的叙述方式,力求为读者带来对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关键技术的全面解读。 本书可作为高校集成电路、微电子、电子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综述 1.2CMOS图像传感器简史 1.2.1MOS图像传感器与CCD图像传感器的对比 1.2.2像素内置放大器型固态传感器 1.2.3如今的CMOS图像传感器 1.3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简史 1.3.1视觉芯片 1.3.2CMOS工艺和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的发展 1.3.3高性能的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 1.4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2章CMOS图像传感器基础 2.1简介 2.2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原理 2.2.1吸收系数 2.2.2少数载流子的运动 2.2.3灵敏度和量子效率 2.3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中的光电探测器 2.3.1PN结光电二极管 2.3.2栅极感光传感器 2.3.3光电晶体管 2.3.4雪崩光电二极管 2.3.5光电导探测器 2.4光电二极管的累积模式 2.4.1累积模式下的电势变化 2.4.2电势分布 2.4.3光电二极管中光生载流子的运动 2.5基本像素结构 2.5.1无源像素传感器 2.5.23T有源像素传感器 2.5.34T有源像素传感器 2.6传感器的外设 2.6.1寻址 2.6.2读出电路 2.6.3模数转换器 2.7传感器的基本特性 2.7.1噪声 2.7.2动态范围 2.7.3速度 2.8色彩 2.8.1片上彩色滤光片型 2.8.2三成像传感器型 2.8.3三色组合光源型 2.9像素结构比较 2.10CMOS图像传感器与CCD图像传感器的比较 第3章智能结构和材料 3.1简介 3.2智能像素 3.2.1模拟型像素 3.2.2脉冲调制型像素 3.2.3数字型像素 3.3智能材料和结构 3.3.1绝缘体上硅 3.3.2扩展到近红外区 3.3.3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 3.3.4三维集成 3.3.5用于颜色识别的智能结构 3.4智能CIS的专用像素阵列和光学元件 3.4.1相位差检测自动对焦 3.4.2全景成像 3.4.3受生物学启发的图像传感器 3.4.4光场相机 3.4.5偏振成像 3.4.6无透镜成像 第4章智能成像 4.1简介 4.2高灵敏度 4.2.1降低暗电流 4.2.2差分APS 4.2.3高转换增益像素 4.2.4单光子雪崩二极管 4.2.5列并行处理 4.3高速度 4.3.1概述 4.3.2全局曝光 4.3.3高速成像的列或像素并行处理 4.3.4超高速 4.4宽动态范围 4.4.1概述 4.4.2非线性响应 4.4.3线性响应 4.5解调 4.5.1概述 4.5.2相关法 4.5.3双电荷积累区法 4.6三维测距 4.6.1概述 4.6.2飞行时间 4.6.3三角测距 第5章应用 5.1简介 5.2信息与通信技术方面的应用 5.2.1无线光通信 5.2.2光学识别标签 5.3化学工程方面的应用 5.3.1旋光性成像 5.3.2pH成像传感器 5.4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方面的应用 5.4.1附着型 5.4.2片上型 5.4.3植入型 5.5医学方面的应用 5.5.1胶囊型内窥镜 5.5.2视网膜假体 参考文献 附录A常量表 附录B光照度 附录C人眼和CMOS图像传感器 附录D可见光和红外光的波长区域 附录EMOS电容的基本特性 附录FMOSFET的基本特征 附录G光学格式和分辨率 附录H本征光信号和体内窗口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1.作者:
Jun Ohta(太田淳) ,分别于1981年、1983年和1992年在东京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评为日本奈良科技学院副教授,2004年评为教授,2021年起担任奈良科技学院的执行理事和副校长。一直从事光电子集成电路和人工视网膜芯片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视网膜假体设备和系统等。曾获多个奖项,包括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佳论文奖、市村奖、日本国家发明奖、丹羽高柳奖、林严雄奖、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成就奖等。IEEE、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和日本电气工程师学会高级成员,《IEEE生物医学电路与系统》《日本应用物理杂志》等期刊副主编,担任IEEE ISSCC、IEEE BioCAS等知名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和大会联合主席。
2.译者:
(1)史再峰,天津大学英才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成像感知与计算、VLSI设计等。讲授“数字集成电路设计”“SoC设计方法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编写和翻译出版《SoC设计方法与实现》等3部教材或专著。1.作者:
Jun Ohta(太田淳) ,分别于1981年、1983年和1992年在东京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8年评为日本奈良科技学院副教授,2004年评为教授,2021年起担任奈良科技学院的执行理事和副校长。一直从事光电子集成电路和人工视网膜芯片的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智能CMOS图像传感器、视网膜假体设备和系统等。曾获多个奖项,包括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佳论文奖、市村奖、日本国家发明奖、丹羽高柳奖、林严雄奖、日本电子情报通信学会成就奖等。IEEE、日本应用物理学会和日本电气工程师学会高级成员,《IEEE生物医学电路与系统》《日本应用物理杂志》等期刊副主编,担任IEEE ISSCC、IEEE BioCAS等知名会议的技术委员会和大会联合主席。
2.译者:
(1)史再峰,天津大学英才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成像感知与计算、VLSI设计等。讲授“数字集成电路设计”“SoC设计方法学”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教学成果特等奖、天津市工程专业学位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编写和翻译出版《SoC设计方法与实现》等3部教材或专著。
(2)高静,天津大学英才副教授。研究领域包括混合集成电路设计等。讲授“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等课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课题等项目。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中国专利优秀奖等荣誉。
(3)徐江涛,天津大学英才教授。长期从事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研究。讲授“混合信号设计技术”“高等模拟集成电路”等课程。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等重大项目十余项。获天津市高等教育(研究生)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中国电子学会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