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

1星价 ¥23.8 (7.0折)
2星价¥23.8 定价¥34.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068093
  • 装帧:暂无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大32开
  • 页数:505
  • 出版时间:2010-09-01
  • 条形码:9787100068093 ; 978-7-100-06809-3

本书特色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对汉语历史语法的一些重点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是作者多年来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成果的一个汇集,内容涉及古代汉语代词、古代汉语形态、语法化,以及历史句法和语用等多个领域。

内容简介

本书共分为五章,主要内容包括:上古汉语代词;上古汉语形态问题;汉语历史句法和语用问题;语法化问题。

目录

**章 上古汉语代词
上古汉语**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
周秦汉语**人称代词“吾”“印”的来源及其与
“余(予)”“我”“朕”的功能分别
先秦汉语对称代词“尔”“女(汝)”“而”“乃”的分别——以《左传》为例
上古汉语指代词书面体系的再研究
兼指代词语源考
兼指代词的原始句法功能研究
先秦指示代词“是”和“之”的功能差异
第二章 上古汉语形态问题
先秦汉语“见”类动词的清浊交替及其来源
上古汉语*-s后缀的指派旁格功能
第三章 汉语历史句法和语用问题
周秦汉语“之s”的可及性及相关问题
周秦汉语“被动语态”之检讨
展开全部

节选

《汉语历史语法研究》内容简介:收在这本小册子里一共28篇文章,是我历年来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其中有些篇什曾收入我的《坚果集——汉台语锥指》,因为那本小册子是十余年前出版的,早已绝版,坊间不易购得,也因为这本小册子取名《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所以就收进来了。汉语历史语法有两层含义,其一相当于英文的historicalgrammar,指的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语法;其二相当于英文的diachronic grammar,指的是汉语语法的历史沿流。相应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也有两种,一种是取共时的研究方法,对历史上任一时期的语法现象进行描写或解释;另一种是取历时的研究方法,针对语法演变的个案或者语法系统的演变进行描写和解释。这两种研究取向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相互依赖的,不可偏废。我本人所从事的汉语历史语法研究主要倾向于后者,但是早期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则比较集中于前者,这从收入这个集子中的文章就可以看出来。

相关资料

插图:1.2周人和殷商人的文化发祥地不同,一个在西方,一个在东方。他们在很长时间里各自创造、发展着自己的文化。殷商人统一中原以后,周成为殷商的一个属国,才开始大规模地受到殷商文化的影响。美国学者白保罗(Paul Benedict,1972)曾提出殷语和周语有很大差异,他甚至认为周语和殷语没有亲缘关系。拿殷商甲骨文同西周以后的文献语言进行比较,确实有很多显著的不同点,其中有些不同点可能是历史变化造成的,而有些不同点则难以找到历史演变的根据和演变的痕迹,比如广泛存在于周秦文献中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于动词、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于动词以及宾语前置于动词加格标记“之”“是”等现象,都没有语用上的依据,因而是比较典型的SOV型语言才有的语序现象和格标记现象,而殷商甲骨文所显示的殷语是比较典型的SOV型语言,这些现象在殷商甲骨文里不仅找不到痕迹,也找不到演变的依据①,所以这些现象显然另有来源,而*有可能的来源就是周语。因此,尽管我们不能同意白保罗所说的殷语和周语没有亲缘关系,但是殷语和周语存在着显著差异应是历史事实。

作者简介

洪波,1960年出生,安徽庐江人,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汉语历史语法研究、语言接触研究和汉藏语历史比较研究,出版《坚果集——汉台语锥指》《立体化古代汉语教程》(主编)等著作和教材,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