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

1星价 ¥30.2 (7.2折)
2星价¥30.2 定价¥42.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412749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78
  • 出版时间:2012-12-01
  • 条形码:9787514127492 ; 978-7-5141-2749-2

本书特色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依据我国各省市场化指数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采用系统聚类和k-mean聚类的方法把我国31个省份划分为三大区域:即经济发达区域、经济欠发达区域和经济不发达区域。对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进行了简单论述,这三个理论分别是本书研究的前提、初步判断的依据和成因分析的基础。

内容简介

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优货币区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的简单论述是本书研究的前提、初步判断的依据和成因分析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本书首先对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和统一货币政策实践进行了评述,分析了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必须面对的区域经济金融发展差异的现实约束;其次,本书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主体逐一分析了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原因;*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
1.2选题的意义
1.3国内外研究评述
1.4本书的框架
1.5本书的创新点
第2章 区域划分和概念的界定
2.1区域划分
2.2概念的界定
2.3本章小结
第3章 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3.1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研究的前提
3.2*优货币区理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存在的初步判断依据
3.3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问题成因分析的理论依据—
3.4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统一货币政策实践与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初步判断
4.1我国中央银行体制及货币政策的统一决策
4.2基于宏观经济运行的我国货币政策变化及主要货币政策工具的统一操作
4.3我国货币政策存在区域效应非对称性的初步判断
4.4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存在的实证检验
5.1实证研究思路和相关技术
5.2基于年度数据的我国三大区域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5.3基于季度数据的我国三大区域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5.4基于年度数据的我国省际货币政策效应非对称性实证检验
5.5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6.1中央银行的统一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是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产生的起点
6.2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区域非对称性因素分析
6.3我国企业和居民家庭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区域非对称性因素分析
6.4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成因假设及实证检验
6.5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非对称性治理的政策建议
7.1政府行为在我国区域经济金融均衡发展中应科学定位
7.2发挥中央银行大区分行在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作用
7.3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功能
7.4完善我国中西部区域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
7.5深化中西部区域企业改革和提高居民家庭收入水平
7.6努力把我国构建成*优货币区
7.7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主要研究内容和基本结论
8.2研究的局限性
8.3未来研究展望
附录相关数据
附表1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年度数据
附表2各省gdp平减指数(1978=100)和货币供应量m2年度数据
附表3各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年度数据
附表4各省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格)季度数据
附表5各省cpi指数(上年=100)和货币供应量m2季度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何丽娜(1971—),河南西华人,博士,副教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专业,现工作于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主要研究领域为企业财务与会计、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货币政策等。主持和参与完成多项省级课题,并多次获奖;参编《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会计实务》等多部教材,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及其他优秀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政府行为在区域经济金融均衡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我国统一调控下货币政策内部传导区域效应非对称性分析》。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