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训练理论研究

包邮运动训练理论研究

¥21.8 (4.7折) ?
1星价 ¥21.8
2星价¥21.8 定价¥4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61441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7
  • 出版时间:2014-08-01
  • 条形码:9787516144183 ; 978-7-5161-4418-3

本书特色

王琳、薛锋编著的《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共13章,涉及运动训练领域相对新锐的理念、方法和训练模式等内容。该书本着思辨、创新和务实的精神,关注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深入认识和探讨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期待本书能够给广大教练员、训练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启发和借鉴。

内容简介

  《运动训练理论研究》共13章,涉及运动训练领域相对新锐的理念、方法和训练模式等内容。该书本着思辨、创新和务实的精神,关注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深入认识和探讨我国竞技运动训练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期待本书能够给广大教练员、训练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启发和借鉴。

目录

序言
**章 竞技运动训练理论发展历程
**节 国际发展动态
第二节 国内发展动态

第二章 从辩证唯物论的高度审视运动训练理论
**节 后奥运时期我国运动训练理论创新与深化
第二节 人体的复杂性决定了运动训练理论的复杂性
第三节 从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结合上来审视运动训练理论

第三章 正确认识项目规律是抓好训练的前提
**节 运动项目的性质与特征
第二节 正确认识运动项目性质与特征的意义
第三节 运动项目性质与特征的确定

第四章 "板块周期"运动训练的创新突破
**节 马特维耶夫"周期论"与"板块周期"
第二节 "周期"训练理论与"板块"训练理论的冲突
第三节 训练理论变迁的哲学思考

第五章 "动作"竞技运动训练的核心竞争力
**节 "竞技就是动作"的回归
第二节 功能动作测试的相关研究

第六章 对"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再认识
**节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概述
第二节 "三从一大"训练原则的重申
第三节 由"训练是积累,比赛是消耗"到"比赛只是训练,训练却是比赛"的转变
第四节 从实战出发重视与比赛相关的细小环节的训练

第七章 赛前减量训练是*佳竞技状态的保障
**节 赛前减量提高成绩的机制
第二节 赛前减量训练常用方案

第八章 突出专项训练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节 突出专项训练是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途径
第二节 一般能力和专项能力的关系
第三节 如何抓好专项能力训练

第九章 对"耐力性项目"的重新认识
**节 "耐力性项目"定义难以反映项目比赛规律
第二节 我国"耐力性项目"落后原因分析
第三节 "耐力性项目"训练方法创新

第十章 有关高原训练的若干问题
**节 高原训练的概述
第二节 高原训练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第三节 实地高原训练与模拟高原训练比较

第十一章 "团队"当代竞技体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节 现代运动团队基本问题
第二节 我国国家级运动队复合型训练团队运行机制与组织策略

第十二章 良好的体能训练是承受大负荷和高强度训练的基础
**节 体能训练的概述
第二节 核心力量训练方法

第十三章 加强运动训练中的生理生化监测
**节 运动训练中运动性疲劳与恢复理论研究
第二节 建立"训科医"一体化的训练体制是提高运动水平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 生理生化监测是改变运动训练方法手段的重要依据
第四节 当前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节选

  第二节 国内发展动态  一 发展过程概况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建设,历经引进与吸收、消化与应用、创新与发展等几个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我国身在运动实践一线的许多教练员和广大研究人员为这一学科理论体系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而来自发达竞技体育国家的训练理论研究成果,对于形成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体系起着重大的催化作用。  1981年,在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训练学学会的组织下,我国大陆以北京体育学院过家兴教授为代表的理论工作者,在总结国内外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于1983年以内部出版的方式,出版了一本在我国训练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运动训练学”,标志着我国大陆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学科体系的初步形成。1986年2月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正式出版了由北京体育学院过家兴教授主编、田麦久博士等参与编写的我国**本体系较完整的综合性教材《运动训练学》。1988年,由田麦久、武福全等组织了部分我国训练学专家、学者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练员所组成的协作体,对我国运动训练理论的结构体系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并以《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为书名,将成果出版,成为指导我国训练实践与理论建设工作的一部学术水平较高的关于运动训练方面的专著。在此期间,上海体育学院的徐本力教授、沈阳体育学院的董国珍教授、首都体育学院的延峰教授、武汉体育学院的胡亦海教授、成都体育学院的刘建和教授相继内部或正式出版了一系列运动训练学或有关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专著和教材。  回顾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程,我国许多学者为致力于我国训练理论体系的建设工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丰富我国训练理论的知识宝库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理论体系。其中,过家兴、董国珍教授等人在《运动训练学》的内容设计,田麦久博士等人在“项群训练理论”的层次架构,谢亚龙等人在《中国优势项目制胜规律》的应用研究,徐本力教授等人在《运动训练的控制原理》的理论研究。  ……

作者简介

  王琳,教授,1961年12月生,天津市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体育系,获学士学位。现担任体育学院院长、教授、民族传统体育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运动训练学、高原训练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以及田径和运动训练学的教学工作。获西北民族大学“十佳”教师。先后在《北京体育学院学报》、《广州体育学院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多篇。出版专著五部,完成省部级课题三项。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一项;获甘肃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甘肃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三等奖两项。多次担任教练带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大学生锦标赛获得金牌13块、银牌7块、铜牌4块。田径国际级裁判员,多次担任国际、国内田径比赛的裁判工作。2008年担任了第29届奥运会田径比赛的技术官员。薛锋,1978年出生,江苏沛县人,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6年武汉体育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同年任教于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主持和参与厅局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论文2篇,中文核心2篇;出版著作4部。曾获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甘肃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甘肃省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西北民族大学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科研奖励。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