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法律之批判
读者评分
5分

中国法律之批判

1星价 ¥4.5 (3.0折)
2星价¥4.5 定价¥15.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2条)
***(三星用户)

很好的书,值得入手

2020-04-03 19:09:17
0 0
liu***(三星用户)

蔡枢衡——被忽视的思想家

通观全书,发现蔡枢衡恰好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诠释中国法律的进程,这不光体现在法律与社会的关系这一基本范畴中,更体现在尤为基础的哲学观念上,即辩证法的观点。在蔡枢衡的观念中,承认世界永恒发展的特征。因此在法律方面,亦不可泥于某一特定秩序而不思前进,以循环为要。 而在如何实现推进方面,即立足于对两半社会的否定。我以为这是一种有见解的观点,在蔡枢衡的笔下,中国社会自海禁大开以后,包含了农村社会和殖民地社会两种性质,而用现在的语境来解释,应该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社会形态是不完备而充满矛盾的,而通过否定这两种秩序,从而实现社会的更进。在此基础上,蔡枢衡提出了自己对法律发展的见解。 这一认识构成了对沈派与反沈派的批判基础,认为二者都没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本质。这就构成他们观点中的差别。反沈派没有认识到中国社会已经发生而且即将以及必须发生进化,这一批判是深刻的,或者说基本站在沈派的立场,即进步的立场来观察,认为法律本身需要进步。而沈派的问题,则是没有注意到中国本身的殖民地性质,于是忽略了中国法律之所以需要变革的根本动因。 这种超越了礼法之争的观察,让礼法之争具备了更为广阔的意义。礼法之争作为一个缩影,关乎于中国发展的路径。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派,认为应该师法西方。实际上他们也是这么做的,在修律时,延聘外国专家,翻译外国法律,让人感慨,中法无非西法之翻译。而当时以张之洞为代表的礼派,呼吁要在律例中找寻中国本位。这种争论实际在今天仍然有意义,可以说是一个常说常新的题目,礼法之争开启了这个争论,因此本文也可以视为这一争论的延续性思考。 蔡枢衡给出的答案,更加深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本质与需求,提出了中国法律应当基于中国的社会经济现实的需求而发展,另一方面,法律也需要推动社会发展。而这一社会现实,不能既不能安于殖民地社会的性质,也不能重复农业社会。尤其对于殖民地社会的认知,直接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选择学习西方法律制度,否定了变法图强的可能性。 这一观点需要拿出来深入分析。对于为什么要开启变法,有一个直接的动因,就是要废除领事裁判权。蔡枢衡对于这一问题的批判,实际上延续了张之洞的批判,即并不认为法制完善后,西方列强就会废除领事裁判权。然而这其中有一个重要误解,即变法以废除领事裁判权,在形式上有现实法理的依据,即中英在庚子后签订一个条约,约定了废除领事裁判权的条件,即中国法制完备。事实上,对于领事裁判权,西方列强的出发点在于中国法律野蛮,因此要求自己审判,这内在地包含了他们对自己司法系统的推崇,而且领事裁判权确实在蔡枢衡写文后不久,即1943年,由国民政府与英美各国谈判,而废除。其中变法的功绩不可忽视。 然而回归到本质问题,领事裁判权仍然是一个殖民地问题。由此蔡枢衡对此问题的把握相当精准,更进而推衍到变法是殖民地社会的一个特征。如果从世界各殖民地国家法制史角度看,法律移植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殖民扩张的过程。进而言之,这是殖民者建立世界统一市场的问题,法制一体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必要前提与当然结果,二者会不断深化,互相推进。蔡枢衡以开放的心态,认为应当拥抱这一过程。其提出的中国法制发展方案,仍是要坚持往前看。这是其思想中最为值得称赞的地方。

2019-12-21 16:27:12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20308863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3cm
  • 页数:90
  • 出版时间:2014-12-01
  • 条形码:9787203088639 ; 978-7-203-08863-9

本书特色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此书为西南联大法律系教授蔡枢衡的论文合集,分“法哲学及法史学上的两大问题”、“沈家本派及其反对派批判”、“法学的新立场及其应有的法律观和方法论”、“今日的中国法之新认识”、“明日的中国法应有之面目和精神”、“建设新中国法学之基本原则和前提条件”6个专题论述中国法律,并表达了作者“固有文化和外来文化应有机结合”的观念。

内容简介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此书为西南联大法律系教授蔡枢衡的论文合集, 分“法哲学及法史学上的两大问题”、“沈家本派及其反对派批判”、“法学的新立场及其应有的法律观和方法论”、“今日的中国法之新认识”、“明日的中国法应有之面目和精神”、

目录

寫在前面 ** 法哲學及法史畢上的二大問題 第二 沈家本派及其反對派批判 第三 法畢的新立場及其應有的法律觀和方法論 第四 今日的中國法之新認識 第五 盼日的中國法應有之面目和精神 第六 建設新中國抉畢之基本原则和前提條件 附錄 一 西洋法律的輸入 二 旧道德舆新法律之矛盾及其歸宿 三 人治禮治與法治 四 憲政與農人 五 抗戰建国與法的現實 六 中國舊法制之合理的认识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蔡枢衡(1904年—1983年),中国当代刑法学家,任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教授,著有《刑法学》、《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法理自觉的发展》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