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治通鉴-(精装 全本全译十八册)-文白对照
读者评分
4分

包邮资治通鉴-(精装 全本全译十八册)-文白对照

¥606.2 (7.0折) ?
1星价 ¥606.2
2星价¥606.2 定价¥866.0
商品评论(1条)
Liu***(三星用户)

美中有不足

印刷精美,质量很好,文白对照。但是缺少注释,缺少名家点评,真是美中不足!

2018-08-07 07:08:47
1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1067163
  • 装帧:60g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12553
  • 出版时间:2009-05-01
  • 条形码:9787101067163 ; 978-7-101-06716-3

本书特色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内容简介

1、《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 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终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16个朝代,录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之事迹,成书二百九十四卷,是中国古代史学巨著。 2、《资治通鉴》问世以来,深受世人推崇。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资治通鉴》,曾17次通读批点,并广为推荐。党和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历来重视我国古籍的整理和普及工作,在90年代初了解本书的编译情况后,欣然题词:“做好经典古籍的今译工作。” 3、本书约请人民大学、社科院、北京大学等学术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对其进行全文翻译,追求流畅、准确、生动。著名学者黄永年、吴树平等担任编委会顾问,著名学者陈祖武、张双棣、林冠夫等承担审稿工作。编辑加工认真、严谨。 4、此书是90年代风靡全国的“改革版”《资治通鉴》的修订版。本次除对文字作了大量修订外,还沿用“传世经典 文白对照系列”的新式排版方式,以展开面的方式排版(即左页是原文,右页是译文),便于读者对照阅读。 5、分册科学,煌煌18册按照朝代合并成册。各分册均有目录,便于检索阅读。 6、为避免图书损坏,方便读者整套购买并保存,本套图书用特质纸箱包装。

目录

《通鉴》以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为开端,这一年周王正式承认三家分晋,因为史书的目的即在于“史鉴”,司马光于此作了**篇议论——“臣光曰”。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和《史记》有所不同,司马迁的目标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重视天人关系和朝代更替的规律;而司马光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则更加现实,他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因此在选材上,能够为统治者提供借鉴作用的政治史就毫无疑问地占据了*重要的位置。《通鉴》极其重视腐败政治,对于政治清明和黑暗时期都用功很深,也重视战争。举凡权力更迭、施政得失、制度沿替、人才进退都有详尽深入的记载,这些内容也是《通鉴》一书的精华所在,记述中尤其表现出编年史的优点。比起纪传体的一事互见于不同传记,《通鉴》在记述一件事、一项制度的时候,可以更清晰地表现出全貌和发展变化的过程。  《通鉴》的议论部分沿袭了以往史书的形式,即书中的“臣光曰”。全书共186篇,沿用前人的84篇,出于自己之手的102篇。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治乱和君臣之道的。  概括地说,《通鉴》的史料价值极高,尤其是隋唐五代部分。在现存的史书中,《通鉴》可以和两《唐书》、《册府元龟》并列,制度的记述则可以和《唐会要》、《唐六典》相提并论。
展开全部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