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的生活-(全2册)
读者评分
5分

读者的生活-(全2册)

1星价 ¥49.0 (4.9折)
2星价¥49.0 定价¥100.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商品评论(11条)
ztw***(二星用户)

书和纸都是很不错的,四五十块钱的价格也是很美的,内容适合在空闲时间,碎片化的偶然翻一遍看一下。有些小故事还是很不错的。

2022-08-20 13:52:26
0 0
小红帽***(三星用户)

没仔细看,原来是读者的鸡汤。

2022-08-08 14:49:14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3321303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册
  • 出版时间:2016-05-01
  • 条形码:9787513321303 ; 978-7-5133-2130-3

本书特色

  200篇绝妙文章,中外专家意见,探讨生命与生活的本质,解决人生面临的诸多焦虑,从如何睡眠、怎样经营婚姻直到正视死亡,掌控生命,享受人生……有道理,有体会,读完令人茅塞顿开。

内容简介

读者杂志创刊三十五年精华,权威可靠。


三十五年精华结集






三十三年精华结集






 

目录

上 册
1 人生的忠告 约翰·W.加德纳
5 怎样对付遇到的不幸? 安·兰特斯
8 征服*后的敌人——死神 达夫尼·杜·穆里埃
12 批评的艺术 乔治·温伯格
16 *美好的时刻 格拉迪·贝尔
18 知心的礼物 保罗·维拉德
23 怎样欣赏名著? 斯蒂夫·爱伦
27 *好的忠告 玛丽亚·马丁
31 一个追求完美的人 沃尔特·皮特金
35 你真在听吗? 玛格丽特·莱恩
39 遗传 R.科恩
42 勇于信人 A.惠特曼
46 放风筝那一天 F.富勒
50 难忘的一夜 F.奥斯勒
54 父亲这一行 子敏
60 睡眠就是黄金 索菲·德律古
64 再见了,孩子 约翰·G.哈贝尔
70 交谈的秘诀 威廉·戈丁 爱德华·梅曼
75 亲爱的,我来了 卡伦·欧考那
79 人性的弱点 戴尔·卡耐基
89 人性的优点 戴尔·卡耐基
98 夜深人静之时 阿迪科·惠特曼
103 抬头挺胸好处多 朱利皮尔森
107 论生活 林语堂
114 特立独行的力量 佚名
118 经营人生 松下幸之助
124 教导人生 利奥·巴斯卡利
128 健忘之乐 奥戴尔·谢帕德
131 人体秘语 D.莫里斯
139 吸引人的三大秘诀 一为一丁 编译
147 别怕凭直觉行事 海考·恩斯特
152 银色的谢意 C.D.麦克肯辛
154 风与智慧 朱和平 胡开杰 编译
158 相逢何必曾相识 阿迪斯·惠特曼
163 怎样给人留下好印象? 罗查·艾雷斯 乔·克劳斯哈尔
169 婚姻幸福诀 佚名
173 出生前的奇妙世界 张亚秀 译
179 等待生活 阿尔·马丁内斯
182 钱买不了人情 克里斯朵夫·A.波佳
185 沉默是金 吉恩·帕温
190 呼吸 尤·邦达列夫
192 人的夜晚心理 郑秀美 编译
195 摘掉蒙眼布 玛丽安·E.钱伯利
199 距离 雷因
202 带着感激之心生活 陈燕妮
204 丑小猪原则 克利福德·库泊
208 新鲜的桂花茶 林清玄
212 活到老真好 王鼎钧
216 大势 邹静之
218 穷理查年鉴 本杰明·富兰克林
220 活出意义来 维克多·弗兰克
228 小黑奴桑迪 马克·吐温
230 人瑞长生箴言 石永贵
233 什么是值得追求的? 纳蒂·里德·坎皮恩
237 生命中的种种误解 阿忆博士
242 寻找 劳拉·里查德
244 一丈之内 池莉
248 做一个受欢迎的客人 贝坞利·法利
253 死前要做的五十件事 温迪·斯瓦洛·威廉姆斯
256 一屋子的爱和欢笑 简·雷诺
263 默想 叶圣陶
268 消极人生的治疗方案 皮特·库莫
275 我要用全身心的爱来迎接今天 奥格·曼狄诺
279 父母留给我的遗产 新凤霞
282 忠实于自己 池田大作
285 农妇语录 麦邦盈 辑
289 《瓦尔登湖》选萃 亨利·梭罗
291 给自己装上“暂停按钮” 柯维
294 不敢独享的八个字 郝明义
297 葛拉西安箴言 巴尔塔沙·葛拉西安
300 我是一个现实主义者 珍妮特·洛尔
303 定期地让自己清零 潘石屹
307 不要嘲笑把饼画在墙上的人 罗克
311 美貌的力量 南希·埃特霍夫
316 黄昏的访客 约翰·海恩斯
321 感到不舒服 希拉里·鲍尔
328 那边的青草总是更绿一些 诺埃尔·佩林
332 面孔背后有面孔 丹尼尔·麦克尼尔
336 爱情生物学 乔希·菲施曼
344 飞蛾之死 弗吉尼亚·伍尔夫
349 为什么我不想寻找生母? 葆拉·伯恩斯坦
355 *美丽的笑容 威尔
360 母亲为孩子而活 尼古拉·马申科
370 我的乐趣有五种 普里斯特利
375 你生活在哪个童话里? 魏怡 编译
383 怎样做一个有耐心的人? 乔·库代尔
388 杰出者 霍华德·加德纳
397 色彩密码:四种颜色的性格 泰勒·哈特曼
404 婚姻是一所大学 约翰·格雷
414 人生之秋 米·努埃曼
下 册
421 关于财产——爸爸写给儿子的信 肯特·尼伯恩
429 跟陌生人说话 刘心武
434 美女与野兽 戴维·巴利
438 跟随你的心 安德鲁·马修斯
444 我们都老得太快却聪明得太迟 佚名
448 我喜欢你的原因 罗伯特·B.西奥迪尼
456 我干杯,你随意 沈宏非
461 享受心安理得 朱晓琳
464 人生三步骤 钱穆
470 你的信,寄出去了吗? 爱丽丝·萨佛
474 有氧的生活 钱海燕
477 共同的家 刘亮程
482 完美人生 谁谁谁
484 生活有目标比赚钱重要 肯尼斯·贝林
487 宴席上的座次 彭匈
492 为什么生活总是这么糟? 郑载承
496 大难临头,我们如何逃生? 刘海虹
502 人生的两条真理 亚历山大·M.欣德勒
506 给儿子的信 赫尔岑
509 是什么让我如此出色? 迈克尔·乔丹
514 管好你的身体 迈克尔·F.罗伊
517 分享雅致生活 亚历山德拉·斯托达德
521 一个卖热狗的小贩 涵西 编译
524 女人什么时候开始享受? 毕淑敏
528 悲伤的种子 陈实 编译
531 成为有钱人的办法 赵小丹
537 活在当下 尤金·奥凯利
543 人老了是什么感觉? 莫里斯
545 疾病的真相 曾志锋
549 西伯利亚的熊妈妈 鲍尔吉·原野
552 特朗普的测试题 唐纳德·特朗普 比尔·赞克
557 爱情经济学 本·斯坦
560 不完美的独特 查理·巴登霍普
562 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 落落
567 认同自己的身体 谢莉·卡特-斯科特
571 过自己的生活 汤姆·沃尔什
574 孩子们今天晚上会想你的 袁莉
577 布拉格之手 阿贝尔
580 人类为什么要跟自己过不去? 纪晓
584 长寿的决定因素 德斯蒙德·莫里斯
587 致蒋经国 蒋介石
589 一罐果酱 埃德加·布莱索
591 水上的名字 朱莉·亨特
593 一天一英镑,坚持过一年 凯思·凯莉
598 “不持有”的生活 金子由纪子
602 外包你的生活 善迪·密西尔
608 如何优雅? 查斯特菲尔德
610 愿你尽享世间美好 鲍勃·珀克斯
613 从容一生 俞敏洪
615 险境中的幸福 刘威麟
618 父亲的名言 班超 编译
621 两个人的茶 希瑟·海恩斯
625 我们需要多少睡眠? 阿诺·范德维勒
630 玛格丽特的微笑窗台 张辛欣
634 穿戴假名牌的道德成本 雷·赫伯特
637 乐趣,是幸福的真意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641 犬子在,不远游 蔡春猪
649 大家都有的定律 朱德庸
654 身体里的家 林特特
656 对话守则 哈维尔等
657 姚明的告密信 莱斯利·亚历山大
660 我为什么能活一百岁? 陈立夫
665 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 新井一二三
667 总有绝处逢生的出口 拉塞·康威尔
670 丈夫这东西 渡边淳一
673 上帝的失误 阿溟
678 我只有一束鲜花 张炜
682 活着就是为了玩 阿克塞尔·哈克
684 小鸟·骆驼·鲸 郝明义
687 人的一生能交多少朋友? 础德
690 谋杀身边的好人 尼古拉斯·帕蒂
693 别人没那么在意你 丹尼尔·亚蒙
695 美好的生活 舒国治
698 医生的死亡之道 肯·穆雷
704 比萨饼碎屑 罗杰·迪安·基瑟
707 远游无处不销魂 石田裕辅
713 “忙碌”陷阱 提姆·克雷德尔
719 好喝的汤 殳俏
721 树 阿澜·卢
725 身体的十二条情绪秘密 阿纳斯塔西亚·斯蒂芬斯
728 邂逅温暖的陌生人 沈奇岚
732 好日子正等着我们 莎拉·班·布瑞斯纳
734 小谎言为何令人欲罢不能? 林衍
738 坚强 伊能静
742 痞痞的青春岁月 蔡智恒
745 莫迁怒 马歇尔·古德史密斯
747 两人 三浦友和
753 如何平衡你的工作和家庭? 李开复
757 给感到不安的你 松浦弥太郎
759 只说事实 李·布兰顿伯格
762 亲戚们 荞麦
768 祖母的生活信条 沙浓·凯瑟
770 衣香 朱天文
774 故事终结 布里吉特·吉罗
777 假如生活是一本书 艾米·珀迪
781 更厉害的高手 侯文咏
784 失去爱人的滋味 彼得·B.巴赫
790 为什么更多反而是更少? 罗尔夫·多贝里
793 论老之将至 罗素
797 父亲给三毛的信 陈嗣庆
806 房东太太的人生哲学 日本百合
808 生命中*美好的告别 苏珊·史宾赛温德
814 一位医生的死 林文月
820 我的母亲 北野武
823 我来到这个世上的意义 李光耀
827 我将死去,但仍前行 保罗·卡兰斯
833 当我们谈做菜时我们在说些什么? 和菜头
836 你跟自己处得来吗? 杨照
839 冷眼看人生 内维尔·凯斯
?846 找个有趣的人白头偕老 正经婶儿?
展开全部

节选

医生的死亡之道
  肯·穆雷 可锋 译
  几年前,我的导师、德高望重的整形外科医师查理发现自己肚子里出现一个肿块。他找外科医生做了检查,诊断为胰腺癌。这位外科医生是治疗胰腺癌的权威,发明过一套新型手术流程,将患者的五年生存期比例增加三倍,尽管谈不上什么生存质量。第二天查理回到家中,关闭诊所,从此再没踏入医院一步。他尽可能多与家人相处,于数月后在家中去世。他没有接受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也没用多少医疗保险。
  尽管不常被人谈起,但医生的确也会死,而且,他们死亡的方式与其他人截然不同。他们不同于常人的,不是比大多数人多用了一些治疗手段,恰恰相反,他们极少治疗。尽管总是时时刻刻在帮助别人抵御死神,但当他们本人面对死亡时,往往极为淡定。他们清楚地知道会发生什么,有什么选择,但凡想要的医疗护理,一般均能获得,但他们只是平静地离去。
  当然,医生不想死,他们想生存。然而,他们太了解现代医学了,知道它并非无所不能。他们会与家人谈到这一切,确保在自己的那一刻到来时,家人不会试图采取任何夸张的救护措施——他们不想在生命的*后时刻,还被人打断肋骨去做什么心肺复苏术。
  几乎所有医疗专业人士都目睹过人们所受的“徒劳的关怀”。在生命临近终点时,医生将尖端技术施加在危重患者身上,令其在病痛之馀,还要忍受无谓的苦难。病人的身体会被剖开,插进导管,与机器相连接,灌入药物。所有这一切都会在重症监护室中进行,每天的费用高达上万美元。*终花钱买到的是什么?只有痛苦,一些我们甚至不愿强加于恐怖分子身上的痛苦。已经不知道有多少次,医生同事轻声对我说:“答应我,如果你看到我受这种罪,就杀了我。”他们不是开玩笑。一些医务人员随身携带徽章,上面印着“不予急救”字样,告诉医生不要实行心肺复苏术。我甚至看到有医生将其做成文身。
  医生为什么不愿意接受得天独厚的医护服务?原因很复杂,与患者、医生和医疗系统都有关系。
  要了解患者在其中扮演的角色,请设想一个场景:某人失去知觉,被送往急救室。患者家属恐惧万分,当医生询问是否要“竭尽全力”时,他们的回答必定是肯定的。于是,患者的噩梦上演了。其实,家属的意思常常只是“尽一切合理的努力”。问题是,他们不知道哪些措施是合理的。身处困惑和悲伤之中,他们也不会对医生提出疑问,或者听听医生怎么说。在医生这方面,当然就会“竭尽全力”,不管措施合理与否。
  上述情况司空见惯。问题的根源是人们对医生的能力期望过高。很多人认为,心肺复苏是一种有效的急救手段,其实,其效果往往微乎其微。我曾在急救室接收过无数经心肺复苏术抢救无效的病人。如果患者病情严重、年老或罹患绝症,心肺复苏术的效果就更不值一提,而就此引起的疼痛却令人难以承受。知识贫乏和错误预期会导致一系列糟糕的决定。
  当然,患者并非产生问题的唯一因素,医生也有责任。麻烦的是,尽管医生们明白自己在“徒劳关怀”,他们仍必须找到一种方式,满足患者及其家人的愿望。再次想象一下急救室里满是悲痛欲绝、甚至可能歇斯底里的患者家属的情景。他们与医生互不相识,在这种情形下,信任和信心的建立是一件非常微妙的事情。为了节省时间、金钱或精力,人们早已做好了相信医生的心理准备,当医生建议需要进一步治疗时,他们会言听计从。
  有些医生的沟通能力比他人更强,有些医生则更为固执,但他们所面临的压力都是相似的。从医数十年里,每当生死攸关的时刻患者家属提出不合理要求时,我会站在外行人的角度,将事情的风险清楚明白地解释一遍。如果患者或家属仍坚持要采用我认为毫无意义或有害的治疗方式,我会将其转给另一位医生或医院进行治疗。
  但这些被转出去的病人仍令我无法释怀。我的一位患者是位律师,出身于著名的政客家族。她患有严重的糖尿病,血液循环很不好,而且,脚部已经出现疼痛。考虑到住院治疗对她的病情不利,我尽一切努力让她避免做手术,但她在医院外咨询了专家,而这些专家与我没有联系。对于她的病情,专家们并不像我那样熟悉,他们决定为其双脚做血管搭桥手术,以便消除存在已久的血栓。手术并没有改善她的血液循环状况,刀口始终无法愈合。患者的双脚都感染了坏疽,*终被双双截肢。两周后,在一家著名的医疗中心,*坏的事情发生了,她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在这个故事中,显而易见,医生和患者都难辞其咎,但在很多情况下,双方都不过是一种更大系统——鼓励过度医疗——的牺牲品。在一些不幸的病例中,医生们采用“医药费报销”的模式来做每件事,不管它多么没有意义,只要能赚钱就行。更常见的情况是,医生怕被投诉,对患者言听计从,为了避免麻烦,极少提出反对意见。
  即使人们已有准备在先,这个系统仍会使人丧命。我曾有一位名叫杰克的男病人,七十八岁,常年患病,曾经历过十五次大型外科手术。他对我说,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想再用呼吸机了。然而,一个星期六,杰克严重中风,失去意识,被送进急救室。医生们想尽办法令他苏醒,并在重症监护室里给他用上呼吸机。这是杰克*不愿经历的噩梦。当我赶到医院接手治疗后,我跟他的妻子及医院的工作人员交谈,出示杰克留下的护理委托书。然后,我拔掉了呼吸机,坐在他床边。两小时后,他过世了。
  尽管亲手写下了自己的愿望,杰克却没有如愿死去,医疗系统干涉了他。可事后居然有一位护士将我的做法报告院方,认为我在实施谋杀。当然,此事无果而终。杰克的心愿明白无误,已经白纸黑字写下来了。但警方的调查仍然令所有医生心有馀悸。对我来说,不顾杰克的心愿强行使用呼吸机,将他的生命与痛苦多延长几周,要容易得多。如此一来,我还能多挣几个钱,医保也将额外多支付五十万美元。无怪乎这么多医生宁愿过度治疗。
  但医生绝不会将过度治疗用在自己身上。他们成年累月看到这样做的后果。几乎每个医生都能找到适当的方式,更好地减少痛苦,在家中平静地死去。临终关怀的宗旨,是为病人提供舒适和有尊严的照顾,让他更好地度过人生的*后时光,而非徒劳的治疗。
  几年前,我的表哥托什癫痫发作,后被查出肺癌转移到脑部。我安排他看了不少专家,得知要治好他的病,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包括每周到医院化疗三至五次,他也许还能活四个月。*终,托什拒绝任何治疗,只是吃药控制脑水肿。他搬来与我同住。
  在接下来的八个月里,我们做了很多他喜欢的事,享受到了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欢乐。我们去了迪斯尼乐园,他还是**次去那儿;我们在家门口闲逛,每天吃我做的饭。吃着中意的饭食,而不是医院里的病号饭,托什甚至还长胖了些。他并不觉得特别疼,情绪一直很好。一天,他没有醒来。之后的三天他始终处于半昏迷状态,然后,他故去了。八个月来他的医保只用于购买一种药物,总花费约二十美元。
  托什不是医生,但他知道,人需要一种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活得久。这不是我们大多数人的追求吗?如果在生命临终护理中存在着一种完美状态,那就是有尊严地死去。至于我,医生们已经知道了我的选择。不需要夸张的拯救,我将静静地步入永夜,像我的导师查理一样,像我的表兄托什一样,像我的医生同事们一样。
  我为什么能活一百岁?
  陈立夫
  先天的禀赋
  先天的禀赋,人人不同,而*可贵者,我则具有四种,述之如下:
  1.我能熟睡。我一睡下去,不到几分钟,就能睡着,而且睡得很熟,这是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内人孙禄卿女士常常妒忌我,说我有这好福气。
  2.不发脾气。每次我遇到困难,往往只怪自己,不怪人家,所以不会发脾气,更不会因此和人家起冲突。当我担任蒋校长机要秘书时,年仅二十七岁。一个人在蒋公馆办公,一天忙到晚,没有一位同事,更无发脾气的对象。后来由科长代理了秘书处处长,亦未发过脾气。我二十九岁担任中央党部秘书长,三十二岁担任组织部长等职,下面都是前任留下来的人,我客客气气地待他们,他们亦恭恭敬敬地待我,无一次发过脾气。
  3.记忆力强。小时候我在私塾中就以记忆力强胜同学,一本《孟子》,别人需要半个月才能背熟,我则只需三四天。后来去北伐军总司令部担任机要科长时,为加强记忆,我发明了“五笔检字法”,依“点、横、竖、撇、捺”五种不同的笔画,将密码名称分为二十五类,例如“立”码可从“、”“一”类去找,一找即得。
  4.有恒心。上私塾时,我每天**个到馆。写论文亦要赶上人家,及早交卷,名列**。后来进入中学,数学总是交卷*快,经常可得满分。推其原因,仍为记忆力强而又能守之以恒。
  后天的保养
  1.养身在动,养心在静。为加强新陈代谢之功能,余每天五时半即起,做全身自身按摩之运动,迄今已将近半个世纪矣。在上海读中学时,各种球类运动均好参与,非求胜也,乃求动也。故年岁愈老亦不中断。余每日三顿饭后走路,由护士陪同,每次约走五百步至六百步,行此已有二十年矣。
  余一向不好政治,因其争权夺利,各种卑鄙手段,莫不采用无忌。余若非蒋公之强留任职,则早已在中兴煤矿公司任采矿工程师矣。养心在静,**在淡泊明志。余诚无志于仕途,对于钩心斗角之争,绝不愿见其出现。
  2.饮食有节,起居有时。我们家,非富有亦非贫乏,因二叔辛亥革命起义上海,事成而家亦不复穷困。但不久反袁称帝,又遭迫害,复归于贫困。我能维持学业不辍,则全赖三叔在银行服务以协助有以成之也。故饮食有节,起居有时,二者勉强有恒做到,古人云:“早起三天当一工。”七十岁后,每晨六时半至七时半练书法,并服药煮燕窝一杯。
  3.多食果菜,少食肉类。家贫其能不断餐者,因上一代兄弟友善从不分家,故能免于三餐不继。祖母茹素,家中每日所费于买菜之数,仅一元之十分之三而已。两素两荤,家里女人吃素的多,自然适合,我亦无所谓,其实正合乎养生之道。不过吃到鱼头、鸡头、鸭头,大家必让我独吃,而且说:“让你吃了,念书念得好,考**。”
  4.物熟始食,水沸始饮。吃生牛肉、海鲜等已成为人类之普通习惯,认为好吃,不问其他,余则认为癌症日见其多,其原因可能在此。古人云:“病从口入。”余有一文发表在菲律宾召开之世界医学大会,论文名曰“癌症成因之新理论”。惜乎世界医学家不重视之,相信将来这一主张将为治癌之方向也。余终守“物熟始食,水沸始饮”,从不破例。
  5.头部宜凉,足部宜热。有一美国老年人活至一百二十岁,其死后,有一长寿书稿发表。启而读之,有一页写有两句话:“保持头部冷,保持足部暖。”此正与中国老年人睡眠前以热水洗脚,非至极寒冷之日,不戴帽子,同一理由。余信其理而保持此习惯。
  6.知足常乐,无求乃安。古人云:“登天难,求人更难。”故常以自立自强、好学博学诲人,以万事不求人为*好。换言之“无求于人品自高”“好学近乎智”“智者不惑”,自无求人之必要,故曰“淡泊明志”。求人则成败之权操之在人,非在己也。求人常使其心不安,而受制于人,不可称为自主。欲求心之安乐,必从知足无求做起。
  减少俗务,寻求安宁
  余服务国家社会七十五年,认识的人确实不少,若在礼仪方面不自加约束,则终日忙忙碌碌为人奔走,余之身体健康必受影响。自限“不为”之事如下:
  1.不剪彩;
  2.不证婚;
  3.参加婚礼不发言;
  4.不为较余年幼的死者盖党旗等;
  5.不任治丧委员会主任委员;
  6.参加寿宴不发言。
  此一决定绝不破例,虽家姐之女结婚,亦不往证婚;本学校典礼而需剪彩者,亦不参与。如此做法减少年高时之麻烦不少。有了以上原则,遵守不渝,乃能达致百岁之年,天命亦人力焉。
  余之身体,并不特别强壮,自五十八岁起,即患糖尿病,亦曾因胆结石和膀胱结石动过外科手术,其他的病亦曾生过,今居然能活到一百岁,不亦乐乎?
  跟陌生人说话
  刘心武
  父亲总是嘱咐子女们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尤其是在大街、火车等公共场所,这条嘱咐在他常常重复的诸如千万不要把头和手伸出车窗外面等训诫里,一直高居首位。母亲就像安徒生童话《老头子做事总是对的》里面的老太太,对父亲给予子女们的嘱咐总是随声附和。但是母亲在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这一条上却并不能率先履行,而且,恰恰相反,她在某些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火车上,*喜欢跟陌生人说话。
  有回我和父母亲同乘火车回四川老家探亲,去的一路上,同一个卧铺间里的一位陌生妇女问了母亲一句什么,母亲就热情地答覆起来,结果引出了更多的询问,她也就更热情地絮絮作答,父亲望望她,又望望我,表情很尴尬,没听多久就走到车厢衔接处抽烟去了。我听母亲把有几个子女都怎么个情况,包括我在什么学校上学什么的都说给人家听,急得我直用脚尖轻轻踢母亲的鞋帮,母亲却浑然不觉,乐呵呵一路跟人家聊下去;她也回问那妇女,那妇女跟她一个脾性,也絮絮作答,两人说到共鸣处,你叹息我摇头,或我抿嘴笑你拍膝盖。探亲回来的路上也如是,母亲跟两个刚从医学院毕业分配到北京去的女青年言谈极欢,虽说医学院的毕业生品质可靠,你也犯不上连我们家窗外有几棵什么树也形容给人家听呀。
  母亲的嘴不设防。后来我细想过,也许是,像我们这种家庭,上不去够天,下未堕进坑里,无饥寒之虞,亦无暴发之欲,母亲觉得自家无碍于人,而人亦不至于要特意碍我,所以心态十分松弛,总以善意揣测别人,对哪怕是旅途中的陌生人,也总报以一万分的善意。
  有年冬天,我和母亲从北京坐火车往张家口去。那时我已经工作,自己觉得成熟多了。坐的是硬座,座位没满,但车厢里充满人身上散发出的秽气。有两个年轻人坐到我们对面,脸相很凶,身上的棉衣破洞里露出些灰色的絮丝。母亲竟去跟对面的那个小伙子攀谈,问他手上的冻疮怎么也不想办法治治?又说每天该拿温水浸它半个钟头,然后上药;那小伙子冷冷地说:“没钱买药。”还跟旁边的另一个小伙子对了对眼。我觉得不妙,忙用脚尖碰母亲的鞋帮。母亲却照例不理会我的提醒,而是从自己随身的提包里摸出一盒如意膏,那盒子比火柴盒大,是三角形的,不过每个角都做成圆的,肉色,打开盖子,里面的药膏也是肉色的,发散出一股浓烈的中药气味;她就用手指剜出一些,给那小伙子放在小桌上的手有冻疮的地方抹那药膏。那小伙子先是要把手缩回去,但母亲的慈祥与固执,使他乖乖地承受了那药膏,一只手抹完了,又抹了另一只;另外那个青年后来也被母亲劝说得抹了药。母亲一边给他们抹药,一边絮絮地跟他们说话,大意是这如意膏如今药厂不再生产了,这是家里*后一盒了,这药不但能外敷,感冒了,实在找不到药吃,挑一点用开水冲了喝,也能顶事;又笑说自己实在是落后了,只认这样的老药,如今新药品种很多,更科学更可靠,可惜难得熟悉了……末了,她竟把那盒如意膏送给了对面的小伙子,嘱咐他要天天给冻疮抹,说是别小看了冻疮,不及时治好抓破感染了会得上大病症。她还想跟那两个小伙子聊些别的,那两人却不怎么领情,含混地道了谢,似乎是去上厕所,一去不返了。火车到了张家口站,下车时,站台上有些骚动,只见警察押着几个抢劫犯往站外去。我眼尖,认出里面有原来坐在我们对面的那两个小伙子。又听有人议论说,他们这个团伙原是要在三号车厢动手,什么都计划好了的,不知为什么后来跑到七号车厢去了,结果败露被逮……我和母亲乘坐的恰是三号车厢。母亲问我那边乱哄哄怎么回事?我说咱们管不了那么多,我扶您慢慢出站吧,火车晚点一个钟头,父亲在外头一定等急了。
  母亲晚年,一度从二哥家到我家来住。她虽然体胖,却每天都能上下五层楼,到附近街上活动。她那跟陌生人说话的旧习不改。街角有个从工厂退休后,摆摊修鞋的师傅,她也不修鞋,走去跟人家说话,那师傅就一定请她坐到小凳上聊,结果从那师傅摊上的一个古旧的顶针说起,两个人越聊越近;原来,那清末的大铜顶针是那师傅的姥姥传给他母亲的,而我姥姥恰也传给了我母亲一个类似的顶针;聊到*后的结果,是那丧母的师傅认了我母亲为干妈,而我母亲也就把他带到我家,俨然亲子相待,邻居们惊讶不止,我和爱人孩子开始也觉得母亲多事,但跟那位干老哥相处久了,体味到了一派人间淳朴的真情,也就都感谢母亲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盈的乐趣。
  母亲八十四岁谢世,算得高寿了。不仅是父亲,许多有社会经验的人谆谆告诫——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实在是不仅在理论上颠扑不破,因不慎与陌生人主动说了话或被陌生人引逗得有所交谈,从而引发出麻烦、纠缠、纠纷、骚扰乃至于悲剧、惨剧、闹剧、怪剧的实际例证,太多太多。但母亲八十四年的人生经历里,竟没有出现过一例因与陌生人说话而遭致的损失,这是上帝对她的厚爱,还是证明着即使是凶恶的陌生人,遭逢到我母亲那样的说话者,其人性中哪怕还有萤火般的善,也会被煽亮?
  父母都去世多年了。母亲与陌生人说话的种种情景,时时浮现在心中,浸润出丝丝缕缕的温馨;但我在社会上为人处事,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即使迫不得已与陌生人有所交谈,也一定尽量惜语如金,礼数必周而戒心必张。
  前两天在地铁通道里,听到男女声二重唱的悠扬歌声,唱的是一首我青年时代*爱哼吟的《深深的海洋》:
  深深的海洋,
  你为何不平静?
  不平静就像我爱人,
  那一颗动摇的心……
  歌声迅速在我心里结出一张蛛网,把我平时隐藏在心底的忧郁像小虫般捕粘在了上面,瑟瑟抖动。走近歌唱者,发现是一对中年盲人。那男士手里,捧着一只大搪瓷缸,不断有过路的人往里面投钱。我在离他们很近的地方站住,想等他们唱完*后一句再给他们投钱。他们唱完,我向前移了一步,这时那男士仿佛把我看得一清二楚,对我说:“先生,跟我们说句话吧。我们需要有人说话,比钱更需要啊!”那女士也应声说:“先生,随便跟我们说句什么吧!”
  我举钱的手僵在那里再不能动。心里涌出层层温热的波浪,每个浪尖上仿佛都是母亲慈蔼的面容……母亲的血脉跳动在我喉咙里,我意识到,生命中一个超越功利防守的甜蜜瞬间已经来临……
  人生三步骤
  钱穆
  一
  每个人的生命发展过程都应该有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
  **阶段为生活。衣食住行的意义与价值是维持生命的存在。先讲讲食和衣。
  所谓食前方丈,一丈见方的很多食品同颜渊的一箪食、一瓢饮,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大布之衣,大帛之袍,同锦衣狐裘的作用也差不多。饮食为御饥渴,衣着为御寒冷。
  同样,颜渊居陋巷,在贫民窟里;诸葛亮卧草庐,在一间茅草房里。从表面上看双方好像不一样,其实在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上还是差不多的。
  再讲到行。孔子出游一车两马,老子出函谷关只骑一头牛,普通人就只好徒步跋涉了。
  今天科学发达,物质文明日新月异,我们的衣食住行同古代的人绝不相同,但从生命的意义与价值的角度看,衣还是衣,食还是食,住还是住,行还是行,生活还只处于**阶段。
  动植物亦有它们的生活,有它们维持生命的手段,所以生命的**层次即生活方面比较接近自然。可以说人同其他动植物的生活相差得不太远。孟子的“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即是此意。
  进一步说,我们是为了维持我们的生命才有生活,并不是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生活。生活应该在外层,生命则在内部。生命是主,生活是从。生命是主人,生活是跟班,来帮主人的忙。
  生命不是表现在生活上,应该另有作用。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生命发展过程中的第二个层次,即人的行为。换句话讲,人的生命价值应该体现在事业上。
  二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只为吃饭、穿衣、住房子、行路的。除了衣食住行以外,我们应该还有人生的行为和事业,这才是人生的主体。
  今天不少人工作都是为了谋生。为了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才谋一个职业,拿工作来满足自我生活需要。工作当然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实际上应该有另一种更高尚的行为,按照古人所讲,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一个人只要肯有所不为——不讲我不想讲的话、不做我不想做的事,不论他是大总统、大统帅、大企业家,还是农民、工人,从行为上讲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区别只是生活质量,但做人的精神是平等的。讲平等要从这种地方讲。如只从生活质量上看,人与人怎能平等呢?整个世界的人都不平等!
  有的事富贵的人可以做,贫贱的人却不能做;有的事贫贱的人能做,富贵的人却不能做。只有我们讲的修身,这种精神行为,才是平等的、自由的。可见古人所谓的修身,到今天仍旧有意义有价值。再过上三百年、三千年,这种意义与价值还会继续存在。
  第二步是齐家。每个人都有一个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好合,这样的生活才有意义。
  天下哪有完全大公无私的事呢?吃饭,一口一口吃,这是私的。穿衣,穿在我身上,也是私的。房子自己住,还是私的。哪有不私的事呢?
  修身齐家不是个人主义,不能只讲自己。没有父母,你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修身齐家亦不是社会主义,身与家都有私。
  修身齐家是一种行为道德,是公私兼顾的。尽自己的能力来修身齐家,这是你应该做的。我应该修身齐家,你也应该修身齐家,大家是平等的。
  第三个层次就是治国平天下。
  个人、家庭、国家是一体相通的。古人对人生看得很通达很透彻,才会有此想法。
  一个人*多不过有一百年的寿命,能活到八十九十的就很少了。过了一百年,一个家里的人就完全换了,正所谓人生无常。
  世界上各大宗教,无论耶稣教、回教,还是佛教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唯有中国人不喜欢讨论此问题,中国人习惯在人生无常的现实下安下心来。
  ……

相关资料

有立场的的读者杂志精华系列,不可错过。
                     ——ft中文网专栏作家  老愚  《读者》杂志一枝独秀,发行量持续攀升,2000——2010年已连续十年稳居全国期刊月发行量首位,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中国期刊**品牌”。  1998~2001年连续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第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奖,1999年获首届“国家期刊奖”(中国期刊界*高奖),2001年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为“双高”(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期刊,2003年再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5年又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2006年8月,在国家商务部组织开展的“商务新长征,品牌万里行”活动中,《读者》被列为知名品牌,成为“多彩甘肃、精品陇原”的重要标志。  《读者》是**本进入台湾发行的大陆杂志

作者简介

  《读者》是甘肃人民出版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文摘杂志,原名《读者文摘》。杂志多年以来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坚持“博采中外、荟萃精华、启迪思想、开阔眼界”的办刊宗旨,在刊物内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内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赢得了各个年龄段和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拥护。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