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词学十讲
读者评分
4.8分

词学十讲

既讲述词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又解剖词的内部结构,并以名家名作举例,为词学爱好者打开了欣赏和创作词这种艺术形式的一扇大门。

1星价 ¥18.9 (5.9折)
2星价¥18.9 定价¥32.0
商品评论(6条)
Fog***(三星用户)

这是书架常备啊

从书品看,却没有都精彩之处,如果要拍商务印书馆的马屁,就说是比较质朴的风格。

2021-08-22 21:42:07
0 0
ztw***(二星用户)

这看不太怎么懂,还是需要有点基础的吧

2021-02-17 12:44:37
0 0
图文详情
  • ISBN:978710012993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60页
  • 出版时间:2017-07-01
  • 条形码:9787100129930 ; 978-7-100-12993-0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中小学教师、文学爱好者《词学十讲》,又名《倚声学》,全书自成体系,既讲了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也细致地解剖了词这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的内部结构。本书对词的选调选韵、句度长短、韵位安排、对偶、结构、四声阴阳、比兴手法等都有所要求,对填词者而言,足够其从入门到入室之用;对词学爱好者而言,是提高词学修养的进阶读必读书。

内容简介

《词学十讲》,又名《倚声学》,是龙榆生上世纪60年代在上海戏剧学院为戏曲创作研究班上课的讲义。全书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是作者数十年研究心得与填词经验。词是音乐语言和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从词的音乐性讲解词的情味和意境,是本书*大特色。全书既讲述词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又解剖词的内部结构,以历代名家代表作为例,对选调选韵、句度长短、韵位安排、对偶、结构、四声阴阳、比兴都有所介绍,为词学爱好者打开了欣赏和创作词这种艺术形式的一扇大门。

目录

**讲 唐宋歌词的特殊形式和发展规律

第二讲 唐人近体诗和曲子词的演化

第三讲 选调和选韵

第四讲 论句度长短与表情关系

第五讲 论韵位安排与表情关系

第六讲 论对偶

第七讲 论结构

第八讲 论四声阴阳

第九讲 论比兴

第十讲 论欣赏和创作

附录一 四声的辨别和练习

附录二 谈谈词的艺术特征

附录三 宋词发展的几个阶段
展开全部

节选

《语文教师小丛书:词学十讲》:词不称“作”而称“填”,因为它要受声律的严格约束,不像散文可以自由抒写。它的每一曲调都有固定形式,而这种特殊形式,是经过音乐的陶冶,在句读和韵位上都得和乐曲的节拍恰相谐会,有它整体的结构,不容任意破坏的。每一曲调的构成,它的轻重缓急和节奏关系,必得和作者所要表达的起伏变化的感情相应。这种“因声以度词,审调以节唱,句度短长之数,声韵平上之差,莫不由之准度”①的歌词形式,原来是古已有之的。“由乐以定词,非选词以配乐”,就是我国文学史上所习用的词曲名称,也是从古乐府中所有“操”“引”“谣”“讴”“歌”“曲”“词”“调”八种名称中拈取出来的。清人宋翔凤说:“宋、元之间,词与曲一也。以文写之则为词,以声度之则为曲。”(《乐府余论》)因为这两种形式都得受曲调的制约,所以在声韵方面都是要特别讲究的。词和曲的体制既然是由来已久,为什么直到唐宋以后才大量发展成为定式呢?这就得追溯到声律论的发明和它在诗歌上的普遍应用,才能予以充分的说明。梁代沈约早就说过:“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宋书》卷六十七《谢灵运传论》)根据这个原则,积累了将近二百年的经验,才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①的唐人所谓近体诗。这种近体诗,本身就富有它的铿锵抑扬的节奏感,音乐性异常浓厚。恰巧我国的音乐,到了这时,也在呈现着融合古今中外、推陈出新、逐步达到*高峰的繁荣景象。这样相挟俱变,推动了燕乐杂曲和长短句歌词的向前发展。据宋人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所标举的《近代曲辞》,表明了“倚声填词”由民间尝试而普遍流行的关键所在。郭茂倩说:唐武德(唐高祖李渊年号)初,因隋旧制,用九部乐。太宗(李世民)增《高昌乐》,又造《燕乐》而去《礼毕曲》。其著令者十部:一日《燕乐》,二日《清商》,三日《西凉》,四日《天竺》,五日《高丽》,六日《龟兹》,七日《安国》,八日《疏勒》,九日《高昌》,十日《康国》,而总谓之燕乐。声辞繁杂,不可胜纪。凡燕乐诸曲,始于武德、贞观(太宗年号),盛于开元、天宝(明皇李隆基年号)。其著录者十四调,二百二十二曲。这和《旧唐书·音乐志》所称“又自开元以来,歌者杂用胡夷里巷之曲”,都可说明词所依的声究竟是些什么。燕乐诸曲,既然在开元、天宝间就已“声辞繁杂,不可胜纪”,这也说明唐宋间所习用的“曲子词”一直跟着隋唐燕乐的普遍流行而不断发展。民间艺人或失意文士,按照这种新兴曲调的节拍填上歌词,以便配合管弦,递相传唱。在明皇时代就已有了大量的创作,如敦煌所发现的《云谣集杂曲子》,只是仅存的沧海一粟而已。由于无名作者的文学修养不够,对声辞配合也还不能做到恰如其分,因而暂时难以引起诗人们的重视。……

作者简介

龙榆生(1902—1966),名沐勋,字榆生,晚年以字行。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荒鸡警梦室主等,40 岁后自署箨公。江西万载人。词学成就与夏承焘、唐圭璋并称,是20世纪zui负盛名的词学大师之一。师从黄侃、陈衍学诗,从朱祖谋修音韵学和诗词。其研究涉及词的图谱之学、音律之学、词韵之学、词史之学、校勘之学、声调之学、批评之学以及目录之学等方面,先后在暨南大学、中山大学、南京中央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等校任教授。创办《词学季刊》等。著有《词曲概论》《词学十讲》《唐宋词格律》《中国韵文史》《唐宋诗学概论》《东坡乐府笺》《风雨龙吟室丛稿》《忍寒词》《龙榆生词学论文集》等。编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