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的”和“的”字结构

说“的”和“的”字结构

1星价 ¥15.7 (4.9折)
2星价¥15.7 定价¥32.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48613268
  • 装帧:一般书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9cm
  • 页数:202页
  • 出版时间:2018-03-01
  • 条形码:9787548613268 ; 978-7-5486-1326-8

本书特色

“的”的性质与功能是汉语语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之一,相关研究汗牛充栋,既是一个长期争议不休的老大难问题,也是一个不断推动研究方法更新的理论问题。本书主要就以下几个方面梳理论争的脉络,概括前贤的成就,阐述将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一、“的”的分与合,怎么分?怎么合?能否统一为一个“的”?有没有“的4”?二、“的”字定语的基本功能是区别还是描写?三、是什么决定了“的”的隐现和位置?什么是“参照体-目标构式”?四、关于向心结构问题和中心语问题大讨论。五、“的”是不是名词化标记?自指和转指的关系如何?怎样看待“N的V”?六、“的”在事态句“V的O”和“VO的”中是时体助词吗?句尾“的”的作用又如何?算不算语气词?七、伪定语和准定语问题。

内容简介

汉语语言学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一些突出的热点问题。有些问题经过多轮讨论,依然热度不减。而近些年,汉语语法学界在进一步认识到汉语自身特点的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重要的新问题。面对海量的论争资料和纷繁的观点,很多学者,特别是初学者,有无所适从甚至盲从的倾向。《说“的”和“的”字结构》为本丛书之一种。 有鉴于此, 本着摆脱印欧语眼光,摆脱传统(主流)观点束缚,带有导向性,在综述中铺垫出解决问题的新方向的宗旨,沈家煊先生主编了“语言学热点问题研究系列”丛书,筛选出十几个理论相关的语言学的热点专题,就每个专题,以8万-10万字的篇幅,全面整理海内外相关资料,对文献做出深入透彻的分类梳理,力求客观呈现各家的主要观点,对其优缺点作适当分析点评,指出学术发展的前景。该丛书以吕叔湘《现代汉语语法问题》和朱德熙《语法答问》为楷模,追求站在汉语的立场上看汉语,用汉语的方式说汉语的“自我表述”。有助于推动汉语句法语义学研究的深入,也有助于大专院校中语法专题讨论课的教学开展。

目录

总序/沈家煊 1 绪言 2 分合 2.1 早期状况 2.2 《说“的” 》 2.3 大讨论 2.4 发现共性 2.5 探寻语用 2.6 认知解释 2.7 正字法讨论 3 隐现 3.1 单项定语 3.2 多项定语 3.3 韵律因素 3.4 复合词问题 3.5 生成语法的研究 3.6 “的”字结构的隐现类型 3.7 “地”的隐现 4 位置 4.1 位置和隐现 4.2 位置导致语义差别 4.3 频率 4.4 可别度领前原理 4.5 关系小句 4.6 篇章与认知 5 功能 5.1 追问“区别”说 5.2 扬弃“描写”说 5.3 区别性、描写性 5.4 限制性、非限制性;内涵性、外延性 5.5 述谓性 5.6 重新定义“描写性” 5.7 “的”的认知入场作用 6 名词化 6.1 朱德熙论名词化 6.2 袁毓林的进一步讨论 6.3 郭锐的反对意见 6.4 其他质疑 6.5 另一条思路 7 自指和转指 7.1 朱德熙论“自指和转指” 7.2 关于自指的进一步探讨 7.3 关于转指的进一步探讨 7.4 遭遇的质疑 7.5 转指和转喻 7.6 转指是自指的特例 8 参照体—目标构式 8.1 日常认知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8.2 语言认知中的参照体—目标构式 8.3 参照体的信息度、可及度和凸现度 9 “N的V”的构成 9.1 内部构成 9.2 外部环境 9.3 主谓插“的”说 9.4 名词化说和非限定动词说 9.5 “N的V”就是“N 的N” 10 向心结构难题 10.1 问题的提出 10.2 标准的修订 10.3 理论的反思 10.4 中心的认定 10.5 难题的消解 11 生成语法的探索 11.1 DP中心语说 11.2 CP说 11.3 附接语说 11.4 连词说 11.5 分类词说 11.6 传统DP分析法 11.7 DeP说 11.8 前置介词说 11.9 Larson的“大名词”方案 12 事态句 12.1 “的”字判断句 12.2 “时体助词”说 12.3 传信标记说 12.4 承指说 12.5 动作区分说 12.6 名词化标记说 12.7 事态句的基本性 12.8 糅合类推说 12.9 结构的平行性 13 “他的老师当得好” 13.1 问题的发现 13.2 转换生成语法的重新分析说 13.3 施事定语说 13.4 移位派生说 13.5 糅合类推说 13.6 受事主语说 14 领格表受事 14.1 经典评析 14.2 词汇缺项说 14.3 句法缺位说 14.4 语义不显说 14.5 比较分析 14.6 连续包含说 14.7 糅合类推造就连续包含 15 结语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完权,1972年生,江苏镇江人。汉语言文字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理论兴趣为功能主义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和语言类型学。研究领域涵盖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古代汉语,兼涉其他语言。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当代语言学》《民族语文》等权威与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作《“的”的性质与功能》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同题)的*终成果,并获得商务印书馆语言学出版基金资助出版。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