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30322744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318
- 出版时间:2017-03-01
- 条形码:9787303227440 ; 978-7-303-22744-0
本书特色
我从众多心理学哲学的教科书挑出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 《心理学哲学导论》写得非常出色!它涵括了大量心理学的*新前沿研究成果,但又没使自己变成一本科普读物。它强调了心理学中那些有趣的核心和前沿哲学问题,并促使哲学取得了有益而清醒的进步;它论及过去50年心理学历史中的许多重要主题,但又未陷于对X、 Y、 Z形式的迷恋之中。书中引用了丰富的非科学实例。全书思路清晰、文笔利落而不失趣味;每一章所引述的心理学和哲学文献对于研究者来说都具有参考价值。确实太棒了! — 亚力克西斯·伯吉斯(Alexis Burgess),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 韦斯科鲁夫和亚当斯合著的《心理学哲学导论》, 对于想要了解心理学、神经科学及其哲学的读者来说,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 作者将心理学中*新和*著名的研究成果汇聚一堂,并详尽解读了那些使心理学成为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策略。本书读起来趣味盎然,它列举了大量实例和参考文献,使得每一章的内容都脉络分明。读者将会在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收获:了解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掌握从哲学视角考察和评价心理学的方式,以及进行问题研究和理论化的哲学方法。 ——塔林·阿尔蒂尼安(Taline Artinian),英国埃克塞特大学教授 可以说,张建新教授翻译的《心理学哲学概论》正当其时。我理解,它至少可以在回答目前大家所关心的几个重大问题(比如,“什么是科学心理学?”和“科学心理学一定要走还原论的道路吗?”等)上,会给中国心理学界带来某种启发和思路,使人们因而能够梳理一下自己对此类问题的苦思冥想。.....无论你是否同意心理学具有自洽性,以及该书所倡导的各种其它有关心理学的哲学思考,但对于这类问题的讨论和争论,无疑都将会推动中国心理学向更深的方向、更广的领域迈出更快的发展步伐。 因此,我愿意向心理学同仁推荐由张教授等翻译的这本译著;也愿意有更多的学者、学生能够思考和研究由该书可能引发的更多的深层问题。 ——张厚粲,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内容简介
书中作者采用哲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双重视角,打破了传统的基础心理学的学术模式,全新阐释了有关心理学学科基本概念,如心理学、心理学的自主性、认知模块与结构、先天论与发展论及改变、超越大脑与身体、知觉和行动、注意与意识、社会性思维、思想与语言等主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完整而全新的心理哲学的理论架构。
目录
目录|前言1
致谢5
第1章什么是心理学
11关于心智的科学9
12心理学中的理论解释14
13定律与机制22
14心理学存在定律或者机制吗28
15结论36
第2章心理学的自洽与还原
21心身关系38
22还原论与多重可实现性39
23功能主义和心理学的自洽44
24取消主义和替代问题49
25反对多重可实现性54
26还原论的复兴61
27心理学自洽与理论的协同演化64
28结论66
第3章模块化与认知结构
31作为复杂系统的心智68
32发现认知结构69
33经典模型71
34大规模的模块化理论75
35对模块化理论的批判88
36结论95
第4章先天论、发展和变化
41解释发展96
42先天论的研究案例97
43不变性观点107
44原始主义观点112
45信息贫乏论117
46分割中的先天性122
47结论124
第5章在大脑和身体之外
51四个E125
52嵌入式认知论126
53具身认知论127
54扩展认知论136
55结论150
第6章知觉与动作
61什么是感觉152
62巨大视错觉156
63双视觉系统和经验的作用162
64视觉与意象167
65作为预测的知觉172
66从主动视觉论到生成视觉论176
67结论182
第7章注意与意识
71转瞬即逝的经验183
72注意的理论184
73意识的哲学解释191
74注意是意识的守门员202
75守门员理论的评估204
76结论209
第8章社会心智
81他人的心智210
82作为一种理论的大众心理学211
83模拟理论217
84镜像神经元、刺激和行为理解222
85混合的研究228
86极简主义、叙事分析和心理塑造231
87结论235
第9章思维和语言
91无言的心智236
92语言—思维的关系237
93强语言决定论241
94从强决定论到弱决定论246
95语言与思维的分离252
96关于思维先于语言的争论256
97结论262
参考文献/264
索引/295
节选
前言|ix 本书论及心理学,一门自诩为心理科学的学问。心理学通过描述心理现象产生背后的潜在过程、系统和机制,以达到解释心理现象的目的。所有心理奇迹(丰富多彩的意识知觉、稳定坚实的推理过程、宽泛广阔的计划与行动等)的背后,都存在着神秘的因果控制链。虽然心理现象与大脑中发生的事件密切关联,但是我们将会论证道,对此类现象做出的心理学解释与依据神经过程和机制做出的解释相互区别、彼此独立。我们的观点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分属不同的领域。自然,我们不是说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日益增加的研究成果与心理学毫无关联,恰恰相反,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因为神经科学对于建构心理学理论,或者反过来,心理学对于发展神经科学理论(这一点往往被忽视),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本书将全方位地解读这样一门解释人类心理生活的独特科学及其范畴、方法、内容和愿景等。 本书针对的读者包括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学者,以及所有对相关学科如何帮助人们理解心智感兴趣的读者。当然,我们希望职业研究者们也能从书中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会竭尽全力让所有层面的读者(本科生、研究生、各科学者等)都对本书内容抱有兴趣。我们写作时并没有假定读者一定要在某一学科具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我们更希望本书能够为正在进行认知交叉学科探索的学者们提供帮助。 促使我们撰写本书的一部分动机是要让读者了解到,心理学哲学*重要且**位的定位是,它属于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x而不是心理哲学的附属分支。这当然意味着我们从选题开始就要做出艰难的抉择,要将哪些内容纳入本书,又要放弃哪些内容。例如,对心智计算模型及其未来应用感兴趣的读者,或者乐于探讨自然发生语义学的读者,将不会在本书看到他们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谅解我们做出的类似省略,因为在许多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对相关专题广泛且充分的讨论。但是,这又绝不意味着本书会忽略与专题相关的形而上学问题。相反,只要相关内容与本书主旨相关联,我们就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强调相关问题对设计认知研究以及思考认知理论的广泛蕴意所带来的影响。本书有关心智的形而上学问题将始终围绕着科学研究议题而展开。 本书的结构与上述主旨保持一致,要尽可能地反映出心理学家们正在激烈争论的议题,以及他们使用的标准研究方法和解释策略等。凡熟知心理学研究文献的读者,对于书中引述的各种实验和各色理论以及本书采用的辩论风格应当都有相当的了解。本书坚持科学立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哲学家们了解到,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实际上是如何为各自的理论观点进行争论的;特别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争论是怎样充满了详尽而细致的证据的,以及争论各方又是如何在不同的经验证据和理论立场之间保持平衡的。自然,由于这些论证及其证据太过详尽,以至于任何一本书都无法包含其全部内容,因此我们只有在书末提供更多的参考文献,以方便感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 我们并不只是对心理学研究结果做出中性而无立场的总结,当然远非如此,我们也会将所有素材都加以组织并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得出一些具有实质内容的结论。所以,本书将不仅只是深入介绍心理学中的各种辩论,还要依据证据指出未来的方向,并表明我们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每当我们涉足证据之外的领域时,我们都会明确指出哪些观点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猜想。我们对持不同观点者保持公允的态度,然而,当证据支持某一特殊观点时,我们仍会如实公开地讲述出来。这样做是要鼓励与我们观点不同的读者通过研究去寻找更具实质性的证据,以便能更强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因而,本书可被视为既中和平衡又观点鲜明的指导书,xi可以帮助哲学家们去思考,当代心理学通过艰辛努力已经描述出了怎样一幅神奇美妙的心智图画。鉴于篇幅有限,且为了不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本书将不会囊括所有令人感兴趣的专题,也不会无限深入地挖掘某一个有趣的专题。当然,我们还是真心希望本书的讨论既能做到公正,也能满足对本领域研究着迷的读者的好奇心。 前言|ix 本书论及心理学,一门自诩为心理科学的学问。心理学通过描述心理现象产生背后的潜在过程、系统和机制,以达到解释心理现象的目的。所有心理奇迹(丰富多彩的意识知觉、稳定坚实的推理过程、宽泛广阔的计划与行动等)的背后,都存在着神秘的因果控制链。虽然心理现象与大脑中发生的事件密切关联,但是我们将会论证道,对此类现象做出的心理学解释与依据神经过程和机制做出的解释相互区别、彼此独立。我们的观点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分属不同的领域。自然,我们不是说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日益增加的研究成果与心理学毫无关联,恰恰相反,两者是相互补充的,因为神经科学对于建构心理学理论,或者反过来,心理学对于发展神经科学理论(这一点往往被忽视),都有着不可或缺的贡献。本书将全方位地解读这样一门解释人类心理生活的独特科学及其范畴、方法、内容和愿景等。 本书针对的读者包括哲学、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学者,以及所有对相关学科如何帮助人们理解心智感兴趣的读者。当然,我们希望职业研究者们也能从书中有所收获。所以,我们会竭尽全力让所有层面的读者(本科生、研究生、各科学者等)都对本书内容抱有兴趣。我们写作时并没有假定读者一定要在某一学科具有深厚的知识积累,我们更希望本书能够为正在进行认知交叉学科探索的学者们提供帮助。 促使我们撰写本书的一部分动机是要让读者了解到,心理学哲学*重要且**位的定位是,它属于科学哲学的一个分支,x而不是心理哲学的附属分支。这当然意味着我们从选题开始就要做出艰难的抉择,要将哪些内容纳入本书,又要放弃哪些内容。例如,对心智计算模型及其未来应用感兴趣的读者,或者乐于探讨自然发生语义学的读者,将不会在本书看到他们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我们希望读者能够谅解我们做出的类似省略,因为在许多其他地方都可以看到对相关专题广泛且充分的讨论。但是,这又绝不意味着本书会忽略与专题相关的形而上学问题。相反,只要相关内容与本书主旨相关联,我们就会给予特别的关注,并强调相关问题对设计认知研究以及思考认知理论的广泛蕴意所带来的影响。本书有关心智的形而上学问题将始终围绕着科学研究议题而展开。 本书的结构与上述主旨保持一致,要尽可能地反映出心理学家们正在激烈争论的议题,以及他们使用的标准研究方法和解释策略等。凡熟知心理学研究文献的读者,对于书中引述的各种实验和各色理论以及本书采用的辩论风格应当都有相当的了解。本书坚持科学立场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哲学家们了解到,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者们实际上是如何为各自的理论观点进行争论的;特别是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争论是怎样充满了详尽而细致的证据的,以及争论各方又是如何在不同的经验证据和理论立场之间保持平衡的。自然,由于这些论证及其证据太过详尽,以至于任何一本书都无法包含其全部内容,因此我们只有在书末提供更多的参考文献,以方便感兴趣的读者深入阅读。 我们并不只是对心理学研究结果做出中性而无立场的总结,当然远非如此,我们也会将所有素材都加以组织并清晰地呈现出来,以便得出一些具有实质内容的结论。所以,本书将不仅只是深入介绍心理学中的各种辩论,还要依据证据指出未来的方向,并表明我们在有关问题上的立场。每当我们涉足证据之外的领域时,我们都会明确指出哪些观点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猜想。我们对持不同观点者保持公允的态度,然而,当证据支持某一特殊观点时,我们仍会如实公开地讲述出来。这样做是要鼓励与我们观点不同的读者通过研究去寻找更具实质性的证据,以便能更强有力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 因而,本书可被视为既中和平衡又观点鲜明的指导书,xi可以帮助哲学家们去思考,当代心理学通过艰辛努力已经描述出了怎样一幅神奇美妙的心智图画。鉴于篇幅有限,且为了不增加读者的阅读负担,本书将不会囊括所有令人感兴趣的专题,也不会无限深入地挖掘某一个有趣的专题。当然,我们还是真心希望本书的讨论既能做到公正,也能满足对本领域研究着迷的读者的好奇心。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丹尼尔·韦斯科鲁夫 (Daniel A. Weiskopf),佐治亚州立大学哲学教授及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他发表和撰写了众多论文和书籍章节,涉及概念与心理表征、高级认知的结构、具身与扩展认知、机制与功能解释、心智/脑科学的模型研究,等等。 弗雷德·亚当斯(Fred Adams),特拉华大学语言和认知科学教授及哲学教授。他发表和撰写了近百篇论文和书籍章节,涉及科学哲学、心智哲学、语言哲学、认识论以及认知科学的其他领域。 译者简介 张建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健康与遗传心理学研究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现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执委会(IUPsyS)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亚洲社会心理学会(AASP)主席。
-
中国药膳良方
¥9.8¥30.5 -
家庭急救
¥2.0¥6.0 -
走出孤独
¥14.0¥46.8 -
张文鹤护肤指南/张文鹤
¥17.6¥65.0 -
漫画讲透黄帝内经
¥35.4¥58.0 -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
¥47.6¥68.0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3.5¥39.8 -
二次成长
¥30.8¥56.0 -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全典
¥14.9¥49.8 -
寿亲养老新书
¥5.8¥13.0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30.0¥38.0 -
我们为什么要睡觉?
¥33.0¥60.0 -
情绪自救:化解焦虑、抑郁、失眠的七天自我疗愈法
¥34.8¥59.0 -
24节气顺时调养全书
¥16.4¥49.8 -
全面健康调理按摩全书
¥14.9¥49.8 -
帝王养生术-历朝历代帝王养生秘诀
¥9.6¥36.8 -
张其成讲黄帝内经:活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31.9¥58.0 -
人体穴位随手查
¥11.8¥37.0 -
男孩生长发育保健JD
¥1.0¥3.5 -
脑子不会好好睡 : 睡眠科医生的奇妙物语
¥32.5¥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