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科学家纪事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 ISBN:9787547613559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1cm
- 页数:233页
- 出版时间:2019-01-01
- 条形码:9787547613559 ; 978-7-5476-1355-9
本书特色
徐科,一个在殖民地贫苦家庭中成长的小青年,在党的指引下参加了革命工作,被培养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科学工作者。1957年被调入科学机关专职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至1998年离休。《草根科学家纪事》记录了作者在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个人的奋斗历程,以及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些切身体会。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出身于贫苦家庭, 在党的指引下投身革命, 参加了东北地区的解放战争, 赴前线救治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他被选派到苏联, 专修基础生物学科中的神经生理学。为了能够承担起提高国家科学水平的重任, 他自学了英语, 并到高校旁听高等数学, 补修临床医学, *终成长为中国人民共和国**代科学工作者。作者在晚年决定拿起笔来, 记录下在中国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 其个人的奋斗历程, 以及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些切身体会。这本回忆录展示了一个平民百姓家的孩子, 经过革命熔炉的锤炼, *终成长为高级科学工作者的过程。
目录
自序
**篇 在殖民地中成长的青年(1928-1945)
**章 不知愁滋味的少年
1.沦为殖民地的故乡
2.山咀村与梁氏族人
3.破碎又重圆的祖父母家
4.*早的童年记忆
5.读小学与自鸣得意的几件事
6.读四年县农业中学
第二章 青年立志救国难
7.侥幸考入中日学生合校的公费大学
8.参加校内抗日宣传活动
9.回祖国怀抱前的一段斗争经历
10.左派同学的武装护校斗争
11.党领导孙平化同志来校授课
12.李兆麟代省长为大学正式命名
13.**期同学集体参加人民解放军
第二篇 负笈参军奔战场(1945-1947)
第三章 投笔从戎向军旅
14.在解放军护送下迁校至新建根据地——宾县
15.参军当夜突遭干余匪军围攻
16.在根据地中建校与建附属医院
17.李兆麟将军的亲笔来信
18.新同学入学与第2期同学毕业赴战场
19.第3期五名同学参加接收哈尔滨市工作
20.从松江军区司令部调到前总卫生部工作
第三篇 解甲返校登教坛(1947-1951)
第四章 回母校进修与执教
21.入党后调后方补修医学临床课
22.两次为学校招收新生
23.学习临床课又兼做助教
24.留校做生理教研室教员
25.接收沈阳医学院,任生理教研室助教
26.新中国成立前夕转业地方
27.筹建沈阳市青年联合会被选为副主席
28.赴辽宁省抚松县调查克山病
29.首次发表研究论文
30.为校基础部备战后撤北安市安排校址
第四篇 面壁取经赴苏联(1951-1955)
第五章 留学苏联
31.赴京参加留学考试
32.在莫斯科**医学院进修消化生理学
33.担任留苏学生会秘书长
34.在巴甫洛夫生理学研究所进修大脑生理学
35.在列宁格勒大学旁听神经生理学课程
36.返回祖国
第五篇 执教与科研(1955-1998)
第六章 再登教坛与完婚
37.任教北京医学院
38.为研究生讲授巴氏大脑生理学
39.研究胃小弯部的分泌功能特性
40.试探针刺狗“足三里”穴对胃功能的影响
41.参加制订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
42.陪同苏联医学代表团赴各地访问
43.在首都简朴完婚
第七章 人列新中国首代科学家队伍
44.调任上海生理生化所
45.大脑两半球的对称与分别活动的研究
46.承担航天工程的筹备性研究任务
47.人两侧腮腺的对称与分别活动的观测
48.在“反右”运动中
49.大炼钢铁运动中的“炉长”
50.受命研究放射生物学
第八章 受命转入神经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
51.中苏合作分析乌贼巨大神经纤维的电信号
52.我方发现快速传导电信号的对虾巨大神经纤维
53.合作研究乌贼巨大神经纤维电信号未获进展
54.发现超高速传导神经纤维的国际反应
55.在无脊椎动物发现有髓鞘神经纤维
56.在对虾有髓鞘神经纤维发现特有结构
57.在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发现跳跃传导现象
第九章 跋涉在科研道路上
58.在青岛工作中遭遇轻度车祸
59.生理药理专业学术会议中的学术争鸣
60.编辑《生理学报》与担当上海生理学会理事长
61.参加罗马尼亚生理学会中的巧遇与幸遇
62.参加上海市宝山县“四清”工作
第十章 在“文革”中的科研活动
63.*古老的动作电位记录仪被处理掉
64.重要研究论文的天折
65.在清理阶级队伍运动中的遭遇
66.老伴被造反派关进“牛棚”
67.住进“抗大学习班”
68.做游泳池救生员和我的冬泳锻炼
69.在批判“资产阶级与反动学术权威”运动中
70.两次拉练中分别担当炊事班长与卫生员
71.考核吃生肉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无效
72.确诊流行于我国极为严重的克山病
73.“干校”中做养猪班长
74.读《医林改错》一书有感
75.从中草药提取物筛选局部麻醉未果
76.仓促发表研究尚未结束的研究简报
第十一章 再起炉灶攻科研
77.请缨开发研究国产蝮蛇毒的毒理作用
78.阐明国产蝮蛇咬伤的致死原因
79.从民间蛇药中未能找到对抗蛇毒的有效成分
80.从国产蝮蛇毒液中发现中性蛇8一型神经毒素
81.阐明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的特性
82.发现拮抗肉毒杆菌毒素的有效化合物——川楝素
83.为张香桐先生访日做口头翻译
84.受命赴京为保存毛泽东主席遗体献策
85.请辞上海市委对我的生理所副所长任命
86.在上海神经生物学讲习会做综述报告
87.顶替所领导出访日本学术交流
88.被聘为日本国立冈崎生理学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89.晋升研究员受阻,向中科院申诉
90.兼任上海分院实验动物中心主任
91.在千岛湖小岛上创建猕猴养殖基地
第十二章 为神经生物学教本增添墨迹
92.研究对虾神经纤维的轴突膜特性
93.阐明对虾神经纤维髓鞘的形成机制
94.在对虾有髓鞘神经纤维发现兴奋结
95.测定对虾兴奋结的动作电流
96.分析对虾神经髓鞘下间隙的生理功能
97.发现神经纤维加快传导速度的新策略
98.证实神经生物学中的跳跃传导学说
99.开辟研究国产马氏钳蝎毒液
100.开辟研究新疆产穴居狼蛛毒液
101.与临床合作探究重症肌无力病因
102.配合研究果蝇无飞翔突变型的遗传变异
103.合作研究树居唾液腺分泌功能
104.在苏联召开的IBRO会议上遇知音
105.学友加战友的北戴河大聚会
106.在日本冈崎生理学研究所工作中喜迎香港回归
第十三章 离休后著书笑夕阳
107.致谢之旅*后一次访问东瀛
108.撰写神经生物学专著
代后记:向徐科先生学习/徐鸿儒
节选
《草根科学家纪事》: 1928年我出生在辽宁省大石桥市官屯镇中的山咀村。人们都知道东北盛产大豆高梁,但迄今还少有人知道,在我们辽东半岛南部分布着多至百座以上的、远在石器时代后期人类先祖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遗迹。可知那时在辽东半岛南部已有了先祖的群居部落,并创造出灿烂的巨石器文化。而且在距我们山咀村的村东头仅约一里之遥的小山上,就有一座这种巨石建筑。在我们大石桥市周围分布着全国著名的镁矿和硼矿。但从1931年我3岁时起,东北全境为日本侵略者所占领,成立了伪满洲国。我的家乡沦落为日本殖民地长达14年之久。就是在这14年里我成长为青年的。 在童年时,我们山咀村的居民有50余户。在距离我村约4华里处虽有著名的中长铁路通过,但村中的大多数居民仍主要以务农为生,只有包括我父亲在内的极少数的几个人外出到城市里务工。虽大致从小学毕业的时候起我就萌生了如父亲那样,乘上远去的火车到城市里去务工的念头,但只是在考入了设在哈尔滨市的大学读书时,才告别了我那苦难的家乡。之后,辗转奔波,经历了国家的沧桑巨变和快速发展,直到1998年70岁离休于上海时,都很少回乡探望。因此,在记忆中我的故乡仍是在敌伪时代属奉天省海城县管辖的、土地稀少而又贫瘠的小山农村。 在记忆中山咀村前有条山峦起伏的、从东向西蜿蜒延伸的干山山脉的无名小支脉。山峰虽都不很高,但也有点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式。山咀村坐落在这条小山脉北麓的山脚下。在村的*西头有一个向村子的方向突过来的小山包,村民们将它称作盘龙山。在村的*东头有座半圆锥形的、较高些的小山峰,它更是颇为明显地向村子的方向突出过来,可能是因为宛如从小山脉中突过来的一张嘴巴,村民们便将此山称为“山嘴巴”。我们梁家的先祖可能是看中了这种被两座小山包所拥抱起来的地势,不知在清朝的何时,又因何故从山东省的莱阳县远迁来到了辽东半岛中部,又将落脚的地方命名为山咀村。 那座山嘴巴山的南坡虽较为平缓,但北坡却很陡峭。在我小的时候在这陡峭的北坡上生长着茂密的柞树(南方称橡树)林,每到秋季因树叶变色而满坡黄遍,树上结的橡实散落在山坡上。孩子们常常结伴穿进树林中,采些橡实回来喂猪吃。在山的向阳面南坡上生长着野枣树和山里红等小灌木,在秋季里孩子们便爬上南坡采野果。因此我对端庄矗立在村东头的这座小山,一直怀有美好的印象,以致它的形象还不时地出现在我这个远方游子的睡梦中。大概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两三年,有一组由四五人组成的日本人队伍携带着一些测量仪器,租房住进我们这个小山村中。记得他们人倒是挺和气的,每天早出晚归,到山嘴巴山的南坡上进行测量。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又来了较多的日本人,强迫村民们将该山南坡上的灌木和北坡上的柞树全部伐去,给小山剃了个大光头。山嘴巴山遭此巨变,我们便很恨那些日本人。在我将离家乡进县城读中学时,日本人已在山的南坡上建造起一座从上到下连在一起的厂房。后来知道那是座金矿的选矿场。听家人说,选矿厂开工后全村的上空常常是黑烟缭绕,日本人驱使中国人在矿场劳动,不停地筛选出黄金运回日本。真不知日本人那时从建在我们村旁的那座金矿场掠走了多少家乡的黄金! 在东北光复和全国解放战争胜利之后,我得以回乡探亲时,日本人建造的选矿场的厂房,早已被居民们拆掉了,只留下些断垣残壁。又多年后我携妻带子回乡时,村中居民的户数明显增加,生活也有所改善。但在我记忆中的那座秀丽的、山之嘴的小山,还是未能恢复其往日的端庄而秀美的面貌。 山咀村前小山脉南麓的山脚下是丁家沟村。此村的南面有干山山脉的主脉通过。也许是因为此村确实坐落在一条山沟中,村中居民又多为丁姓,故被称为丁家沟村。此村既在山沟沟里,耕地又少,当时也是极为贫困的。听传说村、中有过一位在沈阳发了财的村民,曾因给全村居民赠送过白面粉而被村民们一直传颂着。我的外婆家便在此村中,我妈妈姓丁。丁家沟村在我心中的印象并不很深,只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带我去外婆家住过几次。因为她家是村中的租房户而居无定所,每次去探望时往往要换居住地。在外婆家中当时只住着曾外祖母一人,外祖母常年在外地做佣工,甚至在春节时也不能回家。待我成年之后,妈妈还带我到丁家沟去探过一次亲,但探望到的只是一位苍老的舅姥爷。 ……
-
小说家的假期
¥19.2¥52.0 -
人类群星闪耀时
¥14.9¥29.8 -
梁晓声自述
¥13.0¥48.0 -
名家经典:苏东坡传(精装)
¥27.4¥56.0 -
梁启超家书
¥15.6¥52.0 -
邓小平与二十世纪的中国
¥8.6¥26.0 -
拓荒的夏娃
¥16.6¥52.0 -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7.8¥29.0 -
在彭德怀身边
¥10.1¥22.0 -
旷古完人 王安石
¥12.6¥42.0 -
胡适:努力人生
¥10.3¥38.0 -
隋唐风云人物
¥10.3¥38.0 -
陶渊明传论
¥8.3¥26.0 -
里尔克与罗丹
¥17.4¥58.0 -
追梦漫画60年-藤子不二雄A自述
¥12.8¥27.8 -
黑夜(八品-九品)
¥12.6¥39.5 -
毛姆自传
¥24.0¥38.0 -
卖艺黄家
¥24.6¥39.0 -
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
¥12.0¥40.0 -
大宋宰相王安石
¥17.6¥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