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036132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524
  • 出版时间:2020-02-01
  • 条形码:9787520361323 ; 978-7-5203-6132-3

本书特色

这本论文选是从我发表过的学术论文中选出来的一部分,□□部分选了迄今从没有结集出版过的一些涉及民族学、宗教学和旅游探讨的专题研究论文,其中有的聚焦传统的民间信仰,有的聚焦在传统与变迁和现实问题的研究方面,所论述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已经发生了变迁,比如云南的旅游等方面,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且面临更多的挑战,比如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等。为保持这些论文发表时的具体历史时段问题的针对性和真实性,我没有进行修改,保持了论文的原样。 本书所收的一些论文发表后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比如《论火神》被《新华文摘》1993年□□1期全文选载,并人选中国科学院编《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1990-1995年)》。《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发表后被《新华文摘》摘载。发表于1995年的《生态旅游与云南的旅游资源保护》是国内□早的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章之一,原载《云南社会科学》1995年□□期,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旅游经济卷》1995年第□期全文转载。1999年由美国学者贝尔曼(M.L.Berman)翻译成英文。发表于1998年的《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较早提出了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问题,与笔者后来写的一系列民族文化保护传承的论文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正在消失的手上的文化》在中国科学院的《人与生物圈》发表后,人选了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教学文摘的散文、随笔扩展阅读(人教版高三备课资料),《“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在《人民论坛》发表后,随后有几十家媒体转载,“爱思想”网转载为首页头条: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也转载了此文,湖南衡阳市还把此文作为高中毕业考试卷题。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两部分,部分选了作者关于民族学、宗教学和旅游研究等方面的一些论文;第二部分是作者2009年之后发表的纳西学研究新论。本书所收论文体现了作者长期以来把文献与田野调查相结合、微观宏观相结合的治学特点。本书所收的论文都在学术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其中有的论文分别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或摘载;有的入选中国科学院编《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有的被国外学者译成英文。

目录

民族学、宗教学、旅游研究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
呼唤更为整合和互补的当代中华文化精神及其教育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新论
生态旅游与云南的旅游资源保护
略论云南名村名镇的保护
探寻文化资源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之间的平衡
——以云南为例
略论云南民族文化强省建设的标志及其与“示范区建设”的
关系
略论滇西北的民族关系
民族和睦:云南藏区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
藏族、纳西族的人与自然观以及神山崇拜的初步比较研究
茶马古道研究和文化保护的几个问题
略论“大香格里拉”品牌及丽江市、迪庆州文化与旅游的互动
发展
论火神
汉族灶神与中国少数民族灶神的比较研究
意大利乡村“生态博物馆”对云南乡村文化产业的启示
正在消失的手上的文化
“文化焦虑”弥漫当前社会
纳西学新论
关于东巴教性质的几点新思考
东巴教的“威灵”“威力”崇拜
略论东巴教的“还树债”及其口诵经
东巴教神幛画“开眼”仪式及其口诵经
本土与外来宗教思想的融合
——纳西族巫师桑尼所用的一幅卷轴画考释
纳西族祭天仪式的功能和特点
纳西族祭天仪式中的女性禁忌及其变迁
论纳西族的三多神信仰
略论东巴图画象形文字的象征意义
关于当代纳西东巴文献释读刊布和创新的思考
东巴教的“派”或“教派”刍论
多元因素影响下的当代“纳族群”认同及变迁
略述丽江古城及茶马古道上的“房东伙伴”贸易
德国的纳西学研究学术史述略
巴科的《麽些研究》与法国的纳西族研究
近年来西方纳西学研究进展述略
略论艺术与纳西人的殉情悲剧之关系
社会与文化变迁对民族宗教文化认同的影响
——纳西人对东巴教的认同及其变迁研究
略论纳西族与理塘巴塘之关系
纳西土司木增史事考辨
在丽江进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实践和面临的挑战
——应用人类学的社区实践
略论纳西族饮食习俗的文化意蕴
再论纳西族的“黑”“白”观念
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以云南丽江的几个传统村落为例
附录:深钻细研勤治学,中西融合辟蹊径
——杨福泉研究员学术研究访谈录
展开全部

节选

  《杨福泉论文选》:  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塔城乡的署明村是个著名的东巴文化之乡,离丽江古城180多公里。该村和其周围的一些村子至今仍保留着非常传统的民族文化习俗,比如传统的祭天仪式、祭大自然之神署的仪式、丧葬仪式、取名、婚礼、占卜等。笔者参加过该村的祭天仪式,仪式上,年轻人从祭祀过程中学到很多本民族的传统知识,比如从东巴吟唱的《创世纪》中知道自己的祖先如何解释天地山川鬼神人类等的来历,了解自己的祖先如何战胜种种困难娶得天神之女,繁衍出纳西、藏、白民族的传说等。因此,该仪式极大地促进了纳西传统文化的传承。另外,署明村现在还保留着东巴教的“还树债”仪式,该仪式在纳西语中叫“子趣软”,意思是“偿还树木的债”。当某人或某家庭有了什么病灾,经东巴占卜,认定是因为违规乱砍了树木或污染了水源的时候,便请东巴在砍了树的地方或水泉边举行这个仪式,用供品向“署”告罪,向其偿还所欠之债。这个仪式非常有意思,不仅大人虔诚地参与,很多小孩也要参加,笔者也亲自参加过。在祭祀过程中,小孩好奇地问大人这个仪式的种种含义,大人一一作答,这实际上也促进了传统的生态伦理道德和生态信仰的教育。  又如,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的洞经音乐至今在民间还非常流行,1998年,大理市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洞经音乐之乡”的荣誉称号。据笔者2007年4月在大理的调查,全州境内有300多支洞经音乐队,仅仅大理市登记在册的就有90支。洞经音乐之所以能保存至今,主要原因是大理白族民间无论城镇还是乡村,举凡婚丧嫁娶、盖房子、逢年过节等,民众都喜欢演奏洞经音乐来助兴和渲染气氛,这一民间民众生活的需要,促进了洞经音乐在大理州的长盛不衰。  白曲即白族民间歌谣,大理州剑川县有“白曲之乡”的美称,该县著名的青年民间歌手姜宗德告诉笔者说,他和连年在剑川石宝山赛歌会上夺得“歌后”桂冠的李宝妹所唱的剑川“白曲”受到白族民众的广泛欢迎。有些老奶奶来街上买卖货物,听到商铺里在放着白曲的光盘或磁带,会驻足听上半晌,流连忘返;有的听一会儿后,就买一盘带回家。  笔者深深感到,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的引导,留住乡村城镇各种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的、优秀的民俗活动是保证各种民间文化艺术有土壤和载体的必要条件。各种民俗一旦消失或者被外来文化或主流文化同化,那人们就再也不会有对传统文化的特别需求,这就很难做好“不离本土的文化传承”。  比如,在丽江山区一些还保留着东巴祭仪民俗的村寨,东巴文化的传承就比较容易,而在丽江坝区的很多乡村里,目前已经很少保存有日常状态的东巴文化的民俗,在这些地方进行东巴文化传承就成为很困难的事,除非类似祭天、祭自然神这样的民俗节庆活动逐渐恢复了,相应的东巴文化传承才会得到新生。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位于著名的藏区大神山卡瓦格博峰脚下,有非常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相对而言,这里较少受到外来文化等的强力冲击。根据2007年4月笔者在德钦的田野调查,民间还普遍保持着传统的种种民俗,所以,乡村里各种自发的民间歌舞活动非常活跃,弦子舞、锅庄舞等闻名遐迩,广为群众喜闻乐见。民间艺人层出不穷,现在在香格里拉县普遍开展的“藏族家访”旅游活动中的青年民间艺人,绝大多数来自德钦县。在这里,藏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继承。  而上述这些优良文化生境的形成,与各种因素密切相关,除了传统文化的作用外,其中*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来自国家各级政府层面的鼓励和支持。  比如前文说到的丽江玉龙县塔城乡署明村的例子,该村著名东巴和顺在1982年参加了由丽江地方政府组织,有来自北京、昆明、丽江等地很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以及有近百个老东巴参加的丽江东巴文化座谈会后,受到极大的鼓舞,觉得东巴文化已经开始被党和政府所重视,东巴文化复苏的春天要来了,所以他一回到村子里,就开始筹划组织东巴文化传习班,该村先后有十多个年轻人参加了这个传习活动,他把自己丰富的东巴文化知识传授给了和秀东、杨玉华等一批年轻东巴。同时,在该村恢复了祭天仪式等很多重要的东巴教活动,后来与东巴教密切相关的其他民俗节庆活动在这个村子里也逐渐恢复。署明村逐渐成为广受纳西地区文化界和国外学术同行瞩目的纳西东巴文化传承地。笔者主持的一个东巴文化传人培养的项目也在这个村子选了四个东巴,请当时还健在的老东巴和开祥、和即贵按照东巴授徒的传统方式进行东巴文化的传授。这个村子里的中青年东巴和贵华、和秀东、杨玉华等频频参加了各种国内国际的东巴文化活动,甚至漂洋过海到美国、中国台湾等地去展示和交流纳西族东巴文化,成为民族文化乡土专家和使者。  ……

作者简介

  杨福泉,纳西族,民族史博士,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二级研究员,云南大学民族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主要从事于民族学、人类学和纳西学的研究,曾赴十多个国家讲学访问。出版有《东巴教通论》《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玉龙情殇——纳西族的殉情研究》《灶与灶神》等专著3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