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蒂

海蒂

1星价 ¥13.3 (3.7折)
2星价¥13.3 定价¥36.0

温馨提示:5折以下图书主要为出版社尾货,大部分为全新(有塑封/无塑封),个别图书品相8-9成新、切口有划线标记、光盘等附件不全详细品相说明>>

图文详情
  • ISBN:9787568284851
  • 装帧:70g轻型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296
  • 出版时间:2020-07-01
  • 条形码:9787568284851 ; 978-7-5682-8485-1

本书特色

1.青少年成长优选书目:本书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中小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精品读物,孩子们一定要读的经典作品。 2.一流翻译家打造,版本精良:本书为我国知名翻译家朱碧恒老师的翻译作品,凭借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老一辈专家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准确地将原著展现给读者,同时文笔的优美和行文的流畅性无可比拟。 3.名家导读精确讲解作品思想:本书由译者本人,根据该本名著的具体内容创作导读,全面解读本书的精神内核。 4.名师导学、导读内容帮助读者更加深入地读懂名著:邀请一线语文教学者组成的专家团队,根据教学要求及实际学习需求,归纳阅读要点、难点、知识点,以及作者的写作价值所在。内容板块如“章前导读”+“章后总结”+“提升思考”+“精彩解读”+“阅读感受”+“考点设计”等板块设计,让孩子真正做到精读,从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5.精美封面+世界名画彩插提升阅读氛围:本书邀请知名设计师,装帧设计不仅仅考虑到名著作品的“经典感”,同时根据青少年读者的需求,在色彩和美观度上,更加“时尚”和“轻灵”。同时本书中加入“读名著,赏名画”的栏目,加入一定数量的彩色插图,提升本书的艺术价值。

内容简介

《海蒂》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无父无母、与爷爷相依为命的小女孩的成长史,传递给读者不论遇到何种困难,只要拥有善良、纯真的心,力所能及地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生活同样也可以过得多姿多彩。在作者的笔下,描绘了阿尔卑斯山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和朴实淳厚的民风民情。而海蒂,也仿佛成了自然之子、爱之化身,她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光明、希望和欢乐。而每一位读者,也能跟随作者的脚步,体会孩子的感受,感知孩子的生活,通过一件件感人至深的小故事,唤醒自己内心早已沉睡的童真。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既领略了阿尔卑斯山极富治愈性的自然风光,也感受了主人公乐观、善良的美好童真。

目录

001 / 第1章 到高山牧场的奥姆大叔身边去

014 / 第2章 在爷爷家

023 / 第3章 和山羊在一起

037 / 第4章 在老奶奶家做客

051 / 第5章 接二连三的来访及随后发生的事情

062 / 第6章 新篇章,新生活

071 / 第7章 罗特迈耶小姐不平静的一天

086 / 第8章 赛斯曼家乱成一团

097 / 第9章 赛斯曼先生听到了新鲜事儿

104 / 第10章 一位老奶奶

115 / 第11章 海蒂在得失之间

121 / 第12章 赛斯曼家出现了幽灵

133 / 第13章 高山牧场上的夏日夜晚

149 / 第14章 礼拜天的钟声

163 / 第15章 旅行的准备

170 / 第16章 高山牧场来了一位访客

180 / 第17章 报恩

190 / 第18章 德夫里村的冬天

202 / 第19章 漫长的冬天

211 / 第20章 来自远方朋友的消息

228 / 第21章 在爷爷家生活的延续

237 / 第22章 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252 / 第23章 离别在即

274 / 模拟考点

277 / 参考答案


展开全部

节选

第1章??到高山牧场的奥姆大叔身边去 章前导读 姨妈迪特要把父母双亡的海蒂送到她爷爷奥姆大叔那里。海蒂的爷爷一个人住在高山牧场上,是一个性情古怪又孤僻的人,而且人见人怕。爷爷会收留5岁的小海蒂吗? 在一个古老的风景宜人的山村——梅恩菲尔德,有一条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穿过碧绿的原野,一直延伸到山脚下。旁边矗立的是巍峨险峻的高山,它居高临下地俯瞰着谷底的景致。沿着小路攀缘而上,地势逐渐开阔,四周芳草萋萋,山花烂漫,沁人心脾的芳香弥漫着整个山野。这是一条直接通往山顶的山路。 六月里一个晴空万里的早晨,在这条狭窄的山间小道上,一个身材高大、体格健硕的姑娘牵着一个小女孩往山上走,小女孩的脸蛋儿热得红扑扑的,被阳光晒黑得皮肤透出红亮来。令人奇怪的是,尽管是六月的骄阳,这个小女孩却被裹得严严实实的,似乎要抵御刺骨的寒风。小女孩看起来也就5岁左右,可从表面一点儿也看不出她的身形,因为很明显,她穿了好几件衣服,一件套一件,脖子上还一圈一圈地围着条红色的棉质大围巾。那副滚圆的打扮,再加上那双笨重、钉了钉子的登山靴,小女孩只能吃力地冒着酷热缓慢地往上走。两人就这样从山谷往山上走了约一个钟头,终于来到半山腰一个叫作“德夫里”的小村子。一进村,几乎所有村民都跟她们打招呼,有些人从窗口或家门口向她们问好,有些人在路上跟她们寒暄问候,原来这里是那位姑娘的家乡。不过,那位姑娘并没有在路上停留,她一边回答熟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相互问候,一边向前走去。她们来到村子的尽头,这里零星地散落着几户人家,一个声音从一家房门口传来:“等一下,迪特,你要是继续往上走,我也跟你一道去吧!” 听见了招呼声,迪特停下脚步。小女孩一下子挣脱了她的手,一屁股坐到地上。 “你累了吧,海蒂?”迪特问道。 “不累,只是热得要命。”小女孩答道。 “我们很快就能到山顶了。你得再坚持一会儿,快点儿走好吗?再有一个钟头就到了!”迪特鼓励小女孩说。 这时,刚才跟她们说话的那个看上去挺慈祥的妇人从屋里走出来,跟她们两人结伴同行。两个熟识的大人走在前头,小女孩跟在后头。两人很快就攀谈起德夫里村里村外所有村民的情况来。 “说真的,你这是要把孩子带哪儿去?”路上刚加入进来的胖妇人问,“我想她是你姐姐的孩子吧?” “是啊,”迪特回答说,“我要领她上奥姆大叔那儿去,她得留在那里。” “什么?你让孩子跟奥姆大叔住在一起?你没搞错吧,迪特!你怎么能这么做呢!你和那个老头儿一说,肯定会被他撵回来的!” “他不能这样做,他是孩子的爷爷。他必须为这个孩子尽义务。我可照顾这孩子一直到现在。芭贝尔,不瞒你说,这次我找到活儿干了,我实在不想因为孩子的缘故错过这么好的机会。所以,该轮到她爷爷尽义务照顾她了。” “是啊,要是他跟别人一样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热心的胖芭贝尔一本正经地说,“但是,你也知道他是什么人哪!他哪懂得照顾孩子,而且还是个那么小的孩子!这孩子跟他一起生活能受得了吗?还有,你到底要上哪儿干活?” “到法兰克福 ,我在那儿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迪特解释说,“那户人家去年夏天来山下泡温泉时,正好是我负责打扫他们的房间。那时他们就说希望我上他们那儿干活,当时我没法去。现在他们又来了,再次说希望我去。这次我一定要去,我想你能理解!”“唉,幸好我不是那孩子!”芭贝尔无可奈何地叫嚷道,“根本没人知道山上那老头儿到底怎么回事。他跟谁也不来往,一年到头也没见他踏进教堂一步。即使他偶尔从山上下来那么一次,人们也会躲开他和他的大粗棍子。只是远远地看到他,就会瞧见那颜色花白的大粗眉,还有那特别吓人的大胡子,人见人怕。他看起来简直就跟异教徒和印第安人差不多,人人都怕在路上撞见他。” “唉,那又怎么样?”迪特固执地说,“他毕竟是孩子的爷爷,照顾她是理所当然的。他应该不会待她太差,要是真有什么,也应该由他来负责,而不是由我来承担。” “我只是想知道,”芭贝尔继续打听道,“那个老头儿到底在良心上有什么过不去的,才让他有今天,像个修道士似的一个人住在山上,离群索居,几乎没人见到他。关于他,真是什么说法都有。不过,迪特,你肯定从你姐姐那儿多少听说了一些,对不对?” “你说得对,我确实知道一点儿,但是我现在不想说什么,要是传到他的耳朵里,那麻烦就大了。” 可是,芭贝尔老早就盼着打听奥姆大叔的事了,她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厌恶世人,坚持一个人独居,而人们又为什么一谈起他来就吞吞吐吐,仿佛害怕说出什么有损他的话,但又不愿意奉承他。而且芭贝尔也根本不懂,为什么德夫里村的人都称呼他“奥姆大叔”,他压根儿不可能是这里所有人的大叔哇。然而,芭贝尔是不久前才嫁到德夫里村的,所以她也只能入乡随俗地跟着其他人称呼老人为大叔。芭贝尔之前一直住在山下的普来蒂高,所以不大了解曾住在德夫里及附近的人,对这里发生过的事情也不大了解。相反,迪特是个土生土长的德夫里人,直到一年前母亲去世她才离开村子去了拉加兹温泉。她是那儿的一家大旅馆里负责打扫的女服务员。今天早上,她一路领着孩子从拉加兹过来,路上碰到熟人赶着拉干草的马车,就搭便车到了梅恩菲尔德。芭贝尔打定主意,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绝不能错失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亲密地挽着迪特的手臂说:“村里流传的那些说法是真是假,我想你肯定知道得一清二楚。你一定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你就告诉我吧,那个老头儿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以前是不是就这么孤僻,还特别讨厌其他人?” “我也说不清他是不是一直都是这个样子,想想我现在也才26岁,而他至少有70岁了,你就别指望我知道他年轻时的样子了。不管怎么说,要是能保证这些话不被传得整个普来蒂高的人都知道,我就把关于他的事情全告诉你。我妈出生在多姆莱斯克,那老头儿也是。” “这不废话嘛,迪特,你说什么呢?”芭贝尔有些不快地回敬道,“在普来蒂高哪有这么爱嚼舌根的人哪!再说了,就算有什么事,我也会把话烂在肚子里。” “行,那我就告诉你,你得说话算数。”迪特又警告了一遍,她回头想瞧瞧孩子是否离得太近,会不会听到她讲的话。可是,哪里还有孩子的影子,两人只顾着说话,压根儿没注意到孩子已经有段时间不在后面跟着了。迪特停下脚步,四下张望起来。小路迂回蜿蜒,不过俯瞰下去几乎一眼就能望到德夫里,可是连孩子的影子都没看到。 “啊,她在那里!”芭贝尔大声叫道,“看,就在那里!”她一边指向远离山路的一方,一边说道,“她正跟着牧羊人彼得和他的山羊往那边的斜坡上爬呢!真奇怪,彼得今天怎么这么晚才赶羊群上山。不过,这倒正好,有他帮着照看孩子,你也能安心跟我讲话了。” “哦,至于照看嘛,”迪特说道,“倒不需要牧羊人这么做。别看孩子才5岁就小瞧了她,她的眼睛可精着呢,什么都懂,就像我平常说的那样,这将来肯定会给她带来好处。不过,那老头儿现在除了他那两头山羊和小屋,就什么都没有了。” “他以前有过很多东西吗?”芭贝尔问。 “他?我想他是有过的。”迪特轻松地答道,“他在多姆莱斯克曾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农庄。他是大儿子,有个老实规矩的弟弟。但由于他逞强摆阔,横行乡里,还跟一伙来路不明的人混在一起。他还喝酒赌博,结果整个农庄很快就被他挥霍一空。他的爹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悲恸欲绝,不久就接连去世了。他的弟弟也被弄得身无分文,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到现在也没个音讯。大叔自己呢,除了不光彩的恶名,就一无所有了,接着也消失不见了。曾有一段时间,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后来有人发现他到那不勒斯当兵去了。之后有十二或十五年之久,再也没人听到过他的消息。突然有一天,他在多姆莱斯克出现了,还带着个半大的孩子。他本来打算把孩子托付给亲戚照顾,可是每一家都当面拒绝了他,没人愿意再跟他有什么牵扯。被人这么对待,他气极了,发誓以后再也不踏进多姆莱斯克一步。后来,他就和孩子一起生活在德夫里村。他的妻子可能是格瑞登人,肯定是那老头儿不知在山下哪儿碰上的,结婚后很快就死了。当时那老头儿手上好像还有几个钱,他让儿子托拜厄斯去当木匠学徒。那是个可靠的小伙子,德夫里村人人都很喜欢他。不过那老头儿可没人信得过,甚至有传闻说他是从那不勒斯军队里逃出来的,有可能更糟糕的是,他杀了人,你知道吗?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打架时。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跟他保持着亲戚关系,我妈妈的奶奶也就是我的曾外祖母,跟他的奶奶是姐妹。所以我们叫他大叔,而且德夫里村的大部分人都跟我父亲的家族有亲戚关系,所以大伙儿也都跟着叫他大叔了。后来,他搬到高山牧场去住,大家就跟着叫他‘奥姆大叔’了。” “那个托拜厄斯怎么样了?”芭贝尔关切地问。 “别急,马上就讲到这儿了,这又不是能一口气讲完的,”迪特答道,“托拜厄斯在迈尔斯当过学徒,学成后他回到了德夫里,然后跟我姐姐阿德莱德结婚了。他们两人很久以前就很要好,婚后也非常幸福。可惜好景不长,结婚才两年,他便死了。他在干活的时候被房梁砸到,当场就死了。人们把托拜厄斯运回家,阿德莱德一见到她丈夫那被砸得变形的尸体,又惊吓又悲痛,不久就发起了高烧,再没好起来。她的身体本来就不太好,还患有一种古怪的病,发作的时候都分不清她是醒着还是睡着。托拜厄斯入土还不到两个月,姐姐就随他去了。后来他们两人的悲惨遭遇都传开了,无论是私底下还是公开的,大家都觉得这是大叔一直违背上帝得到的报应,甚至有人当面跟他这么说。我们的牧师也尽力规劝他重拾良知,忏悔人生,但是那老头儿却变得更加暴躁、顽固、不近人情了。大伙儿见到他时,也只能尽量躲得远远的。没过多久,我们听说他搬到高山牧场上去了,并且再也不打算下山了。打那以后,他就带着对上帝和世人的憎恨,一个人生活在山上。妈妈和我则照顾着阿德莱德留下的小不点儿,那时孩子才一岁。去年,妈妈去世了,我便到山下的拉加兹温泉挣点儿钱。多亏邻村的乌赛尔老奶奶照看着这个孩子。好在我懂得缝纫和织补,所以不难找到事情做,就连冬天也能在温泉找到活儿干。一入春,我原先服侍过的法兰克福客人又来了,这不,他们又说要带我走。我后天就动身,我敢肯定这是个好机会。” “所以,你打算把孩子托付给山上那老头儿?迪特,这太叫人意外了,你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芭贝尔用充满责备的口吻说道。 “你胡说些什么呀?”迪特反驳道,“我已经为孩子尽力了,现在还要我怎么样?我不可能带着5岁大的孩子去法兰克福。不过,芭贝尔,你这是要上哪儿去?去高山牧场的路都到一半了。” “我去的地方就要到了,”芭贝尔回答说,“我有事要去牧羊人的妻子那儿,在冬天,她常帮我纺纱。再见了,迪特,祝你好运!”迪特跟芭贝尔握了握手,然后继续站在那儿,看着芭贝尔向一座黑漆漆的小屋走去。小屋建在离山路不太远的山坳里,是个避开山风的好地方。从德夫里算起的话,小屋正好位于高山牧场的半道上。这屋子现在还能留在那里,多亏找到这么个避风的好地方。小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要是南面来的风暴袭击这座大山,恐怕住在里面就危险了。小屋所有的东西,门哪、窗户哇都会晃来晃去、咯咯作响,而那些年久失修的横梁更是摇摇欲坠,发出嘎嘎吱吱的声响。牧羊人的小屋要是坐落在毫无遮拦的山腰上,大概一眨眼的工夫就会被直接吹翻到谷底。 那是小牧羊人彼得的家,他是个11岁的男孩,每天早晨他都会下山去德夫里村,把他放牧的山羊赶上山,那些山羊在高山牧场可以吃到新鲜美味的青草,直到日落才回来。 彼得和他那些脚步轻快的山羊跑着跳着回到山下,到了德夫里村后,会用手指吹起响亮的口哨。于是,山羊的主人们都会出来,将自己家的山羊领回家。山羊个个都很温驯,一点儿也不吓人,所有响应彼得哨声的大都是小男孩和小女孩,

作者简介

约翰娜.斯比丽(1827—1901),瑞士著名儿童文学家。出生于瑞士苏黎世附近的一个村庄里,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位诗人,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后到苏黎世求学,并为以后的儿童文学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881年,斯比丽出版了《海蒂》,瑞士人也以它为荣,认为它是瑞士传统儿童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作品还有《小海蒂》《夏蒂》《在弗里尼坎上的一片叶子》《没有故乡》《格里特利的孩子们》等。 朱碧恒,知名翻译家,194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副教授,著名翻译家郑克鲁之妻。曾翻译过诸多有关青少年成长的外国名著,译文风格深受读者好评,语言亲切自然,文字心态更加贴近读者。译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秘密花园》《气球上的五星期》等,主编《欧.亨利短篇小说欣赏》,参加编写《外国文学史》。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