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669384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B5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1-03-01
  • 条形码:9787030669384 ; 978-7-03-066938-4

本书特色

本书强调的是民众在全民健康促进中个人的责任,以及担负起这一责任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关注健康促进相关的热点问题。书中章节和实例都在于例证所提核心观点,文中的重要论点和表述均有科学依据和文献出处,在表达上,力求通俗易懂,适合所有成年读者。

内容简介

与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态势相悖的是,在过去40年间,我国慢性病患者人群逐年攀升,医保体系不堪重负,因病返贫、致贫时有发生。尽管我国政府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经济投入,仍然没有接近解决所有民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民众关注的焦点在医院,把对“不生病”的所有期许寄托于政府,没有充分认识到“每个人是自己健康责任人”的理念,忽视了个人在健康促进中的作用。原因是什么?障碍是什么?出路又是什么?本书将从进化、文化、生物、经济和医学多个维度引导读者从中获得答案,并在其中有所顿悟。

目录

**篇 观 念 篇

**章 窝心的全民健康数据

吓人的疾病数据

错读了的预期寿命

第二章 慢性病的牛鼻子——发福

中国人超重和肥胖总数世界**

“胖乃万病之源”

第三章 中国人是否更容易发福?

节俭基因——慢性病的灾难性病根

吃肉的兔子

第四章 为何我们控制不了慢性病?

不赶趟的饮食文化与观念

“文明”的危害,皮马印第安人的故事

食物成瘾——废掉减肥意愿的无影脚

“救治模式”——全民健康促进的观念障碍

改变疾病谱,依赖于公民的主动参与

“健康悖论”——政府决策效率的拦路虎

“健康悖论”*大成因——民众个人健康意识缺位

第五章 打破“健康悖论”的诅咒势在必行

不许生病,是公民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一种责任

公民是自身健康的**责任人,写进我国“医疗健康基本法”

宣教似的健康教育遏制不了慢性病攀升

改变生活方式,制度牵引必不可少

“医保”变“健保”——全民健康促进的新轴心

家庭共济为核心的医保体系,激励民众健康促进

第二篇 行 动 篇

第六章 个人生活方式如何转变?

排在**,但又几乎永远落空的愿望,减肥

溜溜球式的减肥,吃力不讨好

一天三顿饭,哪顿*重要?

轻断食——有科学依据的减肥抗衰老节食新模式

血糖、血糖、血糖——节食的核心

食物的顺应性,找到享受食物的新平衡点

适合于懒人的运动——高强度间歇训练

运动过度——健康促进的另一个误区

“有信心才能行”,自我健康管控的心理学问题

直击痛点——劝说减肥*有效

“羞辱”对方是更直接的健康促进方式

“尊严和货币”,直接、有效

第七章 如何了解自己的身体?

卫生经济学的核心——不确定性

精准了解自己的身体,才能阻挡疾病灾难的发生

全面体检与精准体检

病耻与恐病感是阻碍体检的*大绊脚石

体检是降低癌症医疗负担的*佳途径

第八章 理解老龄化与长寿化才能幸福

长寿化是趋势,既带来幸福,也带来痛苦

积极老龄化是老龄化应对的必由之路

变“老龄化社会”为“长寿化社会”,变养老负担为养老增值

衰弱与肌少症,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

老年用药的多重效应

配偶综合征——照护者也需要治疗

舒缓医疗——中国人*终会接受的医疗服务

老龄化应对三分法

第九章 人们为何如此崇尚养生?

中国人的疾病观和养生观

安慰剂效应与幸存者偏倚

抗衰老究竟抗什么?

保健品是什么?

中医养生的利与弊

第十章 我们为什么睡不着?

几个需要了解的概念

睡不着是因为我们有心事

如何确定睡眠障碍

放下——*有效的疗伤法宝

释怀——秒杀失眠的绝招

第十一章 抑郁是病吗?

抑郁症是会致命的病

抑郁症不分贫富

隐匿性抑郁——让人*恼火的疾病

*大的伤害是把抑郁症当成“伪病”

抑郁症的诊疗障碍还是病耻感

你关怀抑郁症患者的话恰好是给他喂“毒药”

跟着抑郁症亲历者走也是一个好办法

第十二章 癌症*大的诱因,纠结

第十三章 牙齿,被多数人忽略的机体健康门户

爷爷的嘴巴是个“宝马停车场”

爱护牙齿——医疗保险的牵引不可或缺

第十四章 保护我们的眼睛,全民健康促进的**大考

近视眼已成为“国病”

高度近视,必须高度重视

白内障、眼底视网膜病变,老年人的新苦恼

《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健康促进**个 “大国考”

高原护眼计划——《实施方案》应增添的计划

第三篇 展 望 篇

第十五章 人会永生吗?

奇妙的2029 和 2045

无所不能的纳米机器人

让灵魂永生的脑机接口

让人活的有质量的外骨骼

增龄科学——指引年轻化的新路径

衰老是种病,或可被治愈

清除僵尸细胞,阻止衰老进程

干细胞——再生医学的未来

虚拟配偶时代——健康的利器,抑或灾难

第十六章 健康产业支撑全民健康

慢性病治疗的核心在于医院外管理

没有医学支撑的穿戴设备都将沦为玩具

TUDoc 医疗团队——数字医疗产业的新核心

“三三制”模式——基层医生医疗水平均等化的新模式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导 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国人对医疗的需求和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些民众甚至要求来了就得看,不但要看好,还要不花钱,*好还可以住个单间), 但他们大部分人在自身生活方式的约束和合理的健康支出上基本不作为:“饮食放任、生活放纵”。生病了就去医院,看得好皆大欢喜,看不好总有人抱怨这是医生不尽心、医院不给力,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健康悖论”—“生病是个人的权利,救治是政府的职责”。“健康悖论”不仅束缚着每一个中国普通民众,还束缚着政策的制定者,健康医疗的供给者。 医疗技术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而我们对自身健康却没有给予足够关注。民众健康不能仅仅依赖政府和社会,民众自身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要想有健康体魄,我们自身健康的意识必须觉醒和崛起。为什么很多人难以走在正确的健康道路上?答案很明确:因为我们很难真正下定决心去改变那些容易导致生病的陋习。 夸张地说我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直到病时方悔悟!我们会在患病时乱投医,花钱如流水,却难以在日常生活中约束自己,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压缩不必要的开支,将其投入到必要的医疗健康保障上;我们会在痛风发作时嗷嗷大叫,下定决心控制饮食,而在疼痛过后不久又回到酒桌上继续大鱼大肉;有太多人在饭桌前,熟练地拿着胰岛素针在肚子上扎一下,然后心安理得地尽情享受眼前的美味佳肴,完全忘却糖尿病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我们不是不想健康,而是通往健康的道路诱惑重重,百万年进化而来的本能在约束着我们,人情世故也在限制着我们,放下手 中的筷子和酒杯实在困难!更别说还有食物 成瘾和进食成瘾等诸多横在我们健康大道上的拦路虎。这也是“健康悖论”形成的外忧内患。 其实,生病还是不生病,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掌握主动权! “不许生病”是一个信条,是一种信心,是一种素养,更是一种责任。 “不许生病”,意即对可防可控的疾病,个人要积极有效应对,这是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不许生病的信条既利己,也利他,不仅需要政策的牵引,更需要靠个人的主动努力。不生病的武器掌握在我们每个人的手中,我们自己才是自身健康促进的主人,家庭健康的守门人。 不许生病!是我们的权利,更是我们的义务!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为自己的健康负责,为了提高全民的健康素养,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真正复兴,我们要 “少吃点、多动点、开心点、睡好点!” 第十一章 抑郁是病吗? 你关怀抑郁症患者的话恰好是给他喂“毒药” 即便到了 21 世纪的今天,抑郁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第二大杀手,但大家对它的认识还是不够,特别是身边的人不能够理解这些患者,常常会对他们说:“你不要那么想。”而这句话就拉开了你们的距离,因为事实上他们不并愿意那样想和那样做,但是他们控制不住,陷入那种状态,这不是当事人能控制的。所以,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陪伴对他们来说特别重要。其实作为抑郁症的朋友,你对他们的好心宽慰和鼓励恰恰起到相反的作用。你出于一种善良的心愿,怜悯抑郁症患者,往往想用语言去宽慰、鼓励抑郁症患者,但他们忘了,你所提的“比你悲惨的还很多,你要对的起关爱你的人,不能这样消沉下去,要坚强,要充实自己”,其实这些都是废话,他们得了抑郁症的困惑就是实现不了你的宽慰和鼓励。如果轻易能够做到,那他们就不会得抑郁症了。 抑郁症患者通常有两个核心信念:一是无助。例如“我是无能的”“我是无用的”“我是被遗忘的”……二是自我评价低。例如“我是不受欢迎的”“我是孤独的”……特别是在大多数群体中,这两种信念往往同时存在,深深困扰着抑郁症患者。那我们做点什么可以帮到他们呢?有一个微博博主 Boogie,是一个“小仙女”,曾经发布过一条动态,上边写着她抑郁后*不想听到的话,包括以下几条:①会好的;②加油;③我理解你;④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⑤多想点开心的事;⑥你运动起来就好了;⑦你就是想太多。看看这些话,你中了几条?是不是曾经对你身边那些受伤的人说过,有时候我们的好心反而办了坏事,也许这种话会让他们疏离和不愿意沟通甚至出现隐瞒。2018 年 11 月底有个小女孩到吕静大夫那去就医,表现得满满的生无可恋。孩子其实是个好孩子,小学时因为偷了一支铅笔,曾遭受过校园霸凌,受到很多同学恶毒语言的攻击和肢体的暴力。后来同学们道歉了,她跟妈妈说这事时,妈妈说的话居然是:“都过去了你就别再想了,那么多高兴的事你可以想啊。” 完全忽视了孩子感受。即便这次就医也是在孩子强烈的要求下,才成行的。而且遗憾的是,吕静医生已经在病历里写着严密注意患者安全,严防意外,家长依然不重视。去年清明节前孩子自杀了,永远地离开了人间。 那么,除了对他们说“你真的很棒”和“我爱你”,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到我们所爱的人呢?除了陪伴和支持之外,作为他们的家人,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情绪稳定,不能今天看到他不开心,我们小心翼翼,明天他刚好些,我们又开始骂骂咧咧。如果他想诉说我们就听着,如果他不想说,我们就陪他坐一会儿也是极好的。有时候一个拥抱、一张纸巾、一杯温水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重要的是,带他们看医生,及时就医是重中之重!抑郁症已经是常见病,很多医生可以给患者提供帮助,及时就医对于患者的预后特别重要。而且千万不要在患者治疗一段时间效果很好但是又不到疗程时,家人撺掇他/她停药,这一定是在害他/她,一旦复发后反而会延长他/她服药的时间。 勇于放下与面对,对抑郁症的治疗依旧是法宝,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药物和心理干预都很重要!心理科吕静医生强调: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三遍!三遍!纵观当今国内外治疗思路,普遍现象是临床医生喜欢夸大药物的重要性,而高校和研究机构里那些擅长心理治疗的学者又过分强调心理治疗的意义!其实,对于这种多因素影响的疾病来说,药物治疗结合心理治疗才是王道!

作者简介

王小宁,原**军医大学免疫学学科创立人、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名誉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暨全军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是知名免疫学家、教育家及战略科学家。他目前的研究领域为全民健康发展战略,主笔多个中国工程院全民健康重大战略咨询报告,发表了“健康悖论”“变老龄化为长寿化社会”以及“配偶综合征捆绑医学模式”等理论和观点。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