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SBN:9787571326135
- 装帧:一般铜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00
- 出版时间:2022-02-01
- 条形码:9787571326135 ; 978-7-5713-2613-5
本书特色
含章新实用-全新图解版!全家人都能用得上的中医养生手册,70多种中药蔬果,近80道养生药膳,200多个对症附方,药食同源,健康吃、少生病,增强免疫力,打造健康体质。 集养生、保健、美食于一体的家庭保健速查书,药膳食疗师、北京中医医院主任药师联袂打造,为全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图文并茂,简明易懂。选取《本草纲目》中常见的中药、蔬果,精心绘制植物图谱,用牵线图解的方式解读其性味、不同部位的功效等内容,简单明了、通俗易懂。 专业勘校,准确放心。药膳食疗师、北京中医医院主任药师严格把控质量,内容准确,放心实用。 内容丰富,实用性强。内容包括古代医家名论、药理延伸、现代应用、成品选鉴、药膳、附方等,调理身体、时令进补、增强免疫力,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自己所需的中药和蔬果。
内容简介
中医强调利用“药食同源”原理,达到延年益寿、保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也就是利用天然的植物,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这符合现代人所倡导的“”养生之道。本书以《本草纲目》为底本,精选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中药蔬果,并补充了中药蔬果的释名、性味、功效、现代营养知识和挑选方法。同时,每种中药蔬果都附上精美的手绘插图,以牵线的方式图解草药各部位的性味和主治。精选出了70多种常见的药膳,适合想以温和的方法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现代人。
目录
14 中药的气味阴阳
16 中药的五味
18 中药组方原则
20 药方的组成变化
22 中药的鉴别
24 中药的煎煮及服用
第二章 调养五脏
28 甘草 补益五脏·调理气血
30 草豆蔻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32 肉豆蔻 温中涩肠·行气消食
34 芍药 通利血脉·柔肝敛阴
36 香附 疏肝解郁·理气调中
38 白术 健脾益气·燥湿止汗
40 茉莉 理气和中·开郁辟秽
42 麦门冬 养阴生津·润肺止咳
44 藿香 开胃止吐·增进食欲
46 菊花 调理肺肾·益肝补阴
48 知母 清心除热·生津润燥
50 桑 清肺润燥·补肝养肾
52 芭蕉 清热消肿·润肠通便
54 小麦 养心益肾·除热止汗
56 薏苡仁 健脾利湿·清热排脓
58 大豆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
60 葱 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62 大蒜 温中健脾·解毒杀虫
64 黄瓜 清热利水·生津止渴
66 板栗 健脾补肾·强筋健骨
68 梨 化痰止咳·润肺清心
70 橄榄 利咽消肿·清肺解毒
72 槟榔 杀虫破积·行气利水
74 椰子 补脾益肾·消暑解渴
76 胡椒 温中散寒·开胃消食
第三章 调养五官
80 决明子 润肠通便·清肝明目
82 艾 温中祛湿·止血安胎
84 人参 安定精神·宁身益智
86 益母草 活血调经·清肝明目
88 黄精 补肾益精·强筋健骨
90 牛蒡 疏风散热·宣肺祛痰
第四章 润肠利尿
94 淫羊藿 温肾壮阳·补益精气
96 肉苁蓉 润肠通便·延年益寿
98 紫苏 润肺宽肠·利大小便
100 车前草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102 泽泻 消肿除湿·通利小便
104 豌豆 清凉解暑·利尿止泻
106 海带 化痰软坚·利水消肿
108 芝麻 滋润肌肤·润肠解毒
110 苜蓿 利尿祛湿·通利肠道
112 灯芯草 清心降火·利尿通淋
114 桃 润肠通便·活血化瘀
116 菠菜 补血止血·润肠通便
118 石榴 杀虫止泻·收涩止血
120 香瓜 清热消暑·除烦止渴
122 葡萄 补气益血·滋阴生津
124 菱角 健脾益气·可解酒毒
第五章 活血通经
128 当归 活血补血·调经止痛
130 牛膝 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132 番红花 活血化瘀·解郁安神
134 王不留行 活血通经·下乳消肿
136 马鞭草 活血通经·利水消肿
138 丝瓜 清热除烦·通经活络
140 山楂 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142 慈姑 活血散瘀·解毒消肿
第六章 解毒止痛
146 黄连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148 紫草 解毒透疹·活血凉血
150 茄子 散瘀凉血·解毒消肿
152 秦艽 祛风除湿·清热止痛
154 细辛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156 杏 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158 薄荷 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160 蒲公英 化解热毒·散结消痈
162 地榆 解毒敛疮·凉血止血
第七章 止咳化痰
166 贝母 清热润肺·化痰止咳
168 黄芩 清热燥湿·治火解毒
170 远志 安神益智·祛痰消肿
172 桔梗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
174 柴胡 疏肝解郁·解热透邪
176 生姜 温中止呕·发散风寒
第八章 益气补虚
180 黄芪 健脾益气·益卫固表
182 大枣 补益气血·补脾养心
184 沙参 养阴清肺·益胃生津
186 荸荠 清热利尿·凉血解毒
188 地黄 清热生津·生精补血
190 荔枝 行气止痛·益肝补脾
附录一 中药蔬果索引 / 192
附录二 中药蔬果养生食谱 / 195
节选
中药的气味阴阳 气味阴阳,是指药物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四气中的热、温属阳;寒、凉属阴。五味中的辛、甘属阳;酸、苦、咸属阴。升、浮属阳;沉、降属阴。《素 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说:“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阳气积聚在上为天,阴气积聚在下为地。阳性刚强而躁动,阴性柔和而安静;阳主孕育,阴主成长;阳主肃杀,阴主收藏。阳化生清 气,阴凝聚成形。饮食五味滋养了形体,形体又依赖于元气的充养。 五味之气生成阴精,阴精又靠气化生成。五味太过会损伤形体,元气太过则耗损阴精。阴精能化生人体的元气,饮食五味太过又耗伤人体的元气。阴性沉下,故味出于下窍;阳性升浮,故气出于上窍。清阳之气循行于肌肤腠理,浊阴之气向内归藏于五脏;清阳之气充实四肢肌肉,浊阴之气内走于六腑。味属阴,味厚者为纯阴,而味薄者为阴中之阳;气属阳,气厚者为纯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味厚者能泻下,味薄者则通利;气薄者能宣泄,气厚者则助阳。五味中,辛、甘味发散为阳,酸、苦味涌泻为阴;咸味涌泻为阴,淡味渗泻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润或燥,或软或坚,须根据各自功效而使用,从而调节机体平衡。 李杲说:味薄的能通利,像酸、苦、咸、平这些;味厚的能下泻,像咸、苦、酸、寒这些。气厚的能发热,像辛、甘、温、热这些;气薄的能渗泻,像甘、淡、平、凉这些。渗指微出汗,泻指通利小便。又说:药有温、凉、寒、热之气,辛、甘、淡、酸、苦、咸之味,还有升、降、沉、浮的区别,以及厚、薄、阴、阳之间的不同。一种药物之内,气味兼有,理性具存。或气相同而味不同,或味相同而气有异。气像天,温热的为天之阳,寒凉的为天之阴;天有阴、阳、风、寒、暑、湿、燥、火,三阴、三阳的规律与之对应。味像地,辛、甘、淡的为地之阳,酸、苦、咸的为地之阴;地有阴、阳,金、木、水、火、土,生、长、化、收、藏与之呼应。气味薄的,轻清上升而形成天象,因为它源于天而亲上。气味厚的,重浊下沉而形成地貌,因为它源于地而亲下。
作者简介
于雅婷 主任医师、高级药膳食疗师,领导研发创新的现代化中医食疗技术多次荣获国内大奖。 吴剑坤 中医治未病科主任、体检中心主任,北京中医医院主任药师、执业药师、高级健康管理师。主编《中草药图鉴》等多部中医药科普论著。
-
家庭急救
¥2.1¥6.0 -
中国药膳良方
¥9.2¥30.5 -
走出孤独
¥21.1¥46.8 -
张文鹤护肤指南/张文鹤
¥17.6¥65.0 -
漫画讲透黄帝内经
¥28.4¥58.0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11.9¥39.8 -
二次成长
¥30.8¥56.0 -
寿亲养老新书
¥4.8¥13.0 -
经典中医启蒙-一个中医眼中的生命.健康与生活
¥37.4¥68.0 -
《黄帝内经》和《本草纲目》中的中药养生全典
¥21.4¥49.8 -
帝王养生术-历朝历代帝王养生秘诀
¥9.6¥36.8 -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科普版
¥23.9¥38.0 -
24节气顺时调养全书
¥14.9¥49.8 -
全面健康调理按摩全书
¥21.4¥49.8 -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
¥35.9¥59.8 -
情绪自救:化解焦虑、抑郁、失眠的七天自我疗愈法
¥34.8¥59.0 -
范志红详解孕产妇饮食营养全书
¥21.4¥49.8 -
中华养生食谱大全
¥23.4¥78.0 -
百病取穴一点通
¥9.9¥22.9 -
身体疾病信号自查全书
¥14.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