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1725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8
  • 出版时间:2022-03-01
  • 条形码:9787030717252 ; 978-7-03-071725-2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儿童口腔健康,围绕学龄儿童*常见口腔问题,详细介绍了相关的口腔健康科普知识。全书一共分为四章,**章是儿童口腔健康现状,目前儿童口腔健康仍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儿童及其家长共同参与到儿童口腔健康工作中。第二章是口腔结构基础,向读者展示正常的口腔情况和儿童时期口腔的发展状况。第三章是口腔疾病治疗及预防,围绕学龄儿童*常见口腔问题,包括龋齿、牙髓炎、牙齿外伤等的治疗及预防,向读者进行细致阐述。第四章是口腔健康预防,通过介绍如何选择合适的牙齿清洁工具、正确的刷牙方法,以及龋病预防干预措施等,希望帮助读者树立口腔健康观念,从而养成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本书适合儿童及其家长阅读,以共同维护儿童口腔健康,同样也适合口腔医务人员在开展口腔健康科普宣教时参考。

目录

目录
**章儿童口腔健康现状 1
第二章口腔结构基础 2
一、口腔的基本结构 2
二、牙齿及牙周的组成 4
三、儿童牙列三阶段 5
四、乳牙的形态与作用 7
五、乳、恒牙的交替 9
六、恒牙的形态与年轻恒牙 10
七、牙齿的异常萌出 12
第三章口腔疾病治疗及预防 13
一、龋齿的治疗及预防 13
二、牙髓炎的治疗及预防 15
三、牙外伤的治疗及预防 17
四、牙列不齐的治疗及预防 20
五、龈炎的治疗和预防 21
六、口腔溃疡的治疗及预防 23
第四章口腔健康预防 24
一、树立健康观,养成好习惯 24
二、选择合适的牙齿清洁工具 24
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30
四、定期局部涂氟 34
五、“六龄齿”窝沟封闭 36
六、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37
展开全部

节选

**章 儿童口腔健康现状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现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7 年9月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5 岁儿童的乳牙龋患率高达70.9%,比十年前上升5.8 个百分点;12 岁儿童恒牙龋患率是34.5%,比十年前上升了7.8 个百分点,儿童龋患呈上升态势。儿童龋病发展速度快,使牙体硬组织缺损,引起牙齿疼痛,影响患儿生活;发展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终使患牙早失,导致恒牙发育畸形、牙列错畸形、面部不对称,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口腔疾病的治疗也给社会家庭带来经济负担。儿童口腔疾病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该调查报告还显示:5 岁儿童、12 岁儿童的每天两次刷牙率分别为24.1% 和31.9%;含氟牙膏使用率分别为42.1% 和55%。可以看出,学龄儿童缺少口腔疾病预防的知识和意识、缺乏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缺少有效口腔疾病预防干预措施。口腔预防是为了达到维持和促进口腔健康的目的,对预防人群采取相应干预措施,使预防人群获取口腔保健相关知识和形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是保持口腔健康的基本要求。因此,只有预防人群同时具有相关知识和行为,进行有效的口腔预防,才能维护口腔健康。 小学阶段是口腔保健知识认识和正确行为养成的关键时期,6 岁是恒牙萌出初期,也是口腔内*重要的牙齿—“六龄齿”萌出时期,该时期口腔保健不当与儿童口腔疾病发展息息相关,如果能在这个时期让儿童掌握口腔保健知识,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学习相应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可以提高儿童自我口腔保健能力,从而减少儿童口腔疾病的发生。 第二章 口腔结构基础 一、口腔的基本结构 我们的口腔像一个设计精巧、功能完备的食物研磨机,这个研磨机的组成部分有:上下唇、上下牙列、舌等。牙齿用来咀嚼食物,舌用来搅拌食物,舌的搅拌作用使我们的牙齿能更充分地咀嚼食物,上下唇闭合包裹着牙齿咀嚼的食物,使之不能向外溢出。我们的口腔同样是消化道的开口,当食物在口腔内完成了研磨,那么接下来磨碎的食物通过咽部后,就进入人体消化道的下一段旅程。 当然,我们的口腔不仅是一个研磨机,还是一部发声器,气流通过口腔,被唇、牙齿、舌、声带加工成不同的声音,不论是我们儿时呱呱坠地的**声哭泣,还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进行语言的交流,不论我们说的是哪种语言,抑或是唱出优美的歌曲与旋律,都离不开我们口腔这部发声器。 我们的口腔从外向内依次是唇、牙齿和舌。唇分上唇、下唇,上、下唇连接部分构成口角,唇与口腔黏膜相连接。牙齿由牙龈包裹着,牙齿分为上牙、下牙,分别组成了上、下牙列;上牙列靠里的部分是上腭,由前部2/3 的硬腭和后部1/3 的软腭构成,软腭后缘正中有一个特殊结构,称悬雍垂;上腭后部是咽后壁,两侧各有一个扁桃体。舌向上的一面称舌背部,向下的一面称舌腹部,舌腹部由舌系带与口底相连接(图2-1)。 口腔为消化道起始部位,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参与消化、协助发音和言语动作等活动,具有感觉功能,并能辅助呼吸。口腔主要由牙齿、颌骨、口腔腺、唇、颊、舌、腭、口底等组成。 牙齿是口腔内重要器官,其功能是咀嚼食物和辅助发音,并保持面部正常形态。颌骨是口腔颌面部的骨骼支架,构成颌面部的基本轮廓。其中上颌骨和下颌骨是面部和咀嚼器官的重要组成部分。 口腔腺就是所谓分泌“口水”的腺体。人体的口腔腺由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等三对大唾液腺和散在分布于口腔和口咽部等处的小唾液腺组成。分泌的唾液主要含有淀粉酶,有助于人体对食物的咀嚼、吞咽和消化。唾液还有清洁口腔、抗菌、免疫和味觉等功能。 舌是口腔内的重要器官,主要由肌肉组成。除有发音作用外,还有咀嚼、味觉和辅助吞咽等功能。舌在建立正常咬合关系时发挥重要作用。舌还是中医观察全身疾病的重要窗口。 口腔颌面部的神经很多,但与口腔颌面部功能关系密切的神经主要有三叉神经、面神经、舌下神经等。①三叉神经是面部主要的感觉神经,如果面部发生麻木、疼痛一般都与此神经受损有关。②面神经支配面部的表情肌,人们所要表现的喜怒哀乐都与它密切相关,若出现嘴歪、眼斜、流口水等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表现,则与面神经受损有关。此外它还传导舌前2/3 的味觉和支配舌下腺、下颌下腺泪腺的分泌。③舌下神经是管理舌部肌肉的神经,舌部肌肉发生萎缩或舌功能障碍多提示舌下神经病变。 面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因为面部血管丰富,加之面部组织较薄、位置表浅,所以面部外伤后出血较多,但也有利于抗感染和组织愈合。 二、牙齿及牙周的组成 牙齿从外形上可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暴露于口腔内的是牙冠,牙冠色白而光泽;嵌于牙槽骨内的是牙根;介于牙冠与牙根之间的部分被牙龈包绕的是牙颈。牙的内部中空部分称牙腔;位于牙根内的称根管,与牙槽骨相通。 牙齿在结构上从外到内依次可分为牙釉质、牙本质和牙髓。牙冠表面覆有一层白色光泽的釉质称为牙釉质,是人体骨质中*坚硬的部分,是牙齿坚硬的保护性组织;牙本质主要由许多淡黄色的牙本质小管构成,与内侧的牙髓相通,牙根与牙颈表面覆有一层黏合质;*内侧的牙髓中富含血管和神经,当牙髓发炎时,可引起剧烈的疼痛。 牙齿的周围有牙龈、牙周膜和牙槽骨,共同构成牙周组织,对牙齿有保护、支持和固定作用。牙龈是口腔黏膜包绕着牙颈部和牙槽骨的部分,呈浅粉色;牙周膜是位于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致密结缔组织,内含较粗的胶原纤维束,其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深入牙槽骨内,具有固定牙根和缓解咀嚼时所产生压力的作用(图2-2)。 图2-2 牙齿及牙周的组成 三、儿童牙列三阶段 儿童时期的牙齿主要是乳牙和年轻恒牙。根据儿童的生长发育、牙齿的萌出和乳恒牙的替换过程,临床上将儿童时期的牙列分为三个阶段:乳牙列阶段、混合牙列阶段和恒牙列阶段。在乳牙列阶段保护好乳牙,在混合牙列阶段促使乳恒牙的正常替换,使儿童*终能形成健康整齐的恒牙列。 1. 乳牙列阶段 即**颗乳牙开始萌出到**颗恒牙萌出之前的阶段,约在出生后的6 个月至5 岁。乳牙列是儿童的主要咀嚼器官,因此维护乳牙的健康对于颌骨和牙弓的正常发育、恒牙的萌出和排列有着重要意义。乳牙龋齿的发生率较恒牙高,并且由于乳牙钙化程度较低,龋齿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应高度重视乳牙龋病的预防。 2. 混合牙列阶段 此阶段为**颗恒牙萌出后至*后一颗乳牙被替换之间的阶段,平均年龄为6 ~ 12 岁。*先萌出的恒牙为下颌**恒磨牙或下颌中切牙。*后被替换的乳牙是第二乳磨牙或乳上尖牙。这一阶段儿童口腔中同时存在着乳牙与恒牙,故称混合牙列(图2-3)。此阶段为儿童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儿童不良生活习惯可引起不同程度的牙颌畸形:如口呼吸可引起牙龈增生、腭盖高拱等;吮指、咬唇、吐舌可引起牙齿移位,形成前牙开畸形;咬铅笔、筷子等也可引起咬畸形或牙列不整。如发现上述不良习惯应及时纠正。 3. 恒牙列阶段 即*后一颗乳牙替换为恒牙至儿童时期结束的阶段,此阶段口腔内无乳牙存在。恒牙列阶段一部分恒牙的牙根虽已基本发育完全,但髓腔相对较大。**恒磨牙患龋率居首位,龋病发生率有回升趋势,此阶段仍应重视龋病防治工作。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