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长算法

成长算法

1星价 ¥39.3 (5.7折)
2星价¥39.3 定价¥69.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4320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32开
  • 页数:360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521743203 ; 978-7-5217-4320-3

本书特色

影响100万家庭的春藤教育创始人喻颖正作品;献给所有渴望成为高手父母的7把金钥匙:给孩子一个世界,不如让孩子选择世界;辅以微行动工具箱和小练习,帮助父母解决头痛的教育难题,让孩子实现自主成长,从容走向未来

内容简介

现如今让父母*头疼的三个问题: 战略难题:孩子未来该往哪个方向走? 战术难题:具体某个方向到底该怎么走? 实战难题:孩子不爱学、不会学、学不会,怎么办? 对于上述难题,现实中遍地都是答案,但却不能给家长一个科学的、系统的“全景图”。 孩子就像一棵树,需要“阳光雨露、空气水分、森林环境”所构成的整体生态体系。《成长算法》这本书给你的,正是高手家长需要的七把“金钥匙”:兴趣、行动、博学、成就、幸福、希望和共赢,为你提供一套模块化、可视化、可操作的完整体系,帮你开启孩子自主成长、决胜未来的七大关键能力。

目录

开篇 重新出发:一份重启孩子未来教育的系统方案

社会变化加剧,重新寻找教育的出路

构建系统思维,激活孩子的成长系统

7把“金钥匙”,开启孩子自主成长之路

**章 金钥匙一:兴趣——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好奇驱动:好奇心是孩子产生兴趣与优势的内核

聚焦思维:专注当下,看向远方,让孩子走得更远

自主选择:自主性和掌控感,让孩子走得更远

第二章 金钥匙二:行动——学会在试错中有效成长

大胆试错:让孩子在安全的童年,模拟真实的人生

成长思维:帮孩子养成成长型思维,让孩子受益一生

持续行动:进入“行动飞轮”,带来有效成长

第三章 金钥匙三:博学——20年后成为厉害的人

跨界认知:迁移知识的能力,决定了孩子“聪明”的程度

科学思维:在为什么的背后诞生创造力

快速学习:*需要学习的,是“学习的习惯”

第四章 金钥匙四:成就——从学业成绩到人生成果

解决问题:拥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被社会需要的人

复利思维:学会提前播种未来人生果实

适应环境:适应和拥抱变化,在逆境中强健生长

第五章 金钥匙五:幸福——爱是孩子*强大的生命力

幸福人际:给孩子安全感和爱,就是给了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石

资源思维:养育一个孩子需要“全村人”的努力

学会偷师:找到导师,成长的路上不迷路

第六章 金钥匙六:希望——成为能“预见未来”的长期主义者

长期主义:坚守初心,永远去做*重要的事

愿景思维:看到未来,方法就会随之而来

掌控时间:面向未来,把握好当下的那些关键时刻

第七章 金钥匙七:共赢——实现聪明、富有、幸福的人生

同理沟通:拥有同理心,是孩子形成高情商领导力的内核

共赢思维:当孩子有益于人时,才能变得真正富有

自我领导:孩子能管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引领别人


展开全部

节选

序章 重新出发 一份重启孩子未来教育的系统方案 你可以给予他们你的爱,而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 纪伯伦《孩子》 养育和教育,对绝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一件挺难的事。社会发展到今天,成绩好、分数高已经不是成功的标志,“独木桥”的位置已经变了。变到哪里去了,很多父母并不 知道。 著名的英国牛津大学经济研究团队预测,现有的702种职业中,约有一半将会消失,所有就业者中有47%处于“风险”状态。 难怪有人说:我们的教育是在用19世纪的体制,教20世纪的知识,去面对21世纪的挑战。 这对中国父母和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怎么做才能让孩子现在成长好、学得好,将来过得更好? 显然,在科技快速进步,思考和创造成为社会进步的核心价值的今天和未来,我们再按照多年前工业时代的人才标准培养孩子,已经行不通了。 社会变化加剧, 重新寻找教育的出路 我之前认识一位家长,在他的教育观念中有这样一个公式: 学习好=上好大学=找好工作=不错的薪水=成功+幸福 显然,这就是我们曾经接受过的*传统的教育路线。所以,他对孩子的学业要求非常严格,如果孩子有一次考试成绩下滑,他都要找老师细问缘由,然后严厉地批评孩子,让孩子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分析原因。父母的这个做法造成了孩子对优秀的认知非常单一:学习成绩好就优秀。 *后,这个孩子倒不负众望,进入了全国一流大学读书。但进入大学后他才发现,自己的同学素质都很全面,他们不但学习优秀,见多识广,视野也更开阔。他这种埋头苦学、学业成绩很好,但在其他领域几乎没有涉猎的孩子,和同学一交流,完全没有优势,也非常难以融入,一度非常自卑。 我想,这位家长的做法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教育思维:按自己以往接受教育的方式和固有路线为孩子设计道路、选择资源,培养孩子成长。 当孩子还在学校时,这样的做法看不出什么问题,甚至还能表现出优势:孩子学习领先,功课优秀。但是,一旦孩子被投放到社会这个大环境里,父母会发现,自己之前对孩子那么用心、投入那么多,但孩子现在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甚至南辕北辙。这时父母便会困惑,难道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多、不够好吗?究竟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就在于,如今的时代,孩子学业赛道的成绩,已不再是未来竞争的保证,也不再是决胜未来的筹码。我们现在要做 的,是摒弃孩子原有的那套单一的、传统的成长系统,要面向未来,重新帮孩子建立一个具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生态化系统。 这个系统的核心特点体现在:(1)能够应对未来的不可预测;(2)实现自主成长;(3)能够借助各种机会的不确定性。 精力投入多,对孩子学习非常用心,过度注重单科成绩。 摒弃原有单一的、传统的成长系统,面向未来变化,帮孩子建立具有成长思维的生态化系统。 简而言之,教育孩子已演变为一个复杂的系统,这个系统具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不连续性和不可逆性。说它不确定,是因为我们谁也无法预测未来,预判不出孩子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说它不连续,是因为一时的努力未必有用,你和孩子的付出与回报不一定成正比;说它不可逆,是因为时光是单程的,孩子说长大就长大,走了弯路也无法悔棋,不可 重启。 基于这样一个现实,今天的父母面临的子女教育难题就非常清晰了。概括起来,我认为主要是以下三种: 未来方向:社会变化加剧,未来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孩子到底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当下选择:当前应该选择哪种教育资源?我们如何为孩子做准备,才能助力孩子更好地决胜未来? 眼前难题:教育效果和良性成长如何兼顾?面对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父母应该怎么办? 作为一个从业十余年的教育工作者,近几年来,我一直在思考以上问题。如果我们逆向思考:一个已经获得了自己所期望生活的孩子,在成长道路上都做出了哪些努力、具备了哪些能力、获得了哪些资源,才拿到了自己人生成功的号码牌? 当拨开现象看到本质后,我发现,那些优秀的孩子,不管是在国内参加高考的孩子,还是出国留学深造的孩子;不管是清华、北大破格录取的孩子,还是哈佛、耶鲁敞开大门迎接的孩子;不论是逆境中崛起的穷孩子,还是挣脱体制追求未来的反叛少年……他们成长的底层逻辑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 那么,能让这些优秀孩子获得高质量成长的底层逻辑到底是什么呢? 我画了一个“金字塔法则”图,用它来表示我的思考认 知。这个图由上到下一共有四层(见图0-2): **层 who:孩子未来将成为什么样的人。 这一层我们无法设计,只能努力去唤醒孩子。父母必须认识到,孩子强烈的内在动机要胜过绝大部分外力。 第二层 why:科学认知。 未来20年,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那些优秀的教育,规律是什么?这就需要孩子对世界的真实运行原理建立科学的认知,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该做哪些“正确的事”。 第三层 how:该怎么做。 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事是**步,但关键是如何把事情做好。这时父母就要为孩子提供一种动力,让孩子知道如何“把事情做对”。 第四层 what:有哪些资源可以让父母利用。 这里的“资源”主要包括:优秀的教育理念、高价值的知识、高质量的课程,一所好的学校、一个好的教育机构、一位好的老师,甚至是便利的可快速分享的学习资源与教育信息等(见图0-3)。 面对这些资源,父母要做的就是做好选择和决策,找对方法,把事情做好。 掌握了这些底层逻辑,就弄明白了4个“W”的含义。这样,父母才能从漫无目的的教育焦虑中解脱出来,帮助孩子掌握决胜未来的关键能力,更大概率地走向成功。 构建系统思维, 激活孩子的成长系统 我在我的《人生算法》一书中曾提过,未来世界是一片烂泥地,我们与其费尽心思地为孩子铺路,倒不如让孩子成为一辆能在烂泥里跑起来的车。 要实现这个目标,父母除了掌握教育的底层逻辑,还需要构建一种系统思维,在孩子走向社会之前,根据孩子的个性引领孩子成长,培养孩子“自己跑起来”的能力。 有的父母可能会说,既然未来不确定,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孩子的人生和未来进行规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一下“随机性”和“*优解”这两个概念。我举个例子 来说明: 我特别喜欢种植物,每年都会种下两株佛手瓜,它们生长迅速,产量喜人。有时它们的藤会爬到我搭建的铁丝网上,有时悬在空中,然后垂下去。 我发现,佛手瓜的藤很美,哪怕只是毫无规则地“胡乱生长”,看起来与大自然也并不违和。但是,那些长在我搭建的铁丝网上的藤就比较难看。 这便让我想起来了孩子的成长。佛手瓜藤的“胡乱生长”,简直像极了孩子们那不受约束的童年。佛手瓜“胡乱生长”的状态就是一种“随机性”,它的藤可长可短,也可能向不同方向攀爬,我们不知道它会长成什么样子。所以,“随机性”是说,这个世界充满了不确定性,经常会有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无须担心佛手瓜会如何攀爬、如何长出触须、如何结出果实。 但是,要想让佛手瓜生长得更加旺盛,并且不生病害,就需要园丁去照顾它,帮它修枝剪叶、浇水施肥。园丁所做的这些工作,对于佛手瓜的生长来说就是一个“*优解”。所以,寻找“*优解”就是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能够通过自己的理性判断去发现和探索,寻找事物*佳的发展方向。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就是要在保持孩子成长“随机性”的基础上,基于每个孩子的成长规律,找到培养孩子的“*优解”。父母要像园丁一样,为孩子提供*适合的土壤和环境,助力孩子健康成长;而不是去做一个木匠,想方设法把孩子雕刻和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因此,父母要摒弃之前那套陈旧的教育观念,彻底改变之前的固定思维,重新构建起一套基于孩子成长规律和能够应对未来发展的系统思维。 这套思维的核心,是从整体上把握孩子的成长路线,把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看成是一个动态系统,以未来为方向,培养孩子自主成长,鼓励孩子自己去选择世界。 那么,到底什么是系统思维呢? 系统,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能够实现某种功能或某个目标的统一整体。从这个定义来看,要构建一个系统必须包含四个部分:要素、连接、功能和目标。而系统思维,就是从多个不同角度去看待一件事的意义和影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影响,用*简单的一句话概括,即“真相不止一个”。我们也可以把系统思维称为整体观、全局 观,它所强调的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我有一个朋友,他每天晚上都给自己的孩子写一封信,夸奖孩子当天取得的进步,同时也表达自己对孩子无条件的爱。连续写了几天之后,孩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以前总要靠吼才能做事的孩子,突然变得积极主动了。他也给自己的父母写了封非常感人的信,感谢父母对他的照顾、关爱,他的妈妈看到信之后都哭了。 我的这个朋友就是在用系统思维中的“要素”教育孩子,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尊重,把教育孩子看成一个完整系统去操作。表面看,他只是做了一件小事,实际上却影响了孩子的整个身心状态。在这种大局观下,父母下的每一步棋都是在激活孩子的整个成长系统。 这样的系统几乎都有强健、高适应度、韧性等特性,并伴随着试错中的学习。在不确定性的环境中,这些特性显得尤其重要。当然,系统在操作过程中也可能会出错,或者产生一定的试错成本,但当你掌握了这套系统的具体思维和做法后,你会发现,它完全可以接受局部的失败,并不会对孩子整体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7把“金钥匙”, 开启孩子自主成长之路 今天的孩子尤其需要新的成长系统,再加上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父母和孩子都要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不确定性的系 统。针对这一现状,父母先要能勇敢面对,才能带领孩子去拥抱变化。 简而言之,就是要在系统思维的指引下,为孩子构建起一套有效的“成长路线”。 那么,我们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一是审视初心。想想我们教养孩子的初衷,就是渴望他做个幸福快乐、对社会有用的人。二是回归当下。要快速找到当下父母*急于解决的那些难题。 春藤家长App上曾针对几十万父母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遭遇的*直接、*紧迫、*头痛的难题,排在前七位的分别如下(见图0-4): 上面这些难题,在现实中遍地都是答案,但仍然无法给父母一幅科学的、系统的“全景图”。 如果要从根本上化解眼前这些难题,就必须依靠底层的教育规律和科学认知,借助更多实践尝试样本,灵活调整教育规划,为孩子构建动态化的成长系统,设计基于规划思维的成长路线,以应对外界的种种不确定性。我把这套系统称为“成长算法”。 这套“成长算法”针对以上难题给出的整体解决方案就是:培养孩子面向未来成长的底层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在这本书中,我也是从整体上围绕这三点来帮助父母为孩子构建成长系统、设计成长路线的(见表0-1)。 我们先来看底层能力。 底层能力是孩子未来需要的一个软实力系统,它主要包含7个要素,分别为:好奇驱动、大胆试错、跨界认知、解决问 题、幸福关系、长期主义、同理沟通。之所以选择这些要素,是因为比具体“怎么办”更底层的,是一个人童年或更早期的原生家庭影响。 接下来再来看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一套大脑心智的运转系统,体现在一个人的身上,更多的是在学习和参与社会活动过程中解决问题、创造价值时的想法和判断。它也包含7个要素,分别为:聚焦思维、成长思维、科学思维、复利思维、资源思维、愿景思维和共赢思维。孩子如何思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如何行动,如何在社会某个领域内取得更大的成就,所以这些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关键的底层思维。 *后说下行为模式。 行为模式是一套孩子可以习得的面向未来的动力系统。未来的不可预测性和来自科技的日新月异决定了,孩子走向未来时具有知行合一的行为模式,比掌握多少知识、懂得多少道理都重要。未来,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一个高手、一个“厉害”的人,主要都由其行为模式所决定。行为模式同样包含7个要素,分别为:自主选择、持续行动、快速学习、适应环境、学会偷师、掌控时间、自我领导。 以上这些,都是助力孩子自主成长的关键要素,也是孩子在当前的成长和未来发展过程中,父母应该抓住的*重要的事。 养育孩子如同种树。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我每年都要和家人一起在院子里种花种树。春天播种,夏日耕耘,秋天收获,冬日涵养。我觉得养植物和养育孩子真是太像了。我也常说,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是一棵稚嫩的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大树想茁壮成长,离不开7个要素:根、干、叶、果实、土壤、阳光和整片森林。如果我们把孩子的成长过程比喻成大树的成长过程,那么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各个因素和条件与大树成长的7个要素从本质上来说是相通的: 根:代表孩子的能力,包括天赋、个人优势、兴趣、主动性、动机和动力等; 干:代表孩子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过程,包括成长型思维和行为方式等; 叶:代表孩子的求知、学业,包括认知能力、学习能力、思考方式等; 果:代表孩子获得的成果,包含解决问题、获取成果以及适应环境和坚韧毅力等; 土:代表为孩子提供的环境,包含爱、安全感、文化自信以及各种社会支持等; 日:代表孩子的人生意义和理想,包含对未来的预见力、对时间的掌控力等; 林:代表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能力,包括关键的倾听表达、同理心、领导力等。 特别像泥土里的一棵树的孩子们,都需要阳光雨露、空气水分、森林环境。这些大自然可以给予。那么我们父母能给孩子什么呢?我们父母同样可以给孩子我们手里的“阳光雨露、 空气水分、森林环境”。它们就是被我称为开启孩子自主成长之路的7把“金钥匙”。 金钥匙一(根):兴趣——拥有主动学习的内驱力 金钥匙二(干):行动——学会自己选择行动路径 金钥匙三(叶):博学——成为20年后*厉害的人 金钥匙四(果):成就——从学业成绩到人生成果 金钥匙五(土):幸福——美德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金钥匙六(日):希望——能够“预见未来”的能力 金钥匙七(林):共赢——实现聪明、富有、幸福的人生 可以看出,这7把“金钥匙”是对应前文孩子成长系统的7个要素。 从整体上说,7把金钥匙与7个成长要素彼此关联,共同构成了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的生态体系。更关键的是,这7把金钥匙并不只是简单的隐喻,其中每一把金钥匙都涵盖了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关键的三个成长系统,即底层能力、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这也是我这套成长算法中*为核心的地方。 掌握这7把金钥匙中的内容和方法,不但能让父母形成系统思维,关键是可以启发和推动孩子在成长系统当中不断修正自己,实现自主成长。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角色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是一个鞭策者或教育者,而更像是一个守护者、助推者、启发者、激励者、滋养者、导航者和示范者(见表0-1)。

作者简介

喻颖正(老喻) 未来春藤教育科技公司创始人 公众号“孤独大脑”主理人 畅销书《人生算法》作者 20岁在大学创业,投身房地产行业;35岁实现退休。 两个孩子的父亲,行走的思考者。 其主理的微信公众号“孤独大脑”,被网友誉为“思想的盛宴与迷宫”。 2017年,创立“未来春藤”,主张“家长有规划,孩子有未来”,超过100万中国家庭因此受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