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服务养老研究

金融服务养老研究

1星价 ¥214.6 (7.2折)
2星价¥214.6 定价¥29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030708762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24cm
  • 页数:583页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030708762 ; 978-7-03-070876-2

本书特色

金融服务养老,就是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条件下,政府和金融机构对老年人在养老需求上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

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研究了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基础, 构建了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框架, 详细考察了国外典型国家金融服务养老实践, 尝试性地总结了发达经济体、新兴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 认真总结了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经验、教训与启示。通过广泛调研和中外历史的比较, 本书发现了金融服务养老存在的各种问题, 根据所发现的问题探索了中国金融服务养老的路径。本书的特色是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理论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等。

目录

目录
**部分 导言
第1章 总论 3
1.1 金融服务养老的相关概念界定 3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及综述 9
1.3 相关文献评述 18
1.4 研究的创新性、独到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 21
1.5 研究方法 24
1.6 研究框架 26
第二部分 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框架研究
第2章 传统养老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31
2.1 来势汹汹的养老问题 31
2.2 传统养老方式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34
2.3 传统养老资金来源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39
2.4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作用的紧迫性 42
2.5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的作用和意义 45
第3章 金融服务养老的产生和发展 47
3.1 金融服务养老产生和发展的必然性 47
3.2 金融服务养老的产生 49
3.3 金融服务养老的发展 51
3.4 金融服务养老的内容 54
第4章 金融服务养老的未来趋势 60
4.1 金融服务养老现状概述 60
4.2 金融服务养老的影响因素 63
4.3 金融服务养老的基本特征 67
4.4 金融服务养老的未来变化及发展趋势 72
第5章 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基础 76
5.1 经济理论 76
5.2 金融理论 79
5.3 预期理论 81
5.4 需要层次理论 83
5.5 社会保障理论 85
5.6 养老保险理论 86
5.7 长寿风险管理理论 87
5.8 社会管理理论 89
5.9 其他理论 90
第6章 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框架 91
6.1 金融支持理论 92
6.2 金融创新理论 94
6.3 金融深化理论 96
6.4 金融机构理论 97
6.5 金融资产理论 99
6.6 金融投资理论 101
6.7 金融风险理论 102
6.8 金融投资组合理论 105
6.9 金融监管理论 108
6.10 金融审计理论 109
6.11 其他金融理论 111
第7章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与监管完善的紧迫性 112
7.1 金融服务养老的风险表现 112
7.2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与监管完善的重要性 115
7.3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与监管完善十分紧迫 118
7.4 总结 121
第三部分 金融服务养老模式及国际经验研究
第8章 国外养老服务现状分析 127
8.1 国外养老服务概况 127
8.2 美国养老服务 137
8.3 日本养老服务 141
8.4 英国养老服务 144
8.5 德国养老服务 147
8.6 新加坡养老服务 150
第9章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模式及其差异 153
9.1 发达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153
9.2 新兴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159
9.3 转型经济体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163
9.4 国外不同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养老模式 166
第10章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 172
10.1 高度重视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与管理 172
10.2 有效防范金融服务养老风险 175
10.3 建立合理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体制 179
10.4 构建恰当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框架 182
10.5 成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构 186
10.6 依法进行金融服务养老监管 188
第11章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经验与教训 190
11.1 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养老的作用 190
11.2 注重防范金融服务养老风险 194
11.3 不断强化金融服务养老运行监管 196
11.4 设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养老管理机构 199
11.5 日益完善金融服务养老体系 203
11.6 提供金融服务养老法律保障体系 206
第12章 国外金融服务养老的启示与参考借鉴 210
12.1 对相机进行金融服务养老预期引导和调节的借鉴 210
12.2 对合理控制金融服务养老风险的借鉴 215
12.3 对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体制的借鉴 219
12.4 对注重发挥金融审计独*监督作用的借鉴 222
12.5 依法对金融服务养老进行监管的借鉴 226
第四部分 金融服务养老运行、风险防范与监管问题研究
第13章 金融服务养老运行、风险防范与监管问题概述 233
13.1 金融服务养老运行问题 233
13.2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问题 239
13.3 金融服务养老监管问题 242
第14章 金融服务养老供求失衡问题 248
14.1 金融服务养老的需求问题 248
14.2 金融服务养老的供给问题 253
14.3 金融服务养老供求不平衡问题 258
14.4 金融服务养老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 262
第15章 金融服务养老创新问题 267
15.1 金融服务养老机构的创新问题 267
15.2 金融服务养老产品的创新问题 269
15.3 金融服务养老服务的创新问题 272
15.4 金融服务养老业务的创新问题 274
15.5 金融服务养老方式方法的创新问题 275
15.6 金融服务养老制度的创新问题 277
15.7 金融服务养老监管的创新问题 278
15.8 金融服务养老模式的创新问题 280
第16章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问题 282
16.1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问题概述 282
16.2 金融服务养老的系统性风险问题 285
16.3 金融服务养老的非系统性风险问题 288
16.4 金融服务养老的信用风险问题 289
16.5 金融服务养老的市场风险问题 291
16.6 金融服务养老的操作风险问题 292
16.7 金融服务养老的流动性风险问题 293
16.8 金融服务养老的欺诈风险问题 294
16.9 金融服务养老的其他风险问题 295
16.10 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服务养老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问题 297
第17章 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体制机制问题 299
17.1 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体制问题 299
17.2 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机制障碍 302
17.3 金融服务养老监管效率问题 304
17.4 与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体制机制相关的其他问题 308
第18章 金融服务养老审计监督与法律保障问题 314
18.1 缺少审计监督的金融服务养老难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314
18.2 金融服务养老的金融审计监督问题 315
18.3 金融服务养老审计监督体制机制问题 317
18.4 金融服务养老的法律保障问题 318
第19章 金融服务养老体系问题 323
19.1 银行服务养老体系问题 323
19.2 证券服务养老体系问题 325
19.3 保险服务养老体系问题 326
19.4 信托服务养老体系问题 328
19.5 基金服务养老体系问题 329
19.6 总结 331
第20章 金融服务养老的数学模型构建及分析 333
20.1 前人对金融服务养老的相关量化分析 333
20.2 金融服务养老的成本收益分析 334
20.3 金融服务养老的需求模型构建 337
20.4 金融服务养老的消费需求模型构建 340
20.5 金融服务养老的储蓄需求模型构建 343
20.6 金融服务养老的投资需求模型构建 345
20.7 金融服务养老的供给模型构建 349
20.8 金融服务养老的风险模型构建 351
20.9 总结 353
第21章 金融服务养老一般问题的实证分析 354
21.1 养老资产结构问题的实证分析 354
21.2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普遍性问题的实证分析 362
21.3 金融服务养老满意度问题的实证分析 368
第22章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与监管的实证分析 373
22.1 基于动态博弈模型的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与监管分析 373
22.2 基于均值—方差模型的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 与监管实证分析 380
22.3 基于VAR模型的年金收益率风险来源实证分析 386
22.4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防范与监管存在的问题 393
22.5 总结 394
第23章 中老年家庭风险金融资产参与的实证研究 395
23.1 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 396
23.2 研究设计 397
23.3 实证分析 401
23.4 结论与启示 408
第24章 现有金融服务养老的风险防范与监管完善问题总结 410
24.1 金融服务养老的各种创新问题 410
24.2 金融监管难以克服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问题 411
24.3 金融服务养老的金融审计监督问题 413
24.4 金融服务养老的不良预期问题 414
24.5 金融服务养老风险预期的持续性问题 416
24.6 金融服务养老的制度配套不完善问题 418
第五部分 金融服务养老的中国路径研究
第25章 金融服务养老的中国路径研究总述 423
25.1 路径、路径依赖与路径选择 424
25.2 金融服务养老的路径依赖与路径选择 426
25.3 走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 428
25.4 有中国特色的金融服务养老路径的实施步骤 434
第26章 切实解决金融服务养老的供求失衡问题 437
26.1 不断地增加金融服务养老的需求 438
26.2 确保持续的金融服务养老供给 440
26.3 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养老的供求平衡 447
第27章 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养老各方面的创新 450
27.1 推进养老基本金融设施创新 450
27.2 不断推进金融服务养老的产品创新 452
27.3 及时推进金融服务养老的服务创新 458
27.4 推行规避业务风险的金融服务养老创新 460
27.5 实现金融服务养老方式方法的创新 461
27.6 进行金融服务养老的制度创新 464
27.7 推动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管创新 467
27.8 进行金融服务养老的模式创新 468
第28章 防范金融服务养老运行中的各种风险 471
28.1 防范金融服务养老所带来的系统性风险 471
28.2 防范金融服务养老所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 473
28.3 增强金融服务养老参与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475
28.4 全程防范金融服务养老风险 477
28.5 建立金融服务养老信息平台 480
28.6 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养老运行、风险防范机制 482
第29章 建立和健全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体制机制 485
29.1 “一行两会”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体制机制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485
29.2 构建金融服务养老的监管体制 487
29.3 构建金融服务养老监管(监督)作用机制 496
29.4 建立健全金融服务养老供求平衡机制 500
29.5 不断完善金融服务养老监管合作机制 503
29.6 继续完善金融服务养老政策实施机制 505
第30章 建立和完善中国金融服务养老的审计监督体制机制 508
3
展开全部

节选

**部分 导言 本部分主要从总体上分析金融服务养老的概况。在金融服务养老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本部分梳理了国内外文献并进行了评述,阐述了研究的创新性、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社会意义和研究方法,由此构建了金融服务养老的研究框架。这是金融服务养老的总论。 第1章 总论 近些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 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党和政府及学术界等的普遍关注。早在2016年5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人口老龄化是世界性问题,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是深刻持久的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重。满足数量庞大的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百姓福祉,需要我们下大气力来应对。中央高层站在国家层面如此重视养老服务、养老产业的发展,前所未有。传统的服务养老主要属于民政、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领域,而在金融领域内如何开展养老服务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书正是根据金融服务养老的需要而展开研究的。 1.1 金融服务养老的相关概念界定 金融服务养老涉及的学科范围较广,主要是人口学、社会保障学、社会学、心理学、金融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学科,主要领域是金融、服务、金融服务、养老、养老服务、金融服务养老、投资和消费等。本书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构建金融服务养老的理论框架。 1.1.1 金融 金融一词的英语是finance,原意为终结、期限,后来逐步演变为偿还、支付衍生,包括支付、缴纳的含义。到18世纪,finance表示金融管理,是指专门从事资金借贷的商人。在汉语中,“金融”一词*早出现在1915年版的《辞源》中,其解释为“金钱之融通”。由此可见,中国真正出现金融是20世纪的事了。金就是资金,融就是融通,金融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金融从起源到发展,贯穿其中的核心职能是金融中介服务,是资金融通的服务。Merton和Bodie (1995)将金融定义为在不确定条件下金融资源的跨时空配置。 金融源于日常生活并融于日常生活之中,是经济的血液。伴随着货币与信用的相互渗透,金融逐步形成了一个新的资金融通的过程,并覆盖投资和保险等领域。投资、保险、信托、租赁与资金融通活动结合起来,成为金融。所以,金融就是信用货币的融通。也就是说,金融工具、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交易制度等都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金融可以被界定为涉及货币供给、银行与非银行信用、以证券交易为操作特征的投资、商业保险及以类似形式进行运作的所有交易行为的集合(黄达,2012)。 与财政的无偿性不同,金融是一种有借有还的有偿性活动。国外的金融同国内的金融区别很大:国外的金融通常是指对资源进行跨期配置,而国内的金融通常是指货币资金的融通。由此可见,金融的本质是跨时间、跨空间的资源配置。与财政相比,金融*大的特点是有偿性。金融活动要求有借有还,再借不难。如果借了不还,整个活动就都会受到影响甚至中断。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各经济行为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货币来支付。有资金盈余的经济行为主体把资金存放在银行中或进行投资,存在资金短缺的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金融有微观金融与宏观金融之分。它们对高就业、高经济增长、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都有重要的影响。 1.1.2 服务 服务是一个含义比较广泛、十分模糊的概念。服务有体力的服务和智力的服务之分。在经济学中,服务被视作个人、某些社会组织依靠自己的力量或者借助某种设备、工具等媒介为消费者个人、社会群体及整个社会提供旨在满足其某种特定需求或增进社会总福利的一种或一系列活动。任何服务都是供给与需求的统一。 养老服务涉及养老与服务两个关键词,指的是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务,满足其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养老服务涵盖老年人衣食住行、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旅游、健身娱乐、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服务,见表1-1。 人人都需要服务。人都有老的时候,老了由于“返老还童”就更需要服务。在人年老之后,很多日常活动都难以自理,并且社会上缺乏能满足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因此,老年人往往需要更多的服务,甚至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创新服务。如果不能获得服务,养老就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养老服务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即从年龄上来说一般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养老服务是一种针对老年人身心、家庭等的家庭照顾、专业护理、权益维护和金融服务等,通过养老服务可以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程度和社会活动的参与度。 有养老,就有养老服务业。养老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种朝阳产业。它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和阶段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养老服务业是一个涉及面广、内容众多、产业链长的综合产业体系。养老服务包括基本生活服务、护理服务、健身服务、文化娱乐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其中,金融服务是养老服务的重要内容和方式。特别是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经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服务。经济的发展需要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或金融服务。同样,社会进步也需要各种不同的金融服务。金融服务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日益完善。没有相应的金融服务,经济社会就难以获得发展。金融服务养老水平是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 1.1.3 金融服务 尽管金融中介机构从事相关金融服务已经有了相当长的历史,但由Freeman(1979)首先创造的金融服务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在词典上,“金融服务”(financial services)还是一个新近出现的词。在养老日益社会化服务的大背景下,金融服务应运而生。什么叫金融服务呢?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学术界或实际工作部门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英国著名学者Meidan(1983)和Meidan等(2000)认为,所谓金融服务,就是指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的参与者提供收益使其获得满足的活动。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服务包括由银行、保险公司、房产互助协会、信用卡发行商、投资信托、股票交易、特许和租赁公司、转账清算(国民储蓄)银行、单位信托、金融公司等提供的资金服务。他们关于金融服务一般性特征的研究来源于美国的科特勒(2001)、芬兰的格罗鲁斯(2002)和英国的佩恩(2003)等学者的观点。他们中的有些人尝试从提供服务和享受服务的角度进行界定,即金融服务是指金融机构提供金融商品或其他满足金融活动参与者或客户需求的业务活动(刘媛,2013)。有的学者从特征上认为,金融服务就是面向受托责任和双向信息交流而提供的资金往来活动。还有的学者从内容方面界定认为,金融服务是指在一定的金融制度安排下,由金融机构或个人为消费者提供的处理资产及其相关事务的商业性服务。我们认为,金融服务就是需要资金融通方凭借其资金、资产或权属与专门的金融机构进行的资金往来活动。 在现代经济金融相融合的大背景下,养老作为居民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金融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社会的养老需要得到金融的服务。金融服务什么呢?或者说金融服务的本质或内容是什么?我们认为,金融服务的本质是为需求者的金融需求提供解决方案或创新金融产品。把金融服务看作服务产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从营销学角度出发的。金融服务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资金流或金融资产流的处理和理解。不同的金融服务涉及不同的信息,会对金融服务的嵌入造成不同的影响。金融信息在此过程中既是投入品又是产出品。提供和改善金融服务的关键是金融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在金融后面加上服务,表明这种服务是一种与金融有关的服务。金融部门是一个服务部门,金融业是一种服务业,金融从业人员是一种服务人员。如果我们不再将金融作为一种制度而是作为一种服务,就意味着对金融的认识的转变。现代经济社会的运行离不开金融,因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它的存在与发展需要金融的支持或金融提供的服务。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行业、部门或地区都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服务。金融支持越大、服务越好,那么,它们应越有生机和活力。 金融服务广泛涉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和金融信息服务等金融领域的各个方面。金融服务包括的服务内容众多,如货币支付和转移服务、存款服务、贷款服务、信用卡服务、手机银行服务、网上银行服务、投资银行服务、证券经纪服务、风险投资服务、保险服务、保险辅助服务、再保险服务、组合养老金服务、信托交易服务、基金交易服务、新金融服务等。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金融服务路径更直截了当,金融服务内容在不断地增加,金融服务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此外,由中央银行或政府机关提供的金融制度、金融监管、金融政策、金融法规也是金融服务的重要内容。金融服务是双方在长时间内一系列的双向交易。这种交易方式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收集到交易者关于账户使用、账户余额、储蓄和投资行为、信用卡购买、储蓄频率、信用情况、资产情况等资金或资产及其变化的信息。金融服务就是金融服务者提供服务,被服务者获得服务的过程。服务与被服务,提供服务与获得服务是双向的互动。 对于养老行业或养老事业来说,其也需要金融的支持和服务。这样,老年人可能会过得更美好、更幸福。离开了金融服务,养老可能是缺乏效率的。因此,金融服务养老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经济越发展,社会越进步,越需要金融服务养老。张岩松(2016)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金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老年人正或主动地或被动地与金融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另外,金融业要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出一系列适合老年人的金融产品,从而保障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使其安享晚年。金融在养老服务中大有可为。 1.1.4 养老 养老是人生必经的过程,因为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养老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个普遍现象。这不仅是因为生存是人类的**需要,还因为老年人在丧失了自我谋生的能力后需要社会给予保障,使他们老有所养。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养老方式。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是任何社会都必须妥善解决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经济资助来源于何处、如何来源,老年人能否得到照顾、获得什么样的照顾,能否获得情感安慰、获得安慰的程度,以及能否获得物质上与精神上的满意服务等,都涉及养老的内容。养老意味着需要服务,服务是养老的中心内容。 养老需要有养老产业、养老基金和养老制度,它们是养老的有机统一体。养老产业服务就是通过各种研发与生产应用提供保持和延续生命活力的全方位、全过程服务。养老产业随着养老需求的升级换代而高级化,由养老产业所形成的养老产业市场越来越发达。养老需要养老金,包括公共养老金和私人养老金。养老基金是一种用于支付退休收入的基金,是社会保障基金的一部分。有了基金(或通常意义上的资金),养老才有保险。养老基金的设立、投资、运营管理为养老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它是老年人生存的重要保证。老年人享受相关的养老服务,很需要健全的养老保障制度予以支撑。养老保险基金由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劳动者共同负担,由专门的社会保险机构筹集、运营和管理。劳动者、单位及国家在养老保险上各有权利和义务。 1.1.5 金融服务养老 何为金融服务养老?到目前为止,它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叫养老金融,有的叫养老服务金融(岳磊,2016),有的叫金融服务养老(胡继晔,2017),还有的叫服务养老金融(孙博,2015)。国外一般叫养老金资产配置或养老资产配置,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根据学术规范和实际需要,我们主张使用金融服务养老。根据我们的研究,所谓金融服务养老,就是人们在走向老龄化的过程中,政府和金融机构等对有养老需求的人们提供的各种金融服务。这说明了服务的主体是政府和金融机构,服务的客体,即对象是有养老需求的人们,是供求的实现,即他们需要金融服务,政府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而前提条件是人们走向老龄化的过程中。这些服务包括养老制度方面的服务、养老产品上的服务、养老资金上的服务、养老资产上的服务、养老权益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