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重新出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转型研究)/新闻传播学文库

重新出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转型研究)/新闻传播学文库

1星价 ¥43.1 (7.2折)
2星价¥43.1 定价¥59.9
图文详情
  • ISBN:9787300307480
  • 装帧:简裝本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08
  • 出版时间:2022-06-01
  • 条形码:9787300307480 ; 978-7-300-30748-0

本书特色

《重新出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转型研究》紧扣“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从移动性、社交性、地方性这些特征出发,从媒体、内容与用户三个维度,考察移动互联网带给中国新闻界的冲击,以及中国媒体应对挑战的转型策略。加速、驯化、情感性、隐喻、制度创业等理论概念首次被用于考察媒体转型,平台、论证结构、受众观等理论概念首次运用经验方法得到检验。

作者深入北京、广州等地多家媒体机构进行考察和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研究资料,并且访谈了相关从业人员。丰富的一手资料使得本书内容翔实、给读者以启发性。本书的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尚属首次,如关于媒体转向平台和智库的两条转型路径的研究、关于加速和新闻节奏加快对媒体的影响、关于数字平台制度创业的研究、关于新闻情感性的测量指标、关于媒体受众观的转变等等。

作者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田野研究等多种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完整,方法完备,逻辑性强,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内容简介

《重新出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转型研究》紧扣“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从移动性、社交性、地方性这些特征出发,从媒体、内容与用户三个维度,考察移动互联网带给中国新闻界的冲击,以及中国媒体应对挑战的转型策略。
本书的多项研究成果在国内新闻传播学界尚属抢先发售,如关于媒体转向平台和智库的两条转型路径的研究、关于加速和新闻节奏加快对媒体的影响、关于数字平台制度创业的研究、关于新闻情感性的测量指标、关于媒体受众观的转变等等。加速、驯化、情感性、隐喻、制度创业等理论概念抢先发售被用于考察媒体转型,平台、论证结构、受众观等理论概念抢先发售运用经验方法得到检验。
作者不仅深入北京、广州等地多家媒体机构进行考察和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研究资料,访谈了相关从业人员,而且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访谈法、田野研究等多种质化和量化研究方法。丰富的一手资料,完整的研究设计,完备的研究方法,使得本书内容翔实、逻辑性强,结论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目录

引论 移动互联网对新闻界的影响

**部分 媒体

**章加速的新闻编辑室——新闻生产过程中节奏加快的后果

第二章场域理论与媒体转型——以 《南方都市报》智库转型为个案

第三章媒介化生存时代数字平台的制度创业及影响——以快手扶贫为个案

第二部分 内容

第四章情感性因素的表现及变迁——对我国报纸新闻中情感性因素的研究

第五章 战争隐喻、国家身体与家国想象——基于语料库的新冠肺炎疫情报道隐喻研究

第六章 从判断转向解释——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评论论证结构的变化

第三部分 用户

第七章 制造情感群众——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媒体受众观的转型

第八章 “上网”的意义——贫困县青少年的数字资本与互联网使用

后记
展开全部

节选

把论文写在田野中

白红义

时隔多年,陈阳老师将要出版她的第二本新闻社会学专著,这不仅是她个人的喜事,值得祝贺;而且将为国内相关研究再提供一部新的力作,令人鼓舞。我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因为曾做过几年记者,所以对新闻生产等研究领域较为关注,早早买过陈阳老师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改就的**本著作,即 《协商女性新闻的碎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媒体里的国家、市场和女性主义》。这本书虽然披着性别研究的外衣,但研究的是《中国妇女报》的新闻生产,本质上仍是典型的新闻社会学研究。十几年前,中文学界的相关研究要么是单篇论文,要么是未出版的博士论文,它是少有的长篇幅的著作。我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工作时,一直将这本书列为研究生课程的阅读书目,现在仍把它列为一门本科生课程的读书报告备选书目。有些遗憾的是,这本书可能是因为由一家地方出版社出版,故而声名不显。

《协商女性新闻的碎片》反映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新闻业的一个侧面,那是新闻业即将步入黄金时代的关键时刻。而这本 《重新出发: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媒体转型研究》关切的则是深陷困境亟待转型的中国媒体,记录了特定时期中国新闻业的变迁。人们常说新闻是历史的初稿,对新闻的研究又何尝不能成为对历史的记录呢?纵观全书,作者从媒体、内容与用户三个维度呈现了移动互联网兴起对中国新闻界的深入影响,内容丰富而又精彩,尤其体现了作者鲜明的研究特色。

**个特点是深耕田野。很多新闻生产研究的经典作品由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因为进入新闻编辑室从事参与观察耗时耗力,所以博士生成为这类研究的主要作者。而当下的学术环境更为糟糕,内有学术考核注重量化、追求数量,外有媒体因商业、政治等考量不愿向研究者开放,使得经典意义上的新闻编辑室田野观察研究难以维系。而陈阳老师这样资深的学者仍能放下身段,继续进入新闻编辑室,与那些小她许多的新闻工作者打交道,实属难得。她利用在 《人民日报》新媒体中心挂职的机会,充分搜集材料,借助扎实的田野资料,为读者细致地呈现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新闻生产状况。这样一个独特的研究案例本身就具有足够的理论贡献。

第二个特点是紧跟前沿。21世纪初以后,新闻生产研究进入了所谓的第二波,不仅是那些田野地点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到一家家具体的在线新闻编辑室,大到一座城市的新闻生态系统;而且研究方法跳出了单纯的描述,进入了更具理论性的阐释阶段,场域、生态系统、行动者网

络等理论占据着显要位置。本书关注了 《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快手等不同媒体的创新策略,把具体问题落脚在时间性、情感性、创业、受众等前沿话题,在研究时则援引了场域理论、新制度主义等国际学术界探讨创新问题的主流理论路径。

第三个特点是方法多元。陈阳老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常年教授传播学研究方法课程,谙熟各种研究方法,本书中既有实地的田野研究、网络民族志、深度访谈等质性方法,也有问卷调查、内容分析等量化方法。陈老师娴熟地利用各种方法为不同的研究问题搜集资料,再进行理论化的分析。读者们也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将规范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具体研究的典范。

从十几年前的 《协商女性新闻的碎片》到现在的 《重新出发》,陈阳老师不变的是对中国现实问题的关怀,广泛运用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做实证分析;变化的则是研究中的话题选择、问题意识和理论阐释,她始终以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记录中国社会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变迁。

我资历尚浅,原本不是合适的推荐序作者,但她嘱我作序,恐怕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研究兴趣,故谨以上述碎片式的想法向陈阳老师的新书出版致以祝贺。

是为序。

2022年2月12日

写于上海

作者简介

陈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兴趣为媒介社会学、政治传播、全球传播。曾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归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几十篇高质量论文。

长期从事传播理论课和方法课的教学工作。除了讲授新闻理论、传播理论等课程之外,完整承担了从本科、硕士研究生到博士研究生阶段的系列研究方法课程,著有教材《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