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生心理自助工具箱·健康心理小百科:家长版

小学生心理自助工具箱·健康心理小百科:家长版

1星价 ¥27.4 (5.5折)
2星价¥27.4 定价¥49.8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12721760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16开
  • 页数:232
  • 出版时间:2023-02-01
  • 条形码:9787512721760 ; 978-7-5127-2176-0

本书特色

孩子在家乖巧懂事,在学校却放飞自我 孩子为何开始躲着父母了 孩子为何沉迷网络不可自拔 解读孩子行为背后隐藏的信息 让孩子重新充满活力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三个版块:“案例展示”“心理咨询师如是说”“应对方式”,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来解决孩子出现行为异常时的49种心理护理话题,给出解决方案。每小节均配有大量插图,内容通俗易懂,版式活泼轻松,很适合低年级的孩子和父母进行亲子阅读。

节选

因感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引发不满 在课堂上有这样两类孩子:**类,每次老师提问都会举手,直到老师叫他回答问题为止;第二类,一旦没有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就会产生“反正老师也不会叫我”这样的念头,甚至会因此失去学习热情。同样,有些孩子对家人也会有各种不满的情绪,例如,认为“妈妈就是偏爱弟弟,根本不听我说话”等。那么,孩子这些过度的自我主张及不满究竟从何而来呢? 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在无意识中向大人传递的信息,是在表达“快看看我!快听我说!”。他们并非任性,也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在控诉——控诉他们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在“好厉害啊!你思考得很认真啊!”“你完成得太好了!你很出色啊!”等赞美声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是自信的、满足的,而且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也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真正实现人格上的独立。 所以,当孩子们在表达对受到不平等待遇的不满时,希望大家意识到其实他们的潜台词是“我需要你的关注”。 1 反正老师是不会叫我回答问题的 应对方式??告诉孩子,老师(家长)其实时刻都在关注他 ●装作不经意间制造和孩子聊天的机会,为孩子打开心结。 ●对孩子的认真思考给予充分的肯定,并努力和孩子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 ●在做好共情的基础上,让孩子理解并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重点??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信赖关系是基础。 2 总是偏爱弟弟 应对方式??通过表扬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认可 ●“反正妈妈总是偏爱弟弟……”当孩子说出这样的话时,大人一定要给予重视。虽然孩子在说这句话时往往是无意识的,但这通常意味着孩子的内心渴求获得大人的关爱与理解。 ●只要妈妈趁此机会对孩子日常的所作所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就可以缓解孩子焦虑的心情。所以多夸一夸孩子吧。 重点??给予孩子认可,是帮助他成长的有效方式。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在对待孩子时都会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即便有些时候看起来并非如此,他们也一定会说是事出有因,并坚持自己的初心是没有变过的。 但有些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待遇的孩子却会向大人表达自己的不满。这个时候,大人不要责备孩子“任性”“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要接受他们所提出的意见。 当孩子这种控诉变多的时候,也正是他们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想要独立的时候。而这些控诉其实是在向大人传递“快来关注我”“好好听我说”等信息。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所谓“不好的表现”,但越是遇到这样的情况,越要耐下心来认真倾听孩子的诉求。 2 行为的突然改变 孩子们都会在无意识中去努力迎合大人的期待,当他们的努力得到肯定与赞扬,自然会感到很开心,而这份喜悦同时也会转化为能量被储存起来。 这样的过程会让孩子们越来越自信,同时获得越来越多的能量,让他们去迎接更多的挑战。 但成功毕竟是需要付出努力才能获得的。所以大人要称赞的并非是孩子们所取得的成绩,而是他们努力的过程。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所付出的努力究竟有何意义。 反之,如果大人对孩子的所有努力都视作理所应当,对孩子既没有肯定也没有称赞,就会让孩子感到他们的努力都是徒劳的,既得不到肯定也毫无意义。久而久之,孩子自然会失去继续努力的动力。 另外,孩子有时还会突然表现得很任性,或是对大人撒娇。 无论孩子出现什么样的行为,我们都要通过这些表面现象,体会他们内心的变化,并接受、包容他们。 1 讨厌!我才不想做呢 应对方式??对孩子求关注的心理给予理解与接纳 ●有些孩子想获得大人更多的关注,却不知如何用语言表达。这时他们可能会在无意识中通过改变日常行为,如不再遵守课堂秩序等,来表达自己的诉求。 ●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夸奖孩子的机会,无论大小。 ●对孩子内心的焦虑及不安,只需默默接纳。 ●了解孩子在家中的状态,并结合孩子的行为,分析其背后所隐藏的信息。 重点??即便只有一个人安静倾听,对孩子来说也是极大的安慰。 2 身为哥哥,你要做个好榜样啊! 应对方式??放任不管,适得其反 ●理解、包容孩子的情绪并非溺爱。 ●如果孩子突然变得任性、爱撒娇,那一定是不满情绪爆棚了。 ●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能让孩子重新变得遵规守矩。 ●听取孩子内心的声音,看起来像是绕远路的做法,但其实相当重要。如果放任孩子的这种状态不管,反而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适得其反。 重点??包容孩子的行为,理解孩子的诉求。 心理咨询师如是说 有些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乖巧懂事,从不用大人操心,但突然有一天,他们变得任性、黏人,会找老师或家长撒娇,以前一直做得很好的事情也不愿意去做。这种情况被称为“退行”,也就是“退回婴儿阶段”。 很多家长会因孩子所表现出的巨大反差而感到迷惑,甚至因此批评孩子。同时,还会因不知道孩子的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而感到不安,甚至怀疑是自己平时对孩子过于溺爱才导致了他的“退行”。 其实孩子这种退回到幼儿时期的行为并非他们故意的。我们可以把这一变化的出现,看作孩子正在完成他之前没有完成的成长课题﹡。 ﹡幼儿时期是否充分得到了父母及周围大人的疼爱,以及是否与大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这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对孩子今后的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作者简介

久芳美惠子:东京女子体育大学、东京女子体育短期大学教授,身为都立养护学校教育骨干,还身兼认知障碍儿童教育及就学的相关咨询。之后转至都立教育研究所担任指导,主要负责与教育咨询相关的事物。 梅原厚子:目黑区教育委员会疗愈师,前大田区立东绸布第三小学校长、原东京都学校教育咨询研究会会长。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