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超值优惠券
¥50
100可用 有效期2天

全场图书通用(淘书团除外)

关闭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1752083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24
  • 出版时间:2023-03-01
  • 条形码:9787521752083 ; 978-7-5217-5208-3

本书特色

适读人群 :1. 认知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护理人员、研究者和家属。 2. 对认知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相关1. 树立正确认知,无惧认知症。全球每3秒就有一个人患认知症。我们与认知症的距离并不遥远,而我们对它的了解十分有限。基于错误的认知,出现了虐待、偏见、不合理的照护等诸多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本书将帮助读者树立对于认知症的正确认知。 2. 一本书全面解读认知症。本书是医学博士、老年行为学研究领域的教授佐藤真一的力作。他在老年行为学领域有40年研究经验。本书中,他结合专业知识和典型案例解读认知症,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3. 提出专业、易行的认知症识别方法。书中提出了独创性的“日常对话式认知功能评测”,帮助家属以长对话的形式有效判断患者病情。这一识别方法经过实践检验,将患者的尊严纳入考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患者的抵触情绪,不仅专业人士可以作参考,资历尚浅的人也可以采用。 4. 视角独特,例解认知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为了使每位读者都能“读懂”认知症,并学到真实有效的应对方法,作者用简明易懂的语言,结合情境剖析认知症患者的行为特点和实际困境。书中还提出了与认知症患者一起生活的可行方案。每位读者都能借由本书,更好地理解和帮助认知症患者。

内容简介

了解认知症,就是了解未来的自己。 全球每3秒就有一个人患认知症。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认知症患者,也有可能需要照顾患病的家人。认知症是什么?如何尽早识别认知症?如何重拾与认知症患者的交流? 本书中,作者结合专业的测评与生动的实例全面解读认知症,带我们深入认知症患者的内心世界。书中细致地讲解了如何运用 “日常对话式认知功能评测”识别和判断认知症患者的病情,并带读者了解认知症患者的行为特点和面临的种种痛苦。书中还以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了认知症的类型和特点并提出了可行的照护方案。 对于想要了解和预防认知症、需要照顾认知症患者的读者来说,这是一本排忧解惑、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指南。

目录

前言
深陷于孤独感的内心 VII
看护时首先注重与患者的交流 IX
了解认知障碍症,也是了解未来的自己 XI

**章 重拾与认知障碍症患者的“交流” 001

运用“CANDy”从日常对话中了解对方 003
患病后,患者的表达失去逻辑性 003
“CANDy”是什么——通过“对话”来评判认知能力 007
“CANDy”的使用方法和评判方法 009
通过“CANDy”了解患者的交流特点和生活状态 013
从对话中探寻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 022

为什么我们需要“CANDy” 033
智力测试会伤害患者的自尊心 033
脑部认知障碍与生活自理障碍没有直接联系 038

第二章 了解认知障碍症患者交流的特点 041

从非言语交际中看认知障碍症 043
语言沟通与非语言沟通是什么 043
患认知障碍症后,患者的非语言沟通能力也逐渐降低 046

至关重要的“社会认知能力”是什么 049
患认知障碍症后,患者的社会认知能力逐渐下降 049
社会认知能力下降所引发的种种问题 054

认知障碍症患者眼中自身与他人的关系 063
无法理解对方的感受 063
无法轻易改变对他人的**印象 065
无法将他人看作一个个独立的“人” 068

患者与“Telenoid”对话时兴趣盎然? 071
曾以为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竟精神百倍地说起话来! 071
通过 Telenoid 自然而然地进入认知障碍症患者的个人世界 076
认知障碍症患者有着看护过程中难以被察觉的潜在技能 078

第三章 了解认知障碍症患者眼中的世界 081

“心”是什么 083
我和你的心为什么是不同的 083
“记忆力衰退”是什么 086
“注意力衰退”是什么 089

认知障碍症患者如何看待时空 092
我们需要在时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092
再亲近的人站在眼前也认不出来 095
认知障碍症患者眼中的世界和我们眼中的世界 096

四大认知障碍症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100
“认知障碍症”在医学上的定义 100
轻度认知障碍(MCI)和认知障碍症的区别 104
认知障碍症的核心症状和精神行为症状 107
“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征 117
“血管性痴呆”(脑血管性痴呆)的特征 120
“路易体痴呆”的特征 121
“额颞叶痴呆”的特征 123
其他类型的认知障碍症 126

认知障碍症能否“预防”或“治疗”? 128
平均学历越高,认知障碍症的发病率越低? 128
寿命越长,健康寿命和非健康寿命的时间也越长 131
认知障碍症能够预防吗? 134
认知障碍症能够痊愈吗? 135

第四章 了解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痛苦 139

逐渐失去自我的痛苦 141
认知到自己患病的痛苦 141
不得不迎合他人的痛苦 144
让别人看到了耻于示人的一面的痛苦 147

逐渐无法正常生活的痛苦 149
无法享受兴趣爱好和美食的痛苦 149
无法自己开车、下厨的痛苦 152
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的痛苦 155
无法自己刷牙、换衣服的痛苦 159

“未来前瞻 = 希望”不再成立的痛苦 161
不知道明天会怎样的痛苦 161
想回家却回不去的痛苦 164

仿佛只有自己活在其他世界的痛苦 166
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身在此处的痛苦——与自尊心的搏斗 166
交流时不被理解的痛苦 171
被当作“特殊人群”对待的痛苦 173

第五章 携手了解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177

为什么会有“虐待行为”存在 179
只要有理由,就不算虐待? 179
以看护人为主体的看护行为让虐待的判定标准一再宽松 183
看护人应该明白什么是虐待行为 184
看护人要在辛苦中发掘益处 186

时至今日依旧存在的偏见 189
不同于自己的人很可怕? 189
能保障认知障碍症患者权益的只有“自己的家”? 191

用心对待认知障碍症患者的世界 193
应该直呼其名,还是加以尊称? 193
不动怒,不反驳,与患者共鸣 195
了解付诸行动前患者的状态 198
站在认知障碍症患者的角度去思考 200

并非为之“看护”,而是同之“生活” 203
认知障碍症咖啡馆是什么地方? 203
运用“程序记忆”维持正常生活 206
分担认知障碍症患者的痛苦 209

传递乐观向上的精神 211
运用“情绪感染”创造由外至内的愉快心境 211
尝试一下“微笑广播体操”吧! 214

结语 217

参考文献 221

展开全部

节选

深陷于孤独感的内心 曾经有一次,我带着研讨会上的学生去养老院探望患认知障碍症的老人。然而,学生们在*开始甚至无法以正确的方式与老人们沟通。他们只是简简单单地问候老人“您午饭吃了什么” 或者“您过年的时候回家了吗”之类的问题。 想来那些学生只是抱着理所当然的态度,觉得所有人都会记得自己三十分钟前吃了什么午饭,都能回忆起十天前的除夕夜自己在哪里。而老人们面对宛如自己孙子孙女般的学生们,虽然很想和蔼地回答他们的问题,却什么也答不上来。 除此之外,还有这样一个案例。如果让患上认知障碍症的老人根据俗语的意思选择相应的图片,听到“冷若冰霜”时老人会选择冰雪的图片,听到“事不过三”时老人则会选择印着数字三的图片。他们无法理解隐藏在词语中的真正含义,只能看到其字面意思。 也就是说,对于认知障碍症患者来说,不论是比喻、讽刺、玩笑还是其他有深意的话语,他们都难以理解其真实含义。也正是因为我们认为老人们能理解这些,并抱着这种理所当然的想法跟他们交流,才会出现问答牛头不对马嘴、对话难以继续的情况。 在看护患者时,为了不伤到老人们的自尊心,护理人员往往会选择委婉的说话方式,结果老人们根本听不懂。而老人们自身做不到委婉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往往直来直往地表达诉求,结果在他人看来格外“任性”。这就是认知障碍症患者的常态。 除此之外,老人们常常会忘记自己刚刚说过什么,把同一件事翻来覆去地讲。而作为听众的我们可能就会感到不耐烦,告诉对方“我现在很忙,等会儿再说好吗”或者“这个你几分钟前刚刚说过”。我们说这话当然是没有任何恶意的,但是对于老人们来说,这些话就等同于“我不想跟你说话”,等同于被无情地拒绝。 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老人一旦患上认知障碍症,就会失去表达的逻辑性,再也无法和他人顺畅交流。他们无法理解他人的话语、无法表达自身的诉求,还总是惹怒聊天对象,而这一切反反复复地充斥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痛苦万分又寂寞难耐, 深陷其中却难以挣脱。 于是患病后他们本就艰难的生活变得更加束手束脚。原本有些事通过顺畅的交流,或是寻求他人帮助就能顺利完成,如今却因为失去了沟通能力而事事不顺,再也不像曾经那般了。

作者简介

1956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医学博士、大阪大学名誉教授。著有《老后生活心事典》《充满谜团的老人:老年行为学为你解开疑惑》《认知障碍症的“无法理解的行为”是有原因的》,合著有《老去的心灵:衰老与成熟的发展心理学》《老年人的心灵关怀:老年行为科学入门》等多部作品。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