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市叙述1949-1966

中国当代文学的城市叙述1949-1966

1星价 ¥59.3 (7.6折)
2星价¥59.3 定价¥78.0
暂无评论
图文详情
  • ISBN:9787522717456
  • 装帧:一般胶版纸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 开本:其他
  • 页数:243
  • 出版时间:2023-04-01
  • 条形码:9787522717456 ; 978-7-5227-1745-6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文学中的城市”为主题,展开“十七年”(1949—1966)文学的城市表述研究。通过具体的文本分析,考察“社会主义文学”与“城市”这个资本主义“场域”之间冲突、顺应、分野的意识形态聚合过程,进而探求一种“社会主义城市”的文学表述。尽管在这种表述背后,暗藏着“革命之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矛盾性和内在焦虑,却是从中分析中国社会主义遗产和教训的绝佳视角。

目录

导论
**节 “城市文本”与“阅读的困惑”
第二节 想象城市的方法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城市类型学
第四节 解读“社会主义文学”的“城市视角”
**章 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变奏
**节 进城的冲突与改造的焦虑
第二节 “堕落干部”的进城故事
第三节 “农民进城”与城市想象
第二章 城市改造的文学表述
**节 治理“龙须沟”与北京城市改造
第二节 改造“妓院”与“城市文明病”的疗救
第三节 工人新村与社会主义城市的建构
第三章 “消费城市”的空间变革
**节 从“营业舞厅”到“机关舞会”
第二节 “街道”的美学与政治学
第三节 从“无轨电车”到“火车”
第四章 革命伦理与城市日常生活
**节 “上海姑娘”:摩登与革命的辩证法
第二节 文本分裂与城市物质主义的隐现
第三节 革命城市与日常生活的焦虑
第五章 “生产城市”的建构及其文化政治
**节 城市的消费与生产
第二节 共同体与社会主义新城
第三节 工业“风景”与“劳动乌托邦”
第四节 工业题材文学的文化政治
结语 “革命之后”或“漫长的革命”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徐刚,1981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三届客座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史和理论批评研究。曾在《文艺研究》《文艺争鸣》《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当代作家评论》《南方文坛》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有著作《想象城市的方法》、评论集《后革命时代的焦虑》。曾荣获北京大学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十杰”、第十四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人民文学》“2014青年批评家年度表现奖”等。

预估到手价 ×

预估到手价是按参与促销活动、以最优惠的购买方案计算出的价格(不含优惠券部分),仅供参考,未必等同于实际到手价。

确定
快速
导航